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主动瘤(abdominalaorticaneurysm,AAA)是多种因素诱导的具有遗传倾向性潜在致命的心血管疾病。一般指一段或数段腹主动中层弹性纤维断裂,胶原蛋白降解,血管壁薄弱无法承受血流冲击的压力而出现的病理性扩张最终导致动脉壁膨出形成血管瘤,病程中患者常出现背部或下腹部疼痛。当患者出现撕裂样疼痛时常提示腹主动瘤破裂,一旦瘤体破裂将造成内科及外科均无法及时处理的大出血,其死亡率最高可达90%。

  • 标签: 腹主动脉瘤 遗传 炎症 氧化应激
  • 简介:作者收集食管中下段主动性反向压迹13例,食管中下段主动性反向压迹在食管造影时易于发现,食管中下段主动性反向压迹的形成原理 

  • 标签: 中下主动 主动脉压 例分析
  • 简介:摘要动脉瘤是动脉局部薄弱、突出的疾病。主动动脉瘤可发生于主动的任何部位,但是3/4位于腹主动,而从胸降主动至上腹部占1/4。主动瘤是由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梅毒、先天性、外伤、感染和遗传性结缔组织发育异常所引起的主动壁中层弹力纤维断裂与坏死,管内血流高压冲击而引起的局限性管腔显著扩张或膨胀。

  • 标签: 主动脉夹层瘤 心脏外科手术 体外循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夹层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提高诊治的有效率,减少误诊.方法对我院急诊科以及ICU处理或收治的56例主动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临床症状、辅助检查、治疗以及预后分析总结,找出误诊原因.结果主动夹层主要表现为突发剧烈的胸部、腹部以及背部疼痛,并高血压.主要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伴或者不伴有ST段抬高型型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急腹症,肺栓塞等.结论主动夹层病情进展迅速,发病急骤,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在实际工作中漏诊和误诊率以及死亡率极高.合理的早期的诊断和及时治疗对挽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可以减少并发症,降低急性期的死亡率.关键词主动夹层;诊断;误诊;预后中图分类号R7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683-01

  • 标签:
  • 简介:摘要小儿主动缩窄是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是彻底解除主动缩窄的根本方法。术后常出现出血、高血压、低心排,肺高压等并发症,通过对患儿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呼吸道、胃肠道护理、循环监测,及早防治高血压和肺高压,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 标签: 主动脉缩窄 婴儿 术后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对主动夹层分离患者的诊疗体会。方法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治疗原则为阻止夹层血肿的进行性解离,采用药物有效降低左心室收缩力和收缩压是关键。大多数主动夹层分离A型(包括DeBakey法I型Ⅱ型)应该外科手术治疗,而B型(DeBakey法III型)可行内科保守治疗,部分患者可采用介入治疗,可降低死亡率和病残率。

  • 标签: 主动脉夹层分离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夹层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急救处理方法,提高对该病症的认识。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主动夹层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并观察其疗效。结果根据临床表现患者中40例首发症状是胸、背、腹等突然出现剧烈疼痛,5例患者有严重的呼吸困难等心功能不全表现,3例呈心源性休克,8例患者头疼、眩晕,3例患者疼痛症状不典型。结论及时有效的早期诊断和积极采取恰当的治疗方法可以减少主动夹层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机会。

  • 标签: 急性 主动脉夹层 临床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腹主动瘤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10例腹主动瘤患者除1例瘤体破裂大出血未能及时手术而死亡之外,其余患者均择期手术成功,9例患者均接受围手术期护理。结果9例腹主动瘤患者经过周密的观察和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未发生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腹主动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手术的成功起到非常好的辅助作用。

  • 标签: 腹主动脉瘤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创伤所致主动损伤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纳入2009年1月至2018年1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外科治疗的34例创伤性主动损伤患者(交通肇事伤31例、坠落伤2例、物体砸伤1例)。男23例,女11例。患有高血压病10例,胸主动假性动脉瘤9例,胸主动离断6例,主动夹层共19例。开放手术5例,年龄(44.80±20.57)岁;2例A型主动夹层行Bentall+孙氏手术,1例B型夹层及2例胸主动假性动脉瘤行术中支架人工血管置入术。胸主动腔内修复术29例,年龄(45.93±11.01)岁。结果开放手术时间(403.20±30.30)min,患者住院(19.00±6.04)天;胸主动腔内修复术手术时间(105.72±27.76)min,患者住院(5.76±3.08)天。所有患者术后随访(45.09±23.10)个月,两组均无死亡,2例胸主动腔内修复术患者因封闭左锁骨下动脉未开通而出现左上肢乏力麻木。结论创伤性主动损伤应根据患者全身情况、损伤等级、损伤累及部位及解剖特点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但远期预后仍有待确定。

  • 标签: 主动脉疾病 创伤 术中支架人工血管置入术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 简介:摘要主动夹层围手术期的护理护理经验,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率。方法对2013年1月到2014年4月共收治52例主动夹层患者的临床围手术期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夹层病人,其中48例病人安全渡过主动夹层的急性期,3例病人术前死亡,1例病人自动出院。结论做好对疼痛、便秘、血压控制,可以改善主动夹层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围手术期的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StanfordB型主动夹层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连续入选2012年4月至2013年1月就诊于阜外医院并经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确诊为StanfordB型主动夹层的患者,收集患者入院时临床资料及治疗情况,并分析有无高血压病史以及是否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入选74例StanfordB型主动夹层,平均年龄52.47岁,男性65例(87.8%)。合并高血压病史53例(71.6%),与无高血压病史的患者比较,其平均年龄、性别比例、体重指数、个人史、入院重要生命体征、临床表现、主要实验室检查及药物、手术治疗情况均无显著差异(p值均〉0.05)。入院后接受腔内修复手术治疗的患者45例(60.8%),入院时白细胞计数(13.1±4.6vs.10.7±4.3×10^9/L,p=0.035)显著高于未接受腔内隔绝术患者,其他临床资料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值均〉0.05)。结论高血压仍是StanfordB型主动夹层患者最常见的合并症,但主动夹层发病后呈现的临床特征与无高血压病史者无显著差异。腔内隔绝术已成为StanfordB型主动夹层较常见的治疗方法。

  • 标签: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高血压 手术 腔内隔绝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