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急性盆腔炎采用高效逆转病毒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中心江北门诊和抗病毒治疗点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60例艾滋病合并急性盆腔炎患者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使用高效逆转病毒治疗3个月,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HIV病毒载量以及分泌物分级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①患者HIV病毒载量<100052例,1000-49998例,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②患者分泌物分级情况阴道杆菌++11例,+49例;球菌+++1例,++12例,+47例;上皮细胞++++48例,+++11例,++1例,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艾滋病合并急性盆腔炎采用高效逆转病毒治疗后,可有效降低患者HIV病毒载量,且患者的阴道杆菌、球菌、上皮细胞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艾滋病 急性盆腔炎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 临床疗效
  • 简介:绿色荧光蛋白-逆转病毒(GFP—RV)基因载体,可用于组织工程研究中的细胞标记,具有良好的效果。由于GFP—RV是个假病毒,需要经过一系列的PT67细胞包装、筛选及扩增,成为重组的GFP-逆转病毒,才能有效转染整合人细胞基因组内,从而形成对目的细胞的长时间的标记。我们将本实验室常用方法介绍如下。

  • 标签: 绿色荧光蛋白 逆转录病毒 克隆技术 包装 筛选 细胞标记
  • 简介:摘要由于供体器官、组织、细胞的缺乏,猪源性肝细胞成为生物人工肝等技术的重要原料来源,但PERV种间传播的可能性为生物人工肝的临床应用带来了重大隐患。本文就在体细胞对PERV的易感性进行综诉。

  • 标签: 内源性逆转录病毒 感染 生物人工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效逆转病毒治疗(HAART)过程中的临床毒副作用及疗效的动态变化。方法选择自2010年3月-2017年6月我院门诊初治的152例接受高效逆转病毒药物治疗(HAART)患者,分析其临床毒副作用及治疗方案的变更和疗效。结果152例患者中有48例(31.58%)出现药物毒副作用,其中胃肠道反应32例(66.7%)、骨髓抑制7例(14.58%)、肝毒性8例(16.67%)、药疹4例(8.33%)。其他毒副反应如脂肪重分布,末梢神经炎等均有少量发生。结论接受高效逆转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临床毒副作用发生率较高,需密切观察并对症处理。长期服用药物的患者需要保肝治疗。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毒副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提高艾滋病(AIDS)合并恶性肿瘤患者逆转病毒+穴位注射治疗效果的方法,为提高患者生活水平和降低治疗费用提供依据。方法对照组30例用逆转病毒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用逆转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疗程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CD4+T细胞计数和HIV裁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CD4+T细胞计数和HIV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CD4+T细胞计数较对照组高(P<0.01),HIV裁量较对照组低(P<0.01)。结论对于合并有恶性肿瘤的艾滋病患者,配合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表现为配合足三里穴位注射胸腺肽治疗的患者其CD4+T细胞计数改善幅度和HIV裁量控制幅度优于对照组。

  • 标签: 艾滋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 二十二碳六烯酸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析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高效逆转病毒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在2015年3月-2017年3月间收治的艾滋病患者中选择120例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高效逆转病毒治疗,依据信封法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增加实施护理干预,各60例。结果观察组机会性感染率为5.0%、诊疗依从率为96.7%、CD4+T细胞计数为(208.5±14.6)个/μL,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实施高效逆转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机会性感染率,提高患者的诊疗依从性以及免疫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艾滋病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 简介:造血干细胞因其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而成为基因治疗的理想靶细胞,但由于逆转病毒介导的造血干细胞基因转染效率低,外源基因表达时间短等,大大影响了造血干细胞基因治疗的临床应用。为克服上速难点,目前的研究策略主要集中在构建新型理想的逆转病毒载体及从不同的方面优化转染体系,从而提高基因转染效率。

  • 标签: 逆转录病毒 造血干细胞 基因转染
  • 简介:目的构建人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hERRα)逆转病毒载体.方法用EcoRⅠ和BamHⅠ双酶切pSG-hERRα质粒和pLXSN空白质粒,采用凝胶DNA回收方法回收纯化hERRα片段,用T4连接酶进行连接反应,构建成PLXSN-neo-hERRα重组体.结果经pCR、酶切鉴定、测序等对重组体进行鉴定,证实构建的重组体方向、序列正确.结论已成功构建hERRα逆转病毒载体,为研究hERRα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标签: 人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 逆转录病毒载体 构建 鉴定 基因重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妊娠合并艾滋病治疗中应用逆转病毒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80例自2021.10-2022.9期间收治的妊娠合并艾滋病孕妇,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孕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40例/组,对照组孕妇采用替诺福韦+拉米夫定+洛匹那韦/利托那韦逆转病毒药物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齐多夫定+拉米夫定+洛匹那韦/利托那韦逆转病毒药物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新生儿HIV感染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感染HIV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将逆转病毒药物运用到妊娠合并艾滋病患者临床治疗中,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HIV感染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切实保障母婴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妊娠合并艾滋病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高效逆转病毒疗法治疗艾滋病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上合理的选择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6月接收的86例艾滋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高效逆转病毒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9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效逆转病毒疗法治疗艾滋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具有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高效 抗逆转录 病毒疗法 艾滋病患者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高效逆转病毒疗法治疗艾滋病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上合理的选择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我院 2015 年 1 月 - 2018 年 6 月接收的 86 例艾滋病患者作为本次的 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例数相同的 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 43 例 。对照组患者 采用传统疗法治疗 ,观察 组采用高效逆转病毒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 90.7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4.4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0.93%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39.5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高效逆转病毒疗法治疗艾滋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具有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应用价值 。

  • 标签: 高效 抗逆转录 病毒疗法 艾滋病患者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HCV感染患儿采用高效逆转病毒治疗(HAART)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15例艾滋病合并HCV感染患儿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期收治的22例单纯艾滋病患儿为对照组,均采用HAART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高,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两组的TBIL、AST以及ALT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但是CD4+T细胞和HIV-RNA水平比较无区别(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艾滋病合并HCV感染患儿高效逆转病毒治疗可以缓解患儿病情。

  • 标签: 肝功能 儿童 艾滋病 HCV感染
  • 简介:目的构建GATA-3特异性短发夹状RNA(shRNA)逆转病毒表达载体。方法设计、合成两对GATA-3编码基因的反向重复序列,中间插入9个碱基的短发夹,经退火形成互补双链,再克隆至逆转病毒载体RNAi-RelypSIREN-RetroQ。结果构建的重组逆转病毒载体可以被限制性内切酶BamHI,EcoRI切开,电泳可显示相应条带,经测序其序列与设计的一致。结论成功构建GATA-3特异性shRNA逆转病毒载体RetmQ/GATA-3/shRNA,为进一步进行肿瘤细胞GATA-3基因沉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转录因子 肿瘤细胞 培养的 RNA干扰 遗传载体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在人肝癌HepG2细胞内可稳定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的逆转病毒载体。方法采用PCR技术扩增VEGFR3片段,克隆至pBABE-puro质粒,构建重组质粒pBABE-puro-VEGFR3,经PCR、酶切、测序等验证后,体外与PIK包装质粒共同转染293FT细胞,获得携带VEGFR3基因的重组逆转病毒,感染人肝癌HepG2细胞,获得转入VEGFR3的HepG2细胞,通过QPCR和Westernblot进一步验证VEGFR3在HepG2细胞内的表达。结果①获得携带VEGFR3基因的重组质粒pBABE-puro-VEGFR3和人肝癌细胞株HepG2-pBABE-puro-VEGFR3;②Q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到VEGFR3在靶细胞HepG2-pBABE-puro-VEGFR3中的稳定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携带VEGFR3基因的人肝癌细胞重组逆转病毒载体。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逆转录病毒 载体 HepG2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9年广西胸科医院逆转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病毒抑制失败患者HIV-1基因型耐药发生水平及特征。方法收集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接受ART≥6个月且病毒载量≥1 000 copies/mL的成人病毒抑制失败患者血浆提取核酸,采用美国雅培ViroSeq方法进行基因型耐药检测。结果共有131例病毒抑制失败患者获得pol基因片段序列。74例(56.5%)对至少一类病毒抑制剂耐药。核苷类逆转酶抑制剂(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NRTIs)和非核苷类逆转酶抑制剂(non-NRTIs,NNRTIs)最常见的突变位点分别为M184(42.0%)和K103(37.4%)。8例(6.1%)和15例(11.5%)分别对NRTIs和NNRTIs产生单类药物耐药,49例(37.4%)对NRTIs和NNRTIs产生双重耐药,1例(0.8%)对NRTIs、NNRTIs和蛋白酶抑制剂PIs产生三重耐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耐药发生存在显著性关联的因素有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AOR=4.57,95%CI:1.28~16.30)、抗病毒治疗时间6~35个月(AOR=12.87,95%CI:3.36~49.33)及≥60个月(AOR=5.95,95%CI:1.75~20.22)。对常用药物拉米夫定(3TC)、齐多夫定(AZT)、替诺福韦(TDF)、阿巴卡韦(ABC)、利匹韦林(RPV)、依非韦伦(EFV)、奈韦拉平(NVP)和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的获得性耐药所占比例分别为39.7%、6.9%、10.7%、19.1%、6.9%、45.0%、49.6%和1.5%。结论广西胸科医院56.5%的ART病毒抑制失败患者出现获得性耐药,超过1/3病例同时对NRTIs和NNRTIs双重耐药。定期随访评价治疗效果,加强依从性教育,对耐药发生病例及时更换治疗药物方案,提高ART效果。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抗病毒治疗 病毒抑制失败 耐药
  • 简介:摘要目标观测看护管理干涉对艾滋病人的有效逆转病毒治疗(HAART)疗效的影响,进而评论它的安全系数。办法是把120名艾滋病人随意的分作两个小组,对照小组的60个人应用日常询问,干涉小组在对照小组的基础上应用安全系统的看护管理干涉,对比两个小组病人的治愈依从性与治疗结果。结果是受到干涉的小组治疗依从性与生活的品质明显优秀于对照小组(P<0.05);被干涉小组连续两年表现出它的访失访率比对照小组的低,对于病毒的阻碍能力也显然比对照小组的高(P<0.05)。结论看护管理很显然可以提升艾滋病人HAART依从性,加强治愈的结果,提升生活的整体水平。

  • 标签: 艾滋病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护理干预 安全性。
  • 简介:摘要: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所致的免疫缺陷性疾病——艾滋病具有较高的传染性,且不可治愈,在当前社会普遍关注。本文将对艾滋病患者肠道微生态与逆转病毒治疗及耐药性进行全面综述。

  • 标签: 艾滋病 肠道微生态 抗逆转录病毒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高效逆转病毒疗法治疗艾滋病患者的效果。方法:数据取自本院2018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80例艾滋病患者,“双盲法”分基础组(常规疗法)、高效组(高效逆转病毒疗法)各40例,两组疗效比较。结果:治疗前比较免疫状态无差异,治疗后比较不良反应无差异,P>0.05;治疗后较基础组,高效组IgA、IgG、IgM指标更高,有效率更高,P

  • 标签: 艾滋病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 免疫状态 疗效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