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科放射中的辐射保护;方法采取最优化的方式对儿科的放射进行辐射防护,然后对结果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通过采取正当的措施,可以有效的减少放射对儿科的损伤,研究表明,接受防护检查的60名患者,辐射保护降低了86%的辐射强度;结论发射对儿科会产生许多负面的影响,采取有效的辐射防护对儿童进行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儿科 放射 辐射防护
  • 简介: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了CT在肌肉骨骼放射中的技术、基础科学原理和应用。对该主题的现有数据进行了整合,并使用作者所在机构的选定临床病例进行了说明。现有证据表明,在评估某些恶性和良性肌肉骨骼疾病时,将CT添加到常规成像算法中可能会有好处。与平面闪烁显像或SPECT相比,CT可以通过减少模棱两可的解释来提高灵敏度和特异性。CT在肌肉骨骼放射中的证据基础仍在不断发展。在许多关键适应症中,缺乏将CT与MRI进行比较的证据,需要在这些领域进行进一步研究。

  • 标签: CT 放射学 肌肉骨骼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2018版美国放射院、儿科放射会和骨骼放射会发布了定量CT(QCT)扫描的应用指南,内容包括QCT应用的适应证及禁忌证、操作人员的资格及职责、检查和报告的规范、辐射安全、设备的质量控制等。该指南对我国QCT在骨密度测量和骨质疏松症的预防、诊疗及监测工作中的应用具有指导性意义。本文对QCT应用的适应证及禁忌证、检查和报告的规范、在肌肉减少症中的应用、设备的质量控制等内容进行解读。

  • 标签: 骨质疏松 定量CT 指南
  • 简介:目的:分析6例脊柱转移瘤早期MRI表现,探讨其转移途径,生长方式和MRI诊断价值.方法:6例均行脊柱活体组织检查,并找原发肿瘤.结果:6例共检出有椎体转移者11椎,其中11椎在T1加权像呈低信号;10椎在T2加权像为高信号,1椎在T2加权像为低信号.结论:MRI成像是脊柱转移瘤敏感而可靠的诊断方法.

  • 标签: 无放射学改变 脊柱转移瘤 MRI诊断
  • 简介:神经介入放射是以现代神经影像技术以及介入材料工程为基础,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学科。因为脑血管疾病属于神经内科以及外科的常见疾病,故会广泛应用神经介入放射治疗。在国内从事神经介入放射治疗,大多数属于神经外科医生,他们自身储备了大量解剖知识以及手术经验,但神经介入放射治疗和常规外科手术相比,存在明显不同。这不但是在专业技术上可以得到充分体现,在思维方式上也具有较大的差异。随着神经介入放射治疗的病例数越来越多,在治疗期间的并发症种类较多。如何降低、防治治疗中的并发症就是十分重要的。

  • 标签: 神经介入放射学;并发症;防治
  • 简介:《血管介入放射》原著由欧洲介入放射和血管外科学的权威专家编写,中文版由著名介入放射专家杨仁杰教授主译、张小明教授主审。本版共21个章节,对血管介入放射作了全面的介绍。作者将自身临床经验与最新的临床研究成果相结合,对常见血管疾病的治疗适应证、方法、疗效、并发症和预后等进行了准确、合理的评价。本版内容更加丰富,专业技术更加实用,适合于血管内外科、介入放射医师、心血管病医师、在校师生以及住院医师等参考使用。

  • 标签: 介入放射学 血管外科学 出版 住院医师 治疗适应证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现代临床医学的迅速发展,使诸多疑难杂症得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病患生存率大大提高。临床诊断举足轻重,各种临床检查手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放射线诊断更是重中之重。本文就放射线诊断与临床诊断的关系作出论述,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准确的诊断、更翔实的依据。

  • 标签: 放射线检查 临床诊断
  • 简介:《血管介入放射》原著由欧洲介入放射和血管外科学的权威专家编写,中文版由著名介入放射专家杨仁杰教授主译、张小明教授主审。本版共21个章节,对血管介入放射作了全面的介绍。作者将自身临床经验与最新的临床研究成果相结合,对常见血管疾病的治疗适应证、方法、疗效、并发症和预后等进行了准确、合理的评价。

  • 标签: 介入放射学 血管疾病 临床研究成果 血管外科学 张小明 专家编写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院校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对于介入放射学科教育也更加重视,但由于该课程在我国社会认知程度不高,因此存在过于重视授课而忽视实践学习、对介入放射科重视不足等问题。基于此,本文对高校介入放射课程教学策略进行研究,以期能推动介入放射长远发展,培养大批优秀介入放射临床工作人才。

  • 标签: 介入放射学 临床医学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放射技术提高尘肺诊断的价值展开分析。方法:选择医院之内2021年3月到2022年3月之间实际收治的72例尘肺患者作为本次主要调查研究对象,将患者分成两组,即对照组36例、观察组36例,针对两组患者展开对比与分析,前者展开胸部X片诊断,后者在这一基础之上实施CT诊断。针对组间患者的诊断之后确诊率进行对比。结果:经过两组患者诊断之后,收集诊断数据,结果表明通过CT诊断可以获得更为明确的结果,组间患者之间诊断结果展开对比,观察组患者确诊人数为34人、误诊0人,确诊率为94.44%;对照组患者确诊人数为23人、误诊人数3人,确诊率为63.78%,差异有意义(P<0.005)。结论:经过CT诊断尘肺,诊断效率具有明显提高,进而能够帮助患者尽早进行针对性治疗,可以在临床之中的尘肺诊断之中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放射学技术 尘肺 诊断价值 X线平片 CT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黄传芬
  • 学科: 医药卫生 > 诊断学
  • 创建时间:2022-10-30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6期
  • 机构: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放射科,重庆401220
  • 简介:强直性脊柱炎属于慢性炎性脊柱关节性疾病,病变特征为骶髂关节炎和中轴关节炎,甚至会向周围关节累及,如果患者的病情严重,则会引发心脏功能、眼部神经功能发生病变。根据有关统计表示: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率在0.3%左右,主要发病人群为青少年男性人群,且具有家族遗传史倾向。患者发病以后,其会表现为脊柱以及外周关节炎反应,并且会存在程度不同的眼部、肺部、心血管以及肾功能的损伤,强直性脊柱炎病情进展到后期后,患者的病情则无法逆转,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该病在临床中发生率较高。该病会侵袭患者的脊柱骨突、骶髂关节、脊柱周围的软组织。患者发病后,会表现为胸腰椎活动受限,关节疼痛或者晨僵,病情严重者,脊柱会出现畸形、强直反应,最终造成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故做好有效诊断治疗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来说,极为重要。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放射学;诊断
  • 简介:摘要Angio-CT是集DSA和CT于一体的新型影像设备。虽然锥形束CT已能为介入诊疗提供类CT图像,但Angio-CT在密度分辨率、视野、图像伪影产生等方面优势显著。目前,Angio-CT已被报道应用于肿瘤、血管疾病等的介入诊疗,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同时,Angio-CT也面临着辐射剂量的挑战。本文就Angio-CT相对于锥形束CT的优势、在介入放射中的应用进展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综述。

  • 标签: 放射学,介入性 Angio-CT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第107届北美放射会(Radiological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RSNA)年会儿科影像的研究亮点聚焦于:(1)安全高效: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辐射剂量、缩短检查时间;(2) MRI新技术:基于fMRI的儿童神经网络应用,儿童肺部MRI,儿童心血管系统4D Flow MRI和磁共振弹性成像技术的临床实现,以及超高场MRI在儿童疾病诊疗中的应用;(3)儿童的影像诊断标准建立,基于多中心成果融合和大数据信息互通;(4)儿童先天性、罕见性疾病的影像征象识别和鉴别诊断经验分享。本文将按照解剖系列对年会儿科方面的主要科学报告及其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儿科影像学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超声 磁共振成像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科放射中辐射防护进行研究,探讨辐射防护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018年收治的60例进行放射检查的儿童。运用放射实践的正当化和防护的最优化原则在儿童放射检查中采取相应措施。结果射野外的入射体表剂量(ESD)只相当于射野内平均剂量的0.8-2.8%,因此严格控制照射野对于减少儿童的照射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射野内用0.5mmPb铅橡胶防护后,其受照剂量降低了94%-98%,通过减小射野,对射野内的非受检部位进行适当屏蔽,既十分必要且效果显著。结论儿童对X射线照射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更多的潜在危害,必须加强放射检查中对儿童的辐射防护。

  • 标签: 儿童 放射学 辐射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放射方式对强制性脊柱炎进行诊断,探讨X线及CT诊断的价值,以提高影响表现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24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X线及CT表现。结果根据修订后的纽约标准,本次放射诊断结果为骶髂关节分型I级可疑改变X线发现3例,CT发现5例;II级异常X线2例,CT5例;III显著异常X线及CT均有5例;IV级关节骨性强直X线同CT检查均发现出现4例。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最为典型的X表现为骨质破坏、骨折硬化等,进行X线诊断可对疾病进行初步分析,而通过CT检查可更好的诊断患者关节病变情况,对疾病作正确分型,对于患者临床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X线 CT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