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估自主呼吸试验(SBT)在COPD机械通气患者撤机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52例COPD机械通气撤机成功的患者,分为两组:S组24例,采用SBT方式撤机拔管;NS组28例,采用逐渐降低机械通气支持水平的方式撤机拔管。对比两组患者的拔管时间、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48h内再插管率以及住院病死率。结果S组与NS组的拔出气管插管时间120min和(300.01±65.23)min)、住ICU时间(9.50±4.20)d和(18.60±10.30)d、VAP发生率12.50%和28.57%,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48h内再插管率20.83%和21.43%、ICU病死率16.67%和17.85%,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SBT法撤机比渐减机械通气支持水平的方法具有更早拔出气管插管、住ICU时间短的优点,而且降低了VAP的发生率。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机械通气 撤机 自主呼吸试验
  • 简介:目的探讨下呼吸道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分析我科收治的一例下呼吸道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结合既往文献对22例该病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本例患者纤维支气管镜病理诊断为支气管乳头状瘤,行外科手术治疗.复习文献,22例下呼吸道乳头状瘤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咳痰81.8%、咯血40.9%和呼吸困难36.4%;18.2%(4例)患者误诊为肺结核;位于气管、主支气管的乳头状瘤占68.2%(15例);86.4%(19例)患者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后组织病理确诊以及63.6%(14例)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结论下呼吸道乳头状瘤临床表现不典型,咳痰、咯血和呼吸困难多见,易误诊为肺结核,确诊需组织病理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镜下介入治疗在本病诊断和治疗中作用巨大.

  • 标签: 乳头状瘤 支气管镜 气管 支气管
  • 简介:沙参麦冬汤出自《温病条辩》,是清代名医吴鞠通为治疗温病后期燥伤肺胃阴分而创立,堪称清养肺胃,生津润燥代表方剂。方中用沙参、麦门冬为君,滋阴润肺,清热生津;玉竹甘平,养阴润燥;花粉甘寒,清热生津。两药合用,生津止渴的功能可倍增,共为臣药。扁豆、甘草益气培中,甘缓和胃;桑叶轻宣燥热,疏达肺络。三药用为佐使。综合全方,清养肺胃,生津润燥,近代医家何廉臣说是:凡燥伤“肺胃气液,或热或咳者,投之辄效。”近年来诸医家对其不断进行实验和临床研究并谨守病机,辨证施治,随证化裁,将其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疗效颇著。为此,笔者收集相关文献作一综述。

  • 标签: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沙参麦冬汤 治疗 《温病条辩》 生津润燥 清热生津
  • 简介: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科特别是学龄前儿童的常见病,由于小儿的生理特点及大量不合理用药,使该症在治疗上难度较大,可选用的药物较多,疗效不一。我们自97年11月至98年3月选用成都金星健康药业公司分装的乌体林斯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导如下:

  • 标签: 治疗 反复呼吸道感染 乌体林斯 舌下含服 疗效 不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水平的呼气末正压(PEEP)对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病情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0月至2009年2月确诊为COPD并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A组(20例,PEEP5cmH2O),B组(20例,PEEP10cmH2O)。监测两组患者呼吸支持后动脉血气、气道压力、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1)动脉血气:两组患者上机后0.5h、24h动脉血气指标分别比较无差异,P〉0.05。(2)气道压力:上机后0.5h、24hB组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较A组明显升高,P〈0.05.(3)血流动力学:上机后0.5h、24hA、B两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外周循环阻力指数变化无差异,P〉0.05;上机后0.5hA、B两组患者心排血量指数、左心做功指数、胸液水平变化无差异;但上机24h后B组上述3个指标较A组下降,P〈0.05。结论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时低水平PEEP是有益且安全的;避免高水平的PEEP给患者带来负面效应。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病 呼气末正压 内源性呼气末正压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现状及其耐药情况.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2003年1月住院病人下呼吸道痰标本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药物敏感实验进行分析.结果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菌株逐年增加,而其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耐药率逐年上升.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在下呼吸道感染中有重要地位,从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对其抗菌活性下降说明,临床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需重视病原学检查,药敏检测,根据药敏合理用药.

  • 标签: 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耐药性分析 2003年1月 药物敏感实验 下呼吸道感染 亚胺培南
  • 简介:目的总结2011年呼吸科患者院内感染病原菌及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感染性疾病的抗菌药物选择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法国梅里埃的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分析仪进行细菌的鉴定和药敏分析实验,应用WHO-NET5.3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11年我院呼吸科共收集致病菌1192株。革兰阴性杆菌945株占总分离率的79.3%:鲍曼不动杆菌居首位246株(26.1%);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98株(20.9%);肺炎克雷伯菌181株(19.1%);大肠埃希菌133株(14.1%);阴沟肠杆菌72株(7.6%);粘质沙雷菌64株(6.8%);产气肠杆菌31株(3.3%)。革兰阳性球菌112株占总分离率的9.4%,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占6.5%。真菌135株占11.3%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几种临床常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在85%以上。革兰阴性杆菌中,除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在70%以上,其他病原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较低。结论2011年我院呼吸科常见病原菌耐药情况较严重,应加强耐药菌的监测,合理选用抗生素。

  • 标签: 感染病原菌 呼吸科 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分析仪 耐药分析 患者 抗菌药物选择
  • 简介:目的探讨呼吸内科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病原学分布特点及药物敏感性。方法分析78例呼吸内科V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病原学及药敏学分析。结果78例VAP患者共分离病原菌84株。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和白色念珠菌为主。分离的细菌除对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酶复合制剂较敏感外,对其它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耐药。结论呼吸内科VAP病原菌普遍存在较强的耐药性、变异性和重合性;选用合理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可提高VAP治愈率,尤以抗生素合理选择为关键。

  • 标签: 肺炎病原学 呼吸机相关性 药敏学 呼吸机相关肺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 肺炎克雷伯杆菌
  • 简介:目的探讨呼吸困难患者NT—proBNP检测意义。方法测定发生呼吸困难的COPD患者血浆NT-proBNP的含量。结果心源性呼吸困难组血浆NT—proBNP含量显著高于肺源性呼吸困难组(P〈0.05)。结论NT—proBNP检测可用于两类呼吸困难的重要鉴别指标。

  • 标签: 肺源性呼吸困难 鉴别指标 P检测 NT-PROBNP 临床意义 COPD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桂枝加厚朴杏仁汤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治疗的80例上呼吸道感染咳嗽的患儿,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治疗,观察组采用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咳嗽平均缓解时间及免疫功能改善情况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2.5%,咳嗽平均缓解时间7.6±2.1d;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7.5%,咳嗽平均缓解时间9.7±1.8d,观察组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情况也叫对照组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咳嗽起效较快,疗效显著。

  • 标签: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小儿 上呼吸道感染咳嗽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合理治疗。方法128例急性呼吸道感染后反复咳嗽患者,抗生素静脉滴注治疗3天后,未见好转者行支气管激发试验,58例气道反应性增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30例采用舒弗美、氨溴索、酮替芬口服治疗,B组28例采用舒弗美、氨溴索、酮替芬口服联合必可酮吸入治疗,疗程7天,观察两组的咳嗽症状得分、气道反应性分级情况。结果常规抗感染治疗未见好转者,94%气道反应性增高;A、B两组治疗后咳嗽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气道反应性降低,均为P〈0.05;但A组与B组同期治疗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感染后气道反应性增高病人,抗生素治疗无效,舒弗美、氨溴索、酮替芬可有效缓解咳嗽症状。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咳嗽 气道反应性
  • 简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是指患者在接受机械通气治疗48h以后所形成的肺炎,是一类严重的院内感染。随着机械通气的广泛应用,其发病率呈不断上升。鉴于VAP作为ICU常见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是机械通气过程中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现将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综述如下: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发病机制 病因 PNEUMONIA 机械通气治疗 医院获得性肺炎
  • 简介:目的:探讨肺挫伤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病死率密切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112例肺挫伤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以明确影响病死率的独立相关因素,根据患者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研究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伤后时间、是否合并多发伤、是否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血小板计数、手术与否、血糖值、有无合并基础疾病、ISS评分及TSS评分。应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肺挫伤所导致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结果两组间性别、手术与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伤后时间、低血容量休克、血小板计数、血糖、存在基础疾病、ISS评分及T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影响此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60岁、伤后时间、合并多发伤、低血容量休克、血小板计数≤80×109/L、有基础疾病、ISS≥30分和TSS≥15分。结论肺挫伤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死率高,以上独立危险因素可以为正确判断病情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肺挫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鼻胃管和鼻肠管两种肠内营养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分析,从而选择副作用较少的一种进行推广,以提高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方法选取ICU病房患者38例,并随机分为鼻胃管组与鼻肠管组,均为19例患者。两组均进行肠内营养插管,并给予相同的营养剂,观察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肠内营养变化、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两种肠内营养方式的不良反应比较,以及入住ICU病房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结果进行两种肠内营养方式治疗后,患者肠内营养指数均有明显改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鼻胃管组为63.16%,鼻肠管组为2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胃管组不良反应产生较多,鼻肠管组不良反应产生较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胃管组ICU入住时间(12.1±1.8)d,机械通气时间(9.1±1.9)d,鼻肠管组ICU入住时间(7.8±1.2)d,机械通气时间和(5.3±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较鼻胃管低,相应的不良反应及入住ICU病房和机械通气的时间也较少,所以在机械通气时行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防治作用要优于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鼻肠管 鼻胃管 肠内营养
  • 简介:目的观察嗜麦芽寡氧单胞菌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体外耐药特征.方法对36例嗜麦芽寡氧单胞菌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采用纸片法测定该菌的体外药物敏感性.结果在36例感染病例中,全部患者在感染前均应用过广谱抗菌药物,94%患有各种严重基础疾患,67%的患者接受过超过3天的糖皮质激素治疗,56%接受过有创机械通气.体外药敏提示该菌多种耐药明显,敏感率大于60%,仅有头孢他定、环丙沙星、TMP-SMZ.结论嗜麦芽寡氧单胞菌下呼吸道医院感染临床缺乏特征性,由于该菌耐药现象严重,临床抗感染治疗困难.

  • 标签: 下呼吸道医院感染 麦芽寡氧单胞菌 耐药现状 体外药物敏感性 糖皮质激素治疗 广谱抗菌药物
  • 简介:目的观察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对收治的22例急性呼吸衰竭新生儿使用NCPAP治疗后疗效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治疗有效19例,无效3例。应用NCPAP后PO2、PaCO2、pH、R、HR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减少气管插管,减少机械通气,是一种简便、适宜的新生儿呼吸支持技术。

  • 标签: 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 呼吸衰竭 新生儿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呼吸末正压(PEEP)辅助通气抢救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伴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54例有机磷中毒伴呼吸衰竭的患者中,对32例采用A/C+PEEP模式进行机械通气(A组);有22例采用A/C模式进行机械通气(B组)。结果A组应用PEEP平均值为(9.8±3.4)cmH2O,应用PEEP时间平均(9.4±4.1)小时;A组达到PaO2≥60mmHg的时间(1.3±0.5)小时优于B组(2.8±1.3)小时,0.01〈P〈0.05;A组拔管撤机平均(4.7±3.0)天,与B组平均(5.3±3.2)天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机械通气治疗后呼吸衰竭均改善,脱机过程中无撤机困难者,脱机后均未再插管。A组救治成功29例,成功率90.6%;B组救治成功17例,成功率77.3%,P〈0.05,两组有显著差异。死亡原因为恶性心律失常、院内感染、消化道大出血以及自动出院。结论在应用有效复能剂和阿托品的基础上,应用PEEP进行机械通气有助于尽快纠正肺水肿、脑水肿,促进氧合,抢救呼吸衰竭;应用PEEP有助于肺保护策略的实施,安全可靠、效果满意。良好的呼吸道管理、呼吸监测和PEEP数值调节,是AOPP呼吸衰竭抢救成功的重要环节。

  • 标签: 急性有机磷中毒 呼吸衰竭 PEEP 机械通气 应用 抢救
  • 简介:目的探讨262例机械通气引起老年病人呼吸道感染原因.方法进行机械通气后第3天予以痰培养,以后每周一次痰培养,均用无菌吸痰管抽吸送检病原微生物.结果262例发生肺部感染135人,发生率51.5%,送检标本210次,其中铜绿假单胞菌98株,溶血性葡萄菌24株,白色念珠菌6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0株.结论必须采取预防院内感染有效措施,才能有效地预防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 标签: 机械通气 老年病人 呼吸道感染 痰培养 预防 原因
  • 简介:我院支气管镜诊疗中心与感染科,自2002年8月至2006年12月随机采样监测细菌培养,每次持续时间4周,共98次。3456例患者检查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后的电子气管镜,对其表面、内腔注入洗脱液、进行随机采样检测,结果有2例患者使用过的电子气管镜,用清洁毛刷彻底刷洗电子气管镜、活检通道,电子气管镜,经消毒后培养阳性,阳性率0.06%,检出细菌数都符合〈20CFU/件,

  • 标签: 电子支气管镜 戊二醛浸泡 监测管理 消毒效果 电子气管镜 细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