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5 个结果
  • 简介:女,62岁,因“现左大腿无痛性渐增性肿物13年”人院治疗,13年前无意中发现左大腿下段前内侧有一“蚕豆”大小的肿物,触之尢压痛。近年来肿块逐渐增人,伴有行走跛行,足趾麻小。人院查体:左侧大腿前内侧可触及一大小约34cm×22cm、肿块,质韧,表面光滑无破溃,

  • 标签: 骨肉瘤 软组织 病例报告
  • 简介:资料患者,女性,70岁。8年前无意中发现左乳偏外上近胸壁处肿块,约蚕豆大小,无局部红肿热痛表现,未予重视;8年来,肿块逐渐增大,近期约鸭蛋大小,前来就诊。体检示左乳外上方近胸壁处可扪及一6cm×6cm大小肿块,质偏硬,边界尚清,活动度差,局部皮粘,无明显压痛。临床怀疑乳腺肿块,行乳腺相关影像学检查。胸部CT示左腋下近胸壁占位(图1A)。超声检查

  • 标签: 孤立性纤维瘤 明显压痛 红肿热痛 树突状间质细胞 空芯针穿刺 影像学检查
  • 简介:病例资料:男,43岁。1周前无明显诱因左腰部疼痛不适,伴恶心呕吐、尿频、尿急、尿痛,无畏寒发热,未见肉跟血尿,上述症状持续加重。超声提示双侧输尿管上段扩张伴中度积水。患者3年前开始吸食氯胺酮(K粉)。

  • 标签: 泌尿系统疾病 氯胺酮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例报告
  • 简介:女,45岁,头痛1个月,发热盗汗半个月,右侧肢体活动不灵1d入院。查体:体温39.4℃;入院时右上、下肢肌力Ⅳ级;2d后右上肢肌力Ⅲ级,右下肢肌力Ⅱ级,痛温觉减退,右侧膝腱反射减弱;4d后右上肢肌力Ⅲ级,右下肢肌力Ⅰ级,Babinski征阳性。影像学检查:CT示左顶叶混杂低密度灶,其内可见斑片状高密度影(图1)。

  • 标签: 脱髓鞘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巨细胞型骨肉瘤(giantcellrichosteosarcoma,GCRO)是骨肉瘤的一种少见类型,影像学及组织学上易误诊为骨巨细胞瘤,而发生于脊柱GCRO极为罕见,查阅国内外文献未见报道。现将我院手术病理证实诊断GCRO1例报道如下。

  • 标签: 脊椎肿瘤 骨肉瘤 诊断显像
  • 简介:涎腺导管癌(salivaryductcarcinoma,SDC)是一种较少见、具有侵袭性、发生于唾液腺的高度恶性肿瘤,由Kleinsasser等[1]于1968年首先报道,其组织学表现与乳腺导管癌类似。国内有文献报道SDC发生于腮腺、颌下腺及腭腺的比例为4.5∶2.5∶1[2]。本文报道1例经超声检查的颌下腺导管癌。

  • 标签: 颌下腺导管癌 超声 手术
  • 简介:资料患者,男性,57岁。半年前右下腹钝痛,无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及发热。此后反复发作,考虑慢性阑尾炎。近日因右下腹痛加重入院。查体:体温36.2℃,腹平软,右下腹有深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明显包块。白细胞数计数8.18×109/L,中性粒细胞87.4%,淋巴细胞12.6%,癌胚抗原2.58ng/mL(参考值:0-5.20ng/mL),甲胎蛋白3.2ng/mL(参考值:0~10.5ng/mL),超敏C反应蛋白50.6mg/L(参考值:0-8.0mg/L)。超声检查:右下腹见椭圆形无回声团块(图1),大小为73mm×34mm×31mm,外形欠规则,边界清晰,其内透声好,后方回声增强,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Dopplerflowimaging,CDFI)未见明显彩色血流信号。超声诊断:右下腹囊肿,性质待定。CT平扫+增强示右下腹囊性占位,大小约2.9cm×3.7cm。结肠镜见盲肠腔外隆起物,考虑来源于阑尾。临床术前诊断:回盲部占位,阑尾黏液囊腺瘤可能。入院第5天在全身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阑尾肿大,长9cm,最宽处3.6cm,阑尾与末端回肠系膜粘连。因考虑阑尾肿瘤,行回盲部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病理诊断:阑尾黏液囊肿(appendicealmucocele,AM)(图2),慢性结肠炎伴淋巴组织增生及出血。

  • 标签: 阑尾黏液囊肿 声像图表现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后方回声增强 回盲部切除术 淋巴组织增生
  • 简介:患者女性,68岁,因无意中发现右乳肿块4d入院。查体示双乳对称,无乳头内陷及歪斜,挤压无溢液,右乳外侧可扪及约2cm×1.5cm质硬肿块,边界欠清,活动一般,无压痛,双侧腋下及锁骨上未扪及明显肿大淋巴结。患者术前行超声检查,灰阶超声显示左侧乳腺大小为20.9mm×14.5mm椭圆形团块,水平位生长,边缘见小分叶,内部呈不均匀低回声,见钙化灶,后方伴回声增强(图1)。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团块内部稀少点状、条状血流,血管较纤细(图2)。声弹性成像显示团块内部大部分为代表低应变的红色,弹性评分4分(图3)。团块周围乳腺组织无明显结构扭曲,无导管扩张、无水肿,Cooper韧带无改变。超声提示乳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breastimagingreportinganddatasystem,BI-RADS)4C类。行右乳肿块扩大切除术治疗,术中显示病灶呈灰红色。术后石蜡病理示肿瘤细胞梭形、短梭形,不规则散在花边样成骨现象,病理诊断乳腺骨肉瘤(图4)。术后行全身骨扫描,未发现骨骼系统的骨肉瘤征象。

  • 标签: 乳腺原发性骨肉瘤 超声表现 肿块扩大切除术 BI-RADS 声弹性成像 超声显示
  • 简介:资料患者女性,38岁。因车祸外伤入院。自诉左上腹及左侧腰部无明显不适。常规超声检查示:肝、脾大小形态正常,脾门与左肾之间可见无回声团块,大小约40mm×29mm,边界清,内透声佳(图1A)。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Dopplerflowimaging,CDFI)示:无回声区内可见红蓝相间的湍流彩色血流信号,与脾动脉相连(图1B)。脉冲多普勒超声无回声区内探及单相的收缩期动脉频谱(图1C)。超声提示:脾门处无回声囊性团块,考虑脾动脉瘤。CT检查示脾门脾动脉见一38mm×28mm软组织密度影,增强后其内显著增强,强化均匀,与脾动脉相仿,提示脾门区脾动脉瘤(图2),术中证实脾动脉瘤,行脾动脉瘤及脾切除术。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脾动脉瘤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renalcellcarcinomaassociatedwithXp11.2translocation/TFE3genefusion,Xp11.2/TFERCC)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及穿刺活检病理学证实的Xp11.2/TFERCC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内容包括病灶的大小、位置、形态、平扫密度或信号特征及均匀性、强化程度、强化特征、有无包膜、有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结果:该研究14例患者,男女比例为4∶10,其中CT发现9例,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发现5例。病灶大小为1.8~11.8cm;9个病灶(64.3%)呈圆形或类圆形,5个病灶(35.7%)呈不规则形;12个病灶(85.7%)密度/信号不均匀,2个病灶(14.3%)密度/信号均匀;10个病灶(71.4%)伴出血;8个病灶(57.1%)伴有坏死或囊变;13个病灶(92.9%)强化不均匀;11个病灶(78.6%)动脉期强化程度低于肾皮质但高于肾髓质,3个病灶(21.4%)低于肾皮质和肾髓质;MRI发现的5个病灶均有包膜。结论:女性多见、中等血供、具有不均匀性和存在包膜是Xp11.2/TFERCC常见的CT/MRI影像学特征。

  • 标签: Xp11.2易位 肾细胞癌 CT 磁共振成像
  • 简介:孕妇22岁,孕,38^+3周,平时健康,月经周期规律,本次妊娠早期无感染史及有毒物质接触史,无家族遗传病史。产前于外院常规孕检及B超检查.因规律性腹痛2h急来我院产科待产。查:宫口开大3cm.胎心率156次/min,又于第一产程宫口开大8cm.因羊水混浊.胎儿宫内窘迫急诊行子宫下段副宫产术.手术中顺利。

  • 标签: 超声 误诊 胎儿裂腹伴肠管外翻
  • 简介:资料患者男性,54岁,因“间歇性左中腹隐痛40余日”入院。患者无恶心、呕吐,大小便正常,既往史无特殊。入院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左中腹部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未触及包块。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肿瘤标记物均正常。B超示:腹部及盆腔未见确切异常。

  • 标签: 影像学诊断 空肠脂肪瘤 肠套叠 入院查体 腹部压痛 实验室检查
  • 简介:卵巢肝样癌是一种罕见的原发于卵巢的恶性肿瘤,其病理学特征与肝细胞癌类似,通常表现为单侧或双侧的卵巢占位并伴血清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升高。到目前为止,仅有20例报道[1]。本文报道1例经超声检查的卵巢肝样癌且不伴血清AFP升高者。

  • 标签: 肝样癌 卵巢 甲胎蛋白 超声
  • 简介:资料患者,男性,33岁。1月余前体检于甲状腺下极触及一软组织肿块,当地医院穿刺提示左侧甲状腺癌可能,建议手术治疗,遂至我院就诊。查体发现:患者一般情况尚可,左侧甲状腺下极可及3cm左右、质地中等偏硬肿块,肿块底部未能触及,右侧甲状腺及双侧颈部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遂行超声、CT和MRI检查。

  • 标签: 超声检查结果 下极 右侧甲状腺 气管食管沟 肿大淋巴结 胸腺组织
  • 简介:女,19岁,因"右上腹持续性胀痛伴反复恶心呕吐10h"来院就诊,患者10h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右上腹胀痛,伴腰背部疼痛,反复恶心呕吐,皮肤巩膜黄染.实验室检查:尿淀粉酶3470U/L,血淀粉酶1313U/L,中性粒细胞比率90.60%,谷丙转氨酶303.2U/L,转肽酶154.5U/L,总胆红素47.1μmol/L,直接胆红素24.5μmol/L,间接胆红素22.6μmol/L.3年前因胆囊多发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开取石术.

  • 标签: 胰腺炎 超声检查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5岁,因胸闷气短1个月入院,无嗳气、反酸等其他消化道症状。常规超声检查:胰尾与胃交界处见低回声团块,大小约55mm×34mm×36mm,内部回声尚均匀,边界清。彩色超声:内见少许血流信号(图1A、1B);饮水后观察,肿块来源于胃壁,与胰腺界限清楚,肿块随着胃充盈后向右中腹移动至胰颈处(图1C、1D)。超声造影:注入造影剂声诺维9s后,肿块包膜首先出现造影剂灌注,呈环状高增强,并向内部均匀性填充,内部呈等增强(图1E、1F)。超声提示胃壁实性占位(可能是胃神经鞘瘤或胃间质瘤)。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胃体)结合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符合神经鞘瘤(图2),肿块大小60mm×35mm×32mm。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Dog-1(-)、CD117(-)、CD34部分(+)、Vimentin(+)、SMA部分(+)、S-100(+)、NSE(-)、GFAP(+)、Ki-67<5%(+)(图3)。

  • 标签: 胃神经鞘瘤 超声 双重造影 病例报告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7岁,2017年11月30日因'黑便伴呕吐1d'入院,自诉无明显诱因共4次出现大量黑便,呈柏油样稀便,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查体无特殊所见。患原发性高血压9年,1995年曾接受胆囊切除术,有磺胺过敏史。入院后血常规检查提示重度贫血(血红蛋白50g/L),2017年12月1日行内镜下胃出血止血术,术后诊断为贲门撕裂综合征。

  • 标签: 小肠 高度恶性间质瘤 胃肠道间质瘤 血肿 误诊
  • 简介:男.12岁。骶尾部反复酸胀疼痛5个月来院就诊.临床以骶尾部疼痛综合征要求摄片确诊。专科检查:腰椎生理弧度增大,活动稍受限。骶尾部压痛.直腿抬高试验70°,加强试验阴性.双下肢肌力V级.双侧搭腿试验阴性.腱反射正常。

  • 标签: 骨硬化症 脊椎滑脱 放射摄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