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1 个结果
  • 简介:使用无菌小磨口瓶盛装75%酒精、2%碘酒进行治疗前消毒,一直是医院广泛采用的方法。为保证消毒液的质量,需要定期更换灭菌磨口瓶。2004年6月以前,我院磨口瓶的处理方法是科室用500mg/L的“84”消毒液浸泡,每24h更换1次,高压蒸气灭菌1次/周。经细菌学检测,消毒液染菌量≤100cfu/ml。2004年6月,采用消毒供应室对全院的磨口瓶进行统一的清洗、高压蒸气灭菌。为保证使用的消毒液既符合《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的规定,又节约、环保,我们对磨口瓶的科学更换时间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高压蒸气灭菌 更换时间 临床研究 消毒液浸泡 《消毒技术规范》 75%酒精
  • 简介:目的:探讨住院期间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仪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最佳时机。方法: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的仪器,对450例新生儿出生后24h、48h、72h跟踪听力筛查。结果:出生后24h、48h、72h听力筛查通过率分别为60.9%、84.9%、93.6%。结论:在住院期间,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仪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最佳时机在出生后72h。

  • 标签: 新生儿 听力筛查 最佳时机
  • 简介:生物体本身有其固有的生物周期,一天之内,各种生理指标都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变化。对此,我国古籍中就有“子午流注”之说,现代生物学中称之为“生物(时)钟”。生物钟也叫生物节律、生物韵律,指的是生物体随时间作周期性的变化。人体血压的高低、激素分泌、机体对疾病的耐受性、对药物

  • 标签: 时间护理 内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麻醉监护室患者实施结构化复苏护理,统计患者的拔管时间及清醒时间。方法:针对80例麻醉监护室患者为对象,样本来源于2021年5月,截止为2022年5月前来的患者,按照时间划分两个对比组,对照组为常规麻醉护理,观察组为结构化复苏护理,对比麻醉成果。结果:从数据可见,观察组麻醉患者拔管时间及清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并发症率对比中,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结构化复苏护理对于麻醉监护室患者的早苏醒效果较好,还可以降低并发症率,值得推广。

  • 标签: 结构化复苏护理 麻醉 监护室患者 拔管时间 清醒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优化护理分组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对其药物应用时间以及总抢救时间的影响。  方法  选择本月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86例急诊患者资料,平均分成两组,分别命名对照组、观察组,人数均为43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优化护理分组管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一段时间护理结束之后比较相关指标变化情况。 结论  指标比较包含患者静脉通道建立时间、总抢救时间、急诊停留时间以及药物应用时间。在这些数据方面,观察组更佳。  结论 优化护理分组管理模式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对急诊患者的急诊治疗效率,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优化护理分组管理模式 急诊护理管理 药物应用时间 总抢救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在胃肠道手术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采用饮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收治的74例行胃肠道手术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双盲法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n=37)和观察组(n=37),对常规组患者采用胃肠道手术传统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增加饮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经过对所选胃肠道手术患者调查表明,观察组胃肠道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采用饮食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饮食护理 胃肠道手术 康复效果
  • 简介:留置导尿是剖宫产手术前后的常规护理工作,以往术后第3天输液结束后拔除导尿管,由于拔管时膀胱已排空,再无液体输入,尿液产生慢,时间长,加之术后多种因素的影响,病人常发生尿潴留。2004年以来,我院妇产科采用术后第1天输最后一瓶液体时拔除导尿管的方法,经临床265例观察,没有发生尿潴留再次插管,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拔管时间 留置导尿 剖宫产 术后病人 拔除导尿管 液体输入
  • 简介:目的明确剖宫产术后患者拔除尿管的最佳时机和患者首次自排小便时间.方法用B超测定45例剖宫产术后患者的膀胱容量.结果在患者术后当日输液余量约为500ml时,为拔除尿管的最佳时机,此时测定并计算出的膀胱容量约为379ml,实际尿量约为390ml.95.6%(43/45)患者在拔除尿管160min内能顺利自行排尿.结论选择适当的时间拔除尿管并适时督促患者自解小便,有利于患者恢复自行排尿.

  • 标签: 剖宫产 术后 拔除尿管时间 研究 膀胱容量
  • 简介:当今社会,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日益加快,时间显得更珍贵,时间管理的概念也被人们重新认识和理解,护理工作是快节奏的工作,工作繁杂,常有意外情况发生,护理管理者的时间常被一些非计划性的事务所占用。因此,如何善用时间和管理时问,是新世纪护理管理者必须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管理者只有正确认识时间管理的意义,才会科学地管理时间,保证每一个工作目标的出色完成。

  • 标签: 护理管理者 时间管理 生活节奏 护理工作 意外情况 非计划性
  • 简介:[目的]探讨留置导尿病人一次性集尿袋最佳更换时间。[方法]按手术日不同将110例病人随机分成A组、B组、C组,分别以每日、每周2次、每周1次更换集尿袋。并追踪监测尿培养指标。[结果]3组尿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明显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经济因素和临床工作实际,一次性集尿袋以每周更换2次最佳。

  • 标签: 留置导尿 集尿袋 更换时间
  • 简介:目的探讨骨穿患者术后不同卧床时间与穿刺部位出血、疼痛与患者血压、脉搏之间的关系,同时找出较有效的卧床时间,以提高患者的舒适。方法选取我院血液科住院经骨髓穿刺术患者共135例,共行骨穿135次。按卧床时间30、60、90、120min分成4组,观察骨髓穿刺部位出血面积大小、疼痛程度与患者血压、脉搏情况。结果不同卧床时间与穿刺部位出血、疼痛与患者血压、脉搏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骨穿术后卧床30min就能达到避免骨穿术后出血、疼痛。并能增加患者的舒适,提高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

  • 标签: 骨穿术 平卧时间 护理
  • 简介:[目的]了解肿瘤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带管时间和影响带管时间的因素,探讨预防PICC非计划拔管对策。[方法]采用便利抽样,对2016年1月1日—2016年6月30日我院PICC导管门诊置入PICC导管的469例病人进行回顾性电话访谈。[结果]PICC导管平均保留时间为(5.69±2.73)个月,非计划拔管率为97.87%(治疗结束、经济困难、放弃治疗、生活不便、维护不便及出现并发症);病人文化程度、居住地、居住情况、PICC院外使用情况与带管时间无相关性(P〉0.05),护士出院随访、置管后住院复查次数、日常活动强度与带管时间存在相关性(P〈0.05);加强护士出院随访、置管后住院复查次数多、有PICC院外使用情况存在会增加病人保留导管的意愿,而日常活动强度越大,病人保留导管的意愿越小,带管时间越短。[结论]肿瘤病人PICC非计划拔管发生率高,技术性问题不是影响肿瘤病人带管时间的关键所在,应重点关注PICC导管合理应用问题,制订相应管理对策,降低病人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

  • 标签: 肿瘤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带管时间 影响因素 非计划拔管
  • 简介:目的探讨婴儿培养箱的水箱的有效消毒方法和时间。方法用500mg/L含氯制剂对连续使用的水箱浸泡30min,消毒间隔期仅每天更换水箱内的蒸馏水。消毒频率为间隔0d(每天),间隔1d,间N2~6d。比较不同消毒频率下水箱水培养的无菌率。结果间隔2—6d的水箱水培养无菌率与间隔0—1d相比,经X^2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儿培养箱水箱的消毒,可采用隔天用500mg,L含氯制剂浸泡30min的方法,间隔期内仅更换水箱内的蒸馏水即可,是有效、经济、无污染的消毒方法。

  • 标签: 婴儿培养箱 消毒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唇腭裂患儿在全身麻醉手术后早期进食的安全性及可行性,使患儿安全、舒适地度过手术恢复期。方法将52例4个月至6岁的唇腭裂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儿手术后实行早期饮食指导,对照组患儿手术后实行传统方法饮食指导。结果两组进食时间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麻醉清醒1h后1:3渴、饥饿、哭闹发生率实验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术后消化道反应及误吸率无增加。结论唇腭裂患儿麻醉清醒后早期进食是安全可靠的,可同时减轻患儿口渴、饥饿和哭闹,有助于术后恢复。

  • 标签: 唇腭裂患儿 全身麻醉 饮食时间 术后 护理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析门诊实施分段预约挂号对缩短患者就诊等候时间的作用。方法:将我院门诊 2019年 7 月~ 2020年 6月期间 就诊的 90例患者选为研究对象 ,根据挂号方式不同分组,组别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5例 。对照组患者常规挂号,试验组患者分段预约挂号,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就诊等候时间、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就诊等候时间为( 20.66±4.24) min,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 39.65±4.53) min,对比差异显著 ( P< 0.05) 。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 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 84.44%,两组差异显著( P< 0.05)。结论:门诊实施分段预约挂号的效果十分理想,不仅能够缩短患者就诊等候时间,还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门诊 分段预约挂号 就诊等候时间
  • 简介:摘要: 近些年以来心血管类疾病的死亡比例成为城乡居民死亡原因的首位,严重威胁国民健康。目前我国现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月 3.1亿,其中有心肌梗死的患者约有 260万,心力衰竭的患者约 440万,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医学上较为常见的心脏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冠状动脉发生急性闭塞,心肌血液供应不足,引发的心肌缺血坏死。该疾病可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极易引发一系列不利于患者身体健康和疾病恢复的并发症。心脏康复是指对于心血管类疾病患者医护人员有目的给与各类临床干预,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的生活质量为目的的康复方法。心脏康复可以作为心脏病一级、二级并三级预防的主要部分。有学者研究称心脏康复二级预防可以减低心血管类患者病死率到 25%,将心源性疾病的病死率下降 26%。关注心理状态的评估及处理才能达到病人全面的康复。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路径 心脏康复 并发症
  • 简介:B超引导下经皮肾脏穿刺组织活检术是诊断肾实质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为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要求患者术后卧床24h。多数患者由于长时间平卧而出现腰背酸痛、排尿困难、失眠等症状。据文献报道,肾穿刺术后患者只需卧床并制动穿刺处6h,即可在家属的协助下进行床上活动,并术后常规使用止血药,以减少术后出血的发生率。本研究针对肾穿刺术后患者的床上活动时间进行探讨,

  • 标签: 肾穿刺活检 床上活动时间 术后患者 肾实质性疾病 经皮肾脏穿刺 术后卧床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病人昼夜死亡分布特征,预见性地做好救护防范措施,增加病人的救治机会.方法查阅123份住院老年病人死亡病历,≥60岁者为入组标准.应用百分比对死亡时间分布进行描述.结果老年住院病人死亡时间呈不均匀分布,表现为明显的夜间集中趋势,3:00~6:00是高峰时段.结论老年病人死亡时间呈夜间集中趋势,高峰时段在午夜至凌晨,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对策,加大护理力度,加强巡视病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减少老年病人夜间死亡.

  • 标签: 老年病人 死亡时间 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