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经导管主动置换术(TAVR)已逐渐成为治疗症状性重度主动狭窄(AS)的重要手段,而早期TAVR的适应证只限于不能耐受外科手术或者外科手术高危的重度AS患者。随着临床数据的积累,如今TAVR适应证已拓展至外科手术中危的患者。近期随着SUBTAⅥ、NOTION,尤其是PARTNER 3,Evolut Low Risk等研究结果的发布,在外科低危患者中进行TAVR的证据越来越充足。但是临床实践中低危患者往往与低龄患者有一定重叠,故不可避免的要面对TAVR瓣膜的耐久性、较高起搏器植入率及轻中度以上周漏和TAVR后冠状动脉病变进展等问题。该文结合TAVR治疗低危重度AS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RCT)结果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

  • 标签: 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低危 随机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导管主动置换术围术期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将我院超高龄主动狭窄患者为对象,全部患者均在我院进行经导管主动置换术治疗,将患者分成对照、研究组,前者实施常规护理,后者实施围术期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相比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心理状态较好,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

  • 标签: 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围术期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主动狭窄超声心动诊断。方法对患者进行超声心动检查并依据图像进行诊断。结论正常口面积约4cm2,当口面积正常时,叶两侧的平均压差小于5mmHg。当平均跨压差为20mmHg,峰值压差为30mmHg,口面积为1.0~1.5cm2,为轻度狭窄;当平均跨压差为25~50mmHg,峰值压差40~80mmHg,口面积为0.7~1.0cm2,为中度狭窄;当平均跨压差大于50mmHg,峰值压差大于80mmHg,口面积小于0.7cm2,为重度狭窄,此时临床上出现心绞痛、呼吸困难和晕厥等症状,又称为临界性狭窄。临床上多认为流速峰值大于3m/s时,才具有较明显的血流动力学意义,并确认有狭窄存在。研究表明,平均跨压差定量意义较峰值压差大。

  • 标签: 主动脉瓣狭窄 超声心动 诊断
  • 简介:编辑部医生:问:多年来我患有主动关闭不全而引起返流,每六个月做一次超声心动图检查。最近做了超声心动图检查后,医生告知我的心脏在扩大,并且再三询问我在运动时是否会出现呼吸急促。我说确实会这样,运动时我觉得很累,但不像我静坐时的那种呼吸平稳。现在他想让我动手术置换主动。我已经68岁了,还应该做这一手术吗?

  • 标签: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手术 置换 超声心动图检查 呼吸急促 编辑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改良法测量主动环内径与人工主动大小的相关性,比较改良法与传统测量方法的差异。方法:2014年主动置换术患者术前采用传统法(左室长轴切面)测量主动环内径(A组,18例),2015年主动置换术患者术前采用改良法(主动短轴切面)测量(B组,21例),比较2组测量结果。记录术中所用人工的型号,分析2组测量结果与人工大小的相关性,比较2组间人工大小的差异;追踪患者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主动口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比较2组人工置换术后的近期效果。结果:A组主动环内径与人工大小的相关系数为0.66,B组为0.79。B组环内径明显大于A组(P=0.005),但2组置换的人工型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4);术后1年内B组人工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A组。结论:主动短轴切面测量主动环内径的准确性优于左室长轴切面,有助于外科医师选择手术方式和合适大小的人工瓣膜,减少人工功能障碍的发生。

  • 标签: 主动脉瓣置换术 人工机械瓣 超声心动图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经皮球囊主动成形术(PBAV)治疗儿童先天性主动狭窄(CAS)的疗效及远期预后,初步探讨术后明显的主动反流(AR)及再干预的危险因素。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入选200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儿科接受PBAV术的CAS患儿(年龄≤18岁)。收集纳入患儿的人口学、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及PBAV手术资料。术后密切观察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于术后1、6、12个月及此后每隔1年对患儿进行随访,终点事件包括明显的AR和再干预。其中,再干预定义为因各种原因需对瓣膜进行任何一种干预,包括再次PBAV、外科瓣膜成形术和瓣膜置换术;明显的AR定义为TTE测得AR≥3级。收集研究结束前的最后一次TTE检查结果。绘制纳入患儿的远期无明显的AR和无再干预生存率的Kaplan-Meier曲线,并采用Cox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CAS患儿PBAV术后明显的AR和再干预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最终纳入55例CAS患儿,年龄4.6(1.6,6.5)岁,男童37例(67.3%)。术后即刻跨主动压力阶差低于术前[(38.5±18.5)mmHg(1 mmHg=0.133 kPa)比(80.3±30.6)mmHg,P<0.001]。手术成功率为89%(49/55)。18例患儿术后即刻出现AR,其中AR≥3级者3例。6例患儿于院内出现并发症(死亡2例、一过性心律失常2例、股动脉栓塞2例)。最终50例完成远期随访,随访时间为6.2(3.4,8.5)年。随访期间20例患儿发生明显的AR,术后5年和10年无明显的AR生存率分别为53%和19%。11例患儿接受再干预(瓣膜成形术4例,瓣膜置换术7例),术后5年和10年无再干预生存率分别为87%和6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后即刻AR(HR=2.398,95%CI 1.007~5.712,P=0.048)是远期明显的AR的危险因素;术后残余压力阶差≥35 mmHg(HR=4.747,95%CI 1.116~19.329,P=0.030)和术后即刻AR(HR=5.104,95%CI 1.083~24.065,P=0.039)是远期再干预的危险因素。结论PBAV治疗儿童CAS安全、有效,但需留意远期明显的AR的发生。术后即刻AR是远期再干预和明显的AR的危险因素,较高的术后残余压力阶差是远期再干预的危险因素。

  • 标签: 主动脉瓣狭窄 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 儿童 预后
  • 简介:摘要经导管主动置换术(TAVR)现已成为治疗症状性重度主动狭窄的重要手段。TAVR技术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我国患者具有年龄较轻、解剖结构更为复杂等特点,这增加了TAVR的难度,二叶式主动狭窄更是一大难点。这一挑战性解剖特点对术前规划、术中操作及瓣膜器械的设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使用的TAVR瓣膜绝大多数仍是第1代瓣膜,临床上TAVR治疗二叶式主动狭窄亟须规范,为此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特编写该建议。

  • 标签: 主动脉瓣狭窄 二叶式主动脉瓣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主动狭窄患者经导管主动植入术中的作用。方法3例重度主动瓣膜狭窄患者接受经导管主动人工瓣膜植入术。使用PhilipSiE33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配备经胸探头S5—1和经食道探头S7—2,X7—2t。超声观察内容包括明确主动瓣膜病变范围和程度,测量主动环前后径,人工瓣膜植入术后瓣膜功能等。结果3例患者经导管主动植入术均取得了成功,人工瓣膜位置稳定,常规超声心动图3例患者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与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诊断相符,跨压差较术前明显下降,主动上流速明显下降,周漏瞬时反流量平均约1.2mL。结论经导管主动人工瓣膜植入术在治疗严重主动瓣膜狭窄中方法可行,效果良好;超声心动图在这项工作中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 标签: 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 超声心动描记术
  • 简介:摘要钙化性主动狭窄(CAS)是目前最常见的一种可能需要外科手术或导管介入干预的原发性瓣膜疾病,因缺乏有效的药物干预手段,大多数CAS患者会逐渐进展为重度主动狭窄(SAS)。在临床实践中,有许多SAS患者处于无症状期,其中有些患者病情进展快速,预后较差。现行的心脏瓣膜病管理指南推荐对所有无症状SAS患者进行风险评估,低风险患者可密切临床随访,而高风险患者应尽早接受主动置换术(AVR)以降低死亡率和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因此明确风险评估的方法和确定行AVR的时机对于无症状SAS患者的诊疗至关重要。本文就无症状SAS患者的风险评估及其行AVR的时机进行简要综述。

  • 标签: 主动脉瓣狭窄 无症状 风险评估 主动脉瓣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一例心脏瓣膜病--主动重度狭窄、经皮主动植入术患者的的护理。方法:对其采用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出院随访等多方面综合护理。结果:护理期间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护理效果良好,患者21天后正常出院。结论:对接受经皮主动植入术的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综合性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和不良心境,缩短康复时间。

  • 标签: 瓣膜病 心脏病心脏植入术 主动脉严重狭窄 二尖瓣 发作房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avid手术在治疗主动根部瘤合并主动二叶畸形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胸外科2016年1月—2019年1月行David手术治疗主动根部瘤合并主动二叶畸形的11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18~60(35±13)岁;主动轻度反流7例、轻中度反流4例,心功能Ⅱ级5例、Ⅲ级5例、Ⅳ级1例。观察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定期复查心脏超声,观察人工血管通畅情况及主动反流情况,包括左室射血分数、主动反流程度、平均跨压差、峰值跨压差及最大血流速度。结果11例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围术期观察指标:体外循环时间(246.1±27.2)min,主动阻断时间(207.5±21.5)min,术后机械通气时间4.5(3.25,9.25)h,重症监护时间(2.8±1.5)d,术后24 h引流量(418.2±299.0)mL。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8~30个月,平均22.5个月,未见死亡及二次手术病例。随访期间心脏超声显示患者人工血管血流均通畅,主动轻微反流8例、轻度反流3例,平均跨压差均<10 mmHg(1 mmHg=0.133 kPa),末次随访时,患者心功能Ⅰ级8例、Ⅱ级3例,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采用David手术结合主动修复技术治疗主动根部瘤合并中度以下反流的主动二叶畸形,其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主动脉瘤,胸 心血管畸形 David手术 主动脉根部瘤 主动脉瓣二叶畸形
  • 简介:摘要经导管主动置换术(TAVR)现已成为治疗主动狭窄的重要手段,发展迅速。目前我国接受TAVR治疗的患者中约40%为二叶式主动。二叶式主动这一主动叶形态,因其解剖特殊性,仍属于TAVR治疗的挑战解剖类型。近期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撰写的《经导管主动置换术治疗二叶式主动狭窄的中国专家建议》已发表,现对此专家建议进行解读。

  • 标签: 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二叶式主动脉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国产J-Valve™支架瓣膜行经心尖主动置换(TAVR)术治疗高危单纯无钙化主动关闭不全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高危单纯无钙化主动关闭不全患者资料,共15例。所有患者均使用国产J-Valve™系统为患者行TAVR术。经过细致的术前评估(包括术前访视、熟悉仪器设备、介入耗材设备等)、术中流畅的手术配合[包括严格遵循无菌原则、术中患者体温保护、X线防护、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的监测以及支架瓣膜的装配等]和术中安全管理(包括防止输送器移位和动脉置管的护理等)。观测患者术中是否使用心肺转流、发生心室快速起搏、中转行常规体外循环下TAVR术,是否有冠状动脉阻塞、植入瓣膜是否有移位,有无瓣膜内狭窄及周漏等情况发生,观测术后即刻平均主动压差;患者在ICU是否顺利脱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术中平均出血量、患者在ICU时间和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射血分数以及是否存在周漏等;了解患者心功能分级、活动耐量以及是否存在胸闷、心绞痛等症状。结果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TAVR术,未使用心肺转流、未发生心室快速起搏,无中转行常规体外循环下TAVR术,未发生冠状动脉阻塞或植入瓣膜移位,未见瓣膜内狭窄及周漏等情况。术后即刻平均主动压差为[5.8(4.9,12.9)] mmHg(1 mmHg=0.133 kPa)。所有患者在ICU均顺利脱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00.0 (100.0, 500.0)]mL,患者在ICU时间为(1.2±0.4) d,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为[19.0 (8.5, 23.5)] h,平均射血分数为(56.2±15.6)%,仅有2例患者存在微量周漏。末次随访中,10例患者心功能Ⅰ级,4例为Ⅱ级,1例为Ⅲ级;患者的活动耐量都较术前明显改善;患者术后胸闷、心绞痛等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手术室护士正确掌握TAVR术的手术配合方法,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以及各项术前准备,手术过程中与外科医师密切配合,是患者手术成功的保证。

  • 标签: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经心尖主动脉瓣置换术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1例严重主动关闭不全合并Stanford B型主动夹层的69岁男患者,接受一期经心尖经导管主动置换术和经股动脉主动腔内修复术。使用单分支覆膜支架,近端锚定区为Zone 2,微创Castor支架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同时单分支重建。左前胸外侧切口,经心尖经导管主动置换术治疗主动关闭不全,术前CT评估选择27 mm J-Valve瓣膜,释放过程中未发生瓣膜移位等问题。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病情平稳。CT及超声心动图复查均显示良好的结果。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保留主动的根部替换术(David手术)对于急性A型夹层合并主动关闭不全的患者其临床疗效研究。方法从2016年至2017年,8例急性主动A型夹层患者在我院行了DavidI手术,均行David手术。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9±6岁,全部为男性。1名患者进行了单纯David手术,1例患者进行了半弓替换,2例患者进行了杂交全主动弓置换,其余4名患者进行了全弓替换。平均随访时间为24±6月观察David手术治疗主动A型夹层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均痊愈出院,无30天内死亡及随访期间死亡;术中体外循环时间141.305(189±37)min;心肌阻断时间111-219(144±37)min,术后8例患者随访时间为24-49(21±13)月,随访期间无患者需再次手术及死亡,主动无反流3例、少量反流4例、中量反流1例。结论David手术为合并主动关闭不全的年轻主动夹层患者提供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治疗选择。目前我们的数据表明这一方法是安全可行的对于有经验的心脏中心这一术式用于治疗急性主动夹层患者,其近中期瓣膜相关事件很少见,主动功能在近期随诊中表现稳定。

  • 标签: 保留主动脉瓣的根部替换术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