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痤疮,是一种好发于青春期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有一定损容性[1],其难愈性及反复性给患者尤其是青少年的心理及精神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压力,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交活动。辨证理论是《伤寒论》的核心思想之一,蕴含着许多治疗疾病的经验。痤疮虽病发于皮表,但病位与息息有关。中医“辨证”理论依据患者病情特点先辨,在辨方证,方证对应,痤疮也是如此。其疗效确切,复发率较低,不良反应较少,病人满意度较高。通过查阅文献及临床所见,认为难治性痤疮多为寒热错杂的证候,以和解少阳,寒热并调为主,方选柴胡桂枝干姜汤进行加减。该文主要探析基于辨证理论治疗寒热错杂型痤疮的思路与方法。

  • 标签: 痤疮 六经理论 柴胡桂枝干姜汤 寒热错杂
  • 简介:摘要运用辨治思维方式,结合辨证针灸、伤科手法治疗腹斜肌损伤所致腰痛,并探讨其思路与治疗。腰痛者非独肾也,五脏腑皆可令人腰痛。盖诸贯于肾而络于腰脊,故受邪腰必痛矣,临床常见的腹斜肌损伤所致腰痛,症若“引项脊尻背如重状”“不可仰息”,此乃腹斜肌损伤累及太阳、太阴所致,但该病常易被误诊,并可能存在过度治疗的情况。治疗应遵循因、因病因施治的原则,运用辨证针灸、伤科手法,治疗太阳太阴合病之腰痛,疗效满意。强调调节卫气的重要性,突出中医整体观的主导思想,常能达到精准治疗的意外效果。

  • 标签: 腰痛 六经辨治 针灸
  • 简介:不少学者认为,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太学,立博士,且为博士置弟子员.这种说法并不符合历史事实.'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一个历史过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两句话,既不出自董仲舒,也不出自汉武帝,而且这两句话也不准确,应予摒弃,而采用班固的说法:'罢黜百家,表彰'.

  • 标签: 汉武帝 董仲舒 独尊儒术 表彰《六经》
  • 简介:《伤寒论》的辨证是汉代张仲景在《素问·热论篇》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完善起来的一套综合性辨证大纲。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辨证则是概括了人体的脏腑、经络、阴阳、气血等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结合参考机体抗病能力的强弱,致病原因的性质,病位所在的浅深,病势演变的进退缓急,对临床各种证候进行分析、综合、归纳,紧扣其证候特点,从而辨到了病情的性质、病位的所在、寒热的盛衰程度、正邪的消长态势,而予以立法、处方、遣药。

  • 标签: 张仲景 《伤寒论》 六经辨证 八纲辨证
  • 简介:摘要辨证是《伤寒论》中提出的辨证方法,在临床中不仅指导外感病的治疗,也广泛应用于内伤杂病的治疗。辨证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其中包含了经络、脏腑、气化和八纲的内容,辨证比较全面。本文选择辨证属于太阳阳明合病、少阳太阴合病、少阴太阴合病、太阳太阴合病的四则干燥综合征有效病案,阐释了以辨证治疗本病的辨证和选方要点。

  • 标签: 干燥综合征 六经辨证 经方 张仲景 经验心得 医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中医厥阴辨证治疗早中期帕金森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早中期帕金森患者60例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0)以及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美多巴片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厥阴辨证治疗,实验结束之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肢体功能评分以及生活能力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通过比较发现,实验组患者治疗前的肢体功能评分以及生活能力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肢体功能评分以及生活能力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厥阴辨证治疗早中期帕金森患者的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六经厥阴辨证治疗 早中期帕金森 临床效果
  • 简介:刘向称苟子“善为《易》”,但文献所载《易》的传系中没有苟子。本文对苟子易学的渊源、苟子引《易》说《易》的持点、苟子与《易传》的关系以及“并称”的时代问题进行了探讨。

  • 标签: 荀子 《周易》 子弓 《易传》 六经并称
  • 简介:【摘要】 心悸属于临床常见病,其发病机制往往是复杂的,动态的以及特殊的,辨证理论治疗心悸既重视疾病的动态演变过程,揭示了心悸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发展的普遍规律,又考虑到每一经络和脏腑的生理及病理特点,同时关注了病者的体质以及疾病的轻重、病情的缓急等,并提出了有效的针对性治疗方法。

  • 标签: 《伤寒论》 六经辨证 心悸 中医内科
  • 简介:摘要:(伤寒论)奠定了中医之辨证论治体系,书中强调在伤寒病方面也必须辨证论治,不得以单方、独方、套方统治之,这在学术方面无疑是一大进步。因为在张仲景之前所能见到的医书大多是方书,以方药为主,很少论述病机,更没有什么系统的辨证论治方法。(伤寒杂病论)最受后人推崇的是(伤寒论)部分。顾名思义,(伤寒论)所论述的内容,以外感伤寒为主,寒邪伤人,以伤肾阳为主,次伤于脾,累及于肺,终及于心,阳虚伤肝者比较少见。(伤寒论)所论病机是由下至上,由表及里,由脏及腑,脏虚不及,腑阳受累,津液不布,津停于内,则生痰饮,津停于外,则成风湿。所论病机,大多以阳气之盈亏,主导病变之进退。伤寒急性病以阳气为贵,温病以阴津为贵,湿温以脾伤为病变中心,温疫以肺伤为病变中心,肝炎以肝伤为病变中心,肾炎以肾伤为病变中心。(伤寒论)只论阳虚寒伤,而疏略于它,故很难适应于各类不同性质之病理变化。有人说:辨证法,既适应于伤寒外感,同时适当应于所有内科病症。这种说法类似阴阳学说,既适应于外感病症之解说,同时适应于所有内科病理之解说。这是无限放大论,不能说是错误。

  • 标签: 六经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 三焦辨证
  • 简介:摘要《伤寒论》“病欲解时”揭示了人体疾病与时间节律的关系和变化规律,以“时”为纲领,提出一个昼夜循环共十二时辰,各有“当旺之时”。脐十二地支全息进针法是脐针治疗中常用的定位进针方法,与时间医学密切相关,临床多用于治疗发作或症状有明显时间规律的慢性疾病,若从“病欲解时”入手运用该疗法,则因时制宜,因势利导,可获佳效。太阳病欲解时可用麻黄三针,少阳病欲解时用青龙三针,阳明病欲解时用白虎三针,太阴病欲解时用真武三针,厥阴病欲解时用厥阴三针,少阴病欲解时用少阴三针。附鼻鼽、郁证、潮热汗出、干燥综合征、失眠等6个病案并加以分析,介绍“病欲解时”临床辨证思路指导下脐十二地支全息进针法的应用。

  • 标签: 《伤寒论》 六经病欲解时 脐针 十二地支全息进针法 中医时间医学 天人相应 临床应用 医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医厥阴辨证治疗早中期帕金森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到2017年9月期间)经过确诊为早中期帕金森患者30例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患者(n=15,采用美多巴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n=15,采用中医厥阴辨证+美多巴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4%),比观察组患者(93.33%)的治疗总有效率低,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中医厥阴辨证联合传统的美多巴片治疗早中期帕金森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很大程度上促进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中医六经厥阴 早中期 帕金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续命汤方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中风病患者,分为续命汤方组50例,观察组50例,续命汤方组给予小续命汤方加减治疗,观察组给予非续命汤方治疗,观察中风病疗效评分表、卒中量表(NIHSS)情况,研究中风患者续命汤方证的应用效果。结果:MannWhitney检验统计,续命汤方组治疗后的中风病疗效评分、NIHSS评分,明显优于观察组(P<0.05)。结论:从中医评分量表、NIHSS评分量表分析看,续命汤方组在治疗后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

  • 标签: 中风 续命汤方 六经辨证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5-22
  • 简介:与《礼记·经解》《诗》《书》《乐》《易》《礼》《春秋》之次近,《诗》、《书》、《礼》、《乐》、《易》、《春秋》並称始於何时,到了楚简所载孔子弟子的作品则《诗》、《书》、《礼》、《乐》、《易》、《春秋》並称

  • 标签: 六经称 兼及疑 古说方法论
  • 简介:一、的知识类型中国最有权威的典籍是,中国古代的知识大量地保存在中。但部经典各自性质不例,它们包含、承载的知识类型也不同。《庄子》说:“《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

  • 标签: 六经 熊十力 量论 禅宗 知识类型 《庄子》
  • 简介:本文试图从人体阴阳的变化探讨《伤寒论》证传变的内因和规律。方法:顺其机转以为治。结论:人体阴阳顺逆的每一次转折就是《伤寒论》证的一次传变。

  • 标签: 六经传变 阴阳顺逆 《伤寒论》 临床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运用辨证手法点穴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5年1月~2016年12月的住院患者200例,将患者按其入院单双号(双日治疗组,单日对照组)分组,每组100例。治疗组采用辨证手法为主点穴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推拿手法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1周后的显效率和直腿抬高恢复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0%,对照组为7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辨证手法点穴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优于普通手法推拿治疗。辨证手法点穴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六经辨证 点穴推拿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疼痛 麻木 乏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流行性出血热从及三焦辩证论治的作用。方法将302例出血热患者用中药清瘟合剂、清气凉营合剂等方法治疗与同期住院西药常规治疗的患者比较。结果治疗组越期率为97.98%,对照组为92.60%(p<0.01);病死率治疗组为1.75%,对照组为7.0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及三焦辩证论治法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功能可靠,值得推广。

  • 标签: 流行性出血热 六经及三焦辩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