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三尚一论”(zhanggsumblonbzhi)语出《贤者喜宴》一书。日本山口瑞凤以为“三尚一论”实为吐蕃赞普墀松德赞时期的体制。其余学者对“三尚一论”并未质疑,均认系唐代吐蕃的政治体制。作者指出,《贤者喜宴》虽为教法史料中最为可信的一部书,但所载吐蕃相关史事,仍未脱教法史料的通病,亦即必须与吐蕃文献史料以及汉文史料相互印证对勘,方能确证其记载是否详实。作者从吐蕃宰相制度的角度论证“三尚一论”可能从未在吐蕃实施,并由敦煌文献《吐蕃大事纪年》以及P.T.1071《狩猎伤人赔偿律》之记载重新解释《贤者喜宴》所载的zhanggsumblondangbzhi等,考证“三尚一论”是否符合史实的记载。

  • 标签: 吐蕃 三尚一论 众相制 唐代
  • 简介:龙门山郁郁葱葱,青翠欲滴;温泉水清澈见底,四季常流;石窟景区内一尘不染,静谧古朴;游人漂洋过海,纷沓而至,为的是能够亲眼目睹龙门石窟这一稀世奇珍,雕刻艺术和佛教文化的登峰造极之作。龙门石窟就开凿在山(龙门东、西山)水(伊河水)相依的崖壁间。现存窟龛2345个,洞窟内飞天在窟顶或龛楣上自由自在地飞翔。她们有的脚踏祥云,直冲云霄;有的手持乐器,载歌载舞;有的手捧供果,随风漫舞;有的振臂仰手,腾空而上。她们如燕的身影无拘无束地在浩瀚无垠的蓝天中自由飞翔。这里的飞天,不是依靠羽翼,也不是依靠云彩的衬托才飞起来的。飞天在天空中乘空飞翔,而天衣、云彩是顺着飞天的流动,和着音乐的旋律在翻飞。飞天裳带飘扬,真

  • 标签: 龙门石窟 北魏后期 伎乐 顺着风 国际学术讨论会 飘带
  • 简介:2000年9月26日,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云南省地方志学会在昆明举行座谈会,庆祝《云南史志》百期诞辰。云南省部分地州地方志办公室的领导人、省内一些史志刊物和社科期刊编辑部负责人、省社科院领导共40多人欢聚一堂,共致祝贺。

  • 标签: 《云南史志》 云南 地方志 史志刊物 修志工作
  • 简介: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英国、俄国对中国西藏地区的侵略,西南边疆形势危急。为维护国家统一、巩固西南边疆,国内各界人士提出一系列治理西藏的建议,包括西藏设立行省,在西藏兴办教育、建设铁路、发展邮政和电信事业等等。其中,许多建议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对当时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治藏决策和实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比如说近代化的学堂、邮政和电报设施在西藏有所发展。本文梳理了1888~1911年间西藏治理的建议,分析了这些建议的内涵和影响。

  • 标签: 国内 19世纪末20世纪初 西藏地区 论著 清末 西南边疆
  • 简介:2004年金秋,我们迎来了广州市修志事业20年的喜庆日子,也迎来了广州市修志事业第二个收获的季节。二十年来,我们的社会经历着一场伟大深刻的变革,伴随着改革的步伐,广州修志事业在探索中前进。改革开放给修志事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一些困难和挑战,尤其是在修志的组织运作方而我们遇到过极大的困扰。在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的新情况下,以什么样的运作方式组织第二轮修志?在续修启动之前,我们曾作过深入的思考;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我们曾面临工作的反复与停滞,并为此共同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在欢庆广州修志事业2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欣慰地面对志坛又一派丰收的景象。此时此景,也引起我们的一再思考:如何巩固成绩,总结提高,加快进度;如何适应新形势.改进和创新修志的组织运作方式,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把修志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 标签: 广州市 修志工作 地方志 修志人员
  • 简介:夏日的藏东,是一年当中最美好的季节,当成都还是一派炎热酷暑的时候,我们的越野车沿着214国道线一路朝着西藏高原东麓的南大门芒康开进。

  • 标签: 考察记 石刻 吐蕃 西藏高原 越野车
  • 简介:台湾地区的开发与行政制置是由经济移民开始,进而建府立县,其演化具有和平的和包融的特点。蛤仔难从经济移民到宜兰厅、宜兰县的建制便是台湾疆土开发和治理过程的缩影,为认知今日台湾提供了历史的和现实的有益启示。

  • 标签: 台湾省 行政建置 清代 对台筹边政策 蛤仔难 经济移民
  • 简介:花儿是流传在西北五省(区)的经典民歌,流淌在西北各族人民心里,由汉、藏、土、回、东乡、保安、裕固、撒拉等九个民族共同传唱,是人类罕见的文化现象。青海是花儿的主要传唱地区,青海花儿历史悠久,曲令众多,歌手辈出。

  • 标签:
  • 简介:洛阳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四周群山环抱,伊、洛、瀍、涧四条河蜿蜒贯穿其间,素有“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誉。正是这方美丽的沃土孕育了悠久的华夏文明,构筑了十三朝帝王的千载基业。“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早在四千多年前,正当华夏之邦刚刚跨人文明社会门槛的时候,中国第一个王朝——夏就在此建都了。由夏以降,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十三个朝代先后建都于此,

  • 标签: 龙门石窟 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 文物考古 历史渊源
  • 简介:明代赤斤蒙古卫、罕东左卫部的内徙与安置,对裕固族的形成有重要意义,这一点,已被许多学者论及和肯定。一些学者甚至认为从人数统计看,二卫部构成了形成裕固族的主体。但是,二卫的族属、迁徙地及其变迁、二卫部与裕固族各部的关系等问题,似乎还有探讨的必要。因为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裕固族族源以及为何形成东西部、操两种语言的问题。

  • 标签: 安置 东西部 问题 蒙古 统计 裕固族
  • 简介:本文通过传记档案等文献与《清圣祖实录》的比对,指出这些史料在记述康熙四十七年臣保举皇太子及其首倡人物史事中有不实之处,并对撰修者书写这一史事的立场和观点提出看法。旨在探讨如何正确研读史料,并据此探究历史真实。

  • 标签: 一废太子 康熙帝 满洲大臣 史料 史实
  • 简介:“互联网+”时代,新的要求、新的理念、新的技术给博物馆藏品数字化工作提出了更多维度的要求。博物馆在数字化工作中引入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包模式,通过网络汇集大规模人力以并行“运算”的方式处理相关数据,进行考古研究,运用得当能够大幅度节约经费,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加快研究进度。包模式在数字化考古、文物古籍数字化、藏品征集等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时间成本工作方面,将会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手段和方法,成为推动文博事业向前发展的又一助力,成为拓宽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的另一种特殊渠道。

  • 标签: 众包模式 博物馆 藏品数字化 MicroPa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