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2型糖尿病病人140例,空腹血糖在10mmol/L以上,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对照组70例,观察组实行常规治疗加心理支持,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的依从性与血糖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结论:心理支持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血糖控制有明显的影响。

  • 标签: 糖尿病 心理支持 依从性 血糖
  • 简介:对T2DM患者84例,随机分为2组,A组40例入院后即行C肽、胰岛素水平测定,B组44例入院后经强化治疗血糖达标后再行C肽、胰岛素水平测定,对两组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强化治疗组的胰岛功能较对照组有所恢复,以C肽为明显,但两组的第一时相及整体胰岛功能恢复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在短期内血糖控制对胰岛B细胞的恢复有一定作用,但与控制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 标签: 2型糖尿病 C肽 胰岛索水平 胰岛功能
  • 简介:选取15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应用门冬胰岛素30,三餐前皮下注射,B组应用普通胰岛素R三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联合普通中效胰岛素晚睡前皮下注射,C组应用门冬胰岛素三餐前皮下注射,联合甘精胰岛素晚睡前皮下注射,D组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结果:①A组空腹和晚餐后2小时指尖血糖均显著高于D组(P〈0.05),而B、C组和D组三组间空腹血糖和晚餐后2小时指尖血糖两两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②c组和D组患者强化治疗前、后各时间点指尖空腹指尖血糖下降幅度大于A组(P〉0.05),其他时间点4组间血糖下降差值两两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③D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最短,胰岛素用量最少,B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最长,B组胰岛素用量最多;④D组低血糖发生率最高,C组低血糖发生率最低。结论:四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对2型糖尿病短期疗效均较好;胰岛素泵治疗血糖达标时间最短,胰岛素用量最少;门冬胰岛素30可做为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之一。

  • 标签: 2型糖尿病 强化治疗 降糖方案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在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结构当中,全谷物占据着重要地位,这类食物能够为人体提供必要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膳食纤维、矿物质以及尿蛋白质。全谷物食品在糖尿病防控中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文中将对此展开探讨,分析其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预防控制情况、干预机理。

  • 标签: 全谷物食物 糖尿病 干预机理
  • 简介:病例张明(化名)老大爷年逾七旬,近年来一直饱受便秘的折磨,常常是4~5天才大便一次,每次排便都弄得他筋疲力尽,有时还不得不去医院灌肠才能解决问题。为此,他曾到多家医院诊

  • 标签: 糖尿病肠病 血糖控制 诊治 肠道 医院
  • 简介:对30例应用罗格列酮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长程临床观察,以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情况。结果FPG、PG2h、HbA1C、GOT治疗后有显著行下降(P〈0.05,P〈0.01),GPT、γ-GT、BUN、Cr、心电图等无明显改变,治疗过程中2例出现水肿,未见心血管异常改变。结论罗格列酮钠长程治疗未发现心血管事件。

  • 标签: 2型糖尿病患者 罗格列酮钠 安全性观察 治疗后 疗效 长程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应用门冬胰岛素对初诊妊娠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80例初诊妊娠糖尿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42),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人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门冬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母婴结局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治疗初诊妊娠糖尿病,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变化,安全性高,效果明显,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门冬胰岛素 初诊妊娠糖尿病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将我院2014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7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9)。在常规性控制血糖等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辛伐他汀和厄贝沙坦,对照组患者给予厄贝沙坦治疗,持续12周。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舒张压(DBP)、收缩压(SBP)、空腹血糖(FBG)、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肌酐(SCr)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患者DBP、SBP、FBG、UAER、β2-MG明显下降,TG、TC、SCr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观察组UAER、β2-MG、TG、T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1例不良反应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更好的降低患者的尿白蛋白,血脂,保护肾功能,且临床安全性高。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辛伐他汀 厄贝沙坦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的控制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120例诊断为糖尿病视网膜病的患者,按照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人,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与健康教育指导。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眼科复诊情况及生化指标进行对比评估。结果两组患者3个月后在眼科复诊率及生化指标的评估比较上,健康教育组患者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患者进行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指导,通过对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讲解,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使患者积极进行眼科复诊治疗,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 标签: 健康教育 糖尿病视网膜病 效果
  • 简介:目的该研究重点探讨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水平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该研究对象来自于该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期间被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188例患者,均对其进行血糖控制指导及治疗,同时按照治疗结果将其分为研究1组(血糖控制达标)和研究2组(血糖控制未达标),并随机抽取同期健康妊娠且糖耐量试验正常的孕妇120名为对照组。对比分析3组孕产妇及新生儿结局情况。结果与其他两组相比较,研究2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产后出血以及胎膜早破的发生率明显更高(P〈0.05);研究2组早产、新生儿窒息、巨大儿发生率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在新生儿低血糖指标对比中,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好的血糖控制能够有效降低母婴并发症,改善妊娠结局。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血糖控制水平 母婴结局 影响
  • 简介:随机抽取10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n=50),试验组实施以行为转变理论为基础的干预模式,在干预前后对患者的血糖控制知识、自我效能及血糖进行分析。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结果试验组患者在干预后血糖控制知识、自我效能、行为能力及血糖水平均优于干预前(P〈0.01),且优于对照组结果(P〈0.05)。结论行为转变理论模式对改善糖尿病血糖控制方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行为转变理论 糖尿病 血糖控制
  • 作者: 钱永杰
  • 学科: 医药卫生 > 内分泌
  • 创建时间:2023-06-23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1期
  • 机构:无锡市锡山区鹅湖镇卫生院,江苏无锡214116
  • 简介:目的:分析针对收治的社区糖尿病患者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开展综合护理方式药物联合饮食控制、运动疗法治疗成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定114例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收入的社区糖尿病患者,应用中心原则每组划定57例,命为比对组(常规治疗),实验组(基于以上内容开展药物联合饮食控制、运动疗法),比较护理前后血糖指标的变化、护理满意率。结果:护理前,血糖控制情况无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血糖控制情况更理想,均优于比对组,存在可比性(P<0.05);实验组满意度和比对组相比,更高,组间对比(p<0.05)。结论:针对社区糖尿病开展应用药物联合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血糖能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护理成效显著,对此患者的满意率也在提升,值得普及和应用。

  • 标签: 药物;饮食控制;运动疗法;社区糖尿病
  • 简介:目的探讨饮食及生活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该院收治糖尿病患者100例,以抽签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组间人数相等均为5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相关药物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再实施饮食及生活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包括患者的空腹血糖值(FBG)、餐后2h血糖值(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血糖值均获得了明显的改善(P〈0.05)。组间比较而言,观察组患者的血糖值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饮食及生活干预对促进糖尿病患者血糖改善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糖尿病 饮食 生活护理 血糖控制
  • 简介:目的为了进一步探究药物联合饮食控制及运动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完善临床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方案。方法根据某二级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所收治的142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全部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71人。治疗组采用药物联合饮食控制及运动干预治疗,对比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最长观察期为1年,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32%,对比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4.56%,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比组,其对比结果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与单纯的药物治疗相比,饮食控制以及运动干预对糖尿病患者可以起到显著的辅助治疗作用,对患者体质提升、维持血糖稳定、降低血脂血压具有积极的影响。

  • 标签: 运动 饮食 控制 辅助治疗 糖尿病
  • 简介:目的探讨血糖控制对高血压糖尿病并脑出血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来该院治疗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104例,将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62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将血糖控制不良的患者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5例(8.1%),压疮4例(6.5%),消化性溃疡9例(14.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9%;对照组发生肺部感染8例(19.0%),压疮7例(16.7%),消化性溃疡12例(33.3%),对照组患者的发生率4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控制效果可以降低高血压糖尿病并脑出血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加强血糖监测控制,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高血糖的了解和健康指导,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高血压 糖尿病 脑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来氟米特治疗糖尿病肾病IV期蛋白尿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期间在该院收治糖尿病肾病患者IV期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常规的降糖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来氟米特进行治疗,两组同时连续使用2个月后分析治疗效果。结果1疗效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8%(39/50)和50%(25/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4h蛋白尿定量: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含量分别为(3.27±0.95)g/d和(3.27±0.90)g/d;治疗后两组尿蛋白含量依次为(2.05±0.34)g/d、(3.01±0.44)g/d;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患者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中肝功能异常患者2例,先暂停患者用药后其肝功能又逐渐恢复正常,其余患者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来氟米特治疗糖尿病IV期蛋白尿效果显著,可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同时联合给药并未增加严重不良反应的几率,患者耐受性较好。

  • 标签: 来氟米特 糖尿病肾病 IV期蛋白尿 疗效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