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0 个结果
  • 简介:如今,随着人们对视觉功能的认识日益增强,视觉功能检查在临床和科研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在临床中,除了眼科和视光学常规检查外,视觉功能的检查也非常重要。它是眼视光医师日常诊治的基本手段,主要分为常规的视觉功能临床检查和基于心理物理学的实验室测量两种。两种方法各有特点,它们的适当结合和分工,能使视觉功能检查更全面,更恰当地为临床及科研服务。

  • 标签: 视觉功能检查 调节 聚散 融像 心理物理学
  • 简介:丝裂霉素C是目前临床上广为推崇的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现就丝裂霉素C的作用机制、特点、并发症及当前研究进展做一简要概述。

  • 标签: 丝裂霉素C 青光眼 滤过术
  • 简介:目的研究PBL教学模式在眼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60名学生分为两组,分别采用PBL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比较两组学生对眼科学的兴趣和考试成绩。结果PBL教学组学生对眼科学的兴趣要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其考试成绩(82.00±9.06)也明显高于对照组(76.90±9.82)(P〈0.05)。结论PBL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适于在眼科教学中推广。

  • 标签: PBL教学法 眼科学 教学模式
  • 简介:目的探讨眼球摘除或眼内容剜除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临床应用。方法眼内容剜除,后巩膜开窗,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巩膜腔或肌锥内,分层紧密缝合巩膜、筋膜及结膜。结果2例2眼义眼台轻度外露,观察随访半年无发展,后行羊膜移植后愈合,其余21例21眼均无结膜裂开及义眼台外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眼内容剜除后一期植入义眼台于巩膜腔或肌锥内,术中充分降低巩膜、筋膜及结膜的张力,并紧密分层缝合是降低和预防结膜裂开,义眼台外露、脱出的关键。

  • 标签: 眼内容剜 除羟基磷灰石 义眼台植入 眼窝整形
  • 简介:目的观察532激光在翼状胬肉术后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翼状胬肉术后1月结膜表现为Ⅱ、Ⅲ、Ⅳ级患者共72例97眼行532激光治疗。结果治疗前Ⅱ级35眼全部转变成Ⅰ级外观;治疗前Ⅲ级30眼转变成Ⅰ级10眼,转变成Ⅱ级15眼,无变化5眼;治疗前Ⅳ级32眼治疗后转变成Ⅲ级12眼,转变成Ⅱ级5眼,无变化15眼。结论激光治疗阻断新生血管,改善术后外观,对于Ⅱ、Ⅲ级患者降低了复发的风险,治疗效果显著,对于Ⅳ级患者抑制纤维增生,缓解了病情。

  • 标签: 翼状胬肉 532激光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眼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分别对3种眼病190位患者的心理变化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对患者实施了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及健康知识的教育.结果患者以一种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和护理,并让患者对其所患疾病有了正确的认识,均情绪稳定.从而提高了治愈率,大大减少了并发症发生,患者对我们的服务质量较满意.结论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患者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治疗,早日康复.

  • 标签: 心理护理 眼科护理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患者的健康教育形式。方法以视网膜脱离患者为教育对象,通过护士对患者入院时、手术前、手术后、出院后四个不同时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系统性的教育,使患者掌握健康知识,并使其行为向有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结果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均较满意,且治疗期间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健康教育的应用对视网膜脱离患者的康复起到了促进作用,提高了患者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保证了手术的成功率,同时和患者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

  • 标签: 视网膜脱离 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探讨完善小梁切除术,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的途径.方法在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前房穿刺术,观察手术效果.结果术后3眼发生浅前房、发生率为4.5%,经治疗前房深度恢复正常.术后随访3~12月,眼压控制在10~17mmHg(1mmHg=0.133kpa).结论前房穿刺术在小梁切除手术中应用,能有效地控制术后低眼压性浅前房的发生,并有助于手术操作,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前房穿刺术 小梁切除术 浅前房
  • 简介:眼反应分析仪(reichertocularresponseanalyzer,ORA)是一种新型非接触喷气式眼压计。它利用一种动态双向压平过程测量眼压,不仅使测得的眼压值真实可靠,免受中央角膜厚度和硬度的影响,而且可得到反应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的新指标:角膜滞后量和角膜阻力因素。其操作简单,能自动显示眼压读数及角膜生物力学特性。该仪器精确度高,可重复性好,非接触特性,因此可广泛用于临床监测眼压,尤其适用于已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的患者,但仍需进一步明确其对青光眼诊断和治疗的指导作用。

  • 标签: 眼反应分析仪 眼压 中央角膜厚度 角膜滞后量
  • 简介:  角膜作为人眼屈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形、屈光力和厚度的准确测量直接决定着屈光手术的设计和角膜疾病的诊断.通常角膜地形图仪测量角膜前表面的地形,是角膜屈光力的主要来源,近年的研究表明角膜后表面的形状同样也影响着角膜的屈光力[1].角膜的厚度影响着内皮细胞层的屏障和泵功能,它的准确测量对于角膜疾病的诊断和避免屈光手术术后圆锥角膜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2].……

  • 标签: 中的应用 地形图眼科 眼科中的
  • 简介:目的研制一种实用型显微手术教学培训眼球固定台.方法利用有机玻璃、注射器、压力表等制作一种用于显微手术教学培训的眼球固定台.结果使用方便、灵活,压力稳定性强,有利于清洁,取材方便,制作简单,成本低廉.结论该固定台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显微手术教学与培训的眼球固定台.

  • 标签: 显微手术 教学 眼球 固定台
  • 简介:目的探讨前房穿刺在急性青光眼中降低眼压的应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5例急性青光眼患者应用前房穿刺术。结果35例急性光眼患者应用前房穿刺术,有31例能快速降低眼压,无操作意外和并发症。结论前房穿刺术可以作为急性青光眼中降低眼压一种方法,避免或减少应用甘‘露醇的全身毒副作用,降低医疗风险。

  • 标签: 急性青光眼 前房穿刺 降低眼压 医疗风险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斜视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8例斜视患者按入院单双日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比较两组患者遵医嘱的依从性、满意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遵医嘱的依从性和满意度明显提高,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斜视围手术期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科学、合理、高效、个性化的护理模式,值得推广。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斜视 围手术期
  • 简介:目的探讨显微镜下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36例(36眼)由同一术者进行外路手术,均在术中应用手术显微镜进行裂孔定位。冷凝封闭及巩膜外垫压。定期观察术后视力、眼内反应和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经显微镜直视下外路手术患者,术后随访15d-167d,视网膜完全复位35眼(97.2%),视力较术前提高33只眼(91.7%),不变2只眼,下降1只眼。最好矫正视力0.3以上33只眼(91.7%)。术后所有患者视网膜冷凝反应I-Ⅱ级,无Ⅲ-Ⅳ级。轻度屈光介质浑浊不影响手术过程。结论经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外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简单可行,值得推广。

  • 标签: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手术显微镜
  • 简介:我很荣幸应邀为国际眼科理事会前任主席Prof.G.0.H.Naumann主编《AppliedPathologyforOphthal。micMicrosurgeons》(眼显微外科医生应用病理学)写书评。这部专著是Prof.G.0.H.Naumann等多位国际顸尖专家的最新杰作。Prof.G.0.H.Naumann在眼科病理学和显微外科方面造诣颇深、创见良多并卓有建树。

  • 标签: 外科医生 病理学 书评 理事会 外科方 眼科
  • 简介:诱发角膜新生血管的因素涉及各种生长因子。研究表明:在角膜新生血管中广泛存在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起着主要作用。一种可行的治疗角膜新生血管策略是:通过特异性的中和抗VEGF抗体竞争性的结合VEGF,从而抑制VEGF活性。近年来,利用抗VEGF治疗策略,抑制脉络膜新生血管获得了很好的效果。靶向VEGF治疗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已经证明。因此我们设想,局部应用新的抗VEGF药物,如贝伐单抗、兰尼单抗等可以有效地抑制角膜新生血管,恢复角膜透明和视力。

  • 标签: 角膜新生血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贝伐单抗 治疗
  • 简介:90D裂隙灯显微镜前置镜是双凸透镜(图1),检查时是利用裂隙灯较强光源,检查时所获的眼底图像立体感好,可以很清楚地显示视盘小凹,血管变异,黄斑裂孔或囊肿,视网膜裂孔,眼内占位等病变,并且由于检查过程中不接触角膜,

  • 标签: 裂隙灯显微镜 眼底检查 前置镜 应用 视网膜裂孔 眼底图像
  • 简介:目的评价羊膜移植在治疗睑球粘连中的效果。方法2000年12月-2008年12月间睑球粘连病人共23例(26眼)进行睑球粘连分离术+羊膜移植术治疗,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问顾性分析。结果平均6个月的追踪、观察,共治愈23眼(88.46%),复发3眼(11.54%)。结论羊膜移植在治疗睑球粘连手术中是有效、简便易行的方法。

  • 标签: 羊膜 移植 睑球粘连
  • 简介:目的评价表面麻醉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麻醉效果。方法观察100例在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摘除术中,患者疼痛情况以及术后视力状况。结果100例患者能顺利配合完成手术,1例追加球周麻醉;有疼痛者为1例,占1%。手术平均时间(15±5)min;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3占98%。结论表面麻醉下,可以顺利完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并且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选择,适用于防盲手术中开展。

  • 标签: 表面麻醉 白内障 防盲
  • 简介:目的探讨可调节缝线技术应用于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2例(107只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A组)48例56只眼行可调节缝线小梁切除术;对照组(B组)44例51只眼行传统小梁切除术。观察比较术后前房、眼压、住院日等情况。结果术后一周内浅前房的发生率观察组为16.1%(9只眼),对照组为31.4%(16只眼);术后半年,眼压的控制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平均住院日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可调节缝线技术,可减少术后早期浅前房的发生,增加手术安全性,缩短平均住院日,但对眼压的长期控制并不优于传统的小梁切除术。

  • 标签: 青光眼 小梁切除 浅前房 可调节缝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