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温中药灌肠预防放射治疗所致直肠损伤的效果。方法将我科40例因放射治疗引起直肠损伤的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取中药保留灌肠。试验组除采取常规护理外,用导尿管连接50mi注射器,将30ml中药温度保持在4~6度,缓慢推入,每晚睡前一次;对照组运用导尿管连接50ml注射器,将30ml中药保持在37~39度,缓慢推入,每晚睡前一次;连续三天。观察病人临床症状。结果试验组经治疗后,腹部坠胀,疼痛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低温中药保留灌肠可有效治疗放射直肠损伤。

  • 标签: 放射疗法 中药保留灌肠 直肠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放射肺炎CT的影像学表现对于临床诊断放射肺炎所具有的重要价值,评价放射肺炎CT图像与其病理及发病机制相关。方法收集确诊放射肺炎30例,总结临床症状和CT的影像学表现;通过回顾放射肺炎发生机制,并根据其病理变化分析所产生的CT影像表现。结果30例放射肺炎患者的CT均有典型表现,诊断正确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表现为照射部位相一致的磨玻璃样、点片状模糊影,此外有纤维条形影、代偿肺气肿、胸膜粘连、纵隔移位等影像学特征,这些影像学征象反映了放射肺炎的病理改变,为临床诊断提供确切证据。结论CT对于诊断放射肺炎,确定其病变范围,肺内损害程度等提供诊断依据,对于指导临床及早控制病情,观察病情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甚至对评估放射治疗方案,放疗设备的质量控制等都具有很大意义。

  • 标签: 放射性肺炎 发病机制 CT 放射治疗
  • 简介:例1,男,58岁,于2004年9月在外院诊断为直肠癌.2005年1月在外院行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病理报告:直肠中分化管状腺癌,分期T3N0M0,Ⅱ期.2005年3~8月行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化疗6个周期.2006年9月行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化疗3个周期.2007年8月行伊立替康+希罗达化疗4个周期.2007年12月在我院行局部放疗,总量8100Gy.2008年7月出现尿道直肠瘘.10月出现会阴部疼痛,行盆腔CT和超声可见盆腔肿物约3.0cm×2.1cm,突出会阴部皮肤0.5cm.2009年11月和12月行介入栓塞化疗.2010年8月胸部CT示双肺转移.2010年8月出现尿路梗阻而行膀胱造瘘术.

  • 标签: 体表直接 复发性肿瘤 放射性粒子
  • 简介:摘要目的析鼻咽癌放疗后放射脑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医生提供放射脑病发生规律。方法收集2006年3月—2011年8月我科接受放疗的72例鼻咽癌患者分析发生放射脑病的临床特征,进行。结果射脑病发生在鼻咽癌放疗后72例中12例经手术切除脑损伤病灶获得病理证实,24例行CT+MRI(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证实,36例行MRI检查证实,变均位于颞叶。结论射脑病多数发生在放疗结束后3年内与肿瘤分期、放疗方式以及高剂量照射等有关。

  • 标签: 鼻咽癌 放疗后 放射性脑病 临床特征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放射口腔黏膜炎的防治及护理。方法通过对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前的预防及放疗后致口腔黏膜炎经积极的治疗及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积极预防和治疗鼻咽癌患者在放射治疗过程中的口腔黏膜炎具有重要意义。结论不会影响患者的正常治疗,使放疗能顺利完成。

  • 标签: 鼻咽癌 放射治疗 口腔黏膜炎 护理
  • 简介:为了确定短寿命放射医疗废物能否清洁解控及短期的衰变贮存是否有效,本研究使用γ谱仪分析已放置了10个半衰期以上的低水平含~(99)Tc~m的放射废物中残留的放射核素,通过核素的全能峰定性,通过感兴趣区的净峰面积定量。经过了衰变贮存,虽然所有核素的活度浓度均低于相应的清洁解控水平,但在~(99)Tc~m废物中检出了长寿命核素~(137)Cs、~(155)Eu、~(23)Te~m、~(154)Eu,其中~(137)Cs、~(155)Eu分析为~(99)Tc~M的母体~(99)Mo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杂质核素进入~(99)Tc~m所致,~(123)Te~m、~(154)Eu可能为~(99)Mo靶中杂质核素衰变而成。半衰期最长的长寿命核素~(157)Cs的半衰期为30a,短期的衰变贮存并不能使这些长寿命核素活度显著减少,可见控制放射药物的核纯度具有重要意义,可防止后期产生的医疗废物处置复杂化。

  • 标签: 放射性核素 医疗废物 清洁解控 杂质
  • 简介:摘要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thrombocythemia,ET)是一种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其特征为出血倾向及血栓形成,血小板持续明显增多,骨髓巨核细胞过度增殖。治疗多采用骨髓抑制剂及放射核素磷(32P),1985年开始应用anagrelide,1990年以后开始应用IFN-α。32P是治疗ET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由于其可能诱发白血病,在临床上应用较少,但是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32P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是一种可取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放射性核素磷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治疗鼻咽癌急性放射口、咽炎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2008年8月~2011年8月我院鼻咽癌行常规放射治疗,出现急性放射口咽炎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朵贝氏液含漱+溶菌酶含服+复合维生素B口服)43例,进行疗效对照观察。结果中药治疗组有效率为93.0%,对照组为14.2%,中药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中药治疗组起效时间较对照组快(P<0.01)。结论中药治疗鼻咽癌急性放射口、咽炎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在治疗期间做好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病情,适当的限制体位及适时的心理疏导。

  • 标签: 中药治疗 放射性 鼻咽癌 咽炎 口炎 护理
  • 简介:目的通过对一起来自日本入境人员放射超标的调查,分析日本核泄漏后扩散的因素、对环境污染影响的范围及对人群可能造成的损伤。方法对入境放射超标人员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气象流行病学分析,辐射损伤诊断和除辐射污染处理。结果2名放射超标人员经专用的辐射防护洗发、沐浴液进行全身淋浴去污,体表外恢复正常,对周围人群和环境无影响,其中1名人员甲状腺区及正前胸腺区γ射线值仍高达4μsv/h,需服用碘片。结论该起入境人员放射超标事件是由日本核泄漏引起,无锡机场口岸在日常检测中发现了核污染情况,进行有效处理后未构成对环境、周围人群的危害,确保了国境口岸安全、出入境人员健康和社会稳定。

  • 标签: 核泄漏 放射性 除污 处置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放射核素153钐-乙二胺四甲撑酸(153Sm-EDTMP)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疗效和对外周血象的影响。方法用153Sm-EDTMP对196例骨转移病人进行内照射治疗,剂量(29.6~37.0)MBq/公斤体重(0.8~1.0mci/kg),治疗前先抽血,主要查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治疗后观察骨痛,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细胞及病灶的变化,并于治疗后2周及部分病人3个月各抽外周血同上化验项目。结果196例病人有164例(83.7%)骨痛缓解,随访35例病人有13例(37.1%)病人骨转移灶钙化或消除;治疗后2周病人末梢血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与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t=8.19,7.39,5.00,4.15,P<0.01);而在三个月时随访的108例病人上述检查项目基本恢复。结论153Sm-EDTMP对转移骨肿瘤有明显的缓解骨痛,控制病情进展和消除病灶的作用;同时有降血细胞、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副作用,但是是可逆的。

  • 标签: 骨肿瘤 肿瘤骨转移 153Sm-EDTMP 外周血象 放射性核素
  • 简介:摘要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是发生于鼻部的恶性肿瘤,对放疗敏感,但放射线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对口腔黏膜造成损伤,导致放射口腔炎的发生,严重的放射口腔炎不仅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而且往往使放疗暂停,造成放疗的疗程延长,甚至中断或放弃治疗.但在临床工作中,采取放疗前的预防护理,放疗中的对症处理,放疗后的出院指导,能够有效地减轻放射口腔炎反应及防止其加重,保证放疗计划的顺利进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鼻腔NK/T细胞淋巴瘤 放射性口腔炎 放射治疗 护理措施
  • 简介:国务院审议通过和发布实施《核安全与放射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以下简称《核安全规划》),是我国核能开发和核技术利用领域的一件大事,对于推动我国核能开发和核技术利用事业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十二五” 安全规划 远景目标 污染防治 核安全 放射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铀矿酸性排放物的化学处理可产生含有高放射能级的矿泥,例如238U(铀-238)和226Ra(镭-226)的浓度分别约为干重18和9kBqkg。(千贝可/千克)。在矿泥脱水池中生长的天然植物富集铀和铀变体放射核素,例如草(蓼属植物)、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和香蒲(宽叶香蒲)。

  • 标签: 放射性核素 天然植物 铀矿 矿水处理 生长 泥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临床治疗放射脑病的疗效。方法选自2008年5月-2012年4月我院收诊的60例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并发的放射脑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30例,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高压氧辅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后比较两组头颅病灶体积,对照组和观察组病灶体积均比治疗前降低(P<0.01),且观察组体积减少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P<0.05)。结论高压氧是一种临床治疗放射脑病的有效辅助手段,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放射脑病临床效果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标签: 高压氧 依达拉奉 放射性脑病
  • 简介:目的探讨芍药苷对大鼠放射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雄性SD大鼠放射肝纤维化实验动物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芍药苷治疗组(20、40、80mg·kg-1),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制备成放射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后各组每天给予相应药物灌胃。于照射后第26周末处死大鼠,检测大鼠血清中AST、ALT的活性,ELISA法测血清中TGF-β1、HA、PC-Ⅲ、LN含量;光镜下观察肝脏HE染色、MASSON染色病理改变;碱水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中羟脯氨酸(Hyp)含量,免疫组化法测肝脏组织TGF-β1、Smad3/4/7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损伤和胶原纤维增生明显,其血清中AST、ALT活性明显升高,血清中TGF-β1、HA、PC-Ⅲ、LN含量明显增加,大鼠肝脏组织中Hyp含量增加,另外大鼠肝脏组织中TGF-β1、Smad3/4/7蛋白表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芍药苷治疗组可明显抑制大鼠血清中AST、ALT活性的升高,降低血清中TGF-β1、HA、PC-Ⅲ、LN的含量,降低肝脏组织中Hyp含量,减轻肝脏损伤程度及胶原纤维增生程度;芍药苷治疗组可减少大鼠肝脏组织中TGF-β1和Smad3/4/7蛋白表达。结论芍药苷具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阻断TGF-β1/Smad信号传导通路有关。

  • 标签: 芍药苷 放射性肝纤维化 TGF-Β1 SMADS
  • 简介:摘要目的对放射肺炎采用CT诊断进行分析,并介绍CT诊断的价值及研究。方法对115例患有放射肺炎的病患进行胸部的CT检查,并且通过临床的诊断及观察,分析放射肺炎的有关因素。结果全部的病患进行胸部的放射CT扫描,CT诊断放射肺炎具有明显的价值与意义,有助于临床医学更好地进行肺部疾病的诊断。结论采用CT对进行胸部放疗的病患进行扫描,能有效地进行观察,以便确诊。CT诊断有助于临床医师进行放疗方案的调整、为病患给予合理的用药,进一步控制病情,较好地使病患恢复健康。

  • 标签: 放射性肺炎 CT诊断 观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