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抚触联合早期微量喂养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本研究对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入住我院(黄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96例经抚触联合早期微量喂养的早产儿进行对比观察。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A组(32例)、B组(32例)、C组(32例)。A组早期给予微量喂养,同时给予抚触;B组早期给予微量喂养,C组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24h以后开始喂养。观察三组早产儿的摄入奶量、体重、达足量肠内喂养时间及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结果A组、B组较C组每日摄入更多奶量及热卡(均P0.01),A组较B组每日摄入更多奶量及热卡(均P0.01);A组较B组、C组更快恢复出生体重(均P0.01);A组每日体重增长较B组、C组快(均P0.01),A组、B组胃肠外营养时间与C组相比明显缩短(均P0.01),A组达足量肠内喂养时间较C组更早(P0.01),A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21.9%)较B组(56.7%)、C组(75%)低(均P0.01)。结论抚触配合早期微量喂养能促进早产儿胃肠功能更快地发育与成熟,改善胃肠动力,提高早产儿胃肠道喂养的耐受性。

  • 标签: 早产儿 早期喂养 微量喂养 喂养不耐受 抚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系统母乳喂养知识护理宣教母乳喂养的促进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接受治疗的160例产妇为此次研究目标,并将16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研究组,另一组为分析组,两组产妇各80例,对分析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研究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再融合系统母乳喂养知识护理宣教,然后对分析组以及研究组产妇产后喂养情况以及物质分泌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产妇乳汁分泌情况明显好于分析组产妇乳汁分泌情况,组间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产妇产后喂养情况明显好于分析组产妇喂养情况,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母乳喂养时,采用系统母乳喂养知识护理宣教模式,能够有效促进母乳喂养效果,因此,系统母乳喂养知识护理宣教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母乳喂养 知识护理宣教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微量喂养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到2023年1月这一时间段本院产科出生40例早产儿作为观察对象,通过数字双盲法将所有早产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早产儿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喂养和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微量喂养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早产儿的每日平均增加体重、住院时间和胎粪完全排出时间、家长满意度和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每日平均增加体重、住院时间和胎粪完全排出时间情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早产儿,家长满意度更高、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综合护理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微量喂养 早产儿 喂养不耐受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生儿混合喂养和纯母乳喂养临床对比评价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期间6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464例为纯母乳喂养,其余136例为混合喂养;分别将其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新生儿满月后分别观察两组婴儿的体重、身高以及婴幼儿疾病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男、女婴儿的体重和身高增长值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婴儿在腹泻、发热、低血糖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性。结论采取纯母乳喂养方式喂养新生儿能够有效促进婴儿生长发育,在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上有着明显作用。

  • 标签: 新生儿 混合喂养 纯母乳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母乳喂养咨询门诊在提高母乳喂养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6月—2017年12月本社区管理的初产妇100例,将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实验和对照两组,每组均有50例。实验组实行母乳喂养咨询门诊,对照组实行常规健康教育。分析两组的母乳喂养情况,并对各组的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率以及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作出比较。结果实验组的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率为58.0%、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为46.0%,明显比对照组的36.0%以及26.0%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母乳喂养咨询门诊,能够显著提高孕产妇对母乳喂养知识的认知度,增强孕产妇母乳喂养的积极性,从而有助于提高母乳喂养率。

  • 标签: 咨询门诊 母乳喂养 应用价值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对 妇幼保健中母乳喂养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进行评价。 方法: 收集 2018年 9月~ 2019年 9月的母乳喂养临床资料共 80例,对其进行随机数字抽选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4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母乳喂养护理干预。 结果:实验组母乳喂养知识总了解率为95.00%,对照组为 70.00%;实验组母乳喂养率 92.50%;对照组为 72.50%, P< 0.05。结论:妇幼保健中采取母乳喂养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产妇的母乳喂养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提高母乳喂养的几率,该方法值得推广和运用。

  • 标签: 妇幼保健 母乳喂养 护理方法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保健医生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知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我社区服务中心接收的婴幼儿60例,将所有婴幼儿通过电脑随机选取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30例,对照组婴幼儿给予常规保健指导,观察组婴幼儿则添加保健医生营养与喂养知识干预,将两组最终干预效果进行详细对比。结果:干预后与对照组数据比较显示,观察组家属对婴幼儿保健知识掌握度以及照顾能力均明显提升,婴幼儿的营养指标改善效果占据优势,营养不良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将儿童保健医生营养与喂养知识干预应用于婴幼儿健康管理中,可有效提升临床护理管理质量,增强婴幼儿家属对保健知识掌握度以及照顾能力,从而减少婴幼儿营养不良现象发生。

  • 标签: 儿童保健医生 婴幼儿 营养与喂养知识干预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改善产妇母乳喂养自信心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产科收治的130例健康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5例,对照组对产妇进行常规的母乳喂养知识宣教,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母乳喂养自信心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产后40天母乳喂养情况。结果两组出院前BSES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产后40d研究组自信心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后40d纯母乳喂养率及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母乳喂养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的增强产妇母乳喂养的自信心,提高母乳喂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母乳喂养 自信心 喂养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母乳喂养成功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12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产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母乳喂养认知程度、泌乳始动时间以及泌乳量。结果:观察组产妇纯母乳喂养成功率、哺乳知识、乳房保健、哺乳姿势、责任感及母乳喂养认知程度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产妇尽早泌乳,并增加其产后泌乳量,同时可有效提高产妇的母乳喂养认知水平,提升产妇的母乳喂养率,值得推广。

  • 标签: 产妇  综合护理干预 母乳喂养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保健医生开展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知识普及干预的效果。方法  从2020年7月~2021年7月在出生的6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抽签法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儿童保健医生不做干预,仅常规普及婴幼儿喂养知识;观察组出院前由儿童保健医师实施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知识的健康教育。对其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婴幼儿的发育情况;疾病住院率;家属营养与喂食知识知晓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婴幼儿发育商、体重、身高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婴幼儿住院率26.67%(7/30),对照组婴幼儿住院率50.00%(15/3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家属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由儿童保健医生向家属开展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知识,能促进婴幼儿的发育,减少疾病的发生,提升家属婴幼儿抚养的合理性。

  • 标签: 儿童保健 营养与喂养 婴幼儿 发育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产房内早期护理干预对产后母乳喂养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产妇数量为62例,住院时间属于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分组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形式,2组均31例,常规护理纳入到对照组之中,产房内早期护理干预的视为观察组,就组间干预前后母乳喂养相关知识评分、母乳喂养情况进行比对。结果:(1)干预前母乳喂养相关知识评分未可见明显的组间差异性,期间差异性水平较低,P>0.05。观察组的产妇干预后母乳喂养重要性、喂养技巧相关知识评分较之于对照组得以提升,能够明显发现组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水平,P<0.05。(2)较之于对照组(70.97%)产妇,其观察组(93.55%)的母乳喂养率有所提升,期间差异性水平较高,P

  • 标签: 产妇 产房内早期护理干预 母乳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先进的医学技术对抚触、早期微量喂养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效果进行有效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早产儿30例,随机将这些早产儿划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一组有15例。对照组的早产生给予一些常规性的治疗与护理在一天之后再给予喂养。而观察组的早产儿在给予常规性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抚触与微量喂养等护理。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观察两组早产儿的不耐受状况。结果观察组的早产儿在胃肠外营养时间比对照组的早产儿短,对照组早产儿的不耐受率要高于观察组早产儿。结论抚触、早期微量喂养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的护理应用效果很明显,不仅有助于改善早产儿胃肠的动力,而且有助于提升早产儿胃肠道喂养过程中的耐受性。

  • 标签: 早产儿 喂养不耐受 抚触 早期微量喂养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系统母乳喂养知识护理宣教对母乳喂养效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 2018 年 10 月至 2019 年 10 月我院收治的 60 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30 例产妇接受常规产后护理,作为对照组, 30 例产妇在常规产后护理的基础上接受系统母乳喂养宣教,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妇乳汁分泌情况、母乳喂养情况和护理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产妇产后乳汁分泌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母乳喂养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 93.33 %,对照组为 80.00 %, P<0.05。结论 系统母乳喂养宣教可有效促进产妇产后乳汁分泌,对于改善产妇产后母乳喂养情况、提高产妇护理满意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产后乳房按摩 乳汁分泌 母乳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抚触联合早期微量喂养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间收治的46例早产儿分为两组,常规组接受常规治疗护理+早期微量喂养,联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抚触护理,评估两组早产儿喂养情况。结果与常规组相比,联合组早产儿日摄奶量、热卡、体重增长量更高,恢复出生体重日龄、PN停止时间以及达FEN时间更早,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联合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明显低于常规组,卡方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χ2=7.216,P=0.008)。结论早期微量喂养的基础上联合抚触护理可有效改善早产儿胃肠功能,使之更快发育成熟,增强胃肠动力与胃肠喂养耐受性,建议临床加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早产儿 喂养不耐受 早期微量喂养 抚触 体重 肠外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产妇中应用系统母乳喂养知识护理宣教的临床有效性。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产妇作为研究样本,分组方式为数字抽签法,分别为实验组(40例,系统母乳喂养知识护理宣教)与参照组(40例,常规护理),比较分析两组产妇的临床相关指标(母乳喂养知识评分、母乳喂养技巧评分、下奶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产妇的母乳喂养知识评分、母乳喂养技巧评分、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系统母乳喂养知识 护理宣教 母乳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系统母乳喂养相关知识护理宣教在推动母乳喂养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14例分娩孕妇随机分为对照实验与观察组2组,每一组57例。对照实验选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医护,观察组选用全面的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的护理管理。比照2组产妇产后护理满意率和催奶时长,平均每母乳量,母乳喂养知识得分和母乳喂养方法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护理工作满意度96.49%明显大于对照实验孕妇80.70%,具备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母乳喂养 相关知识 护理宣教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喂养不耐受(FI)新生儿行早期微量喂养+益生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80例FI新生儿,“双盲法”分常规组(常规喂养)、科研组(早期微量喂养+益生菌治疗)各40例,两组疗效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比较血清学指标无差异,P>0.05;治疗后科研组TBIL值更低,PA及ALB指标更高;科研组有效率(95.00%)高于常规组(75.00%),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益生菌治疗FI新生儿可改善营养学指标、增强临床疗效,值得推崇。

  • 标签: 早期微量喂养 益生菌 喂养不耐受 血清学指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施产前健康教育与产后指导母乳喂养干预行为的效果。阐述健康教育方法及内容。方法回顾性随机抽取在我院接受健康教育的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分娩的初产妇60例为干预组;另随机抽取未接受健康教育的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妇60例为对照组进行分析。结果接受过健康教育的干预组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未接受过健康教育的对照组。结论加强农村孕产妇的健康教育,树立科学喂养观,对母乳喂养率提高具有促进作用。

  • 标签: 健康教育 农村初产妇 母乳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访视对母乳喂养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5月—2016年1月期间进行分娩的94例产妇的临床资料,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常规产褥期护理)与观察组(产后访视),每组各47例。比较两组产后3、6、9个月母乳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3、6、9个月母乳喂养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针对性的产后访视,能够有效提升母乳喂养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母乳喂养 产后访视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