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典型病例介绍:病例1:右颞占位病灶、癫癎发作脑电地形时域分析上显示这一癫癎病例在右中颞区局限棘波病灶(7-7、7-8),而且未见明显移动活动区域和范围的变化,较为固定,与MR显示右颞占位性病变(7-6)一致。这对颞叶性癫癎的定位诊断及治疗起到极大的帮助。

  • 标签: 诱发电位地形图 典型病例 癫癎发作 占位病灶 脑电地形图 占位性病变
  • 简介:四、诱发电位地形的临床应用(一)视觉诱发电位地形:视觉诱发电位地形就是将视觉刺激引起的大脑皮层各区的电位变化通过地形仪用图像的形式反映出视觉诱发电位不同时相的空间电位分布。它的刺激方式和条件与视觉诱发电位相同,刺激方式多采用单眼,双眼和半视野等形式。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在做完单眼视诱发电位后即行双眼视诱发地形。在特殊视觉功能下可加做半视野检查。

  • 标签: 视觉诱发电位地形图 相电位 空间电位 临床应用 电位变化 正中神经
  • 简介:1.在P100波峰处可显示双侧枕部出现对称性正相电位升高;2.空间电位分布特点:内枕区向前电位下降,极性由正相转为负相,由中线向外侧电位下降;3.在极少数正常人视觉诱发电位P100波形成的枕区正相高电位改变,可以前移至Pz(顶区),而在枕区的正相高电位改变消失。

  • 标签: 视觉诱发电位地形图 正常人 电位下降 高电位 空间电位 分布特点
  • 简介: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l,SEP)一﹑概念:即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它是给皮肤或末梢神经以刺激,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通路至脊髓感觉通路﹑丘脑至大脑皮层中央后回感觉区,在刺激的对侧头皮相应部位记录到的电活动。二﹑体感诱发电位的分类:(一)按记录和刺激电极放置部位分类1﹑上肢和下肢体感诱发电位2﹑感觉神经动作电位3﹑节段性诱发电位4﹑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5﹑其他脑干诱发电位或反射6﹑膈神经和肋间神经诱发电位7﹑食管﹑直肠脑诱发电位8﹑二氧化碳激光痛觉诱发电位9﹑外阴部诱发电位10﹑

  • 标签: 体感诱发电位地形图 临床应用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 痛觉诱发电位 二氧化碳激光
  • 简介:摘要视觉诱发电位(VEP)可提供有关视觉系统功能完整性的重要诊断信息。本标准由国际临床视觉电生理学会(ISCEV)修订。此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是承认多种技术产生的图形模式刺激;进一步强调在图形翻转或图形给-撤期间应确保亮度无变化;而且在文字方面进行了调整,以使临床VEP标准与ISCEV其他标准更加契合。本临床VEP标准基于一系列刺激参数和记录条件,可提供核心的临床信息,全球大部分临床电生理检查室均可采用。(中华眼科杂志,2020,56:587-592)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正常儿童优势眼视觉诱发电位特征。方法:对47名正常儿童进行全视野刺激多导视觉诱发电位研究。结果:优势眼视觉诱发电位以0z电极为代表,P100潜伏期较非优势眼缩短(P<0.01),而N75—P100峰峰值较非优势眼增大(P<0.05)。结论:中枢神经系统存在偏利现象,这种偏利现象可能与控制视神经髓鞘优先形成的某种遗传机制有关,或是中枢神经系统突触的局部构造、突触效能的差异。

  • 标签: 视觉诱发电位 优势眼
  • 简介:文章重点阐述了视觉诱发电位及其地形在急性期脑血管病中的及进展,对其临床诊断价值做了评价,从面进一步提高急性脑管病,特别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率,为其超早期诊断提供新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视觉诱发电位地形图 急性 脑血管病
  • 简介:目的:研究如何将诱发电位技术应用于视力的客观评定。方法:视力范围0.1~1.5志愿合作受试者共180眼,运用模式翻转视觉诱发电位(PRVEP)技术检测与记载各受检眼各不同信号视角条件下的结果,探究可靠的检测指标。应用SPSS软件对收集数据作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确定最小信号视角是客观评估视力的基础,选定P100波幅作为视力量化评价指标。通过对一定条件下P100波幅与视力表视力进行简单相关回归分析,显示二者呈正相关。结论:最小信号视角、P100波幅可作为确切的检测指标。

  • 标签: 视力 最小信号视角 P100波幅和潜伏期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单项检查与联合应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对高危儿发育性协调障碍(DC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脑瘫高危儿89例,根据Vojita姿势反射的异常将89例脑瘫高危儿分为DCD组和非DCD组,另选取健康婴儿33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对3组受试婴儿进行BAEP和F-VEP检查。计算BAEP、F-VEP单独应用和联合应用诊断DCD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以及Kappa值(κ值)。以Vojta7种姿势反射测试为标准,评价BAEP、F-VEP单独和联合应用诊断DCD的可靠性。结果DCD组(包括≤3个月和>3个月~6个月2个年龄段)BAEP的Ⅲ、Ⅴ、Ⅰ~Ⅲ潜伏期均明显延长,与非DC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D组(包括≤3个月和>3个月~6个月2个年龄段)F-VEP中P1和N2潜伏期均显著延长,且DCD组中>3个月~6个月受试婴儿的N1潜伏期亦明显延长,与非DCD组同年龄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AEP+F-VEP联合应用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64.29%,87.88%,73.03%,与Vojta姿势反射测试呈中度一致(κ值为0.47);BAEP单独应用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60.71%,87.88%,70.79%,与Vojta姿势反射测试呈中度一致(κ值为0.44);F-VEP单独应用的敏感度和准确度较低,特异度很高,与Vojta姿势反射测试的一致性较差。56例DCD患儿中,BAEP单独应用诊断的阳性率为60.7%,F-VEP单独应用诊断的阳性率为44.6%,BAEP+F-VEP联合应用诊断的阳性率为64.3%,BAEP+F-VEP联合应用与BAEP单独应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0),与F-VEP单独应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BAEP单独应用与F-VEP单独应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结论BAEP、F-VEP的异常可提示存在DCD,两者联合应用对DCD的早期筛查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高危儿 发育性协调障碍
  • 简介:摘要1例16岁双眼视力差、交替外斜、眼球水平震颤、全身及眼部无明显色素脱失男性患者,相干光层析成像术检查示未见正常的黄斑中心凹陷,采用三通道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方法依次检查单眼,结果显示左、右通道反应明显不对称,临床诊断为眼白化病。

  • 标签: 白化病,眼 诱发电位,视觉
  • 简介:摘要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能够评估从视网膜至枕叶皮质整个视觉传导通路的功能,可作为神经外科手术中评价视觉功能的较好指标,其应用可有效避免手术相关的视觉损伤。本文将从F-VEP术中监测的发展历程、原则和基本方法、影响因素三方面对F-VEP术中监测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报告10例脑梗塞同向偏盲患者的视觉诱发电位,认为在急性脑血管病变、脑梗塞引起的同向偏盲患者,VEP是具有一定意义的辅助检查。

  • 标签: 脑梗塞 同向偏盲 视觉诱发电位(VEP)
  • 简介: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青年酒精依赖者的视觉诱发电位(VEP)的研究,为青年酒精依赖者的神经功能损害提供客观的指标.方法酒精依赖者40人,年龄29~39岁,平均(37.52±5.12)岁.对照组40人,年龄29~39岁,平均(3712±5.02)岁.采用丹麦生产的KeypointEMG/EP型诱发电位仪,分别对其进行视觉诱发电位记录.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青年酒精依赖者的视觉诱发电位VEP波潜伏期延迟,波幅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饮酒时间大于15年组较小于15年组病人的潜伏期延长.结论本组青年酒精依赖者的视觉诱发电位VEP异常表明,长期酒精摄入对其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并随着饮酒时间的延长对神经系统的损伤越显著.

  • 标签: 青年 酒精依赖者 视觉诱发电位 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视觉诱发电位(visualevokedpotential,VEP)对视神经挫伤临床诊断的作用。方法:对我科近两年临床诊断为视神经挫伤的患者60例(72眼)进行VEP检查。结果:P-VEP正常30眼;P100波潜伏时延迟22眼;P-VEP无波,F-VEP振幅降低12眼;P—VEP、F-VEP均无波8眼。结论:VEP检查是视神经挫伤的客观检查手段之一。

  • 标签: 视觉诱发电位 视神经挫伤 临床诊断 患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嗅性诱发电位的临床应用   1.嗅觉障碍的诊断,应用嗅性诱发电位检查嗅觉障碍比应用主观的嗅觉功能检查方法更灵敏[13,术后应用嗅性诱发电位检查嗅觉水平

  • 标签: 嗅性 性诱发电位
  • 简介:目的:探索引出正常大鼠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图的方法。方法和结果:用日本NIHONKOHDEN公司生产的NEUROPACK-Ⅱ型诱发电位记录仪器,参照国外学者介绍的方法,在我科过去的工作基础上,经过改进成功引出了大鼠闪光视觉诱发电位的典型波形,并报告了其所测峰潜时(ms)及振幅值(μv)。

  • 标签: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峰潜时 振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图形翻转VEP(PRVEP)及扫描图形VEP(SPVEP)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视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于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单眼CSC患者38例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4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0.0±5.2 )岁。所有患者于急性期(病程≤3个月)和临床治愈期(病程≤6个月)双眼采用德国Roland公司电生理RETIport系统行PRVEP检测,刺激图形采用1.00°和0.25°刺激视角的棋盘格,观察P100波峰幅值和峰时。SPVEP检查设备和方法同PRVEP,空间频率依次为1、2、4、6、8、12、16、22 cpd。比较SPVEP视力与主观视力的差异。患眼与对侧眼PRVEP波峰幅值、峰时及SPVEP振幅、相位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患眼与对侧眼主观视力和SPVEP视力比较采用Wilcoxon配对秩和检验;急性期患眼主观视力与SPVEP视力行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结果急性期,患眼P100波峰幅值较对侧眼降低(t=30.26、13.59 ),峰时延长(t=-19.89、-29.41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临床治愈期,患眼、对侧眼P100波峰幅值(t=1.49、-0.57)、峰时(t=-1.22、-1.8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急性期,不同空间频率患眼、对侧眼SPVEP振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空间频率1、2、4、6、8、12 cpd,患眼、对侧眼相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临床治愈期,空间频率6、8、12、16 cpd,患眼、对侧眼SPVEP振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空间频率6、8、12 cpd,患眼、对侧眼SPVEP相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急性期、临床治愈期,患眼SPVEP视力均低于对侧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期、临床治愈期,患眼、对侧眼SPVEP视力均低于主观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急性期:Z=-5.38、-3.00,P<0.001、0.003;临床治愈期:Z=-5.36、-5.38,P<0.001、<0.001 )。急性期,患眼主观视力与SPVEP视力呈正相关(r=0.847,P<0.001 )。结论PRVEP、SPVEP检查能客观评估CSC视功能改变;对于短期临床治愈CSC,SPVEP可探测细微、潜在的视功能异常。

  • 标签: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诱发电位,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