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桑蚕一代杂交生产成本主要由原种费、茧成本、用工成本、水电物耗成本、蚕种冷藏加工费等直接成本和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房屋设备折旧费等间接成本构成。其中,蚕种冷藏加工收费标准由我省发改委确定,其费用相对稳定;单张蚕种原种费、单张茧成本、单张蚕种用工成本、单张蚕种房屋设备折旧费等在一定生产总量基础上,随着繁育水平提高而降低。

  • 标签: 家蚕一代杂交种 生产成本 桑蚕一代杂交种 蚕种冷藏 管理费用 房屋设备
  • 简介:目的通过剑尾鱼属内鱼类的杂交,观察黑色素瘤在其杂交后代的形成情况.方法白体剑尾鱼(♀)与黑体剑尾鱼(♂)杂交,子一代(F1)和子二代(F2)分别自交,观察其后代外部特征变化和黑色素瘤形成的情况;对黑色素瘤进行组织病理观察.结果剑尾鱼杂交的F2代开始出现性状分离,F3中有较高的黑色素瘤发生率,为20.5%.HE染色和Lillie黑色素染色证实增生组织为黑色素瘤.结论通过不同剑尾鱼的杂交和自交,后代有黑色素瘤形成,可望进行黑色素瘤模型的构建.

  • 标签: 剑尾鱼 杂交种 黑色素瘤 组织病理学 形成 动物模型
  • 简介:摘要:整篇论文围绕屏单系列玉米杂交制种的整个过程,按不同生育期阶段,分析了影响屏单系列玉米杂交制种生产的各种因素,总结了提高屏单系列玉米杂交制种质量和产量的技术措施和经验,从而为提高屏单系列玉米杂交制种质量和产量提出了好建议以供参考。

  • 标签: 玉米杂交 制种 技术 建议
  • 简介:摘要:羊肉是我国人民主要食用的肉类,并且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物质开始丰富起来,对羊肉品质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其中羊肉品种选育工作成为了决定肉羊品质高低的关键,杂交利用是品种选育的主要手段,通过杂交可进一步培育和改良本地肉羊,是满足生产销售需求的一直接手段。伴随着国内市场和销售需求的不断递增,传统的培育模式已经显出疲态,无法满足目前的生产要求。为此应当对肉羊的品种选育措施进行进一步更近,考虑简单杂交、三品杂交、引入杂交等手段的实用性,尽快培育出繁殖性能好、适应能力强的肉羊品种。

  • 标签: 肉羊 品种选育 杂交
  • 简介:采用烟碱转化株早期诱导鉴别方法,对白肋烟达白系列杂交及亲本材料不同烟株的烟碱转化率进行了分析测定,并配置了改良杂交。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生物碱组成和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达白1号和达白2号烟碱转化问题相对较小,但群体中仍然不同程度存在转化株,总转化株比例分别为10.9%和23.7%,其中多为低转化株。达白3号问题比较突出,所测烟株全部为转化株,且转化程度较高,多为高转化株,平均烟碱转化率达到38.3%。达白1号的2个亲本MSKY14和达所26均存在一定比例的转化株,对达白1号群体中转化株的产生均有贡献。达白2号的母本MSVA509多为非转化株,父本达所26对烟碱转化的贡献较大。达白3号父本达所27总转化株比例和高转化株比例都接近100%,是造成达白3号杂交高烟碱转化株比例的主导因素。严格选择非转化株配置改良杂交,群体中烟碱转化率显著降低。

  • 标签: 白肋烟 杂交种 亲本 烟碱 降烟碱 生物碱
  • 简介:摘要本实验选用了九个杂交及两个对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对各种杂交产量和综合农艺性状的分析,比较出了一些较优的杂交组合方式,通过对产量、千粒重、出籽率、穗长、穗粗等相关分析得到了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是千粒重(r=0.589)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穗粗(r=0.2064),出籽率(r=0.3075)和穗长(r=0.2828)与产量相关。提高千粒重,增加穗粗和穗长,提高出籽率并兼顾其它农艺性状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

  • 标签: 玉米杂交种 产量 农艺性状 探讨分析
  • 简介:鲷鱼人工杂交育种开始于1964年4月,那时是采用天然亲鱼的卵进行人工受精。鲷鱼不同种间并不容易进行人工杂交,那时人工培育真鲷种苗技术也未被开发。1955年9月,把在明石市沿岸捕获的天然稚鱼,运送到和歌山县白滨的近畿大学养殖场养殖。9年后初次采卵,一部分采用养成的黑鲷精液进行杂交

  • 标签: 鲷鱼 人工杂交 选育 品种 采卵 真鲷
  • 简介:绿帝1号沙打旺是通过远缘杂交育种,父本膜荚黄芪,母本斜颈黄芪.F1代后经多代集团选择选育而成.选择标准是植株高、分枝多、叶量大、花序多、开花期早、成熟穗多,茎秆黄绿色的直立型白色花株群体.选育的新品种与对照沙打旺比较在牧草产量上增产10%以上,牧草品质上有大幅提高;种子成熟早,种子增产300%以上,新品种根可替代黄芪入药.在耐瘠薄、耐干旱、耐严寒、抗风沙等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也等于或高于对照沙打旺.

  • 标签: 杂交育种 集团选择 植物学特征
  • 简介:摘要:目前,业发展和业质量是业工程的两个重要课题,随着商品品质的公开化,品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业发展、决定业兴衰的一个主要因素。在对种子质量进行管理方面,仅仅依靠种子管理部门的监督是远远不够的,而且还存在着一定的滞后,监督只能防止不合格的种子外流,这种监管方式将会对种子生产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对质量进行严格的监督,不能错过任何一个质量监督环节,才能确保所生产的杂交的质量和安全。本文对杂交生产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杂种生产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 标签: 玉米杂交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伴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经济的逐步发展,我国玉米杂交子育种方向有了自己的研究和探索的进展,不过仍然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育种技术方面的难关等待攻克。玉米的育种方向要得到确定,产品要得到大众的认可,这是一个并不简单的问题,而是一个具有综合性能的难题。当今对玉米杂交子的研究首要是针对育种的方向和种植的效率低下展开进行的。本文主要以玉米杂交子生产过程的质量监控进行探索和分析展开研究。

  • 标签: 玉米杂交种子 种子生产 质量监控
  • 简介: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杂交玉米新品种鲁玉316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以及栽培技术要点。通过对亲本的选择、杂交组合的配制、后代的选择与鉴定等步骤的阐述,展示了鲁玉316的选育成果。同时,结合云南省的实际种植环境,提出了针对性的栽培技术,旨在为农业生产提供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玉米新品种。

  • 标签: 杂交玉米 鲁玉316 选育 栽培技术
  • 简介:本研究从组配的多对桑树杂交组合中,选育出C6×C5组合,该组合的一代杂交苗木,经过连续多年的观察和比较试验,杂交优势稳定。主要生物学性状和经济性状超过对照沙2×伦109,并克服了沙2×伦109一代杂交苗木在重庆地区易受冻害的弱点。该组合是适合四川和重庆蚕桑生产使用的一对强优势桑树杂交组合。

  • 标签: 桑树 杂交优势 C6×C5组合 选育
  • 简介:一、选育经过1992年,我们对已搜集的50余份红菜薹材料进行观察鉴定,从中选出熟性(从播种至开始采收商品薹)在40~60天之间的早熟材料5份,综合性状优良、熟性在60~90天的材料16份,1993年获得不育株系2个.

  • 标签: 杂交红菜薹 “鄂红2号” 选育方法 熟性 商品性 品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玉米不同株高在抗倒性和杂种优势上的变异规律。方法:对9个株高不同的玉米、水稻和水稻的双亲进行了植株形态、三节型、茎杆穿透力和倒伏率等方面的研究。产量:杂种玉米的穗位高度和穗位系数随杂种玉米的株高而增大。茎秆的粗细因子随着节间长的增加而减小。茎尖穿透强度降低,大田的倒伏率升高。结果:在不同的品种中,不同的株高、不同的穗位高度和不同的节间长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负相关。在不同品种间,不同品种间的株高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不同品种间的株高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随着株高的增加,超母性和杂种优势指数也随之增加。两个品种的基本节间长都有较高的杂种优势,其中“超母性”要比“超父性”强,“高杆型”也要比“矮杆型”好。茎秆穿透力表现出更高的杂种优势,其超父性比超母性更高。结论:在玉米的株高上,母本比父本更具优势,在穿透力上,父本比母本更具优势,因此,应注重选用具有较低株高和较高穿透力的母本,这样才能更好地选育出抗倒性好的玉米品种。

  • 标签: 玉米 株高 茎杆强度 倒伏 杂种优势
  • 简介:以引进的蒙古大果沙棘乌兰格木为母本,中国沙棘为父本,于1995年开展了杂交选育研究,共选育出45个优良单株。入选的优良杂种单株大部分的树高、地径、冠幅均显著高于母本乌兰格木,但低于父本中国沙棘。杂种2年生枝棘刺数为0~6个,界于父母本之间。优良杂种单株果实百果质量为20.10~63.17g,其中8个单株出现超亲现象,其余均明显小于母本,但较中国沙棘提高0~206.75%。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所选优良杂种单株生态适应性、经济价值分别明显高于母本引进品种、父本中国沙棘,生态经济价值十分优良。

  • 标签: 沙棘 蒙古沙棘 中国沙棘 杂交育种 生态经济型
  • 简介:I特优3381是福建省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不育系I龙特甫A作母本。新恢复系龙恢3381作父本杂交配组育成的杂交晚籼新组合。谊组合具有米质较优,高产,稳产,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广等特点。2003—2004年经福建省晚稻新品种区域试验,2a平均产量471.89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6.03%。达到显著水平。奎生育期129d。2006年1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要求。

  • 标签: 杂交水稻 晚籼组合 I特优3381 选育
  • 简介:狮、虎是自然界的两大型凶猛肉食动物,被人们尊称为“兽中之王”。它们能否交配产生后代呢?如果能,则后代是不是继承狮和虎两者的优良特性呢?这些都是人们非常感兴趣的问题。

  • 标签: 动物 杂交 自然界 后代
  • 简介:摘要:杂交水稻的旱技术是将杂交水稻全生育期都在没有水层的田地里,是一旱作节水种植杂交稻的技术;通过选择地势平缓、具备一定雨养且保水保肥能力的旱地,选用适宜旱杂交稻品种,规范化应用直播或旱育旱植的技术。与其他的水稻种植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旱出苗后不需进行灌水。杂交水稻旱技术在季节性干旱、劳动力短缺、山区背景下水利化程度较低、常年缺水的耕地种植水稻上发挥了巨大优势,具有节水、省力、省工三大优势,投入少产出比高,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尤其在当下耕地非粮化日益严重,菜后旱杂交稻免耕栽培既保障农民经济收入又能保障粮食安全。杂交水稻的旱技术由于在种植期间是旱,因此杂交水稻在对陆生环境的适应性、干旱的抗性、杂草的竞争等方面需要一步步提升,才能更好地做好杂交水稻旱

  • 标签: 杂交水稻 旱种 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