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足月儿和早产儿的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P2波潜伏期和振幅的发育规律,研究其临床应用。得出结论以FVEPP2波潜伏期值为参考值对足月儿和早产儿进行视功能检查具有可行性,在为早产儿进行视功能检查时,应检查早产儿的矫正月龄后的潜伏期值是否在正常值范围内,早产儿矫正胎龄至近足月时VEP波形已可正常引出。

  • 标签: 足月儿 早产儿 视觉诱发电位
  • 简介:稳态视觉诱发电位由于其高信噪比和易提取的特征成为是脑机接口系统中重要输入信号。了解注意对SSVEP的调节作用,是建立基于SSVEP脑机接口系统的基础。本研究中采用了经典的SSVEP实验范式,呈现两列字母序列,同时在字母序列的位置上呈现频率不同的闪烁背景以产生SSVEP,并通过设置了集中注意和分散注意两类实验情景,探讨注意资源的分配对SSVEP的影响。研究得到以下结果:(1)稳态视觉诱发电位的振幅与注意资源的分配存在对应关系,注意资源分配得越多,稳态视觉诱发电位的振幅越大。(2)利用集中注意、分散注意和非注意状态的差异,可以增加基于稳态视觉诱发电位的脑机接口的视觉信号输入。本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注意的神经机制,而且可为建立基于SSVEP脑机接口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稳态视觉诱发电位 注意 脑机接口
  • 简介:目的:⑴探讨近视眼手术前后视觉诱发电位的幅值及潜时变化特征;⑵探讨近视眼手术前后P-VEP、F-ERG、P-ERG联合预测的必要性。方法:采用重庆大学医电仪器公司产AVS-1000视觉电生理仪。对近视眼病例采用分组测量,术前均测F-ERG、P-VEP,部分病例增测P-ERG,术后均测P-VEP、F-ERG。结果:⑴眼术前P-VEP的AP100降低,LP100延长;术后AP100升高,LP100缩短

  • 标签: 近视 视觉诱发电位 视网膜电流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P-VEP)在神经梅毒所致视神经损伤患者的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完善P-VEP检查且P100波潜伏期异常的21例神经梅毒患者,分析其P-VEP结果、临床表现、脑脊液及血清指标的特点。结果21例P-VEP异常的神经梅毒患者中以男性患者多见(76%、16/21),平均年龄为(45.0 ± 11.5)岁。17例患者眼部症状阳性,4例患者眼部症状阴性。17例眼部症状阳性的患者均被诊断为视神经炎。P-VEP异常主要表现为P100波潜伏期延长或P100波缺失。患眼P100波潜伏期(135.16 ± 22.21)ms较正常眼潜伏期(92.75 ± 8.26)ms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813、P = 0.007)。眼部症状阳性的神经梅毒患者较症状阴性患者的P100波潜伏期更长[(137.94 ± 23.12)ms vs.(120.33 ± 5.50)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28、P = 0.217)。P100波潜伏期和脑脊液白细胞(r = 0.349、P = 0.155)及蛋白(r = 0.240、P = 0.323)间无显著相关性。追踪分析8例治疗后复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治疗前后P100波潜伏期变化与血清及脑脊液常规、生化指标间无显著相关性(P均> 0.05)。有5只患眼表现为P100波缺失,其在治疗后6个月内P100波仍缺失。结论神经梅毒患者P-VEP检查P100波潜伏期延长或波形缺失提示视神经损害;P100波波形缺失可能提示视神经损伤较为严重或不可逆转;在神经梅毒患者未出现视神经受损症状前即可通过检查P-VEP发现视神经受损,为明确神经梅毒患者是否存在视神经损伤及损伤程度提供一定依据。

  • 标签: 神经梅毒 视神经 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
  • 简介: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是眼接受图形的刺激时,视路及大脑皮质枕区所产生的一系列电位变化。在视交叉后病变的诊断,病情估计及预后推测中有比较肯定的价值。本文对17例视交叉后损害的病人进行分析。发现视交叉后病变以视皮质损害为主,表现为视物模糊,视力下降,视野改变。P—VEP检查的异常率与病变部位大小及病变性质有关。同时检查半视野刺激有助于提高阳性率。

  • 标签: 视交叉后病变 P—VEP
  • 简介:一、对CVD预后的评估Heald等作者对118例首次中风患者中风后12—72小时进行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检查测量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CentralmotorConductiontime),将病人分成三组:正常反应组,延长反应组和缺失反应组;以观察3组病人12个月后功能恢复情况及死亡率。结果表明:在中风后72小时内CMCT正常或延长的患者存活率高,运动功能恢复好。而CMCT检查无反应的

  • 标签: 脑血管病 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体感诱发电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视觉诱发电位(VEP)对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经临床诊断为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患者进行VEP检测。结果通过视神经患者受伤眼VEP与自体健眼进行比较,P100的振幅,潜伏时均有不同程度异常,VEP对视神经损伤程度反应灵敏。结论VEP能为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早期临床诊断视功能评价提供重要客观依据。

  • 标签: 视神经损伤 视觉诱发电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分析中枢协调障碍患儿和正常同龄儿童的瞬态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分析CT、听觉诱发电位等辅助检查与FVEP之间的关系,来研究其在中枢协调障碍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行视觉诱发电位、听觉诱发电位以及CT检查的中枢协调障碍患儿,并以正常儿童做对照,,对各种检查的异常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视觉诱发电位异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听觉诱发电位分为低频和高频两组,FVEP与低频之间、低频与高频之间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枢协调障碍患儿的FVEP异常率高于正常患儿,可以用于中枢协调障碍的早期诊断,FVEP与听觉诱发电位相比较,其具有更好的敏感性。

  • 标签: 视觉诱发电位 中枢协调障碍 听觉诱发电位
  • 简介:目的观察57眼外伤性视神经病变(tmumaficoptioneuropathy,TON)患者的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lashvisualevokedpotenlial,FvEP〉)表现,分析其特点及其与伤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57眼TON患者F-YEP的P2波潜伏期和波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7眼TON中,46眼(80.70%)表现为P2波潜伏期延迟和/或波幅降低,11眼(19.30%)F-VEP无波形;伤眼与健眼F—VEPP2波潜伏期、波幅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无光感、光感和有光感以上视力者F-VEPP2波潜伏期、波幅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TON患者F—VEP均异常,F-VEP对判断预后有较大的参考价值,但不能定量分析其结果。

  • 标签: 视神经 损伤 诱发电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干诱发电位(BAEP)在儿科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3年6月~2004年5月我院675例BAEP检查患儿的临床及BAEP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正常241例(35.7%),异常434例(64.3%)。其中双耳异常366例(84.3%),<3岁异常率66.7%。BAEP异常较高的疾患为听力障碍、缺氧缺血性脑病、语言发育障碍、高胆红素血症。窒息缺氧、感染、围产期疾患是造成早期听力障碍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BAEP是一项早期筛查新生儿、婴幼儿听力障碍及判断脑干听中枢性功能异常的优良技术。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标签: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儿科 临床应用
  • 简介:体感诱发电位广泛应用于临床,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特异性躯体感觉传入通路、脑干网状结构及大脑皮层的机能状态,对于中枢系统诊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总结了近几年诱发电位的新进展,进一步为临床服务。更多还原

  • 标签: 诱发电位 躯体感觉 新进展
  • 简介:弱视是儿童常见眼病之一,从电生理学领域研究弱视,为弱视的诊断和疗效评价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应用视觉诱发电位(VisualevokedpotentialVEP)对弱视进行研究,国内外已有报道,但记录点多采用枕后中线处,本室应用棋盘格翻转刺激观察了弱视儿童枕部O1、O2、Oz不同记录点的VEP变化。1材料和方法1.1(1)检查对象:①正常组33例,男17例,女16例;年龄5-15岁。视力均为1.0以上,无斜视及其它眼病,无神经系统疾病。

  • 标签: 弱视儿童 视觉诱发电位 记录点 神经系统疾病 中度弱视 电生理学
  • 简介:本文对正常儿童与低智儿童作了视觉诱发电位(VEP)和听觉诱发电位(AEP)的研究。发现低智组与正常儿童组相比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后成份活跃。作者认为最有价值的是低智儿童组长潜伏期后成份P4的90.01%出现率可区别于其它精神科疾病的长潜伏期诱发电位的表现。

  • 标签: 智能 听觉诱发电位 视觉诱发电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诱发电位在脊柱脊髓手术中临床应用的意义。方法对脊柱脊髓手术病人术中使用诱发电位仪来指导手术操作。结论诱发电位仪的使用尽最大可能避免手术损伤,提高手术效果。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