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健医生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知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8
/ 3

儿童保健医生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知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

武楠

太原市妇幼保健院  山西  太原  030000

目的:分析儿童保健医生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知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定期做儿童保健的100例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50例/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干预,观察组联合儿童保健医生进行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知识干预。对比两组主要照顾者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知识掌握优良率、不良营养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主要照顾者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知识掌握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婴幼儿不良营养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儿童保健中儿童保健医生加强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知识干预,可以让家属对相关知识有更多的了解,积极预防不良营养事件。

关键词】:儿童保健;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知识;临床效果

    人类在每个阶段都有对应的营养需求,比如婴幼儿期,该时期是人类发展比较关键的一个时期,需要从外界摄入食物,经体内消化吸收和代谢后,为组织器官发育、生理功能、体力活动提供相应的物质和能量[1],如果喂养不当,可能导致婴幼儿吸收消化不良,不利于生长发育,甚至破坏肠道健康,出现身体消瘦、贫血等情况[2],保持科学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是保证婴幼儿正常成长的基本条件,在儿童保健工作中应重视饮食方面的指导和教育,帮助家长们提高相关知识的认知度,来更好的抚育婴幼儿健康成长。此次研究将分析儿童保健医生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知识干预的临床效果,选择100例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具体内容见下文。

1资料方法

1.1资料

选择在本院定期做儿童保健的100例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50例一组,共两组。

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3~20(8.15±2.37)个月;主要照顾者均为女性,年龄21~50(32.25±4.17)岁。观察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3~21(8.35±2.61)个月;主要照顾者均为女性,年龄20~52(32.40±4.23)岁。两组资料作统计学分析,得出P>0.05。

纳入标准:(1)每位孩子的家属对此次研究知情且同意;(2)正常足月出生的婴幼儿,单胎;(3)定期做儿童保健;(4)相关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1)患有先天性疾病,如先心病等;(2)早产儿或多胎儿;(3)家属存在认知或沟通障碍者。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干预。检查婴幼儿目前的身体状况,包括身高、体重、头围等,了解目前的喂养状况,纠正其错误之处,根据各项检查结果给出对应的喂养建议,叮嘱相关注意事项。

观察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进行儿童保健医生营养与喂养知识干预。(1)针对婴儿期。喂养方式可分为三种,首先是纯母乳喂养,母乳是自然界中最理想的食物,建议纯母乳喂养时间至少六个月,这个阶段无需另外添加水等其他液体或者是固体食物,六月龄后,视情况添加辅食,并继续母乳喂养,直至两岁为宜。其次,混合喂养,即母乳与配方奶同时喂养,适合因母乳不足等原因无法实现纯母乳喂养者。最后,配方奶喂养,如果无法母乳喂养,或者是断乳后,选择配方奶,三个月内不定时喂养,每天500~750ml左右,三个月后形成规律,一般每天六次左右,每三到四个小时一次,四到六个月龄每天800~1000ml为宜,减少夜间喝奶频次和量。其他特殊情况可以选择治疗性配方奶喂养,比如水解蛋白配方、无乳糖配方、低苯丙氨酸配方等;(2)针对幼儿期。每天摄入乳类应在350~500ml左右,无法继续母乳喂养的,建议两岁内选择配方奶,膳食种类应该多样化且膳食均衡,选择健康的烹饪方式,如蒸、煮等,建议每天吃一个鸡蛋,动物性食物、谷物、蔬菜、水果、植物油分别50g、100~150g、150~200g、150~200g、20~25g,质地稍稍软烂,少盐,适应该阶段的消化功能。从1岁开始,应开始练习自主进食能力,1~2岁应分餐进食,2岁后独立进食,定时、定点、定量,每餐时间控制在20~30min为宜,保持注意力集中,避免出现过食、偏食、拒食等不良的饮食习惯;(3)食物转换。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从6月龄开始添加辅食,不早于4月龄,不晚于8月龄,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辅食添加时间可以适当延迟,但不宜早于校正月龄4月龄,不晚于校正月龄6月龄。食物转换的原则:从一种到多种、从稀到稠、从少量到适量、从细到粗、少盐不甜、少量多餐,食物转换的种类根据具体阶段来分,第一阶段即6月龄,先选择不易过敏、易吸收、能满足生长需要的谷类,状态为泥糊状,比如强化铁的米粉,另外可以是蔬菜泥、水果泥等,先尝试,用勺子喂养,慢慢增加,直到一餐,每天奶量800~1000ml。第二个阶段即7~9月龄,可以增加泥糊状食物,比如鱼蛋肉等动物性食物、豆制品等,慢慢增加食物的大小、硬度,奶量每天800ml,每天四到五次,辅食每天一到两次,水果20~30g/天,碎菜30~50g。第三阶段即10~12月龄,该月龄可以增加牛羊肉、鸡鸭肉、鱼虾以及指状、丁块状、碎状食物等,25~50g,每天奶量600~800ml,辅食2~3餐,水果50g/天,碎菜50~100g/天。食物转换期是刺激婴儿味觉发育、神经心理发育的关键期,需注意食物的量、质地、种类等,适时训练进食技能,可以在5~6月龄训练用勺取食能力,在7~9月龄训练用杯喝水能力,提高口腔动作的协调性,在10~12月龄训练用手抓食,12月龄开始训练用勺自主进食能力,24月龄开始训练用筷子进食的能力,锻炼其手眼协调能力,培养良好的进食习惯。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婴幼儿主要照顾者对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喂养方式、饮食结构等,0~100分,89~100分为“优”,61~89分为“良”,60分及以下为差,计算优良率。

(2)对比两组婴幼儿不良营养事件发生率。包括肥胖、消瘦、贫血等。

1.4统计学方法

将文中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中分析(软件版本:SPSS25.0),用“±S”来表示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用“[(n、%)]”来表示计数资料,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若得出P<0.05,说明对比的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知识掌握优良率

如表1,观察组主要照顾者对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知识掌握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

表1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知识掌握优良率[n(%)]

组名

例数(n)

优良率

对照组

50

24(48.00)

15(30.00)

11(22.00)

39(78.00)

观察组

50

32(64.00)

15(30.00)

3(6.00)

47(94.00)

χ2

-

-

-

-

5.316

P

-

-

-

-

0.021

2.2不良营养事件发生率

如表2,观察组婴幼儿关于不良营养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表2不良营养事件发生率[n(%)]

组名

例数(n)

肥胖

消瘦

贫血

生长发育迟缓

合计

对照组

50

2(4.00)

4(8.00)

1(2.00)

1(2.00)

8(16.00)

观察组

50

1(2.00)

1(2.00)

0(0.00)

0(0.00)

2(4.00)

χ2

-

-

-

-

-

4.000

P

-

-

-

-

-

0.046

3讨论

婴幼儿期是人类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之一,其营养状态对后期的体格、智力等方面的发育都有直接影响,并属于其基础条件,需保证营养均衡、合理配比,避免营养缺乏,也防止营养过剩,进而预防一些不良营养状态,比如消瘦、肥胖等。儿童保健工作属于卫生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板块[3-5],在保障身心发育方面意义重大,儿童保健医生在评估婴幼儿健康发育情况,筛查相关疾病,还应提供针对性的防范建议,积极规避现存的或潜在的危险因素,给家属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帮助。儿童保健是了解孩子发育最直接的方式,常规干预方式内容比较简单,缺乏针对性,家属对婴幼儿喂养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可能导致婴幼儿发育不良[6]

由儿童保健医生实施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知识干预,首先,将既往的被动服务转为主动服务,其次,提供的保健知识更加充分且专业[7],可以通过家访、热线电话、线上沟通等方式,为家属持续的提供保健服务,获得家属更多的信任感,并且可以满足不同时期婴幼儿对应的保健需求,增强其体质,积极预防不良营养事件[8]。儿童保健医生参与到婴幼儿的营养与喂养知识干预活动中,可以取得更好的干预效果,文中结果显示,观察组家属对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知识掌握的优良率为94%,高于对照组,婴幼儿不良营养事件发生率为4%,低于对照组,可见,观察组的干预效果更好。儿童保健医生营养与喂养知识干预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针对婴儿期、幼儿期的营养与喂养知识以及食物转换知识,母乳是婴幼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鼓励各位产妇选择母乳喂养,到6月龄开始,逐步的开始添加辅食,以满足婴幼儿身体发育的需求,但在具体喂养方式的选择方面,还是应该视具体情况,考虑产妇的个人因素等等[9-10],可以选择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或者是配方奶喂养,开始添加辅食时,注意食物的类别、量、质地等,随着生长发育的进行,人体的消化吸收能力会逐步的提高,单纯的乳类喂养已经无法满足六月龄后婴儿生长发育的需求[11-12],因此要逐步的转换到固体食物,即食物转换,也可称之为添加辅食,但是虽然断离母乳,也要维持每天的总奶量在800ml左右,可以选择配方奶或者是只含生牛乳的纯奶[13-14],与此同时,也要逐步锻炼幼儿的自主进食能力,培养其良好的进食兴趣和习惯,做到不挑食、不多食、不少食,适量为宜[15]

总而言之,婴幼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离不开营养,各阶段所需的营养有所不同,由儿童保健医生参与到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知识干预中,可以为广大家属提供更加科学、全面且有针对性的喂养建议,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时光. 儿童保健医生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知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21,16(23):187-189.

[2] 毛俊玲. 社区儿童保健医生营养喂养知识指导对婴幼儿营养的干预效果[J]. 现代养生(下半月版),2022,22(8):1370-1372.

[3] 姜春花,黄俊,李云,等. 不同喂养方式对6~12月龄段婴幼儿体格生长与营养状况的影响[J]. 上海预防医学,2023,35(2):164-168.

[4] 余红,吴长划,姚雪,等. 不同喂养方式的6月龄婴儿体格生长和营养状况比较[J]. 预防医学,2021,33(6):636-638.

[5] 张曦美,王海燕,马洁,等. 不同喂养方式下0~12月龄婴幼儿体格发育及营养状况研究[J]. 中国乳品工业,2022,50(9):10-14.

[6] 赵春霞,王晓莉,张敬旭. 综合干预对6~35月龄留守儿童营养不良改善的效果分析[J].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23,34(2):124-130.

[7] 孙丽. 儿童保健医生对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知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J]. 健康忠告,2023,17(9):73-75,106.

[8] 杨金,任高翔,李小烽,等. 河南省0~2岁婴幼儿碘营养状况和喂养方式与生长发育的关系[J]. 现代预防医学,2021,48(6):1012-1014,1028.

[9] 张芳芳. 标准化营养与喂养知识干预对早产儿体格与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J]. 青岛医药卫生,2022,54(2):120-123.

[10] 王丽芳,董菊,热娜·买买提. 2657名婴幼儿营养状况及其辅助食品添加的相关性分析[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21,44(5):624-627.

[11] 石英,厉梁秋,荫士安. 我国0~5岁儿童营养不良与婴幼儿辅食添加状况[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21,32(12):1817-1821.

[12] 王玉娟. 个性化健康教育对婴幼儿母乳喂养的效果观察[J]. 中国保健营养,2021,31(18):252.

[13] 王玉英,于冬梅,段一凡,等. 2016-2017年中国6~23月龄婴幼儿喂养状况[J]. 卫生研究,2023,52(5):691-697.

[14] 郑菲菲,罗健林. 儿童保健医师对婴幼儿营养和喂养知识干预[J]. 中国社区医师,2022,38(17):151-153.

[15] 刘静,霍军生,孙静,等. 辅食结构及其对婴幼儿营养的作用[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21,33(3):391-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