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的X线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2个乳腺癌(114例)的乳腺X线表现,依据美国放射学会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imagingreportinganddatasystem,BI-RADS)分类标准,进行乳腺X线判读。结果:122个乳腺癌中导管内原位癌23例(18.9%),浸润性导管癌77例(63.1%),小叶原位癌1例,浸润性小叶癌4例,乳头状癌12例,粘液癌5例。导管内原位癌乳腺X线影像学多不具备典型恶性征象,21例(91%)伴钙化,诊断BI-RADS-4a以上正确率为91%。浸润性导管癌1级多数不具备典型恶性征象,诊断BI-RADS-4a以上正确率为75%。浸润性导管癌2级(33例)和3级(40例)乳腺X线影像有相同的征象,二者较导管原位癌具有较明显的恶性征象,浸润性导管癌2级和3级诊断BI-RADS-4b以上正确率为77%。结论:按照BI-RADS分类标准判读乳腺X线影像在诊断早期乳腺癌中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乳腺癌 早期 乳腺X线检查 诊断
  • 简介:血栓栓塞是一种发生率和死亡率均很高的疾病,动脉附壁血栓形成脱落是造成远端微小动脉栓塞的重要原因,深静脉形成及脱落血栓是造成静脉血栓栓塞(venousthromboembolism,VTE)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动脉还是静脉血栓形成与血液的凝状态及明确的血液流变性改变密切相关。围术期特别是术后早期,更易出现微动脉栓塞和深静脉血栓(deepvenousthrombosis,DVT)。现将血液粘滞状态术后早期防治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术后 高粘滞血症 防治
  • 简介:目的:探讨大鼠膈核的发育变化的形态学规律.方法:选取出生后一个月内不同时期的大鼠,常规切片染色后应用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系统分别测量不同组别大鼠膈核细胞的密度及直径.结果:细胞直径随年龄呈增长趋势,至PD30已基本接近成年水平.细胞密度在PD0~PD15呈下降趋势,之后基本不再变化.结论:表明出生后一段时间内膈核细胞在形态上仍要经过一个不断成熟和完善的过程.

  • 标签: 大鼠 伏膈核 生后发育期 形态学
  • 简介:目的:研究氢溴酸乌甲素(QingxiusuanGaowujiasuQG)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方法:采用静脉推注乌头碱(AconitiACO)诱发大鼠心律失常及结扎犬冠状动脉造成缺血性心律失常模型.结果:氢溴酸乌甲素口服6.0mg/kg、3.0mg/kg、1.5mg/kg,静脉注射0.9nmg/kg、0.45mg/kg、0.3mg/kg能有效提高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的阈值,口服6.0mg/kg、1.5mg/kg,静脉注射0.9mg/kg、0.3mg/kg,能显著改善犬心肌缺血性心律失常,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氢溴酸乌甲素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 标签: 实验研究 氢溴酸高乌甲素 抗心律失常
  • 简介:钙在生物节律的调节和产生中起重要作用,它可能是生物钟机制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观察单细胞近日节律产生的机制,将藻类鞭毛虫培养在25℃光暗比为1:1含有0.2mMCa++(低Ca++)的无机培养基中。在不同的昼夜时相把10mMCa++(Ca++)加入培养基中并维持

  • 标签: 近日节律 钙脉冲 钙离子浓度 观察单 胞内钙离子 反应曲线
  • 简介:目的:分析不同浓度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和早期评估预后提供依据。方法:根据血清胆红素水平(Sb)的高低将174例患儿分成两组:甲组110例,为相对低胆红素浓度组(Sb≤342μmol/L);乙组64例,为相对胆红素浓度组(Sb〉342μmol/L)。两组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174例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共有218耳异常(62.6%),甲、乙两组比较,乙组异常率明显增高(P〈0.01),甲、乙两组V波反应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胆红素血症对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有影响,异常率与浓度升高呈正相关。

  • 标签: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强度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患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hs-CRP)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分为阿托伐他汀中等强度组(20mg·d-1)、阿托伐他汀高强度组(40mg·d-1)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分别测定治疗前及治疗7天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hs-CRP的浓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ACS患者的hs-CRP的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7天后中等强度组和高强度组的hs-CRP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并且高强度组较中等强度组的降低幅度更大(P〈0.05)。但是两组治疗7天后的hs-CRP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炎症反应贯穿ACS发展过程,阿托伐他汀明显降低ACS患者hs-CRP浓度,高强度阿托伐他汀更能显著抑制ACS的炎症反应。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炎症 C反应蛋白 阿托伐他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