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金融机构自身的法律特性与公司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模式使得金融机构董事的信义义务显现出扩张的趋势,而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和公司合同理论共同构成了这种义务扩张的逻辑基础。我国立法对金融机构董事责任的规定大都仍术超出信义义务的解释范围,需要将利益相关者派生诉讼作为完善金融机构董事信义义务的司法实现途径。构建派生诉讼的具体制度时也要在诉讼资格、前置程序和诉讼担保等方面维护各方的利益平衡。

  • 标签: 金融机构 董事 信义义务 利益相关者 派生诉讼
  • 简介:通过发展微型金融机构以增加微型金融领域的金融供给是近年来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基于金融平等理念的吸纳,我国政府希冀通过自上而下的微型金融机构发展,实现小微个体融资难题的破解。在实践中,微型金融机构虽然实现了一定领域金融服务供给的物理覆盖,但就整体而言,仍与政府既定的发展目标相距甚远,其发展的可持续性面临着极大的困境与质疑。微型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明晰其与小微个体、政府以及市场之间的关系,从交易成本、交易环境和监管制度着手,有效推进金融的基础化、市场化和法治化。

  • 标签: 微型金融机构 小额信贷 小微企业 农村金融 可持续发展
  • 简介:本文对二战结束后的日本金融机构破产制度作以详细的介绍,指出金融机构破产中出现的存款保险制度在适用中的问题点,存款保险制度与公司破产重整(日本称"民事再生","公司更生")制度如何衔接等做了详细的阐述,本文对中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构建以及金融机构破产实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标签: 日本 金融机构破产 破产处置 存款保险制度
  • 简介:金融机构的侵财犯罪主要有通过金融机构实施犯罪与针对金融机构实施犯罪两种,呈现涉及罪名多、金额特别巨大、案情特别复杂、诈骗与盗窃交织等特点,对其处理应坚持先确定被害人,在确定犯罪类型的逻辑顺序。

  • 标签: 金融机构 U盾 盗窃 诈骗
  • 简介:金融危机暴露出金融监管制度固有的漏洞,预防性监管制度失灵、金融机构破产责任分配失衡,在此背景下完善金融机构董事民事责任机制成为当下破解困局的有力武器。美国司法实践已经倾向于提高董事的注意义务标准、严格限定商业判断规则的适用,从事前监管转向事后救济,其中责任机制的完善系核心环节。考察我国现行法律规范董事责任规制策略,可以发现公司法层面的二元问责机制事实上难以形成有效法律约束,亟需重构金融机构董事的诚信义务,以诚信问责增强司法审查的适用性,同时扩张董事治理责任及建立个人补偿追回机制。

  • 标签: 金融机构董事 民事责任 规制逻辑 公司治理机制
  • 简介:加入WTO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面临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问题,财政监察办事机构(以下简称专员办)的监督管理工作必须摒弃传统的工作思路和做法,更新观念,转变职能,做好银行财政监管工作,促进入世后银行的发展。

  • 标签: 财政监管 银行业 国有商业银行 财政监察办事机构 不良资产
  • 简介:银行监管的理念是银行监管的科学根据和精神支柱。银行具有巨大的外部性,主要体现为银行所具有的系统性风险,银行作为国家货币政策"传送带"和作为支付清算体系支撑者所具有的负面外溢效果。防范和化解这类风险和效果非监管莫能奏效。同时,银行还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性,需要借助监管保护金融服务的消费者。此外,银行本身经营中所具有的高杠杆性与期限失配的资产负债结构也使得监管更加必要和正当。以此来审视我国监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我们亟须在深化监管理念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完善。

  • 标签: 监管理念 系统性风险 货币创造 支付清算体系 信息不对称 高杠杆
  • 简介: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是适合性原则的要求和具体体现。之所以强调适当性原则,是因为在特定情况下客户对金融机构存在信赖关系,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存在信义义务。尽管我国引入了适合性原则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但还未引入信义义务,导致违反适合性义务的金融机构逃脱了民事责任,造成了金融机构金融消费者权利的漠视。在我国当前金融消费者保护工作纵深推进的情势下,为了给金融消费者提供更高层次的保护,我国应当在金融法中引入信义义务,并依此作为适合性原则的依据,从而要求违反信义义务和适合性原则的金融机构承担民事责任。

  • 标签: 投资者适当性管理 适合性原则 信义义务 金融消费者
  • 简介:近年来,各类新型金融机构蓬勃发展,在为"三农"经济、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文章立足于闵行区新型金融机构的运行状况,以此为起点,分析其运行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和刑事风险,并详细论证促进新型金融机构进一步发展的可行路径,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建议。

  • 标签: 新型金融机构 运行状况 刑事风险 征信系统
  • 简介:2014年5月16日,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以进一步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经营行为。《通知》在鼓励金融创新、维护金融机构自主经营的前提下,按照‘堵邪路、开正门、强管理、促发展’的总体思路,就规范围业业务经营行为、加强和改善同业业务内外部管理、推动开展规范的资产负债业务创新等方面提出了18条规范性意见。

  • 标签: 金融机构 外部管理 业务规范 银监会 同业业务 经营行为
  • 简介:在近两年的征信业务现场检查中发现,与其他银行金融机构相比,新设银行金融机构普遍在征信管理中存在较大缺陷,本文以A银行海口分行和B银行三亚分行为例,探讨新设银行金融机构征信管理存在问题原因作出探讨,并探讨相关解决方法。

  • 标签: 新设金融机构 征信 案例
  • 简介:随着中国的入世,中国银行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作为较早改革开放的沿海省份,福建银行则首当其冲迎接入世的挑战,如何扬长避短,在金融市场竞争国际化的大环境中提升整体竞争力,是福建银行目前最为关注并在积极应对的问题。近日,中国光大银行福州直属支行蓝益江行长就福建银行面对入世挑战这一话题接受了本刊特约记者的专访。

  • 标签: 银行业 入世 中国 福建 结构调整 资源配置
  • 简介:20世纪90年代,全球金融业发生了一场持续至今的、由国际银行并购推动的深刻变化,银行并购的规模和金额巨大,同业、同地并购与跨业、跨境并购并存。银行并购浪潮使银行的集中度上升,推动国际资本结构的调整和国际资本流动规模的扩张,使银行之间的竞争在一个全新的平台上展开。世纪之交的这场并购浪潮不仅是银行为了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要求,提高竞争力和盈利水平的一种战术安排,更是为了在下世纪抢占国际金融市场而作出的一种战略安排。

  • 标签: 国际银行业 中国 金融业 银行并购 金融监管 银行业务
  • 简介:继去年11月中美就我国加入WTO达成双边协议后,时隔半年,经过5天紧张而艰苦的谈判,5月19日,中国与欧盟也终于签订了世贸协议,从而标志着中国加入WTO正式进人了倒计时阶段。喊了近14年“狼来了”的中国银行,此时此刻,或许真正感到了“外来狼”的威胁。WTO,究竟会给中国银行带来什么?如果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讲,那就是中国银行从此将失去政策壁垒的保护,进人一个“与狼共舞”的时代,接受外资银行的全方位挑战。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银行遵循审慎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分阶段地实行了对外开放、使中国银行初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资本。然而加入WTO后,面对

  • 标签: 中资银行 中国银行业 外资银行 商业银行 竞争优势 中外银行
  • 简介:<正>所谓网上银行务,概言之,即金融机构利用计算机网络或互联网技术,通过电子传输渠道向客户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和产品,使客户只需通过个人电脑或其他智能装置即可直接进入金融账户并获取相关信息的服务系统。其业务内容既包括零售和小额银行产品与服务,又包括大额电子支付和其他批发性银行产品与服务;既涵盖传统业务活动,又涉及新型产品与服务。

  • 标签: 网上银行业务 监管法律 银行产品 金融法律法规 金融机构 战略风险
  • 简介:"商业银行务流程再造"一直以来都是银行家们关注的字眼。随着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在金融业的广泛运用,金融互联网的崛起使银行发展表现出四大新趋势,它整合了银行服务流程和内容,改变了银行的运作方式,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流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倒逼其进行流程再造。新形势下,商业银行务流程再造并非局限于业务层面上的操作流程的优化与改善,更重要的是它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通过对银行的组织管理模式、信息技术、经营理念、企业文化等方面进行协同再造,从而实现银行的业务流程再造,以适应未来金融互联网发展的需要。

  • 标签: 商业银行 金融互联网 商业银行业务流程再造
  • 简介: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各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各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国家开发银行,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为加强反洗钱监督管理,督促金融机构有效履行反洗钱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令[2006]第1号发布)等法律和规章,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金融机构反洗钱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 标签: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 《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 监督管理办法 反洗钱义务 印发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