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激素依赖性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在乳腺癌的综合治疗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它以确切的疗效,相对较轻的毒副作用,加之低廉的费用,促使其被广泛应用于各期乳腺癌的治疗及乳腺癌高危人群的预防。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激素依赖性乳腺癌对内分泌治疗均敏感。以往的研究发现,雌孕激素受体状况不明者的内分泌治疗有效率为20%~30%,ER阳性者为50%~60%,ER、PR均阳性者为75%以上。

  • 标签: 乳腺肿瘤 雌激素受体 磷酸化
  • 简介:近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肿瘤问题是全世界范围的棘手问题,也是目前主要病死原因之一,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类疾病。因此对肿瘤的研究十分关注。细胞分裂周期25(CDC25)是调控细胞周期重要的调节子,CDC25家族中任何一个异构体异常都会导致细胞分裂异常,甚至造成细胞无限增殖.

  • 标签: 细胞分裂周期25 细胞分裂 肿瘤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7神经切断后发生的脊髓中枢神经元逆行性退变中过磷酸Tau蛋白的表达情况,为外周神经损伤后中枢神经元逆行性退变保护提供新思路。方法将成年雌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切断组、切断+药物干预组),其中切断组和干预组的动物施行双侧颈7神经切断造模,干预组予每天腹腔注射1 mmol/kg氯化锂。2周、4周后取大鼠颈7节段脊髓,通过HE染色、流式细胞技术来分析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分析Tau蛋白及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及流式细胞学检测显示2周时切断组的细胞凋亡程度小于4周时的凋亡程度;Western Blot结果提示随着周数的增加,总Tau蛋白的量因颈7神经的切断而下降,磷酸的Tau蛋白的量的比例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予氯化锂后,凋亡的程度及磷酸的Tau蛋白的比例均发生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au蛋白的过磷酸机制存在于颈7神经切断术后发生的脊髓中枢神经元逆行性退变的过程中;氯化锂能减轻逆行性退变的程度。

  • 标签: Tau蛋白质类 臂丛 神经元逆行性退变 过磷酸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内脏炎症痛过程中脊髓JNK磷酸水平变化及JNK选择性抑制剂对炎症痛觉敏感化的作用。方法:采用福尔马林(F)直肠粘膜下注射诱导的内脏炎症痛模型,共17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N组);福尔马林致炎组(F组);福尔马林致炎和脊髓蛛网膜下腔内插管组(IT组);IT+DMSO组(DMSO组);IT+SP600125组(SP600125组),其中50只大鼠(每组10只)诱导模型后每隔15min,共记录8个时间段,观察各组内脏炎症痛疼痛表现,通过评分公式计算结果分析疼痛行为反应。另120只雄性SD大鼠(5组,每组每时段6只)诱导模型后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分别应用Western-blot、Gel-DOC凝胶成像系统,分析大鼠L6-S2节段脊髓组织蛋白中JNK、p-JNK变化水平。结果:造模30 min后各组疼痛评分达峰值,抑制剂组较F组、IT组及DMSO组能降低炎症痛模型大鼠疼痛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JNK抑制剂 内脏炎症痛 脊髓 JNK JNK磷酸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先天性非综合征型小耳畸形患者健侧及患侧不同发育程度耳廓软骨的蛋白磷酸谱的差异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收治的4例单侧先天性非综合征型患儿,其中男2例,女2例,年龄均为6岁,行耳再造术进行矫治。于三期再造耳局部修整手术时,收集废弃的残耳软骨及为达到对称效果进行修整的配对健侧耳软骨。残耳软骨组作为实验组,健侧耳软骨组作为对照组。采用信号通路磷酸广谱筛选抗体芯片(PEX100)分别对2组耳软骨的蛋白磷酸进行广筛。统计各组中具有配对抗体的所有磷酸位点蛋白,计算组内磷酸位点蛋白的磷酸水平,以及组间磷酸水平调变比值,筛选2组间差异表达的磷酸蛋白质。调变比值(实验组/对照组)≥2.0为磷酸水平上调的蛋白质,比值≤ 0.5为磷酸水平下调的蛋白质。实验所得差异蛋白利用String数据库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数据库进行分析,并将差异磷酸蛋白导入String数据库中Multiple Proteins的列表中,绘制蛋白质互作用网络图。结果2组间筛选出的差异蛋白共有110个,其中有102个为上调,8个为下调。利用KEGG数据库对表现出磷酸水平差异的蛋白质进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后的差异蛋白富集在20条信号通路中,除已公认的信号通路外,还包括PI3K-AKT、黏附斑信号通路高度富集,其中PI3K-AKT在所有通路中富集程度最高,蛋白数达31个。将差异磷酸蛋白导入string数据库,将置信分数设为0.9,得到包含103个节点、512条边的差异蛋白质互作用网络。结论残耳软骨与正常耳软骨组织中蛋白质的磷酸修饰程度存在着显著的差异。除已公认的信号通路外,差异磷酸蛋白还富集在PI3K-AKT、黏附斑等信号通路中,提示造成双侧耳软骨发育差异的原因可能与耳软骨细胞在胚胎时期的增殖、黏附、迁移等活动有关。

  • 标签: 先天性小耳 软骨发生 表观基因组学 磷酰化
  • 简介:目的了解Akt和磷酸Akt1(p-Akt1)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4例胰腺癌组织、1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Akt和p-Akt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Akt和p-Akt1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8%和83.8%,而正常胰腺组织均阴性表达,相差非常显著(P〈0.05).癌组织中Akt和p-Akt1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274,P=0.018).Akt和p-Akt1蛋白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生长部位、肿瘤大小、病理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神经浸润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但p-Akt1蛋白高表达与病理学T分期及TNM分期相关(P=0.002).Akt和p-Akt1蛋白高表达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6.0±5.7)个月和(23.0±5.5)个月,明显高于低表达者的(9.3±0.2)个月和(11.1±1.8)个月(P分别为0.007和0.004).结论胰腺癌组织中p-Akt1蛋白表达的程度与良性预后有关,检测胰腺癌中p-Akt1蛋白的表达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胰腺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蛋白激酶类 AKT p-Akt1 预后
  • 简介:目的研究脑缺血预处理(CIPC)对神经元神经钙调磷酸酶(CaN)及磷酸蛋白激酶B(P—AKT)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0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CIPC组、尼莫地平组、环孢素A组及LY294002组,每组18只。评价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计算脑梗死体积;检测CaN及PAKT蛋白表达。结果与脑缺血组比较,CIPC组、尼莫地平组和环孢素A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梗死体积明显降低(P〈0.05,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他5组CaN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脑缺血组比较,CIPC组、LY294002组CaN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CIPC组比较,尼莫地平组和环孢素A组Ca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除LY294002组外,余各组p-AKT蛋白表达与CaN蛋白相反。结论CIPC降低神经元CaN表达,提高p-AKT表达,提供神经保护。尼莫地平和环孢素A增强了神经保护。LY294002抵消了CIPC的保护作用。

  • 标签: 脑缺血 缺血预处理 神经元 蛋白激酶类 磷酸化酶激酶 尼莫地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非磷酸未羧化基质Gla蛋白(dp-ucMGP)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及骨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健康体检中心就诊或内分泌代谢科住院的绝经后女性共248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仪(DXA)测定骨密度(BMD)。根据BMD将研究对象分为骨量正常组(n=86)、骨量减少组(n=64)和PMOP组(n=98)。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dp-ucMGP水平。并检测血钙、血磷、血β胶原降解产物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X)和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INP)等骨代谢指标。结果3组间年龄、绝经年限、体重指数(BMI)、骨钙素、β-CTX、PINP和dp-ucMG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血清dp-ucMGP与年龄(r=0.254,P=0.042)、绝经年限(r=0.343, P=0.036)、β-CTX(r=0.023, P=0.025)呈正相关,与BMI(r=-0.169,P=0.041)、腰椎BMD(r=-0.176,P=0.031)、股骨颈BMD(r=-0.234, P=0.025)和骨钙素(r=-0.176, P=0.034)呈负相关。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OR=1.164, P=0.024)、绝经年限(OR=1.151, P=0.031)、β-CTX(OR=1.122, P=0.037)和dp-ucMGP(OR=1.244, P=0.033)为PMOP的危险因素,校正年龄和绝经年限后,dp-ucMGP(OR=1.237,P=0.045)仍为PMOP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dp-ucMGP可能成为PMOP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 标签: 非磷酸化未羧化基质Gla蛋白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骨代谢指标
  • 简介:目的:探讨sunitinib对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的干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气道重塑组、sunitinib干预组。鸡卵清蛋白致敏和激发建立哮喘小鼠气道重塑模型;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做细胞计数;取右肺组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Masson三色染色;免疫沉淀(IP法)测定小鼠肺组织PDGFR-β受体磷酸及westernblot(WB)法检测MMP-9蛋白质的表达。结果:HE和Masson三色染色提示哮喘组黏膜下层和平滑肌增厚、气道管腔狭窄、胶原纤维增生、大量炎症细胞浸润,sunitinib干预组上述改变较哮喘组为轻;哮喘组BALF中炎症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在哮喘组表达较对照组为高(P〈0.05),而sunitinib组低于哮喘组(P〈0.05);PDGFR-β受体的磷酸和MMP-9的表达在哮喘组表达较对照组为高(P〈0.01),而sunitinib干预组表达量低于哮喘组(P〈0.01)。结论:sunitinib能够抑制哮喘小鼠PDGFR-β的磷酸和MMP-9表达,减轻气道炎症反应、延缓气道重塑进程。

  • 标签: 气道重塑 SUNITINIB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β 基质金属蛋白酶-9
  • 简介:脑缺血预适应是神经细胞对抗缺血刺激产生的一种内源性保护机制,即通过事先适度的缺血预刺激处理后,脑组织对随后的致死性缺血具有一定的防御和保护效应。近年来,对于参与这一内源性保护机制的细胞信号传导系统的研究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 标签: 缺血预适应 大鼠脑 表达量 酸化水 JNK 蛋白
  • 简介:摘要本例患儿为足月小样儿,生后1周以气促起病,临床表现为反复的乳酸性酸中毒,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MTO1基因c.1640C>T(p.A547V)和c.1274delG(p.G425Efs*23)复合杂合变异,诊断为联合氧化磷酸障碍10型,因合并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于日龄41 d死亡。联合氧化磷酸障碍10型属于线粒体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新生儿期起病者预后差,暂无特效治疗。本例患儿MTO1基因的c.1640C>T和c.1274delG复合杂合变异,均为新发变异,扩大了MTO1基因变异谱。

  • 标签: 线粒体疾病 酸中毒,乳酸性 RNA结合蛋白质类 遗传变异 全外显子组测序 婴儿,新生
  • 简介:目的研究切口痛模型大鼠脊髓磷酸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p-ERK)表达的变化及鞘内注射ERK上游激酶MEK的抑制剂U0126对其机械性痛觉阈值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DMSO组、U0126组,每组8只,前2组大鼠鞘内注射生理盐水20μL;后2组大鼠分别鞘内注射DMSO、U012610μL后用生理盐水10μL冲管.注药10min后除假手术组外,后3组大鼠均制备右后足趾部切口痛模型.分别于制作模型前、模型后2、24、48h应用YLS-3E电子压痛仪测定各组大鼠右足的机械性痛觉阈值.另取SD大鼠24只.分组方法和处理同上,每组6只.每组分别在模型后2h、24h选择3只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大鼠脊髓背角p-ERK的表达.结果模型组、DMSO组大鼠模型后2、24、48h及U0126组大鼠模型后2、24h有足机械性痛觉阈值均低于模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SO组和模型组之间比较大鼠机械性痛觉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一时间点DMSO组和模型组比较,U0126组大鼠模型后2、24、48h右足机械性痛觉阈值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发现.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DMSO组模型后2、24h患侧脊髓背角P-ERK免疫阳性细胞增多;与模型组和DMSO组同一时间比较,U0126组患侧脊髓背角p-ERK阳性细胞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鞘内注射U0126可缓解大鼠切口痛痛觉过敏,减少切口痛大鼠脊髓背角P-ERK阳性细胞的表达,说明脊髓背角ERK通路参与大鼠切口痛痛觉过敏的形成.

  • 标签: 丝裂原活化激酶 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 痛觉过敏
  • 简介:目的探讨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P10)对胰岛素抵抗(IR)模型大鼠皮质Tau蛋白磷酸水平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Wistar大鼠46只,随机选20只分为对照组和P10组,每组10只;另26只通过果糖喂养建立IR大鼠模型后,分为IR组和1R+P10组,每组13只,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皮质Tau蛋白磷酸磷酸磷脂酰肌醇3激酶(P13K)、磷酸蛋白激酶B(PKB)、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B)及GSK-3G位点中Ser9的磷酸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R组大鼠皮质Tall蛋白磷酸水平明显增高;磷酸P13K、磷酸PKB和磷酸GSK-3B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而P10能显著抑制Tau蛋白磷酸水平,上调磷酸P13K、磷酸PKB和磷酸GSK-3p的水平(P〈0.05,P〈0.01);各组GSK-3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R通过抑制P13K-丝/苏氨酸蛋白激酶通路激活,促进GSK-3β活性上调,可能是引起大鼠海马Tau蛋白过度磷酸的重要原因;P10可能通过降低GSK-3β活性进而抑制Tall蛋白的过度磷酸

  • 标签: 胰岛素 TAU蛋白质类 蛋白激酶类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原纤维缠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RhoA/Rho激酶1(ROCK1)下调抑制肌球蛋白轻链(MLC)磷酸在主动脉夹层(AD)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检测正常(NA)和AD主动脉原代平滑肌细胞(SMC)中RhoA/ROCK1的表达与MLC的磷酸程度。免疫荧光观察SMC中MLC磷酸程度和结构。β-氨基丙腈(BAPN)联合应用ROCK1抑制剂Fasudil,验证RhoA/ROCK1下调在AD形成中的作用。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Kaplan-Meier生存曲线采用非参数检验。结果NA组和AD组年龄(t=-1.439,P>0.05)、性别(χ2=0.90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D组高血压患者多于正常组(χ2=5.562,P<0.05)。AD主动脉SMC中RhoA(NA:42 782±31 339,AD:6 975±3 130,t=2.585,P<0.05)和ROCK1表达下调(NA:64 626±38 822,AD:13 851±961,t=2.977,P<0.05),MLC磷酸减少(NA:230 193±27 749,AD:51 142±48 151,t=6.561,P<0.01)。免疫荧光显示AD组SMC和Fasudil处理的SMC中MLC磷酸降低,结构受损。Fasudil联合BAPN的夹层形成率(100%)高于BAPN的夹层形成率(50%,χ2=22.780,P<0.01)。结论RhoA/ROCK1下调抑制MLC磷酸促进了AD的发生。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RhoA Rho激酶1 肌球蛋白轻链
  • 简介:根据Genbank中大肠杆菌嘌呤核苷磷酸酶(PNP)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引物,以大肠杆菌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并将扩增产物定向连接到克隆、测序及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进行酶切鉴定、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PCR扩增出741bp大小的片段,通过酶切和序列分析证明含完整的PNP基因序列且基因插入方向正确,此序列与文献报道的PNP基因的同源性为99.7%。说明克隆的PNP基因与文献报道的基本一致,pcDNA3-PNP的构建成功为今后用其进行基因转染来研究PNP/Mep-dR自杀基因系统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应用打下了基础。

  • 标签: 大肠杆菌嘌呤核苷磷酸化酶 自杀基因 分子克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UDP-葡萄糖焦磷酸酶(UDPglucosepyrophosphorylase,UGP)是糖代谢合成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酶。UGP以葡萄糖-1-磷酸和尿苷三磷酸为底物,催化反应生成尿苷二磷酸葡萄糖和焦磷酸,直接参与了植物糖代谢的生物合成。为了系统梳理UGP在植物基因组中的状况,我们对其基因进行了全面的鉴定和进化分析,并重点考察该基因在番茄中的表达。首先,我们针对UGP的基因序列,鉴定得到其保守结构域,在此基础上对相关基因进行了全面鉴定,从而构建了其进化树;其次,将番茄CDS序列比对到各探针,从而从数据库中提取组织中的表达数据;最后,通过结构域鉴定,进化树和表达量的分析,得出UGP在植物中的生物合成的机理。本研究为UDP-葡萄糖焦磷酸酶提供了基因信息,为植物中糖代谢生物合成途径的作用机理及其对蔗糖合成的影响相关基因进化机制的研究提供帮助。

  • 标签: U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 基因家族 进化 表达量
  • 简介:目的探讨周期性应力下大鼠髓核细胞中Sre蛋白的磷酸水平及其意义。方法体外培养SI)大鼠髓核细胞,取第2代细胞按1x105/mL的密度接种于玻片上。将玻片随机分成4组(n=8):对照组、加压0.5h组、加压1.0h组、加压2.0h组。加压0.5h组、加压1.0h组、加压2.0h组细胞以0—200kPa的压力、0.1Hz的频率分别加压0.5、1.0、2.0h,对照组在无压力环境下培养。应刖Westernblot检测各组磷酸Src(pSrc)蛋白的表达。应用PP2[4-氨基-5-(4。氯苯)-7.(t-丁基)吡畔啉酮(3,4-d)嘧啶]抑制Src蛋白,另取细胞玻片,随机分为3组(n=8):对照组、加压6h组、PP2+加压6h组。使用荧光实时定量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3组细胞中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的基因表达。结果对照组、加压0.5h组、加压1.0h组及加压2.0h组pSrc/磷酸片油醛脱氧酶灰度比值平均分别为0.244±0.013、0.477±0.044、0.530±0.014、0.700±0.063,4组之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加压0.5h组与加压1.0h组之问外,其余组别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RT.PCR检测3组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的基因表达结果显示:对照组表达量最低(1.00l±0.039、1.004±0.104),加压6h组最高(5.404±0.219、2.127±0.028),PP2+加压6h组居中(3.038±0.237、1.678±0.125),3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期性压力能促进髓核细胞Ⅱ型胶原和蛋rI多糖的分泌,Src蛋白磷酸在压力传导中起信号传递作用。

  • 标签: 椎间盘 Src蛋白 周期性应力 髓核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抗纤维化四肽N-乙酰基-丝氨酰-天冬氨酰-赖氨酰-脯氨酸(Ac-SDKP)对矽肺大鼠纤维化肺组织中磷酸热休克蛋白27(P-HSP27)及锌指家族核转录因子1(SNAI1)表达的调控,以探讨Ac-SDKP抗矽肺纤维化作用。方法于2014年12月,采用一次性支气管灌注二氧化硅(SiO2)粉尘的方法制备大鼠矽肺动物模型,选取80只SPF级健康成年Wistar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8组,每组10只。模型对照4周组(饲养4周)、模型对照8周组(饲养8周):支气管灌注生理盐水1.0 ml/只;矽肺模型4周组(饲养4周)、矽肺模型8周组(饲养8周):支气管灌注50 mg/ml的SiO2混悬液1.0 ml/只;单独Ac-SDKP给药4周组(饲养4周)、单独Ac-SDKP给药8周组(饲养8周):Ac-SDKP 800 μg·kg-1·d-1腹腔泵给药;Ac-SDKP预防治疗组:Ac-SDKP 800 μg·kg-1·d-1给药48 h后,支气管灌注SiO2混悬液1.0 ml/只,饲养8周;Ac-SDKP抗纤维化治疗组:支气管灌注SiO2混悬液1.0 ml/只4周后,给予Ac-SDKP 800 μg·kg-1·d-1治疗4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P-HSP27、SNAI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以及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P-HSP27和SNAI1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P-HSP27和α-SMA共定位表达。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矽肺模型组大鼠矽肺纤维化区域P-HSP27、SNAI1、α-SMA、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表达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Ac-SDKP干预后,与矽肺模型8周组比较,Ac-SDKP预防和抗纤维化治疗组大鼠P-HSP27、SNAI1、α-SMA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独Ac-SDKP给药组与模型对照组P-HSP27、SNAI1、α-SMA、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共聚焦结果显示,矽肺模型组大鼠肺组织表达P-HSP27和α-SMA的阳性细胞多于模型对照组;与矽肺模型组比较,Ac-SDKP预防和抗纤维化治疗组表达P-HSP27和α-SMA的阳性细胞减少;与模型对照8周组比较,矽肺模型8周组结节中有部分P-HSP27和α-SMA表达的双阳性细胞。结论Ac-SDKP可能通过调节P-HSP27/SNAI1通路发挥抗矽肺纤维化的作用。

  • 标签: 矽肺 大鼠 N-乙酰基-丝氨酰-天冬氨酰-赖氨酰-脯氨酸(Ac-SDKP) 上皮-间质转化 热休克蛋白质类 锌指家族核转录因子1(SNAI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