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关节止痛膏处方中的薄荷素油、樟脑、水杨酸甲酯等挥发成分,可作为透皮促进剂,促进药物在患处通过皮肤渗透达皮下组织,从而发挥较强的药理作用。

  • 标签: 关节止痛膏 挥发性成分 作用
  • 简介:摘要:酸菜在很多国家,都深受人们的喜爱,而直投式与自然发酵的酸菜存在一定的区别,因此,本文应用了相关技术,充分分析了直投式和自然发酵酸菜挥发成分的变化,对使用直投式发酵法和自然发酵法发酵出的酸菜风味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然后,深入探究了三种直投式菌种与自然发酵工艺中盐渍酸菜和二次发酵阶段酸菜的挥发成分种类以及含量方面所存在的差异,以期能为相关人员带来帮助。

  • 标签: 直投式 自然发酵 酸菜 挥发性成分 探析
  • 简介:卷烟主流烟气粒相物经二氯甲烷浸提,进行GC/MS分析,对通风、加长滤嘴后卷烟主流烟气粒相物中21种挥发、半挥发酸性成分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风度20%卷烟2、5mm滤嘴卷烟与参比卷烟(20mm滤嘴、不打孔)相比,21种酸性成分总量分别减少了22.1%、26.3%。通风、加长滤嘴后卷烟主流烟气粒相物中不同酸性成分减少的程度不同,分子量较小、沸点较低的物质减少较多,而分子量较大、沸点较高的物质减少较少。

  • 标签: 滤嘴 稀释度 酸性成分 总粒相物
  • 简介:报道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提取黄茶中挥发化学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从黄茶挥发油中分离并确定出30种化学成分,其中主要成分为苯甲醇(9.25%)﹑苯乙醇(4.03%)和二甲基硫醚(3.39%).

  • 标签: 固相微萃取 黄茶 挥发性化学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法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炮制方法对乳香挥发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气质联用法(SD-GC-MS)对乳香炮制前后的挥发成分进行分析.结果:生品乳香与酒制乳香从挥发成分种类看基本为烷烃类化学组分,炮制前后没有明显变化;烘制乳香挥发成分在含量和组成上变化明显,由原来的8个组分增加为15个组分,一些衍生物类成分经过烘制后产生较多,含量较高.结论:本研究从乳香炮制前后挥发成分变化的角度,为进一步探讨乳香炮制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乳香 炮制 挥发性成分 气质联用法
  • 简介:文章以正己烷-水蒸汽蒸馏法提取仙人掌药材挥发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进行分离测定及定性定量的对比研究,从仙人掌药材超微粉中分离鉴定出32种化学成分,普通粉中分别分离鉴定出和28种化学成分,含有24种相同成分,其中均以异丁基邻苯二甲酸酯(Isobutylphthalate)含量最高,超微粉含27.492%,普通粉含32.646%。

  • 标签: 仙人掌超微粉 仙人掌普通粉 挥发性成分 气象色谱-质谱(GC-MS)
  • 简介:采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萃取西瓜子中的挥发成分,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方法,分析其挥发成分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西瓜子挥发成分中含有多种酸类和酯类化合物,以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生西瓜子中挥发主要成分有亚油酸、软脂酸、油酸和硬脂酸,这4种组分占全部被检测组分的91.24%。熟西瓜子中挥发主要成分有诱烯醇、2,4-癸二烯醛、软脂酸、油酸和硬脂酸,这5种组分占全部被检测组分的87.78%。熟西瓜子与生西瓜子相比,油酸、诱烯醇含量提高。同种挥发成分在生熟西瓜子中的含量相对稳定。

  • 标签: 西瓜子 挥发性成分 同时蒸馏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 简介:[摘要] 本文以贵州安顺地区野生大叶醉鱼草为原料,分别提取其干花、干叶精油,并应用GC/MS/DS技术,在干叶精油中共检出25种化合物,鉴定21种,其主要成分由醚、酸、酮、醛等四类化合物构成,涉及化合物共10种,相对峰面积为66.94%,次要成分由烯、醇、烷等三类化合物构成,涉及化合物共9种,相对峰面积为21.86%;在干花精油中共检出32种化合物,鉴定27种,其主要成分由醇类化合物构成,涉及化合物共10种,相对峰面积为65.76%,次要成分由酮、酸、醛、烷等四类化合物构成,涉及化合物共13种,相对峰面积为23.06%。在干叶精油中首次检出一种螺环烯醚(2,6,10,10-四甲基-1-氧杂螺[4.5]-6-癸烯),干花精油中检出种子植物挥发成分中不常见的表雪松醇(Epicedrol)。并在此基础上,对大叶醉鱼草盛花期的生物合成机理进行了探讨。

  • 标签: [] 大叶醉鱼草 不同部位 精油 挥发性成分
  • 简介:目的:分析比较不同产地胡芦巴挥发成分的组成。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联用技术,对不同产地胡芦巴中挥发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4个产地胡芦巴的总离子流图整体上相似,12个批次的样本在聚类和主成分空间中聚集成为不同的类别,基本实现不同产地胡芦巴的鉴别,不同产地的胡芦巴挥发成分种类和相对含量有一定的差异,但均含有正己醇、2-甲基-2-烯-1-丁醇、2-甲基-2-丁烯醛、仲丁醇等20种主要成分。另外,样本分布疏密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样本的亲缘关系,山西和河北产胡芦巴与四川和安徽产胡芦巴差异较大。结论:本实验方法稳定可靠,适用于胡芦巴挥发成分的快速分析,并且能反映不同产地胡芦巴挥发成分含量的差异,为胡芦巴的质量评价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 标签: 胡芦巴 挥发性成分 固相微萃取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 简介: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海枫藤挥发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鉴定出46个成分,以归一化法测定了各个成分的质量分数.其中超过8%的有4种:亚油酸(8.26%),(Z,Z,Z)-9,12,15-十八碳三烯-1-醇(9.63%),N-苯基苯胺(12.00%),棕榈酸(29.49%).

  • 标签: 海风藤 挥发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法 化学成分
  • 简介:目的:对采用结香剂涂抹法和输液法结香1年的沉香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乙醚超声法提取两批结香剂涂抹法和一批输液法所产沉香的挥发油,并应用GC-MS法分析其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结果:共鉴定了42个化合物,3批样品均以色酮和倍半萜类为主要成分,品质较好。结论:沉香中化合物类型受树种的影响较大,与结香方法关系不明显。白木香植物经人工结香一年后所产的沉香中色酮类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大于倍半萜类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

  • 标签: 人工沉香 化学成分 结香剂涂抹法
  • 简介:野黄桂叶油中桉叶素的含量为17.29%,结论野黄桂叶油是一种资源植物且挥发成分中芳樟醇和桉叶素含量较高,野黄桂叶油中芳樟醇相对含量高达32.24%

  • 标签: 成分色谱 挥发性成分 联用分析
  • 简介:以莆田常太的‘解放钟’枇杷叶片为试材研究枇杷叶活性功能成份,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和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法(GC—MS)对枇杷鲜叶的挥发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从解放钟枇杷鲜叶中分离出挥发化学成分73种,NIST库共鉴定出60种,占的82.19%,主要为醇类、酯类、酮类、萜类、烃类和酸类物质,其中古芸烯(30.86%)含量最高,其次是石竹烯(15.62%)。

  • 标签: 枇杷叶片 挥发性成分 GC MS分析技术
  • 简介:摘要挥发有机废气是一种现代社会出现的污染物,它是形成臭氧及PM2.5等污染物的主要原因,进而引发光化学污染、雾霾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同时它还会对人类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会刺激人体呼吸道、皮肤和眼睛等部位,造成人体产生眩晕头痛、恶心乏力等症状,过长时间接触还有可能引发癌变。挥发有机废气的产生原因有很多,且成分较为复杂,治理十分麻烦,因此要深入的对其治理技术展开研究。本文从多方面入手详细的分析了挥发有机废气的产生原因,并其治理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

  • 标签: 污染治理 挥发性有机废气 发展趋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减压干燥法在含挥发成分中药饮片水分测定中的应用。方法采用甲苯法、减压干燥法和烘干法,分别测定丁香、砂仁、当归、川芎的水分,计算各法测定结果,并将减压干燥法和烘干法测定结果与甲苯法测定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甲苯法、减压干燥法都可用于含挥发成分的中药饮片水分测定,且两者所得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用减压干燥法测定含挥发成分的中药饮片,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克服了甲苯法操作繁琐、使用试剂有毒等缺点,值得推广。

  • 标签: 水分测定 减压干燥法 挥发性 中药饮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子鼻方法应用于含挥发成分中药鉴别的效果。方法详细介绍电子鼻的使用方法,建立综合性含挥发成分中药气味图谱,根据具体应用,采用不同统计分析方法(如DFA、PCA、BP神经网络、PLS等)对数据进行统计并建立相关判别模型。结果电子鼻技术可以准确判别药材的种类,同种药材的产地、品种、炮制品及其贮藏时间。结论电子鼻技术为含挥发成分中药鉴别提供了科学依据,是仿生技术在中药鉴别及质量控制的又一进步之举,为制定中药材质量标准提供了参考依据。

  • 标签: 含挥发性成分 电子鼻 中药鉴别。
  • 简介:采用对扣法测定狐粪青霉XY180挥发物质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狐粪青霉挥发物质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狐粪青霉挥发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菌丝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从狐粪青霉菌体的乙醚萃取液中共分离到26个组分,鉴定了其中的13个组分。

  • 标签: 青霉 挥发性物质 抑菌活性 成分分析 VOLATILE Compounds
  • 简介: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提取干、鲜杏花的挥发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测定,比较分析干、鲜杏花的香气成分变化.分析结果表明:鲜杏花中鉴定出2种挥发组分,占总挥发组分相对百分含量的95.09%,苯甲醛占总挥发组分的93.55%;干杏花中鉴定出20种挥发组分,占总挥发组分相对百分含量的92.17%,其中苯甲醛占总挥发组分的25.07%.可见干、鲜杏花挥发油化学成分种类和含量均有明显的差别.

  • 标签: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杏花 挥发性成分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多地出现“雾霾”天气,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出行环境及身体健康,受到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重视。随着我国随着城市化进程脚步的加快及工业领域的快速发展,经济效益背后所带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所以采取有效的治理和预防措施已经迫在眉睫。本文首先阐述了挥发有机物的来源和危害,详细探讨了挥发有机废气处理技术的相关问题。

  • 标签: 挥发性有机物 废气 治理技术
  • 简介:摘要近年来国内外挥发有机废气治理技术的现状,如吸附技术、催化燃烧技术、生物技术等。探讨了挥发有机废气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 标签: 挥发性有机废气 催化燃烧技术 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