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不动杆菌是一群不发酵糖类的革兰阴性杆菌,作为机会致病菌,其引起医院内感染的严重性日益突出。多重耐药不动杆菌感染,使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逐渐下降,尤其是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多重耐药不动杆菌感染,更使临床抗菌药物选用面临严峻挑战。为此,笔者对2001~2005年本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744株不动杆菌及其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分析,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菌株的检验来对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在临床中要先对耐亚胺培南的不动杆菌进行分离,细菌鉴定采用法国梅里埃ATB半自动细菌鉴定仪,药敏选用KB纸片法与药敏上机板条相结合,三维试验检测ESBLs和AmpC酶,PCR检验方法检测耐药基因,PCR阳性产物进行基因测序。结果通过与基因库的比对可以发现,所选的6株不动杆菌大多数是多重耐药菌株,在三维试验中,此类菌株均产生了ESBLs,有4株菌株产生了AmpC酶。在6株不动杆菌耐药基因型检测中发现有4株AmpC酶阳性,6株均为TEM阳性,4株为PER阳性,4株为OXA-24、VIM、IMP和VEB型等均为阴性,6株OXA-23型均阳性。结论耐亚胺培南不动杆菌有OXA-23型碳青霉烯酶基因,OXA-23型碳青霉烯酶是主要耐药机制。

  • 标签: 耐药基因型 OXA-23 型碳青霉烯酶 鲍曼不动杆菌 多重耐药菌株
  • 简介:目的探讨感染多重耐药不动杆菌(multidrugresistantacinetobacterbaumannii,MDR-AB)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及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空军总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中经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确定感染多重耐药不动杆菌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年龄(P=0.006),免疫抑制病史(P=0.001),降钙素原(P〈0.001)和乳酸脱氢酶(P=0.033)为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患者的年龄、免疫抑制病史和血清乳酸脱氢酶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感染多重耐药不动杆菌患者的预后差,病死率高,年龄、免疫抑制和血清乳酸脱氢酶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多重耐药 鲍曼不动杆菌菌 预后 免疫抑制
  • 简介:目的对比重症监护病房(ICU)与非ICU病房不动杆菌(ABA)感染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防控该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ABA进行菌株鉴定和体外药敏试验。抗菌药物耐药率及多重耐药的显著性比较用Y。检验。结果353株ABA主要来自痰液(占93.7%),科室分布以ICU和呼吸内科最多(分别占34.8%和35.4%),3月及7~9月为感染高峰期(共占48.7%)。除多黏菌素E耐药率较低外,ABA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在IcU为60.98%~93.5%,非ICU为69.57%~82.17%。ABA在ICU的耐药率普遍高于非IC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病房多重耐药不动杆菌(MDR—ABA)和广泛耐药不动杆菌(XDR—ABA)的分离率(分别为91.1%和86.2%),高于非ICU病房(分别为81.7%和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A耐药率高,多重耐药现象严重,以IcU为著;应采取综合措施,延缓和减少耐药ABA的产生和传播。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重症监护病房 抗菌药物 耐药性
  • 简介:摘要不动杆菌(Ab)在环境中分布广泛,该菌具有膜孔蛋白、荚膜多糖、磷脂酶、外膜囊泡和铁摄取等多种毒力因子,且天然耐药及获得性耐药能力显著,产生耐药酶、作用靶点改变、外排泵系统、膜通透性改变、产生生物被膜等多种耐药机制,表现出对环境和抗菌药物的极强适应力。本文对Ab的致病因子、耐药机制进行概述。

  • 标签: 鲍氏不动杆菌 致病因子 机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不动杆菌 (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是医院内获得性感染中最常见的专性需氧、无动力、革兰染色阴性的机会性致病菌,它能够在各种条件下生存,并且能在物体表面生存很长时间,能引起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血流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及神经系统感染等,AB具有强大的获得耐药的能力,随着临床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耐药菌株逐年上升,多重耐药甚至全耐药菌株的出现使临床可供选择的治疗手段少之又少,因此研究其流行趋势及抗菌药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耐药 鲍曼不动杆菌 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不动杆菌在临床标本中的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现状,特别是对泛耐药不动杆菌耐药分析。方法对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细菌进行系统检验,用西门子公司Microscan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将细菌鉴定到种。并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的标准,用世界卫生组织细菌耐药中心推荐的WHONETS的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得出结果。结果本院6年内共分出不动杆菌数为722株。主要分布在痰(84.1%)、伤口分泌物(5.0%)、尿(中段尿)(3.5%)、血(1.5%)等标本中,其中从呼吸道感染患者痰中分离的不动占第一位。抗菌药物方面,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的敏感性较高,但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显示高水平耐药。同时,发现泛耐药不动杆菌26例,这些都需要引起临床及检验人员的注意。结论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已扩大化,且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出现高水平耐药,泛耐药不动杆菌检出率也在逐年增加,因此临床医师应重视不动杆菌的检出率,根据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谨慎选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院内感染。

  • 标签: 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了解多重耐药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使用抗生素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住院患者非重复的多重耐药不动杆菌187株,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菌株鉴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多重耐药不动杆菌进行药敏试验,药敏结果以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2012年版的标准进行判读。结果187株多重耐药不动杆菌的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液,占83.4%;分泌物占第2位,为7.5%。病区分布中重症监护室(ICU)占第1位,为47.6%;呼吸内科占第2位,为19.8%;神经外科占第3位,为13.4%。187株多重耐药不动杆菌对米诺环素耐药率为44.9%,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为54.5%、75.9%和79.7%,对14种抗生素耐药率均在90.0%以上。结论多重耐药不动杆菌主要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其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率高,临床应加强对多重耐药不动杆菌耐药性进行监测,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临床分布 多重耐药性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7-2019年度不动杆菌耐药情况。方法 对2017-2019年度从医院住院患者标本中(排除了痰标本)分离到的137株不动杆菌做药敏分析,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6软件。结果 2017-2019年度分离到137株不动杆菌,其中40.1%来自血标本,41.6%来自ICU,46.7%来自60岁及以上人群。2017年耐药率最高的药物是氨苄西林舒巴坦(73.2%),2018年耐药率最高的药物是环丙沙星和头孢吡肟(均为56.3%),2019年耐药率最高的药物是头孢他啶(63.2%)。结论 不动杆菌耐药性在2017-2019年度虽有所波动,但仍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需要继续加强监测。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多重以及泛耐药不动杆菌导致的感染流行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绝大多数细菌基因及其表型特征均充分反映为耐药不动杆菌,而此类细菌的外膜通透屏障与药物主动外排泵的协同作用使得耐药不动杆菌呈现出天然的耐药性,使其发生感染后可选择的药物有限。为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常见舒巴坦复合制剂、多粘菌素E、碳青霉烯类作为首选,本文就不动杆菌对临床主要使用的抗菌药物的选择做一综述。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抗生素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我院不动杆菌耐药性及其分布,为临床治疗和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3.12.01—2014.11.30期间从临床各种标本中分离出的120株不动杆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不同的临床标本分布中,排在首位的是痰液,占81.7%,其次是分泌物,占11.7%;在不同的临床科室分布中,神经内科ICU和呼吸内科病房所占比例最高,占38.3%,其次是神经内科,占16.7%;神经内科ICU病区分离出的不动杆菌耐药性较高,呼吸内科分离出的不动杆菌耐药性相对低些;但两个病区的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氨基糖甙类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均有较高的耐药性,均在80%以上,只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美满霉素、多粘菌素B的耐药性较低。.结论我们应该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应用指征;加强抗菌药物的临床管理;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和感染控制规范;连续不断的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避免泛耐药菌株在院内的暴发流行。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抗生素 耐药性
  • 简介:目的了解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分离的不动杆菌的标本来源和科室分布进行分析,统计其对17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不动杆菌最常分离自痰标本,占79.2%,其次是分泌物和尿液。病区分布广泛,以重症监护病房(ICU)最多。该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现象严重,对含酶抑制剂复合物和亚胺培南耐药率相对较低,但耐药率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结论不动杆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且多重耐药严重,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临床分布 抗药性 细菌
  • 简介:摘要: 【目的】 回顾性研究我院临床分离不动杆菌耐药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 2016年至 2018年我院临床分离的不动杆菌 756株, 菌株通过VITEK® 60型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初步鉴定 和药敏试验。【结果】 756株不动杆菌主要分离自痰液( 89.1%),病区分布以 ICU为主,占 52%。 756株不动杆菌对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氟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且对碳青霉烯类的不敏感率有逐年增长的趋势 。【结论】 本院3年间不动杆菌的临床标本来源及病区分布没有明显变化,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严重。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标本来源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012年—2015年我院不动杆菌耐药情况变迁,从而将其作为依据为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使用VITEK-6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细菌,使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以CLSI标准为依据判定结果。结果在四年内我院一共分离了1618株不动杆菌,呼吸道标本是其主要来源,所占比例为92%。分离株数也不断增多,从2012年的116株到2015年的696株,其标本分离株数增长到了原先的6倍。在对这些抗菌药物进行连续4年的监测后,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亚胺培南是耐药率上升最明显的药物,其从38.4%上升到了最后的56.2%。耐药率高于50%的抗菌药物有6种,且其耐药率变化趋势为逐年上升。结论双重耐药不动杆菌越来越多,甚至有多重耐药不动杆菌出现。治疗不动杆菌的首选药物就是多粘菌素E、舒巴坦/头孢哌酮。对不动杆菌耐药变迁进行连续监测,可以对其造成的感染进行的临床治疗起到帮助作用。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不动杆菌的院内分布及耐药性分析的研究,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为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3-2015年我院细菌室分离出的不动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WHONET5.5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不动杆菌的科室迁徙情况及耐药性变化趋势。结果2013-2015年共分离出573株不动杆菌,按标本种类分前三位依次是痰,创口分泌物及尿液;按科室分布前三位依次是ICU,呼吸内科和烧伤整形科。3年来不动杆菌总体耐药率呈现上升趋势,像左旋氧氟沙星三年内的耐药性分别为32.9%,42.8%,56%。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中第三和第四代头孢菌素(主要是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等)、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复合制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舒巴坦等耐药性相对较低,像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三年内的耐药性分别为25.5%,35.5%,50.1%。头孢唑啉,呋喃妥因,氨曲南完全耐药。结论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中重要的条件致病菌,近年来抗菌药物的滥用,不动杆菌对以上药物的耐药率也在不断上升,临床医务人员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控制耐药菌株的流行及医院感染。

  • 标签: 医院感染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