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护理风险管理在血液患者中的应用分析。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4月~2015年04月收治的110例血液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结果护理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5.4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7.27%,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患者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方式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护患关系,提升护理满意度,保证患者在住院期间得到更好的医护照顾。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血液科 应用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风险管理在血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血液收治的患儿80例,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实行常规护理,对实验组施加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血液患者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血液科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控制血液患者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方法。方法:选取在本院血液住院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就诊于本院实行常规护理管理时期(2020年1月-2020年8月),将其视为对照组,其余30例患者就诊于本院开展医院感染控制护理管理时期(2020年9月-2021年4月),将其视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情况。结果:①观察组上呼吸道感染率(3.33%)、下呼吸道感染率(3.33%)、血液系统感染率(0.00%)、其他部位感染率(0.00%),对照组分别为(10.00%)、(10.00%)、(3.33%)、(3.33%),观察组总发生率(26.67%)明显低于对照组(6.67%),P1=0.0376,有统计学意义;②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76.67%),P2=0.0226,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医院感染进行有效的护理预防措施不仅可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还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并获得较高的护理满意度评价。

  • 标签: 医院感染 血液科 护理管理 控制效果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血液患者存在感染危险时实施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分为参照组和常规组,每组各50例患者。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性护理措施,参照组应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提供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后的感染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采用预见性护理的参照组,感染患者6例,采用常规护理的常规组感染患者15例,参照组患者感染率明显低于常规组,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意义(P

  • 标签: 感染危险 预见性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血液存在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实施预见性护理方案对于降低感染危险所发挥的积极价值。方法:分析开展于2020年3月~2021年6月,将血液接诊的治疗患者84例作为护理对象,均等分组后,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单组的例数是42例。观察组实施的护理方案是预见性护理,对照组实施的护理方案是常规护理。比较指标: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感染发生率是,对照组:感染发生率是,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低,P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血液科 感染危险 护理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提升血液患者护理质量,减少感染风险,提出预见性护理措施,就护理具体措施进行探讨。方法:分析开展于2021年2月~2022年2月,将血液接诊的治疗患者84例作为护理对象,均等分组后,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单组的例数是42例。观察组实施的护理方案是预见性护理,对照组实施的护理方案是常规护理。比较指标: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感染发生率是,对照组:感染发生率是,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低,P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血液科 感染危险 护理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DCA护理管理对血液患者PICC护理效果影响。方法:便利选取云南省某三级综合医院血液住院的66例行PICC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3例。对照组予以传统护理管理,研究组予以PDCA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导管留置时间。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导管留置时间较长(P<0. 05)。结论:在血液行PICC的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运用PDCA护理管理,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PICC效果,延长导管的留置时间,提高整体的护理质量。

  • 标签: PDCA护理管理 血液科 PICC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是针对PDCA护理管理对于血液患者进行PICC临床护理的具体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了我院从2020年5月到2021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白血病血液患者患者都是实施了PICC,在经过PICC化疗护理之后,对照组患者给与常规PICC导管护理,观察组患者的104名病人使用PDCA的护理管理进行PICC导管护理措施和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PICC留置的事件和相关并发症的出现。结果:对照组当中的104名患者当中留置事件从115.9+-14.8,但是观察组患者的PICC导管的滞留事件达到了140.1+-17.9天,通过对比研究可以清楚的发现观察组的104名PICC导管的留置时间是明显超过对照组患者的,并且对照组的导管感染率以及并发症的出现几率是超过观察组的患者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DCA护理可以全面减少白血病化疗病人当中PICC导管并发症的出现几率,提高护理的效果,提高医院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PDCA护理管理 血液科患者 PICC护理 效果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血液护理实施安全管理的临床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的研究对象选取2014年7月~2015年5月期间医院血液收治的78例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39例,分别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而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实施安全管理护理,经过一段时间后,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的护理模式下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是实验组的穿刺针以及连接管口的脱落等安全事故的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97.44%,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43.59%,两组之间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护理实施安全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可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 标签: 血液科 安全管理 临床分析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血液包括什么病?血液病亦称为造血系统疾病,包括原发于造血系统疾病(如白血病原发于骨髓组织等)和主要累及造血系统疾病(如缺铁性贫血等)。血液病的诊疗范围包括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出血性疾病及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红细胞疾病主要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包括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 标签: 血液科 造血系统疾病 造血系统恶性肿瘤 缺铁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 作者: 王立梅王立英张宏
  • 学科: 医药卫生 > 卫生事业管理
  • 创建时间:2016-05-15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 2016年第5期
  • 机构:【摘要】目的:探讨在肿瘤血液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与体会,旨在提高肿瘤病人的治愈率和生存率。方法:自2015年全年本科树立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调整护理工作模式,在肿瘤血液科实施优质护理配套服务应用。结果:患者对科室的满意度提高,医患、护患纠纷明显减少;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专业技能得到提高。开展优质护理应用前后护理质量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根据应用结果和个人体会可以得出,开展优质护理应用并且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血液常见真菌感染患者的护理及其干预对策。方法分析2009年1月-2011年9月住院的85真菌感染病人的临床资料和护理病历。总结病人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原因、临床特点及护理措施。结果85位患者感染部位最常见为肺部,有55人,占64.7%。结论真菌感染是血液病常见的并发症。加强病房消毒,实行隔离管理,对高危人群进行监测和采取预防性的护理措施,加强卫生常识的教育,发病早期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是预防血液真菌感染的有效措施。

  • 标签: 深部真菌感染 危险因素 护理干预 心理辅导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血液的护理安全管理情况进行了临床分析。方法:随机抽取了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60例血液患者,将其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有3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而实验组则应用安全管理护理的方法,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可以发现,实验组患者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要明显比对照组低,实验组患者的总体满意率是93.33%,而对照组患者的总体满意率是73.33%,数据P<0.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发现,在血液应用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获得患者的满意度,可以在临床上大范围的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血液科 护理安全管理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9年~2022年上半年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的医院感染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6月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进行治疗的患者感染情况以及感染部位分布情况。结果:2019年1月~2021年12月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医院感染感染例次率及千日感染例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22年1月~6月感染感染例次率及千日感染例次率均高于2019年~2021年度。2019年1月~2022年6月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医院感染部位主要集中于血液、下呼吸道、上呼吸道等部位(P

  • 标签: 血液科 医院感染 感染部位 医院感染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护理安全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血液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3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联合护理安全管理,对比患者护理不良事件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不良事件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患者接受护理安全管理,可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情况的发生,促进护理满意度,该模式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血液科 护理安全管理 临床
  • 简介:摘要:本研究以血液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血液稀释治疗可能对口腔黏膜组织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究。分析结果显示,血液稀释治疗后,部分患者口腔黏膜出现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充血、水肿、出血和糜烂等反应。据此,我们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主要包括加强口腔卫生管理,及时应用全天然果蔬口腔保健洗剂,避免食物过热、过冷、过硬、过辛,以及餐后使用漱口水等。在护理措施的应用过程中,要做到其科学性、符合患者身体情况、具显示效,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血液稀释治疗对口腔黏膜组织的影响。本研究为血液患者在接受血液稀释治疗时提供了有效的护理对策,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血液科患者 血液稀释治疗 口腔黏膜组织 影响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风险管理在血液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收取科室为血液;收治时间在2020.4-2021.4;收治患者例数为70例;分组方式:Excel软件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DZ组(35例)与GC组(35例),DZ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GC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经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GC组少于DZ组,(P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血液科 患者 临床护理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