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谢灵运的山水,和他的人一样,在文学史上颇多争议,论者常常各持己见,针锋相对,很难达到一致的定评。本文仅对其山水的艺术特色,提出以下三题来讨论。一、自然的风格说到谢灵运山水的风格特色,人们常常用他的一句来描述:“池塘生春草”(《登池上楼》)。把它的艺术形象和意境概括到理论的高度,用风格论的术语来说明,就是清新,自然

  • 标签: 谢灵运山水诗 艺术特色 “清空” “清” “自然” “空”
  • 简介:“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英雄与功业,总也挡不住时光的洗涤,岁月的流逝,昔人已逝,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唯有庭前花自开自落,唯有堂前燕自来自去。走过朝气勃发的青年时代,走过纵酒放歌的轻狂岁月,也许会在某个“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晚上,倏然顿悟,看淡风尘,看淡功名,脱离尘世,耽于山水,忠于内心,求得一份宁静清新与悠然自适,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中,忙碌的心得到了放松,在“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的时刻,人与景两看不厌,这便是山水的味道。若把激昂慷慨、快意人生的塞外沙场比喻成浓香扑鼻的烈酒,则恬淡宁静的自然风景则可以比喻成甜醅,清新而淡远。

  • 标签: 山水诗 清新 青年时代 激昂慷慨 自然风景 宁静
  • 简介:李白的山水展现了飞腾超迈的恣意幻想和强烈的自我意识,是其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沉思。诗作中裹挟澎湃激昂的气势和极富张力的生命力,诗人与自然山水有着物我同一的和谐,奔涌着蓬勃跳跃的生命律动。

  • 标签: 自然 山水诗 生命律动
  • 简介:谢天运山水极具色彩美,有着清、幽、艳、鲜四大特色。他追求“清”的旷味,笔下景物极为清美,不缨垢氛,受玄学、佛学影响,景物有种清逸远韵。谢灵运喜欢纵深旅游,其有着“深远”的风貌,别具幽趣,有种杳冥飘渺的神秘气息。谢又有艳丽的一面,色彩鲜艳、构图均衡的景物描绘随处可见。谢有种澄鲜晶莹之美,鲜活朗润。澄净明澈。

  • 标签: 山水诗 谢灵运 色彩
  • 简介:文章从意象的历史发展入手,提出元代评家对主体意象的认识,进而指出,元好问诗歌中,有大量的主体意象的存在.这是元好问强烈的主体精神所致,或出于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达到主体与自然合一的状态,在表现自然山水的时候,就会有主体意象出现;或因为游移在儒、释、道之间,其儒者怀抱不能实现的痛苦心情所致,在表现这种人文精神的时候,就表现为主体意象.元好问山水的主体意象居多,是以一种含蓄蕴藉的方式表现出来.

  • 标签: 元好问 山水诗 主体意象 主体精神 诗歌创作 文学评论
  • 简介:清朝自顺治至宣统(1644—1911)历12位皇帝共296年间,增城共到任知县161名,而最为增城人民怀念的好知县,恐怕就是“山水翁”管一清。

  • 标签: 山水诗 96年 知县
  • 简介:中西山水作为同一种文学类别样式,存在许多共同的艺术创作规律。但是,由于中西方在哲学观念、思维方式以及审美理想等方面有着种种不同,因此,中西山水在审美轨迹、审美意识、审美态度以及审美情趣等方面又有着明显的差异。

  • 标签: 中西山水诗 审美轨迹 审美意识 审美情趣 审美比较
  • 简介:在中华当代山水苑中,台湾诗人绿蒂的山水是尤为引人注目的。这不仅因为他是一位高产的山水人。更在于他的山水有着浓浓的中华文脉、天人通灵的境界、至真至诚的情感和清新优雅的风格。在40多年的诗歌创作中,绿蒂坚持以心灵与山水对话,并视山水为自己心灵的寓所、精神的家园、情感的舟楫、人格的象征和追求的寄托,从而使他的山水在中华当代山水苑中摇曳着独特的风姿、显现着超群的美丽。

  • 标签: 山水诗人 绿蒂 世界 台湾诗人 诗歌创作 中华
  • 简介:王维的山水,不仅做到形神兼备,而且在审美情趣上也打上了禅宗的烙印,显现出冲淡的意绪、空寂的意境、无我的境界和活泼泼的生命精神。而王维的精妙之处在于他能以心境来净化环境,他笔下的山水是经过禅心净化和观照的本真自在。

  • 标签: 王维 山水诗 禅宗 冲淡 空寂
  • 简介:施闰章是康熙诗坛大家,其山水作重振了多年不见的清新自然之风,尤为受人推崇。本文试从施诗艺术特色入手分三方面具体分析其山水作,并从施闰章与“宣城体”的关系方面进一步探讨施闰章在清初诗坛的地位影响。

  • 标签: 施闰章 山水诗 宣城体
  • 简介:<正>杨升庵(1488—1559),名慎,字用修,四川省新都县人,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举进士第一,官翰林修撰,嘉靖三年(1524)以“议礼”被廷杖,充军烟瘴边,发戍云南永昌卫(今保山县).泸州(古名江阳)地当四川通滇黔的孔道,升庵行役往来,多从这里经过,”前后流寓江阳者十余年”(简绍芳《升庵年谱》),在泸城内外留下了许多诗篇.发掘和整理这些诗篇,是我们身在泸州的史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谨此恭疏管见,以为引玉之砖.

  • 标签: 杨升庵 荔枝 史学工作者 永乐大典 嘉靖 平远
  • 简介:“诗中有画”作为一种艺术现象,从《诗经》到神韵派山水作以及李白等的诗歌,凡涉及到自然山东,湖光山色的描绘,一般地说,多多少少都有点“画意”,然而始终如一地在其诗作中中坚持和突出这一特色,唯获苏轼称赞“味摩诘之,诗中有画”的王维莫属,而形成王维山水“诗中有画”这一艺术特色的多方面原因大致有:一、怀才不是遇,不愿与权贵同流合污,却又怕得罪当权派,不敢抵抗,只能过着半官半隐的田园生活,二做为一个全面优秀诗人在诗歌方面高超的技艺,给画方面杰出的才能,音乐方面良好的素养;三,转益多师,扬长避短在吸收前人山水写作成就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

  • 标签: 王维 山水诗 艺术特色 艺术风格 诗歌创作
  • 简介: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在唐代诗歌的天空中,流派纷呈,群星闪耀。其中就有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派。而在群星璀璨唐代诗坛上最为耀眼的巨星李白,在山水创作方面也有其独到之处。因此,将王李二人的山水作一比较,应是不无意义的。

  • 标签: 山水诗 山水田园诗 诗人创作 唐代诗歌 孟浩 唐代诗坛
  • 简介:儒、佛、道、隐都有浓郁的山水云林情结,“佛”王维的山水不仅蕴含着“一知与物平”的鲜明生态意识,而且生动描状了自然万物活色生香的生机与魅力,并构筑了由任大自然兴发主演从而空寂忘身的生态境界。

  • 标签: 王维山水诗 生态意识 自然生态 空寂境界
  • 简介:从王维山水的空寂美这一角度入手,阐述了他创作的空寂境中具有强烈的生命律动,这与其以澄静清明的心灵观照大自然绝然不可分.他能创作出这种境,又是追求隐逸山林生活、崇尚佛禅的结果,所以王维空寂的境中又蕴涵着丰富的隐逸心境和佛禅情趣.

  • 标签: 王维 山水诗 空寂 诗境 隐逸
  • 简介:被誉为“山水鼻祖”的谢灵运,其山水名篇大部分是他在永嘉太守任上所写,诗中多涉永嘉地名,如西射堂、春草池与池上楼、东山、南亭与北亭、石室山、赤石、斤竹涧等。然历代研究者对永嘉地名的注释多存在疏误,应根据史料分析和实地考察进行辨正。

  • 标签: 谢灵运 山水诗 永嘉地名 辨正
  • 简介: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派的代表人物,其清新自然。他将绘画技巧融入其中,使其山水呈现出“诗中有画”的突出特点,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与画的和谐。本文从色彩、布局的角度浅析王维精妙绝美的山水,探究其诗歌的绘画艺术。

  • 标签: 王维 山水诗 色彩 布局
  • 简介:魏晋玄学作为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潮流,对当时的审美意识,文学题材乃至艺术风格等各个方面发生了微妙的影响。因此,探讨魏晋玄学对山水意识所发生的影响,将有助于了解哲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如何对审美观念及文学艺术的发展过程起着重要的促进或制约作用。

  • 标签: 魏晋玄学 山水意识 审美观念 山水诗
  • 简介:摘要王维的山水田园从陶渊明那里撷取其淡远的情韵,从谢灵运那里吸取工致的笔意,结合自身对于禅意的独特把握,把自然界中最优美、最动人的画面,用精致疏淡的手法表现出来。他的禅虽然表现的是一种游离于现实之外的休闲情调和幽冷孤独的寂寞情怀,但他对自然景物体味的细腻,对山水田园的色彩、声息、动态的细致深刻的感受,使作品意境更加深邃、画意更加浓郁、诗情更加丰厚,将意象与意境完美地统一。给读者留下了充分想象的空间,使艺术表现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 标签: 王维 山水诗 禅意 画意
  • 简介:《文心雕龙》中说:“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兹。”这里,庄老指的是玄学思想,在文学上则是指玄言,以孙绰、许询、庾亮、桓温等人的作品最有代表性。而山水则是指山水文学或山水。从这段文论可以看出,自南朝宋兴起的山水文学已超越了对老庄哲学和佛教性理的讨论,及玄言这种文学样式,或者换句话讲,玄言已进入一个更细微、更具体的表达阶段,那就是借助真实的自然事物来表达对哲学、对人生问题的思考。

  • 标签: 自然事物 人生问题 山水画 山水诗 六朝 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