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9 个结果
  • 作者: 向佳琪
  • 学科: 医药卫生 > 妇产科学
  • 创建时间:2022-09-22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18期
  • 机构:湖北省宜城市人民医院,湖北宜城 441400
  • 简介:目的:探究宫腹腔镜联合修补剖宫产后子宫切口瘢痕憩室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11月我院收治的116例剖宫产术后出现子宫瘢痕憩室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58例)和对照组(n=58例)。观察组实施宫腹腔镜联合修补,对照组实施阴道手术。结果:在术后指标比较中,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修复情况比较中,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剖宫产手术后的患者来说,采用宫腹腔镜联合修补可以有效的避免术后并发症,提升术后身体修复效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宫腹腔镜;修补术;剖宫产
  • 简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esareanscarpregnancy,CSP)作为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之一发生率近年有上升趋势。对它的治疗目前尚缺乏一致肯定的方案,本文对11例早期CSP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加钳夹及局部球囊压迫,获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瘢痕部位妊娠 剖宫产瘢痕 药物治疗 pregnancy 远期并发症 SCAR
  • 简介:在围产医学日益发展的今天,医生正为寻求更安全的分娩方式不断探索.自古以来,经阴道分娩一直是产科医生推举的,因为它首先符合自然规律,对胎儿和孕产妇的好处不胜枚举.但是对一些伴有产科合并症或并发症的孕妇,阴道分娩又会增加危险.随着麻醉和手术技术的提高,剖宫产的安全性不断增强,极大地降低了孕产妇和围产儿的死亡率.但是,无限制地增加剖宫产指征,不仅增加了产妇的经济负担,而且由于剖宫产本身引起的各种并发症也会增多,如剖宫产术后再妊娠问题,给产妇增加了机体和精神上的痛苦.近年来,子宫下段剖宫产率在国际性范围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但增加的幅度不甚一致,甚至在同一城市不同医院的剖宫产率也存在差异.剖宫产率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因素占相当大比例,其中产妇和家属惧怕产痛和害怕产程异常受的所谓"二茬罪",强烈要求剖宫产终止妊娠;另一方面主要是医护人员迫于各方面的"压力",或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不愿承担看护产程的风险,造成阴道分娩数下降;再者由于年轻的医生可以熟练地行剖宫产,而不能掌握阴道分娩并发症的处理技术.曾经有学者非常伤心地将这种现象形象地称为"产科技术的萎缩".因此,目前非常有必要再次强调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

  • 标签: 剖宫产指 指征 掌握剖宫产
  • 作者: 石佳
  • 学科: 医药卫生 > 妇产科学
  • 创建时间:2022-12-11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第21期
  • 机构: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毕节551700
  • 简介:目的:探究分析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7月至2021年10月所收治的共计60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对象,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将这60例患者随机乱序均分为30例仅接受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以及30例采用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平均产后出血量、出血控制时间以及各项预后指标。结果:采用了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产后出血量、出血控制时间均是明显更低于单用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两组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且相较于仅接受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治疗的对照组而言,采用了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子宫切除患者以及出现产褥病的患者例数更少,并且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更短、月经的复潮时间也更少,两组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采用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的止血效果显著,能在较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出血情况,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病率,有着优秀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剖宫产;产后出血;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 作者: 谢林娜
  • 学科: 医药卫生 > 妇产科学
  • 创建时间:2022-12-11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2年第16期
  • 机构: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毕节551700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B-Lynch缝合联合欣母沛在治疗剖宫产术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01月至2022年01月收治的符合要求的100例剖宫产术后宫缩乏力患者,依据办理入院手续的先后时间顺序,将前50例设为对照组,实施欣母沛联合宫腔填纱治疗;剩下50例为观察组,实施改良B-Lynch缝合联合欣母沛治疗,对比两种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止血时间、住院时间明显更少,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率明显更低,各个数据相比较,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B-Lynch缝合联合欣母沛在治疗剖宫产术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具有显著效果,明显缩短了患者手术时间、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减少了中出血量,降低了患者术后并发症率,有利于患者尽快康复,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改良B-Lynch缝合术;欣母沛;剖宫产术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近年来剖宫产指征变化及剖宫产上升原因。方法:对824例剖宫产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剖宫产率逐渐升高占49.7%。在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胎位异常,胎儿窘迫已占第一,第二,第三位因素。结论:剖宫产率上升主要由无医学指征行剖宫产增多所致,加强宣传,提高医生素质,降低剖宫产率发生。

  • 标签: 剖宫产率 手术指征 剖宫产
  • 简介:目的分析20年剖宫产率和指征变化,探讨剖宫产率升高原因.方法抽样选择1980年~1999年20年我院剖宫产病例1579例,比较剖宫产率和手术指征变化.结果80年代剖宫产率平均23.79%,90年代平均达41.1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剖宫产指征中,头盆不称、妊娠并发症逐渐下降,而胎儿宫内窘迫、高龄初产、巨大儿、社会因素逐渐上升.结论提高医务人员对剖宫产的认识,加强孕产期保健及管理,改变产时服务模式,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有望控制剖宫产率.

  • 标签: 剖宫产 发生率 指征
  • 简介:目的通过对82例腹膜外剖宫产的临床观察,术后随访,探讨开展腹膜外剖宫产的必要性及优缺点。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方法,将2年前所行的腹膜外剖宫产并一直术后随访的82例设为观察组,将同期的90例腹膜内子宫下段剖宫产设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腹膜外剖管产中切口延裂发生率低、术后疼痛轻、胃肠功能恢复快,肛门排气早,但从切皮至出胎时间较腹膜内长(P〈0.01),术后随访未发现远期并发症。结论在普遍开展剖宫产的医院有.必要开展腹膜外割宫产,但对于急需娩出胎儿或需探查腹腔者不宜选择腹膜外剖宫产

  • 标签: 剖宫产 腹膜外
  • 简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esareanscarpregnancy,CSP)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异位妊娠,可导致子宫大量出血、子宫破裂甚至孕产妇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目前尚未有通用的治疗指南管理CSP,临床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早期诊断并提供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从而避免严重并发症并保留生育能力。

  • 标签: 瘢痕妊娠 剖宫产 早期诊断 个体化治疗
  • 简介: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健康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剖宫产广为流行,相当一部分孕妇及家属思想走入一个误区,认为剖宫产终止妊娠不仅可以避免分娩产生的痛苦,而且不会改变产妇的体形,产妇和婴儿的安全能得到更大的保障,因而主动提出要求剖宫产,使得剖宫产率逐年上升。近年来,人们的法律意识也逐渐增强,为了减少医疗纠纷,医院也放宽了剖宫产的指征。剖宫产到底是否应该提倡,值得临床探讨。

  • 标签: 孕妇 剖宫产 手术 阴道分娩
  • 简介:目的:探讨二次剖宫产对首次剖宫产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对行二次剖宫产的152例按照初次剖宫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纵切口组和横切口组),比较其初次剖宫产造成盆腔粘连情况及二次剖宫产时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总时间、中出血情况等。结果:横切口组较纵切口组盆腔粘连程度严重,二次剖宫产时胎儿娩出时间与手术总时间纵切口组较短,且出血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有可能行二次剖宫产的孕妇应慎重选择首次剖宫产的手术方式。

  • 标签: 二次剖宫产 盆腔粘连 手术方式
  • 简介:目的:探讨疤痕子宫再次行剖宫产中粘连程度、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等方面与首次剖宫产的关系。方法:对我院产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疤痕子宫再次剖宫产100例与首次剖宫产组60例比较。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病率发生率,两组比较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疤痕子宫再次剖宫产并发症明显高于首次行剖宫产的并发症,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对有过剖宫产史的孕妇寻求风险效益比最小的分娩方式是降低围产病率的关键。

  • 标签: 疤痕子宫 再次剖宫产 手术方式
  • 作者: 胡晓晨
  • 学科: 医药卫生 > 妇产科学
  • 创建时间:2023-06-23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1期
  • 机构: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麻醉妇产组,河南新郑451191
  • 简介:分娩是每一个孕妈在十月怀胎之后都必须经历的过程,当下孕妇分娩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以自身能力的顺产,二是借助手术的剖宫产。相较于剖宫产,大多数孕妈会选择进行顺产,毕竟这种方式对宝宝与产妇的损伤要相对小一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宝宝自身的抵抗能力,并且产妇在生产之后的恢复也要更快一些,因此,即使面对产后的一系列后遗症,准妈妈们也会不畏痛苦地“奔赴战场”。但是并不是每位妈妈都能够选择的顺产的方式,部分准妈妈由于一些不得已因素,需要进行剖腹产诞下宝宝,不然对孕妈与胎儿来说都是一种较为危险的。而对于剖宫产,不少人的印象都停留在电视剧里:剖开肚子-取出胎儿-缝隙和肚子上的伤口,随后推出来一个面带微笑的妈妈,但是准妈妈在手术室内的凶险却鲜有人知,现在我们就来揭开剖宫产的神秘面纱,具体地说一下剖宫产手术的全过程。

  • 标签: 剖宫产;手术过程
  • 简介:剖宫产是产科领域的常用手术,是解决难产及某些产科合并症、并发症、挽救母婴生命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随着剖宫产技术的提高、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以及术后监护的完善,剖宫产率不断上升。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成为产科函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湖南省怀化市鹤城区妇幼保健院192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如何选择分娩方式。

  • 标签: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 分娩方式 产科合并症 再次妊娠分娩 妇幼保健院 常用手术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28岁,孕3产2,因“剖宫产术后32天,间断阴道流血32天”,于2009年3月4日收入院。患者于32天前(2009年1月31日)在外院因“瘢痕子宫”行第二次剖宫产,手术过程具体不详,中出血不多,术后阴道流血不多,无组织物排出,未哺乳,术后恢复良好,术后6天母婴平安出院。

  • 标签: 剖宫产后晚期出血 瘢痕子宫 剖宫产术后 2009年 二次剖宫产术 阴道流血
  • 简介:目的探讨剖宫产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91中心医院2013~2014年剖宫产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肌瘤直径≥4cm的23例设为观察组,肌瘤直径〈4cm的52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日,恶露干净时间。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55.35±13.06)min]长于对照组[(43.33±12.52)min](P〈0.05);中出血量分别为[(281.32±51.13)mL、(280.35±51.26)mL]、平均住院日分别为[(5.25±1.81)d、(5.23±1.63)d]、恶露干净时间分别为[(35.28±1.78)d、(35.32±1.81)d],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患者,病情平稳,剖宫产中宫缩良好,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切除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妊娠 子宫肌瘤 剖宫产 子宫肌瘤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esareanscarpregnancy,CSP)的诊治及预后,减少临床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德市中医院2002~2011年收治的8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平均年龄31.3岁,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停经(7例,87.5%)及不规则阴道流血(6例,75.0%),B超提示子宫瘢痕妊娠可能6例。入院后保守治疗成功6例,1例清宫过程大出血行全子宫切除,l例经手术切除妊娠组织并瘢痕破裂修补。结论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经阴道超声有助于明确诊断,应用甲氨蝶呤配合B超引导下清宫治疗多数可获成功。

  • 标签: 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 超声检查 甲氨蝶呤
  • 简介:目的:探讨产褥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治疗策略。方法:将78例发生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47例进行支原体培养,31例进行细菌培养,记录培养的阳性率,在临床上给予相应的抗生素治疗。结果:妊娠糖尿病、第二产程剖宫产、阴道炎、胎膜早破及产后出血是具有显著差异的危独立险因素;支原体培养中32例呈阳性,阳性率为68.09%;细菌培养中17例呈阳性,阳性率为54.84%。结论:对于有产褥感染高危因素的产妇,需要在产前有针对性的治疗,同时采用合理的抗生素进行预防感染,加强预防措施。

  • 标签: 剖宫产 产褥感染 危险因素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