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具有促进细胞分化、抑制细胞凋亡等多种生物学活性。该研究旨在探讨IGF-1对氧诱导的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抗凋亡机制。方法将传代培养的A549细胞暴露于氧环境,并以不同浓度IGF-1(1、10、100ng/mL)干预48h,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r)法检测细胞存活率,Annexin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变化,同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调控相关蛋白(Bax、Bcl-2)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氧组细胞存活率为(51-3)%,IGF-1干预组细胞存活率随着IGF-1药物浓度的递增逐渐升高,中、剂量IGF-1干预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64±3)%和(88±4)%,与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氧组A549细胞凋亡率为(38.3±5.4)%,较空气组(2.4±0.9)%明显增多;氧组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为(72±5)%,较空气组(91±4)%明显下降;氧组Bax的表达水平为(54±6)%,较空气组(3±2)%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氧组比较,IGF-1干预组细胞凋亡率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逐渐下降,分别为(16.1±4.7)%、(9.2±2.8)%和(6.9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氧组比较,IGF-1干预组细胞Bcl-2的表达逐渐增高,分别为(79±4)%、(94±4)%和(100±5)%,而Bax的表达逐渐下降,分别为(26±4)%、(5±2)%和(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明显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IGF-1具有促进A549细胞增殖,通过调节凋亡调控蛋白Bcl-2和Bax表达,抑制氧诱导的A549细胞凋亡的作用。

  • 标签: IGF-1 高氧 细胞凋亡 A549细胞
  • 简介:目的糖皮质激素在肥胖及胰岛素抵抗发病机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研究旨在探讨长期抑制糖皮质激素活性对肥胖及胰岛素抵抗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4周龄雄性SD大鼠为动物模型,在给于脂饲料喂养的同时,予含11β-羟甾类脱氢酶(11β-hydroxysteroiddehydrogenase,11β-HSD)抑制剂(glycyrrheticacid,GE)800mg/L的水长期饮用至24周,并以单纯脂饲料喂养组作为对照组,监测两组大鼠食物摄入量及体重变化。在GE应用24周后,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并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浆糖皮质激素、瘦素及胰岛素的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脂的含量。结果随着GE治疗时间的延长,大鼠的食物摄入量较对照组逐渐减少,至6周时达到统计学意义,同时伴有相应的体重增长减慢,至8周时,GE组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24周时,血浆糖皮质激素水平较对照组无明显降低,但血浆瘦素及胰岛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脂的含量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显示GE组在15,30,60和120分钟时的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长期应用11β-羟甾类脱氢酶抑制剂能够抵抗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及胰岛素抵抗.

  • 标签: 11β-羟甾类脱氢酶抑制剂 糖皮质激素 肥胖症 糖耐量 大鼠
  • 简介:目的比较运动激发试验与药物激发试验用于气道反应性检测的优劣,以得出更佳、更安全的用于气道反应性的检测方法。方法选择经哮喘正规治疗后拟停药的哮喘患儿47例,对每名受试患儿先后进行运动和药物两种激发试验检测,并与金标准(PD20)相比较得出各自的敏感度,记录和观察两种激发试验过程中支气管痉挛症状发生情况。结果以PD20作为金标准,药物激发试验对中、重度气道反应性患儿的检出敏感度(61%)明显高于运动激发试验(9%)(P〈0.05),且药物激发试验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较高(κ=0.614),而运动激发试验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较差(κ=0.006);但药物激发试验中,哮喘患儿支气管痉挛症状发生率,与咳嗽和胸闷发生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测定经哮喘正规治疗后拟停药的患儿气道反应性时,药物激发试验较运动激发试验敏感度,但副反应发生率亦较高。

  • 标签: 气道高反应性 运动激发试验 药物激发试验 儿童
  • 简介:目的采用新生期母婴分离(NMS)建立幼鼠内脏痛敏感模型,探讨脊髓背角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和幼鼠内脏痛敏感性增高的关系。方法将32只新生Sprague-Dawley大鼠按2×2析因设计随机分成对照组、NMS组、结直肠扩张刺激组(CRD组)和CRD+NMS组,每组8只。NMS组和CRD+NMS组新生大鼠出生后第2~14天,每天与母鼠分离3h建立内脏痛敏感模型,CRD组和对照组大鼠出生后不予任何处理;仅CRD组和CRD+NMS组大鼠在6周龄时接受CRD刺激。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幼鼠脊髓背角BDNF表达情况;根据BDNF阳性细胞百分比及显色强度计算免疫化学分数(IHS)。采用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对脊髓背角BDNF阳性细胞百分比和IHS进行分析。结果4组幼鼠两侧脊髓背角均有不同程度的BDNF阳性细胞表达,NMS组和CRD+NMS组幼鼠BDNF阳性细胞百分比和IHS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析因设计方差分析结果显示:NMS可导致幼鼠脊髓背角BDNF阳性细胞百分比和IHS值明显增加,单次CRD刺激不影响幼鼠脊髓背角BDNF阳性细胞IHS值,NMS和单次CRD刺激间不存在交互作用。结论NMS导致幼鼠内脏痛敏感可能与脊髓背角BDNF过度表达有关。

  • 标签: 内脏痛高敏 母婴分离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大鼠
  • 简介:目的构建具有高效转染率且含有标记基因的携带白介素4受体拮抗剂(IL-4RA)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IL-4RA。方法将IL4RA基因插入pLNC—Laz逆转录病毒载体获得重组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LNC—IL-4RA,重组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LNC—IL4RA通过质脂体转染PA317细胞进行包装,PA317抗性克隆经过G418的抗性筛选产生并扩增,将含有病毒的PA317细胞培养液上清收集后转染NIH3T3细胞进行病毒滴度的测定。结果扩增后的G418抗性克隆经过检测和滴度测定结果显示含有目的基因的逆转录病毒最高的病毒滴度为1×10^4CFU/mL。选择含有最高病毒滴度的PA317细胞抗性克隆进行基因组的提取和鉴定,结果显示目的基因IL-4RA成功地整合到了宿主的基因组中。结论含有目的基因IL-4RA的逆转录病毒载体经过PA317细胞包装后获得了较高的病毒滴度,为下一步哮喘模型的基因治疗打下了基础。

  • 标签: 转染 包装 病毒滴度 pLNC—IL-4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