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将新鲜麦胚经常压蒸汽处理5min,再经微波功率800W处理4min后,以其为主要原料制作复合饮料,经单因素试验研究麦胚浆、麦麸液、椰子粉、木糖醇、食盐、柠檬酸的添加量对小麦胚芽复合饮料感官评价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研究小麦胚芽复合饮料最优配方。

  • 标签: 小麦胚芽 响应面优化 复合饮料 饮料配方 单因素试验 蒸汽处理
  • 简介:为获得生长活力较好,可以满足菌种水解玉米蛋白粉生产玉米肽的需要,以OD600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菌种生长适宜的培养基成分,即:葡萄糖2%(碳源)、大豆蛋白胨4%(氮源)、MgSO40.15%、K2HPO40.2%、KH2PO40.2%。以单因素试验菌种生长适宜的培养基成分作为二次旋转正交试验的零水平,以菌种生长14h的OD600为指标,确定培养基成分的最优组合为葡萄糖2%、大豆蛋白胨3.6%、MgSO40.16%、K2HPO40.28%、KH2PO40.28%。在此条件下菌种培养14h,其OD600由0.900上升到1.869,菌株生长量提高了1倍。

  • 标签: 枯草芽孢杆菌 培养基 二次旋转正交实验
  • 简介:纯个性化定制是定制酒现在与未来发力的核心地带。在互联网时代,正如文章所言,“定制的是服务,而非简单的产品。”个性化定制最大价值就是让消费者与产品本身产生关系,而不单纯为晶牌价值买单。耍真正做好这一部分市场,再补充一些建议

  • 标签: 个性化定制 咨询 互联网时代 消费者 产品 价值
  • 简介:以生姜为主要原料,以姜辣素含量、多糖得率和水分含量为指标,采用响应面法(RSM)优化生姜干燥工艺。将生姜粉与山药粉复配研制生姜山药复合粉,对该粉的体外消化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生姜最优干燥条件为姜片厚度2.0mm,干燥温度67℃,干燥时间6.8h,在此条件下姜粉中姜辣素含量达12.94mg/g;60℃干燥4h所得山药粉与生姜粉的最佳混合比例m生姜粉:m山药粉=1:1.5,此时复合粉口感最佳;复合粉在模拟胃消化2.0h后,姜辣素释放量是空白对照组的1.35倍,多糖含量基本不变;模拟肠消化1.0h后。姜辣素、多糖含量开始下降。通过响应面法建立省时、高效的生姜干燥工艺模型,所得产品营养成分保留较高,口感优。模拟胃消化可提高复合粉中姜辣素释放,多糖含量无显著变化。模拟肠消化可促进姜辣素及多糖等物质的消化分解。

  • 标签: 生姜 山药 复合粉 响应面 体外消化
  • 简介:提出一种正交试验与灰色关联分析相结合的小麦真空调质工艺参数优化方法。以正交试验为基础,获得浸润时间、浸润温度、加水量、真空度等工艺参数对出粉率、灰分、白度、破损淀粉值等小麦制粉效果的影响。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进行单工艺目标优化和综合工艺目标优化,得到小麦真空调质最佳工艺参数,优化后的工艺参数使制粉的出粉率提高2.10%,灰分减小2.63%,破损淀粉值下降13.10%,白度仅下降0.64%。

  • 标签: 小麦 真空调质 工艺参数 制粉 灰色关联 优化
  • 简介:以正交试验为基础,研究了小麦烘干工艺参数麦层厚度、热风温度、热风风速对小麦烘干性能指标干燥速率、麦层阻力、麦粒温度的影响,并以干燥速率、麦层阻力、麦粒温度为综合优化目标对麦层厚度、热风温度、热风风速进行了优化,先进行单工艺目标的优化,然后以权重求和的形式进行了多工艺目标优化,得出了小麦烘干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为小麦烘干优质高效生产提供了依据.

  • 标签: 小麦烘干 工艺参数 正交试验 多目标 优化
  • 简介:以低筋面粉、黄油、白砂糖和鸡蛋为主要原料制作拼图饼干,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料液比、焙烤温度和焙烤时间3个因素,然后进行Box-Behnken设计,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拼图饼干的生产工艺条件,并对饼干理化指标进行检测分析.

  • 标签: 制作工艺 响应面法 饼干 拼图 优化 生产工艺条件
  • 简介:优化水法提取大蒜抑菌活性物质的工艺,研究料液比、浸提时间、浸提温度、pH对水法提取抑菌活性物质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其工艺参数。利用GC-MS对大蒜水提液中的有效物质进行鉴定。试验结果表明,水法提取大蒜抑菌活性物质的最优条件是:料液比1:3,浸提温度30℃,浸提时间30min,pH6;大蒜水浸提液中主要的活性物质为S-甲基甲烷硫代亚磺酸酯、3-乙烯基-1,2-二硫杂-4-环己烯、3-乙烯基-1、2-二硫杂-5-环己烯、二烯丙基三硫醚等。

  • 标签: 大蒜 抑菌活性 工艺优化 气相色谱-质谱法
  • 简介:以卡拉胶、脱色仙草胶为基质,在不同单因素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试验基础上,选取总固形物、配比、蔗糖酯以及干燥温度为参试因子,以穿刺强度、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水蒸气透过系数为指标,做均匀正交试验;采用主成分几何平均分析法进行多指标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总固形物1.6%,仙草胶/卡拉胶质量比20/80,蔗糖酯0.1%,干燥温度52℃的条件下,控制甘油含量1.5%,pH7,可以获得综合性能优良的卡拉胶-仙草胶复合膜.

  • 标签: 仙草胶 卡拉胶 复合膜 制备工艺
  • 简介:以中、低档绿茶为原料,使用微波萃取仪萃取绿茶中的功效成分,研究水茶比、浸提时间、微波功率、浸提温度及浸提溶剂等因素对茶叶中功效成分浸提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浸提时间和温度可显著影响绿茶中的茶多酚和咖啡碱,水茶比只影响茶氨酸,而微波功率对茶多酚、咖啡碱和茶氨酸的影响都不显著。MAE法的优化工艺参数是:水茶比14:1,浸提时间270s,微波功率600W,浸提温度80℃。

  • 标签: 绿茶 功效成分 微波辅助萃取 工艺参数
  • 简介:作为新兴的非热加工前沿技术,超高压食品加工已成为现代健康食品制造领域的研究热点。将其应用于优化食品酶催化体系,对指导现代食品生物加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高静压加工优化食品酶催化体系研究已有几十年,将其成果加以总结,并分析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更好地促进现代食品加工的发展。本文综述了高静压加工优化食品酶催化体系的发展现状,分析提炼了科学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本领域若干研究方向,期望能对相关领域研究者有所启发。

  • 标签: 超高压加工 食品酶 催化机制 稳定 激活
  • 简介:通过分析生产过程,把握重要环节,对制粉过程关键因素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小麦粉加工过程中导致淀粉损伤的主要原因,进而通过优化制粉系统配置和确定相适宜的操作方法降低面粉中破损淀粉的含量,改善馒头粉的操作特性及制品效果.

  • 标签: 破损淀粉 吸水率 轧距调整 剥刮率
  • 简介:生物发光标记以其可视化,便捷,快速,灵敏,可用于活体研究等诸多优点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科学研究中。本研究通过CaCl2方法将实验室构建的带有青海弧菌荧光素酶基因luxAB的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Top10中,利用酶切和核酸电泳检测荧光素酶基因的存在,利用SDS-PAGE检测荧光素酶表达的情况,然后对其表达条件进行优化。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在培养基初始pH值6.0,癸醛体积分数1.25‰,接种量1%,IPTG浓度0.1mmol/L,装液量50mL/150mL,温度37℃条件下,重组菌的发光度最大,即表达量最高。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当pH6,IPTG浓度0.08mmol/L,接种量1.2%,温度36℃时重组大肠杆菌表达情况最好,发光度达1262.7。本研究中的重组大肠杆菌为在益生菌等食品微生物中的应用提供技术依据。

  • 标签: 青海弧菌 荧光素酶 优化 生物发光
  • 简介:以扇贝加工副产物——裙边为原料,以水解度和超氧阴离子清除率为考察指标,从6种蛋白酶中筛选出中性蛋白酶作为水解削备抗氧化肽的较优蛋白酶,研究反应温度、pH值、加酶量、底物质量浓度和反应时间等单因素对酶解效果的影响;通过三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对水解条件进行优化,建立单因素与水解度和抗氧化活性的回归方程.确定中性蛋白酶水解扇贝裙边蛋白的最佳水解条件是:反应温度45℃,pH8,底物质量浓度40mg/mL,加酶量12.9%,反应时间6h。最佳水解条件下超氧阴离子清除活性为25.64%。

  • 标签: 扇贝裙边 中性蛋白酶 抗氧化性 水解度 活性肽
  • 简介:以印尼姜黄为原料,研究微波条件下水法提取姜黄色素,分析微波功率、作用时间、料液比、提取次数对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实验确定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

  • 标签: 印尼姜黄色素 微波 水提取法
  • 简介:利用实验室延续培养的传统酸面团酵种(简称酸种),采用冷藏中种发酵法制作酸面团馒头。研究了酸种扩培时间、酸种添加量、冷藏发酵时间,以及中种面团中小麦粉的添加量等参数对酸面团馒头品质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L9(34)正交试验,优化出了冷藏中种发酵法制作酸面团馒头的最佳工艺参数:酸种扩培时间为15h,酸种添加量为40%,冷藏发酵时间为24h,中种面团中小麦粉的添加量为70%。

  • 标签: 最佳工艺参数 馒头品质 发酵法 面团 冷藏 制作
  • 简介:目的:对自行分离得到的耐热型植酸酶高产菌株芽孢杆菌ZJ0702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以提高植酸酶的活力。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培养基组分和培养条件对该菌株产植酸酶活力的影响。结果:经优化得到的培养基组分为3.5%麸皮、2%蛋白胨、0.5%硝酸铵、0.01%无机磷、0.2%CaCl_2、0.05%KCl、0.03%MgSO_4、0.003%Fe-SO_4、0.003%MnSO_4、0.03%NaCl;最适培养条件为34℃,接种量7%,pH7.0,装液量75mL/250mL。在上述培养条件下该菌株发酵72h产植酸酶活力达到最高值,为11388.4U/mL。结论:与该菌株在原始条件下产酶活力8251U/mL相比,酶活提高了38%。

  • 标签: 耐热 芽孢杆菌 植酸酶 单因素优化
  • 简介:为获得超高压提取大豆皂苷的最佳工艺条件,描述提取的动力学过程,以压力、保压时间、乙醇体积分数和液料比为试验因子,大豆皂苷得率为响应值,分别采用单因素试验和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根据Fick第一扩散定律。以所得数据为样本,建立超高压提取大豆皂苷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影响大豆皂苷得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液料比〉压力〉乙醇体积分数〉保压时间,边际效应大小顺序为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保压时间〉压力。确定超高压提取大豆皂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压力439.09MPa,保压时间16.28min,乙醇体积分数83.53%,液料比32.28mL/g,在此条件下大豆皂苷得率为1.252%,优于传统的回流提取。所得动力学模型可较好地描述提取液中大豆皂苷浓度随压力、保压时间及液料比的变化关系。超高压提取工艺具有操作简便,提取效率高,提取时间短等优点,可用于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 标签: 大豆皂苷 超高压 提取 动力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