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48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分为对照组22例和观察组2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同时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68.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止血时间(2.15±0.57)d及住院时间(13.20±3.89)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止血时间(3.65±1.09)d及住院时间(16.56±4.8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不同护理干预后,两组肝功能指标均有明显好转,与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且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1.54%)与对照组(36.36%)相比明显要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期间实施心理、饮食、用药等多方面综合护理干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患者止血时间、住院时间缩短,治疗前后肝功能得以恢复,治疗期间并发症少。

  • 标签: 综合性护理干预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集束护理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84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2)及对照组(n=42),对照组应用常规性护理干预,观察组应用集束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肠功能障碍评分、血浆D-乳酸水平及营养状况变化,记录两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入院后第7天肠功能障碍评分、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血浆D-乳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前蛋白(P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胃肠功能紊乱、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护理能有效改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胃肠功能及营养状况,有助于预防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重度颅脑损伤 胃肠功能紊乱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氢溴酸西酞普兰与逍遥丸联合治疗抑郁症的效果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抑郁症患者88例,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氢溴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给予氢溴酸西酞普兰与逍遥丸联合治疗,在治疗期间给予积极的护理干预。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5%和79.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抑郁评分分别为(12.34±2.55)分和(24.25±3.33)分,都低于治疗前的(33.23±4.29)分和(33.10±3.87)分(P〈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的抑郁评分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氢溴酸西酞普兰与逍遥丸联合治疗抑郁症加能有效缓解抑郁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也需要加强护理干预

  • 标签: 氢溴酸西酞普兰 逍遥丸 抑郁症 护理
  • 简介:目的探究个性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4年2同至2015年12月间接收的8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按照随机序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个性护理,观察两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O.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纽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O.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个性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能够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率,因而值得我们在临床中借鉴使用。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高血压患者 用药依从性 影响
  • 简介:目的探讨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标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本院ICU收治的重症心力衰竭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流程,观察组患者应用标准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率、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其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护理流程有利于稳定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命体征,并积极改善其生活质量,适宜在ICU中推广应用。

  • 标签: ICU 重症心力衰竭 标准化护理流程
  • 简介:目的分析细节优质护理对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23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8例。观察组实施细节优质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生活质量评分、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3.22%,高于对照组的83.05%(P〈0.05)。护理前2组患者QOL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QOL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在治疗期间易出现并发症,为保证患者的护理效果,提高生活质量,对患者进行细节优质护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增强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梗死静脉溶栓 细节化优质护理 生活质量评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及护理干预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2例,并通过编号单双数分组方式分为两组,各6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对照组患者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予优质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05%(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全血黏度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升高程度更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间隔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并配合优质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疗效,减轻患者症状,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护理干预 临床疗效 冠心病心绞痛
  • 简介:探讨药学干预对脑梗死患者治疗的作用。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5年1~6月出院病例300例作为干预前组,抽取2016年1~6月出院病例300例作为干预后组。对药学干预前后的用药合理性、临床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和治疗费用进行对比分析。经药师对临床治疗进行药学干预后,医嘱不适宜例数较干预前下降71.6%,不适宜医嘱条数下降82.7%;不良反应例数较干预前减少30.3%;患者住院费用也较干预前平均减少1852.23元(13.84%);但药学干预后未对疗效造成影响。以上结果表明,临床药师的药学干预对促进脑梗死患者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降低患者治疗费用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梗死 药师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了解专科医院医务人员控烟干预效果。方法对专科医院医务人员进行控烟干预,对比干预前后医务人员控烟知识、态度及行为变化。结果干预前现在吸烟率为9.4%,干预后现在吸烟率为8.3%,干预后较干预前减少17人。干预前后对专科医院医务人员对吸烟与肺癌的关系知晓率最高,分别为97.2%和98.1%,干预前对吸烟与前列腺炎知晓率最低为63.8%,干预后对吸烟与2型糖尿病的知晓率最低为74.2%。干预前后对吸烟与儿童支气管炎的知晓率均为最高,分别为94.5%和96.7%,干预前后对吸烟与儿童中耳炎的知晓率均为最低分别为61.0%和79.6%。干预前后对被动吸烟与肺癌的知晓率均为最高,分别为95.9%和97.9%,干预前对被动吸烟与白血病的知晓率最低为64.9%,干预后对被动吸烟与中风的知晓率最低为78.9%。临床医生在日常诊疗活动中提供戒烟服务有所增加。结论通过一系列的干预措施,干预前后吸烟人数有所减少,对吸烟的认知,吸烟相关疾病的知晓率有所提高,同时,临床医师在日常诊疗活动中也加强了控烟宣传,医院控烟的氛围初步形成。

  • 标签: 医务人员 吸烟 控烟干预
  • 简介:目的观察缬沙坦干预肾单位减少患者的疗效。方法108例肾单位减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及对照组(52例)。观察组初始80mg缬沙坦治疗,根据耐受情况调整用药剂量40~160mg,对照组予以安慰剂治疗,疗程为24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发生高血压、慢性肾脏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SBP)、血浆肾素活性(PRA)、血醛固酮(ALD)均有明显降低,对照组治疗后升高,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微量白蛋白(MAU)减少、肌酐(Crea)降低,对照组治疗后升高,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尿蛋白(Proteinuria)治疗后均有所升高,但对照组(1.52±0.63)g/L较观察组的(0.96±0.17)g/L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能有效控制肾单位减少患者高血压的发生与发展,同时减少微量蛋白尿及有效阻止肾功能不全进展。

  • 标签: 缬沙坦 肾单位减少 干预
  • 简介:目的对靳三针结合社区干预治疗小儿抽动症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80例抽动症的患儿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靳三针治疗方法)和实验组(靳三针治疗结合社区干预治疗方法),每组40例。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儿的运动型抽动评分及生活损害评分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发声性抽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儿的总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靳三针结合社区干预治疗小儿抽动症取得了更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 标签: 靳三针 社区干预 小儿抽动症
  • 简介:目的本实验的课题主要探讨了舒适护理在椎体骨折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对本院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的60例前置胎盘剖宫产患者进行分组。3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干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67%,远高于对照组的80.00%,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96%,远低于对照组的25.2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椎体骨折患者的护理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舒适护理 椎体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了解实施综合措施干预前后门诊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的变化情况,探讨干预效果,促进门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以随机抽样法分别抽取2013年8月—2015年1月(干预前)、2015年2月—2016年7月(干预后)各科室门诊处方12558、13165张,其中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分别为1896、1788张,参照各类常见细菌性感染的经验性抗菌治疗原则及相关规定,对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用法与用量、用药疗程及联合用药等方面的合理性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由干预前的15.1%(1896/12558)降至13.6%(1788/13165);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有所降低,由干预前的17.4%(330/1896)降至11.5%(206/1788),特别是第1代头孢菌素和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率明显降低,分别由干预前的21.5%(67/311)和28.8%(47/163)降至12.9%(34/264)和16.1%(20/124);遴选抗菌药物不合理率由干预前的7.0%(132/1896)降至4.5%(80/1788)。结论:采取处方点评及经验性抗菌治疗原则相关知识的普及等综合干预措施,能明显提高门诊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

  • 标签: 门诊 抗菌药物 经验性抗菌治疗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探讨抗生素干预对血流感染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收集本院血流感染患者及其临床资料,依据是否抗生素干预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并分析对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预后。结果:共纳入201例血流感染患者,对照组104例,干预组97例。对照组和干预组在经验用药比例无统计学差异(96.2%vs92.8%,P=0.294),对照组恰当使用抗生素比例低于干预组(68.3%vs81.4%,P=0.032)。干预组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18.9±16.5)vs(20.6±14.7),P=0.027],干预组30d死亡率低于对照组(6.2%vs14.4%,P=0.056)。结论:抗生素干预能够改善患者预后,降低住院时间和死亡率。

  • 标签: 抗生素干预 血流感染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7年9月本院呼吸内科重症患者60例,随机抽签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后组接受常规重症护理,前组接受重症强化护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呼吸频率、心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3%(P〈0.05)。结论重症强化护理用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可以改善呼吸、心率状况,减少并发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呼吸内科 重症 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我国临床药师成功实施ICU患者的药学干预的核心要素和典型特征。方法:采用内容分析法对CNKI、万方数据库、CBM、VIP收栽的反映-临床药师参与ICU患者药学干预的病例文献信息进行摘录、归类与分析。结果:临床药师成功干预ICU患者的诊断主要涉及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药学干预类型为建议在治疗方案中增加新的药物/更换另外一种药物/停用某种药物、建议调整药物剂量及建议医师注意药物相互作用或配伍禁忌是主要的干预类型。结论:临床药师参与ICU患者的药学干预促进了我国重症患者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与国外,临床药师参与ICU患者的类型稍有差异,建议我国,临床药师在今后的药学干预中可参考国外的ICU临床药师干预类型。

  • 标签: ICU 临床药师 药学干预 内容分析法
  • 简介: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应用于不孕不育患者的满意度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医院收治的不孕不育患者86例,依据入院时间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予接受常规的护理干预,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优质护理干预方法。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及焦虑抑郁评分等。结果通过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后,治疗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焦虑及抑郁评分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对不孕不育患者满意度及焦虑抑郁评分都有积极影响。

  • 标签: 优质护理 不孕不育 满意度 焦虑抑郁
  • 简介:目的分析床位分管护理站前移对肿瘤内科患者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68例肿瘤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床位分管护理站前移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临床护理情况。结果护理后第1周,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第2、4周,研究组患者SDS评分分别为(54.42±8.53)、(48.39±7.9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9.54±9.17)、(58.11±7.5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生活质量较护理前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肿瘤内科患者护理工作中,对患者使用床位分管护理站前移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程度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床位分管护理站 肿瘤内科 护理效果 影响
  • 简介:目的:探讨基于加权TOPSIS法的药学干预对多西他赛处方合理率的影响,通过建立多西他赛的药学干预标准,为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7—12月肿瘤内科多西他赛处方100张,利用加权TOPSIS法进行药物利用评价。根据基线调查结果,找出得分较低的评价指标,并结合药品说明书和临床指南制订相应的干预措施进行药学干预。随机选取2017年1—6月肿瘤内科多西他赛处方100张,并与2016年的基线调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多西他赛处方合理率较低,主要问题体现在药品说明书或指南推荐顺序、激素预处理、临床指南推荐联合用药方案和CYP3A4抑制剂或诱导剂的应用等指标上,药学干预后上述指标得到很大改善。结论:基于加权TOPSIS法的药学干预可以促进多西他赛的合理使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加权TOPSIS法 多西他赛 药学干预
  • 简介:目的分析孕期营养干预对高龄二胎孕产妇妊娠结局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76例高龄二胎孕产妇,采取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孕期护理,观察组给予孕期营养干预,比较两组妊娠结局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孕产妇早产、巨大儿、新生儿窒率、低体重儿、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宫内生长受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7,P〉0.05)。结论孕期营养干预可改善高龄二胎孕产妇的妊娠结局,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营养干预 高龄 二胎 妊娠结局 并发症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