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修复手指指掌侧皮肤缺损的理想方法。方法采用第足趾胫侧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指掌侧缺损35例。男24例,女11例;年龄21~45岁。切割伤7例,挤压伤16例,撕脱伤9例,火器伤3例。皮肤缺损面积2.0cm×1.5cm~4.0cm×2.5cm。病程1h至5d。供区中厚片修复。结果术后35例供受区伤口均I期愈合,移植皮瓣及供区植皮均成活。2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26(14.5±5.0)个月。瓣外形逼真,质地良好,两点辨别觉5~8(6.7±1.1)mm。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19指,良8指,优良率为93.1%(27/29)。供足行走、跑、跳功能正常。结论第足趾胫侧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指掌侧缺损,供区损伤小,对受区周围组织破坏小,修复后效果佳,能达到指掌侧修复目的。

  • 标签: 修复外科手术 外科皮瓣 皮肤缺损
  • 简介:由于外伤、感染或其他原因导致躅趾背侧皮肤缺损时,常常伴有肌腱、趾骨和关节的外露,此时创面的覆盖是修复重建外科比较棘手的问题。如果采用短缩截趾的方法,虽然简单,但是以牺牲重要足趾为代价,必然会影响足的外观和功能。应用交腿瓣等带蒂瓣的方法,虽然能获得创面的覆盖,但是存在需要次手术、术后固定姿势不适等问题。应用游离瓣移植覆盖的方法存在技术要求高、手术风险大的缺点。

  • 标签: 血管神经蒂岛状皮瓣 皮肤缺损 第二足趾 背侧 躅趾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游离第趾胫侧甲瓣修复手指中末节半侧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我们对9例手指中末节半侧组织缺损患者急诊采用游离第趾胫侧甲瓣移植修复。瓣切取面积为1.2 cm×2.0 cm~2.0 cm×3.5 cm。结果术后9例患者甲瓣全部存活,创面Ⅰ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10个月。甲瓣质地与外形优良,两点分辨觉为6~8 mm,手指功能及感觉恢复满意。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6例,良3例。结论急诊应用第趾胫侧甲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中末节半侧组织缺损,可一次手术完成修复重建,组织匹配良好,功能恢复满意,供区影响小,是修复手指中小创面的较理想术式。

  • 标签: 指损伤 外科皮瓣 软组织缺损 游离 第二趾
  • 简介:目的分析不同程度的风湿性心脏病尖瓣狭窄患者行经穿刺球囊尖瓣成形术(PBMv)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84例风湿性心脏病尖瓣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Wilkins超声尖瓣形态学评分将191例≤8分者归入A组,93例〉8分者归为B组。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改良Inoue球囊法行PBMV。对PBMV成功者术后进行至少48个月的随访,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A组PBMV成功率为97.9%(187/191),显著高于B组的92.5%(86/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各项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O.05);与A组比较,B组患者术后6个月各指标与术前变化值中的左心房平均压[(14.31±4.79)mmHg(1mmHg=0.133kPa)比(15.42±5.14)mmHg]、跨瓣压差[(9.18±4.66)mmHg比(10.21±4.38)mmHg]、肺动脉收缩压[(26.21±8.76)mmHgl:L(32.04±9.58)mmHg]及尖瓣12I面积[(1.01±0.16)cm2比(1.21±0.18)cm2]均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PBMV成功的273例患者术后均完成48—92个月的随访,两组患者于随访末的各项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与A组比较,B组患者随访末各指标与术前变化值中的左心房平均压[(12.91±5.00)mmHg比(15.17±5.14)mmHg]、跨瓣压差[(7.26±4.58)mmHg比(9.63±4.22)mmHg]、肺动脉收缩压[(20.54±7.68)mmHg比(29.11±8.53)mmHg]及尖瓣口面积[(0.92±0.15)cm。比(1.09±0.18)cm2]均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随访期间32例出现再狭窄(11.7%,32/273),其中A组再狭窄率为8.0%(15/187),显著低于B组的19.8%(1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湿性心脏病的尖瓣狭窄程度是决定PBMV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

  • 标签: 二尖瓣瓣膜成形术 二尖瓣狭窄 治疗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供片打孔扩张原位回植取术在中小面积皮肤移植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2年1月至2019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整形美容外科收治的各种原因造成的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为A组,以鼓式取机于供区切取一整鼓中厚片,面积200~220 cm2,取机根部片不予离断,根据所需面积获取取机游离部片,移植于术区创面,间断缝合,打包包扎;供区剩余片则以15号手术刀片均匀打孔后,覆盖所有供区创面,间断缝合,加压包扎。选择同期同一科室其他医疗组收治的同类患者,供区采用传统直接暴露法包扎,为B组。患者术后门诊随访,观察供区愈合情况及局部瘢痕增生程度,并参照温哥华瘢痕量表对瘢痕进行评分。应用SPSS 9.4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定量资料以M(Q1,Q3)表示,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分析;定性资料以卡方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组共纳入63例患者,男性45例,女性18例,年龄5~83岁,创面面积40~80 cm2,术后除1例患者面部植皮区片撕脱,2例片下血肿形成、片部分成活,1例术后感染、片成活不良外,其余患者受区片均成活良好,供区一期愈合。B组共纳入59例患者,男性38例,女性21例,年龄4~78岁,皮肤缺损面积为40~80 cm2。2组患者术后均获7~12个月随访,A组供区愈合时间为11.1(10.2,12.2)d,未出现皮肤色素沉着、严重增生性瘢痕、供区延迟愈合等情况,4例出现轻度瘢痕增生,无瘢痕疙瘩发生,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为3(2,4)分。B组愈合时间为15.8(13.9,17.5)d,愈合后出现增生性瘢痕23例,瘢痕疙瘩2例,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为17(17,17)分。A组和B组患者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增生性瘢痕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的供片打孔扩张原位回植取术与传统的取术相比,供片完整,厚薄均匀,原位回植于供区创面后血运建立快,供区无创面裸露,一期愈合后肤色自然,瘢痕不明显,更加符合人体皮肤功能与美学要求。

  • 标签: 增生性瘢痕 原位回植 鼓式取皮机 创面修复
  • 简介:手指遭受严重轧压伤后,可造成手指的骨及关节、肌腱、神经、皮肤的缺损,临床修复难度大,应用带监测岛的第趾复合组织移植修复拇手指复合组织缺损可获得良好的外观和功能。我院自2006年10月-2007年8月,采用该方法修复拇指8例,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移植 手指 缺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氢槲素对垂体后叶素致大鼠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对缺血性心脏病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马来酸依那普利15mg·kg-1)、氢槲素高、中、低剂量组(8.0,4.0,2.0mg·kg-1)。尾静脉注射0.6U·kg-1垂体后叶素(Pit)造成心肌缺血性损伤模型后观察心电图(ECG)的变化,检测血清和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醛(MDA)和血清中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变化。结果氢槲素能改善大鼠ECG的S-T段位移,显著降低心肌缺血大鼠血清中CK,LDH的含量,升高心肌组织匀浆中SOD活力,降低心肌组织匀浆中脂质过氧化终产物MDA的含量。结论氢槲素能有效抑制Pit所致心肌组织缺血,保护心肌细胞免受损伤,从而起到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妇女的经尖瓣球囊成形术围手术期最佳护理方法。方法对31例妊娠期妇女的经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的患者进行护理分析。结论认为切实做好心理护理,重视患者的主诉,严密监测血液动力学变化,发现病情及时处理,对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

  • 标签: 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球囊成形术 护理 妊娠期妇女
  • 简介:制作材料:玉米、剪刀、棉线、缝衣针、彩笔、即时贴、金色的珠子。制作步骤:1.选择软硬适中的白色玉米。2.守玉米浸泡,用塑料袋装好使玉米柔软。3.把玉米编织成辫子,用剪刀把辫子上面多余的剪掉,使辫子光滑。

  • 标签: 玉米 制作材料 制作步骤 塑料袋装 缝衣针 剪刀
  • 简介:目的探讨上肢微型游离瓣修复各种外伤所致手指瓣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手外伤科行上肢微型游离瓣修复手部瓣缺损的患者102例共118指,其中右手68例,左手34例,拇指瓣缺损48例,食指30例,中指20例,环指15例,小指5例,均为不规则创面,面积(1.5cm×2.0cm)~(3.0cm×5cm)。结果本组102例患者(118指)均顺利完成手术修复缺损,118指瓣均顺利存活,均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手指创面外观恢复良好,均无需再次手术修复。供、受区伤口均直接缝合并Ⅰ期愈合,供区仅残留局部线性瘢痕。术后出现静脉危象4例,经局部瓣按摩、红外线理疗等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未见其他严重不良反应。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使用标准》评价疗效,优38指,良74指,差6指,优良率为94.9%。结论上肢微型游离瓣修复各种外伤所致手指创面是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术后效果满意,并发症少。

  • 标签: 指损伤 外科皮瓣 游离皮瓣 上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快速试仪试结果的观察时间。方法观察我院快速试仪试阳性延迟发生的患者例数。结果应用快速试仪试5分钟后进行观察,发现试后10分钟阳性的有6例,30分钟(注射药物前)观察结果为阳性的有4例,60-90分钟间(注射药物后)患者发生全身或局部反应的有4例。结论快速试仪进行皮肤试验观察试结果的时间应延迟才能有效防止阳性者的漏检率,提高用药安全。

  • 标签: 快速皮试仪 过敏反应 阳性结果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指动脉背侧瓣的临床解剖与瓣修复指端缺损的方法与效血管网,并与指背侧动脉终末支相交通成网。瓣一般设计在手指中节背侧,两侧中线之间。蒂部保留宽约0.3cm筋膜蒂,转移覆盖指端缺损创面。结果19例瓣均成活,2例术后轻度肿胀,予拆线处理。结论指动脉背侧瓣是一种安全、稳定、简单的修复指端缺损的良好方法。

  • 标签: 外科皮瓣 指端缺损 动脉皮支 指固有动脉皮支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期通道经肾镜治疗鹿角型肾结石的疗效.方法2011~2015年我院47例鹿角型肾结石患者于全麻下一期经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将47例患者中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4例患者行一期通道经肾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对照组23例患者行一期单通道经肾镜下钬激光碎石术.结果术中出血量观察组平均120ml,对照组平均110ml;手术时间观察组平均90分钟,对照组平均60分钟;术后复查腹平片或CT显示,观察组24例患者中有17例取干净结石,仅有6例有结石残留,且残石直径比单通道患者残石直径要小.对照组23例患者中有10例取干净结石,12例有大小不等的结石残留.47例患者术中术后均未输血,术中术后未发生感染性休克,无患者术中转开放手术.结论一期通道经肾镜碎石治疗鹿角型肾结石是可行且有效的选择.关键词经肾镜碎石取石术;鹿角型肾结石;一期通道中图分类号R699.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537-01

  • 标签:
  • 简介:目前,经尖瓣缘对缘修复术是治疗尖瓣关闭不全的有效方式之一。超声心动图检查在该手术前可对尖瓣病变的程度准确评估,对具体病变的部位做准确定位;在术中,可对导丝引导、钳夹装置释放等进行指导,并实时监测左心室壁运动及左心功能;在术后,可对手术近远期疗效进行评价。近年来,随着临床介入治疗的开展与提高,超声心动图在尖瓣结构病变的介入治疗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具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二尖瓣关闭不全 经皮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
  • 简介:摘要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收治2例眼睑缺损患者,例1男,45岁,下睑色素性基底细胞癌术后全层睑缺损;例2男,84岁,复发色素性基底细胞癌术后整个上睑全层缺损。分别于腭前后纵向弧度设计并从骨膜下钝锐性分离切取3.0 cm×3.5 cm黏骨膜复合瓣,依其眼睑缺损形状修剪,移植于后层缺损区,以替代睑板、睑、球结膜。术前探寻颧眶颊侧穿支血管浅出点,设计穿支瓣,术中根据睑缺损程度调整其切取的长、宽度,保留蒂端筋膜穿支血管,瓣旋转90°覆盖下睑,或100°转位覆盖上睑外层皮肤软组织缺损。术后9~12 d穿支瓣黏骨膜瓣完全存活,经8个月至2年8个月随访,上、下睑功能外形较满意,维持原视力,癌肿未复发。

  • 标签: 黏骨膜移植 穿支皮瓣 眼睑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麻下微创期经肾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马蹄肾结石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50例马蹄肾结石的患者,他们均实行局麻下微创期经肾气压弹道碎石术进行治疗,将他们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是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配合个性化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经个性化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局麻下微创期经肾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马蹄肾结石的患者实行个性化的护理干预,不仅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还减少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临床上值得应用。

  • 标签: 微创术 局麻 马蹄肾结石 护理 经皮肾气压弹道碎石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