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以评价全胃肠营养(TPN)和肠内营养(EN)联合应用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效果为例,明确TPN和EN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方法将我科确诊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患者21例随机分为TPN组(10例)及TPN+EN组(1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严重度评估依据Ranson标准、APACHEⅡ评分、BalthazarCT积分。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年龄、性别及重症急性胰腺炎严重度评分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TPN+EN治疗组能较TPN组更快缓解患者症状,降低疾病严重程度、MOF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减少重症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内营养和全胃肠营养联合治疗能有效改善胰腺炎的自然病程,且能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

  • 标签: 全胃肠外营养肠内营养重症急性胰腺炎联合治疗
  • 简介:胃肠道肿瘤患者是营养不良的高发人群,手术治疗使营养不良患者的免疫功能严重下降,因此对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进行营养支持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至关重要[1],是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手段[2]。

  • 标签: 胃肠外营养 肠内营养 胃肿瘤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和肠营养(?TPN)?应用对患者机体恢复的影响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月~2014年9月择期行胃肠手术的患者66例随机分为二组EN组(?33例)?和TPN组(?33例)?,术后24小时开始营养治疗。分别于术前1天和术后第7天测定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N)、血红蛋白及体重、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二组患者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及营养费用。结果EN组TFN?及PA?明显高于TPN组(P<?0.05)?,?EN组患者感染并发症、抗生素使用天数和住院时间及费用亦明显降低(P<?0.01)?。TPN组术后7天?CRP显著高于EN组(P<?0.05)?。结论胃肠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方式是安全有效的,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在改善机体营养状态方面具有与传统的全肠营养支持相似的效应,并有促进和维护胃肠道功能,刺激胃肠道激素分泌的作用,同时降低患者的费用,值得学习推广。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胃肠肿瘤患者中最适肠营养支持应用的方法、剂量与疗效。方法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调研的方式,以肠营养、肿瘤等关键词,在CNKI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以parenteralnutrition、tumor、cancer等在Elsevier数据库中检索国外相关文献。结论以非蛋白热量15~20kcal·kg^-1·d^-1,含氮量0.1~0.2g·kg^-1·d^-1的低氦低热量的肠营养支持较传统的PN具有优势。添加适宜剂量的特殊营养素如谷氨酰胺、精氨酸、1,6-二磷酸果糖的肠营养在调节机体代谢、增强免疫功能等方面可发挥更大作用。

  • 标签: 肠外营养 胃肠肿瘤 低氨低热量 肠外营养
  • 简介:胃肠营养又称静脉营养,主要包括以下几类营养成分:脂肪乳、氨基酸、矿物质与微量元素、维生素和单糖。它的发展是现代医学的重要进步,是通过周围静脉或中心静脉输入能量及各种营养素的一种营养支持方法,它与一般临床上常用的静脉补液有根本的区别,静脉输液除了供给液体外,只能供给一小部分热能和部分电解质,而胃肠营养不受病人食欲和消化功能的影响,在病人不能进食或没有消化酶的参与下,仍能使患者得到其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是抢救危重病人的有效措施之一。

  • 标签: 胃肠外营养 肠外营养液 不良反应 营养支持方法 危重病人 静脉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对普胃肠营养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和分析,确保患者的营养状况良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伤口早日愈合,患者早日出院。方法:回顾和分析我院普外科手术后应用胃肠营养的45例患者的护理方法与护理效果。结果:45例患者经过胃肠营养护理后,营养状况均良好,无1例并发症的发生,均痊愈出院。结论:胃肠营养的护理能改善普外科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普外,胃肠外营养,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普营养不良患者采用低热量胃肠营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2021年2于-2022年8月展开研究,将90例普营养不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45)、参照组(n=45),参照组给予常规营养支持,研究组实施低热量胃肠营养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营养指标、体质指数、疲劳评分均优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普外营养不良 低热量胃肠外营养治疗 临床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普营养不良患者采用低热量胃肠营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2021年2于-2022年8月展开研究,将90例普营养不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45)、参照组(n=45),参照组给予常规营养支持,研究组实施低热量胃肠营养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营养指标、体质指数、疲劳评分均优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普外营养不良 低热量胃肠外营养治疗 临床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颅脑外伤昏迷病人实施完全胃肠营养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到本院治疗颅脑外伤昏迷病人共84例,分为实验和对照两组。分析病人营养指标和不良反应概率。结果:护理后1天,两组对比(P>0.05),其余时间段实验组病人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概率2(4.76%)低于对照组10(23.81%)(P<0.05)。结论:对接受完全胃肠营养干预的颅脑外伤昏迷病人开展护理,可改善病人的营养指标,降低不良反应出现率。

  • 标签: 颅脑外伤昏迷 完全胃肠内营养 护理 营养指标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 目的:本文主要探究全胃肠营养治疗妊娠剧吐的疗效。方法:将我院30例妊娠剧吐患者均分成参照组与研究组,分别采取常规治疗与全胃肠营养治疗,统计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总治愈率明显更高,且尿酮转阴时间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差异显著。结论:全胃肠营养治疗妊娠剧吐的疗效更为显著。

  • 标签: 全胃肠外营养治疗 妊娠剧吐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重度烧伤患者的肠营养护理方法。方法对35例重度烧伤患者采用周围静脉营养治疗的护理体会。结果35例患者中死亡2例,其余全部治愈。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体重下降及营养不良现象。结论重度烧伤患者经过肠营养的治疗及护理,可提高救治成功率。

  • 标签: 重度烧伤 静脉营养 护理
  • 简介:  术后25例出现TPN相关并发症,本科接受TPN治疗病人96例,本组2例高龄病人TPN治疗时出现胸闷、气急、心率加快等心功能不全表现

  • 标签: 全胃肠 外营养 并发症预防
  • 简介:目的:探讨胃肠肿瘤术前、术后肠营养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3-2011年收治的胃肠肿瘤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两组。在术前、术后,治疗组采取肠营养治疗,对照组采取肠内营养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病例术后营养治疗10d后,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IgA、IgG、IgM均有明显提高,两组治疗后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白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IgA、IgG、IgM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肠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术前、术后分别给予肠营养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胃肠肿瘤 术前 术后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了比较面对严重创伤患者时胃肠营养与肠营养的临床效果,我院经过对多名患者进行分组治疗观察,以比较两者的治疗效果。本文基于对实验治疗的分析上,谈一谈笔者对此的一些看法。

  • 标签: 严重创伤 胃肠营养 肠外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对食管癌术后小肠营养胃肠营养的临床比较及护理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48例食管癌患者按照营养方法分为两组(各24例),一组为小肠营养组,一组为胃肠营养组。结果小肠营养组患者治疗后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均显著短于胃肠营养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小肠营养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胃肠营养组患者(8.33%和33.3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肠营养对食管癌术后患者具有显著效果,给以患者相应护理措施可及时发现问题,提高营养效果。

  • 标签: 食管癌 小肠营养 胃肠外营养 临床效果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食管癌术后小肠营养胃肠营养的临床效果以及相关护理方案。方法 随机选择66例于2020年1月至6月来我院行食管癌手术的患者作为实验样本,依据不同营养方式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胃肠道外营养,即完全静脉营养(TPN),实验组患者采用静脉营养(PN)联合小肠营养(EN),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d时体重、术后3d、7d以及1个月的血红蛋白、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体重及血红蛋白均有所降低,但实验组下降幅度更小,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83,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胃肠营养相比,小肠营养临床应用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有助于改善患者营养、维持各项指标,住院时间更短,值得推广。

  • 标签: 食管癌 小肠营养 胃肠外营养 临床效果及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围生医学技术的提高,住院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和超低出生体质量儿的比例和数量逐年增加。但由于早产儿本身的特点,在生命的早期需要静脉营养(PN)支持,PN的应用使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和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在无法耐受肠内喂养的情况下获得暂时的营养支持,对提高早产儿存活率、改善预后发挥重要的作用。脂肪乳剂是PN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供能物质,同时提供必须脂肪酸,现主要阐述脂肪乳剂的合理使用。

  • 标签: 婴儿,新生 胃肠外营养 脂肪乳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胃肠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的高危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五年间接受肠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N)支持5天以上的253例早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按PN相关胆汁郁积(parenteralnutritionassociatecholestasis,PNAC)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比较肠营养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分析与临床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253例中治愈及好转出院241例,放弃治疗8例及死亡4例。平均PN持续时间为15.71±9.32天。发生PN相关胆汁淤积21例。PNAC组PN持续时间长于非PNAC组;胎龄、体重明显小于非PNAC组;开始喂养时间明显迟于非PNAC组。结论早产儿PNAC的发生与PN持续时间、胎龄、体重、开始喂养时间相关。

  • 标签: 早产儿 胃肠外营养 胆汁淤积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普外科深静脉胃肠营养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 :选取182例普外科深静脉胃肠营养患者,分成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102),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个体化教育和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焦虑抑郁得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个性化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有助于降低患者心理负担,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依从性,有助于患者身体恢复。

  • 标签: 深静脉胃肠外营养 心理护理 焦虑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