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钠离子张力的水化碱化液体,对恶性血液化疗过程中水肿症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在将本院2008.1-2010.1两年间反复化疗的恶性血液患者280人次,根据临床医生的习惯,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3组,即低张组、等张组、高张组,通过疗程中水肿症状的发生程度等指标,来评价不同张力液体的选择对患者的影响。结果低张(如2/3张或1/2张液体)患者水肿发生率减低,减少因水肿利尿引起的水电解质失衡,而同量等张或高张液体,水肿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发生率增加,增加了治疗的复杂性,增加死亡率,而最终缓解率无明显差别。

  • 标签: 恶性血液病化疗 液体疗法 不同张力 水肿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2例del(5)恶性血液的不同治疗过程,通过文献复习探讨不同治疗方式。方法分别采用雷利度胺及地西他滨为基础的治疗方案,观察患者的血象、临床表现及细胞遗传学的变化。结果2例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均获得细胞遗传学缓解。结论相同的单体核型在不同疾病具有不同的预后价值,依据指南治疗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 标签: 核型分析 预后 雷利度胺 地西他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恶性血液化疗中的应用48例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患有恶性血液的4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进入医院接受治疗的患有恶性血液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好评41例,中评6例,满意度97.92%,显著优于对照组好评28例,中评10例,满意度79.17%,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在恶性血液化疗中的应用临床护理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循证护理 恶性血液病化疗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恶性血液患者化疗后的院外护理指导对疾病的防治作用。方法在对住院期间的患者进行过健康指导的前提下,采取(1)对其出院后进行电话跟踪指导;(2)预约门诊随访时间。结果恶性血液患者化疗后的院外护理指导下,提高了自我护理能力顺利度过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按时接受再次化疗,提高了恶性血液病人的缓解率,改善了生活质量。结论院外护理指导维护了患者的健康,预防了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 标签: 恶性血液 化疗 院外护理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患者的护理方法及特点,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2年9月期间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39例恶性血液患者临床资料,对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例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均获成功,中性粒细胞重建中位时间为12d,血小板重建中位时间为22d,均顺利植活。病人移植期间均发生不同程度口腔溃疡及胃肠道反应。其中发热6例、消化道出血3例、药物性肝损伤1例。随访后1例在半年后复发。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的护理过程中,要加强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观察是保证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重要方法。

  • 标签: 造血干细胞 移植 恶性血液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在治疗恶性血液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40例疗恶性血液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性化疗治疗形式,治疗组则给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形式,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5%,两组比较结果有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有2例患者,不良反应率10%,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有6例,不良反应率为30%,比较结果有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造血干细胞 移植治疗 恶性血液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为了提高临床医生对恶性血液合并真菌感染的认识,改量治疗方法,提高治愈率,选择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62例恶性血液合并真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易感因素使用广谱抗生素的患者占比90.32%(56/62),以第三、第四代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抗生素为主;使用大剂量激素的患者43.55%(31/62);中性粒细胞降低69.35%(43/62);插管患者占比61.29%(38/62),静脉插管30.64%(19/62),留置导尿管尿管占比22.58%(14/62),胃管占比8.06%(5/62)。结论患者经常使用抗生素,大剂量的应用激素,中性粒细胞数目降低,侵袭性插管都是造成恶性血液合并真菌感染的诱发因素。

  • 标签: 恶性血液病 真菌感染 临床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铁调素(hepcidin)在恶性血液贫血患者中的表达,并对hepcidin与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清铁和铁蛋白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收集80例恶性血液贫血患者外周血,分别检测hepcidin、IL-6、Hb、血清铁和铁蛋白的表达水平,并以3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使用SPSS21.0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恶性血液贫血患者血清中hepcidin、IL-6、Hb、血清铁和铁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61.93±19.98)μg/L、(5.56±1.17)ng/L、(96.68±12.35)g/L、(9.85±1.09)μmol/L和329.42(299.70~459.06)μg/L;健康对照组相对应的表达量分别为(21.35±7.38)μg/L、(2.52±1.28)ng/L、(140.07±7.71)g/L、(19.95±4.25)μmol/L和95.72(76.56~131.42)μg/L,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血液男性贫血患者中hepcidin、IL-6和Hb的表达量均高于女性患者(P〈0.05);中度贫血患者hepcidin、IL-6和铁蛋白的表达量均高于轻度贫血患者,Hb和血清铁表达量低于轻度贫血患者(P〈0.01)。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epcidin与Hb、血清铁含量呈负相关,与IL-6、铁蛋白含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Hepcidin在恶性血液贫血患者中高表达,并与贫血程度相关,提示hepcidin在恶性血液贫血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恶性血液病 贫血 铁调素 白细胞介素6 铁蛋白
  • 作者: 苏雁 洪慧敏 赵倩 伏利兵 金眉 郑胡镛 曾骐 马晓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童肿瘤中心肿瘤内科;北京市儿童血液肿瘤重点实验室;儿科重大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5,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病理科,北京 100045,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病中心,北京 100045,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胸外科,北京 100045
  • 简介:摘要总结纵隔生殖细胞肿瘤(GCTs)并发恶性血液(HM)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治疗预后。回顾性收集2014年11月至2018年9月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3例纵隔GCTs并发HM患儿的临床资料,检索截至2019年12月PubMed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文献复习。3例患儿为12~16岁男童,以纵隔占位起,GCTs病理类型为畸胎瘤或卵黄囊瘤,予手术和化疗治疗。3例在GCTs诊断的5个月、9个月、31个月时分别发生了急性髓细胞白血(AM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予对症治疗,2例死亡,1例存活。共检索到英文报道病例135例,其中纵隔GCTs并发HM共127例(94.1%),其他部位GCTs并发HM共8例(5.9%)。文献报道的127例纵隔GCTs并发HM病例中,126例(99.2%)为男性,诊断GCTs的中位年龄为22岁(10~48岁);GCTs病理类型包括畸胎瘤53例(41.7%),含畸胎瘤和/或卵黄囊瘤成分的GCTs共94例(74.0%);HM类型中,AML共72例(56.7%),其中AML-M7共31例(24.4%);GCTs与HM间隔中位时间为3个月(0~122个月),46例(36.2%)患儿2种疾病同时发生,85例(66.9%)在GCTs诊断的12个月内发生HM;可知生存状态的病例107例,其中存活13例(12.1%),死亡94例(87.9%),诊断HM后中位生存时间为2个月(0~48个月)。对于原发纵隔GCTs,尤其病理类型为卵黄囊瘤和/或畸胎瘤成分的青少年男性,需高度关注其HM倾向,此类患者预后极差,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纵隔 生殖细胞肿瘤 恶性血液病 白血病
  • 简介:摘要当前随着医学理念的提出,使得诊疗效果得到了提升。循证医学理念影响着预防、诊断以及治疗各个方面。如今为了加强诊疗水平,将利用循证医学理念结合恶性血液进行分析。本文就基于循证医学理念的恶性血液临床实习带教进行分析和探讨。

  • 标签: 循证医学 血液病 临床实习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对行自体外周围血干细胞移植的恶性血液病人采取护理措施产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2月作为本次研究时段,选取该时段内我院就诊的5例恶性血液患者进行研究,均符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指征。分析治疗期间采取护理措施产生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1例消化道出血,2例发热,4例胃肠道反应。出院后均恢复良好,有1例半年后复发。结论对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恶性血液患者采取护理措施,能保障移植顺利,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 标签: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恶性血液病 护理措施
  • 简介:采用ZYY-8型紫外线治疗仪,治疗恶性血液化疗后口腔溃疡86人。对照组74人用双料喉风散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7%(84/86),对照组为73.0%(54/74),两组间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痊愈所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 标签: 口腔溃疡 紫外线 疗效
  • 简介:摘要血液的诱因很多,如;遗传、污染、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免疫力等众多因素所致。这些诱因是现代化学工业的产物,促使血液每年呈上升趋势,它是一种现代。以前,缺乏血液方面的技术和临床经验少,被人们称之为“不治之症”。可是随着我国医学研究的迅速发展,血液的治疗技术和效果有了明显的变化。强化化疗和造血干细泡移植等先进技术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很多类似疾病达到了很明显的治疗效果,技术水平世界领先。然而,恶性血液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病情相对严重,死亡率较高,是血液患者病情加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恶性血液侵袭性真菌感染合并IFI的特点,应该是及早发现,及时处理。合理应用药物,减少发病率,延长生命,是当前医学研究的重点。

  • 标签: 恶性血液病 侵袭性 真菌感染 治疗方案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恶性血液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恶性血液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28例,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探讨。结果28例患者中肢体肿胀完全消失20例,消失时间为3~14天,彩超复查血管再通或侧肢循环形成。剩余8例均肢体肿胀均不同程度缓解,其中4例于肿胀消退后20天及8天又复发血栓形成,其中自动出院2例,再次应用以上治疗1周2例,肢体肿胀消退。结论实际中恶性血液出现DVT的原因主要包括高凝状态、血管壁损伤、静脉血液瘀滞、血小板异常。DVT临床诊断在依据临床表现的基础上,还需要充分考虑影像学检查结果。通过溶栓治疗能够溶解新鲜血栓,但溶栓治疗同时还需对抗凝剂进行应用。

  • 标签: 恶性血液病 下肢深静脉血栓 肢体
  • 简介:为了探讨非亲缘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UD—HSCT)治疗恶性血液的可行治疗方案和疗效,应用高分辨HLA配型(HLA-A、-B、-DR)完全相合或1个位点不合的非亲缘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10例,预处理方案采用马利兰、环磷酰胺、阿糖胞苷、甲基环己亚硝脲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以霉酚酸酯、环孢素A加短疗程的甲氨喋呤、舒莱预防移植物抗宿主(GVHD)。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回升〉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3天,血小板回升〉20×10^9/L的中位时间为17.5天;28天STR—PCR检测显示,10例均为完全供者型;急性GVHD3例(Ⅰ度1例自行缓解,Ⅲ度1例治愈,Ⅵ度1例死亡)。结论:在非亲缘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过程中采用上述预处理方案和GVHD预防措施是可行而且有效的。

  • 标签: 非亲缘供者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恶性血液病
  • 简介:目的总结162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包括:同胞allo-HSCT125例.非血缘关系allo-HSCT30例和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7例1治疗恶性血液疗效和生存状况。方法慢性粒细胞白血(CML)患者62例,急性髓系白血(AML)患者5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ALL)患者2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6例,多发性骨髓瘤(MM)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3例,慢性粒单细胞性白血(CMML)1例.霍奇金淋巴瘤(HD)1例。经预处理,进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相合的同胞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27例.allo-PBSCT98例和非血缘关系allo-BMT4例,非血缘关系aUo-PBSCT26例.HLA相合的同胞非清髓allo-PBSCT7例。非血缘关系allo-HSCT患者采用长程加强的移植物抗宿主(GVHD)的预防方案(将环孢菌素A提前至预处理开始时使用,同时加用霉酚酸酯)。结果移植后中位随访38(2-259)个月。allo-HSCT患者长期DFS为54、9%(89/162),CML至今DFS为61-3%(38/62),AML至今DFS为56,9%(33/58),ALL至今DFS为39-3%(11/28).MDS至今DFS为83-3%(5/6),3例NHL存活1例,1例CMML存活.3例MM均死亡.霍奇金淋巴瘤(HD)1例死亡。移植后100d内移植相关死亡率(TRM)19.8%(32/162),死亡原因分别为急性GVHD、播散性感染、复发和植入失败;移植后100d至2年内TRM为24、7%(40/162).死亡原因分别为慢性GVHD、CMV感染和疾病复发,1例于移植后1413d死亡.其余移植超过2年均存活,死亡原因是慢性GVHD合并感染,最长生存已11年。结论allo-HSCT可使相当部分白血病患者获得长期无病存活.治疗MDS效果良好.治疗MM效果很差。该组患者移植后100d内死亡原因主要是急性GVHD:移植后100d至2年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慢性GVHD和CMV感染、疾病复发;故除正确处理移植相关并发症�

  • 标签: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白血病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恶性血液患者行血清中部分生化指标检测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50例恶性血液患者为研究组,另择取同期收治的50例健康体检者为参照组,均行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乳酸脱氢酶(LDH)、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较参照组,研究组CRP、β2-MG指标更高,ALB、LDH指标更低,P<0.05。结论:CRP、ALB、LDH、β2-MG指标诊断恶性血液具有可靠性,可为疾病诊疗提供参考,值得推崇。

  • 标签: 血清中部分生化指标 恶性血液病 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