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微创钢板接骨术与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Neer四部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老年Neer四部分骨折的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实施肱骨头置换术,实验组患者实施微创钢板接骨术,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都显著的优于对照组(P<0.05),但是两组患者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Neer四部分骨折患者采用微创钢板接骨术进行治疗,有效的缩短了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的出血量,帮助患者减轻了经济负担,但是肱骨头置换术比较适合治疗粉碎性以及比较复杂的肱骨近端骨折。

  • 标签: 微创钢板接骨术 肱骨头置换术 老年患者 Neer四部分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运动处方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围手术期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疗效。方法用11随机数字法分2组讨论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患者80例,对照组40例围术期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40例围术期接受运动处方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生存质量、住院时间等,并比较。结果对比两组患者SF-36评分,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且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3.2±0.3)d低于对照组(5.5±0.5)d,且P<0.05。结论建议将运动处方应用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围术期中,可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术后生存质量,值得应用。

  • 标签: 围术期 健康教育 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 运动处方
  • 简介:摘要抗菌药物是通过应用的优化从而获得更强的抗菌活性和最佳的临床效果,为了减少毒性以及获得预防耐药性的药方案,需要对抗菌药物药方案进行探析。药动学药效学的参数和临床的疗效是密切相关的,从这一角度出发,应该考虑各种情况下的病理以及生理状态下的剂量选择,从而确定最佳的用药方案,充分的将药物的毒性考虑进去。对不同严重感染程度的患者要采用不同剂量和方案的药,重症患者要重视负荷的药剂。药方案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摸索的过程,针对耐药的基础等方面,需要建立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的研究。

  • 标签: 抗菌药物 给药方案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对直肠前突合并直肠内套叠的患者实施部分吻合器经肛门直肠切除术联合Bresler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76例直肠前突合并直肠内套叠的患者以抽签的方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STARR术联合Bresler术治疗,对照组给予直肠切除术,分析两组的Wexner便秘评分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效果和Wexner便秘评分均较对照组好,组间数据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直肠前突合并直肠内套叠给予部分吻合器经肛门直肠切除术联合Bresler术治疗的效果较好,能够显著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经肛门直肠切除术 Bresler术 直肠前突 直肠内套叠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儿童支气管肺炎采用经皮药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儿科支气管肺炎患儿进行分组研究,分别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与经皮药治疗的实验组各40例,且所有患儿为我院在2011年1月到2012年1月之间收治的,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实验组中各病症消失所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少,且患儿住院天数只需7天左右,实验组的治愈率为75%,总有效率更高达95%,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支气管肺炎患儿,采用经皮辅助治疗效果较好,适合在日后的临床有关治疗中加以借鉴。

  • 标签: 儿童支气管肺炎 经皮给药治疗 中药贴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呼吸道持续正压氧治疗小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从2015年6月到2017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48例小儿呼吸衰竭患者,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4例。对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则使用呼吸道持续正压氧治疗法,跟踪记录两组患儿的治疗过程和治疗结果。结果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是79.2%,而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小儿呼吸衰竭疾病当中,使用呼吸道持续正压氧治疗法有较为显著的效果,能够减轻患者的疾病痛苦,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几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呼吸道持续正压给氧 小儿呼吸衰竭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中医进行治疗,分析不同药途径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中医治疗的9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参与研究,随机将患者分成ABC三组,每组30例,另选择3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西医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D。其中A组患者采用穴位贴敷药,B组患者采用艾灸药,C组患者采用中药热奄包外敷治疗,对比四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对比,ABC三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比D组患者显著(P<0.05)。结论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中医进行治疗,多种药途径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 多途径给药 溃疡性结肠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测算输液工时,探讨规范静脉药时间对呼吸内科护理人力配置的影响。方法采用观察法测定输液工时;借助医院信息系统及排班表获取输液及配换液频次及相关数据;计算呼吸内科每住院患者24小时平均护理时数中完成输液操作所占时间及夜班护士完成输液操作时间占夜班总时数百分比;结果呼吸内科每住院患者24小时平均护理时数中完成输液时间占51.54%,患者每24小时中只获得0.816小时的除输液治疗外的护理服务,夜班护士60.67%的时间用于完成输液治疗;结论为遵循合理的药间隔时间,以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合理,应适当增加呼吸内科护理人员编制,增加夜班护理人力配置,以保证病人安全。

  • 标签: 静脉给药时间 呼吸内科 护理人力资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胆囊部分切除保胆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18年3月收治的8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畸形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联合组(n=42)和对照组(n=40),对照组采用开腹胆囊切除取石术,联合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胆囊部分切除保胆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胆囊部分切除保胆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畸形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及恢复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胆道镜 胆囊部分切除术 保胆术 胆囊结石 胆囊畸形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药方案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60例该院于2015年6月—2016年6月医治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对其采取降糖片以及硝苯地平控释片进行治疗,实验组采取降糖片以及硝苯地平控释片和加厄贝沙坦片进行治疗。结果两种患者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治疗后,实验组的总有效率(86.67%)大于对照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医治后的收缩压(123.2±5.7)mmHg小于对照组(138.5±7.6)mmHg,实验组在医治后的舒张压(76.5±3.6)mmHg小于对照组(88.4±5.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用药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效果显著,该文研究使用降糖片以及硝苯地平控释片和加厄贝沙坦片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效果很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糖尿病 高血压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胺碘酮不同药方法治疗恶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本院从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恶性心律失常患者3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静脉注射加口服胺碘酮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静脉注射胺碘酮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于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要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口服联合静脉注射胺碘酮的方法对于恶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具有显著效果,该种治疗方法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患者满意度高,是一种治疗恶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胺碘酮 给药方法 恶性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膀胱部分切除术与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对局限性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效果及其复发率。方法择取本院100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MIBC),收治时间均在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上述患者均经过精确检查诊断,根据随机数字表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中男性患者是35例,女性患者是25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60.1±1.5)岁,体质量60~80公斤,平均体质量是71.0±2.4公斤;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是30例,女性患者是20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59.8±2.8)岁,体质量60~80公斤,平均体质量是70.4±1.6公斤。给予研究组患者先行膀胱部分的切除手术,手术后联合顺铂与吉西他滨进行全身化疗以及药物羟基喜树碱的膀胱灌注疗法。给予对照组患者行根治性的全膀胱的切除手术和盆腔淋巴结的清扫疗法。观察2组患者5年的总生存率及其5年的癌特异性的生存率。结果研究组患者5年的总生存率及5年的癌特异性的生存率分别是64%和60%,而对照组患者5年的总生存率及5年的癌特异性的生存率分别是62%和58%,经过数据的分析可得,χ2=0.9824,差异不存在一定的统计学的意义,即P>0.05。结论PC手术与辅助化疗的联合应用对于局限性MIBC的治疗效果和RC手术的治疗效果相当,具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疗效确切、安全系数高、操作简单且能保留部分膀胱,值得临床上的广泛推广。

  • 标签: 膀胱部分切除术 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 局限性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阿托品不同药法在有机磷中毒急救中的应用价值,为急救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5-2017年收治的60例有机磷中毒患者,根据药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参照组两组,各30例。参照组采取间断推注法,实验组采取持续推注法,对比两组有机磷中毒患者的急救效果以及心率变化、精神状况、阿托品化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治疗后组间各项指标对比,实验组明显优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有机磷中毒急救患者而言,采取持续静脉药能够提高患者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阿托品 不同给药方式 有机磷中毒 急救工作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胰岛素药方式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1日-2018年4月4日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常规胰岛素分次皮下注射;观察组39例,应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44%,其中显效33例、有效5例、无效1例;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3.36%,其中显效11例、有效18例、无效10例,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胰岛素的药方式不同,疗效也有差别。相比常规分次皮下注射,应用胰岛素泵药,降血糖效果更加理想,值得推广。

  • 标签: 胰岛素 给药方式 糖尿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醋酸奥曲肽不同药剂量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7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主要对象,采用随机分配原则分组,每组27例。观察组用0.1mg/2h剂量治疗,对照组患者用0.1mg/4h剂量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为92.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37%,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在症状好转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上,用0.1mg/2h剂量醋酸奥曲肽的治疗效果更佳,可缩短症状纠正时间,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醋酸奥曲肽 给药剂量 重症急性胰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阿托品2种药方法在有机磷中毒急救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1月来我院急救有机磷中毒的患者8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43例,治疗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间断静脉注射阿托品,治疗组患者采用静脉持续微泵入阿托品,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静脉泵入治疗有机磷中毒患者,效果更明显,不仅能有效的缩短阿托品化时间,避免出现阿托品中毒现象,也能有效的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静脉注射阿托品 静脉持续微泵入阿托品 治疗效果 有机磷中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美沙拉嗪不同药方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U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口服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剂治疗,研究组在其基础上辅以美沙拉嗪灌肠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7.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2.2%,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9%、11.1%,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美沙拉嗪口服联合灌肠法治疗UC较单独口服药治疗效果更佳,临床应用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 标签: 美沙拉嗪 溃疡性结肠炎 给药方式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糖尿病治疗中不同胰岛素药方法的应用效果。将2015年3月到2016年9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皮下注射胰岛素方式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胰岛素泵持续注入胰岛素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并对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优于对照组,试验组血糖达标时间及胰岛素用量均少于对照组,并且试验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糖尿病治疗中胰岛素泵持续注入胰岛素的方式应用效果较好,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糖尿病 胰岛素 不同给药方法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药,同时联合无线镇痛泵系统硬膜外持续药,观察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足月产妇60例,随机均分为2组,研究组蛛网膜下腔注射2.5μg舒芬太尼(1μg/ml),平卧位后接硬膜外镇痛泵,泵内为0.1%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体75ml,首次5ml,自控5ml/次,持续5ml/h,锁定20min,每小时最大剂量15ml。对照组舒芬太尼5μg蛛网膜下腔注射,余过程同研究组。镇痛泵参数、运动阻滞评分、疼痛评分、满意度、不良反应等使用无线镇痛系统记录。结果研究组的PCEA用药量、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运动阻滞、疼痛评分、满意度、恶心呕吐、眩晕、瘙痒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13.33%)低于对照组(26.67%),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舒芬太尼鞘内药联合无线镇痛系统应用于镇痛分娩,起效迅速,镇痛效果稳定,总体不良反应更低,无线监控获取镇痛数据快速准确,主动处理问题及时,患者满意度高。

  • 标签: 舒芬太尼 蛛网膜下腔给药 镇痛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规律间断硬膜外药分娩镇痛对产间发热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来我院选择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12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A组(n=60)给予0.15%罗哌卡因+0.4μg/ml舒芬太尼,B组(n=60)给予0.08%罗哌卡因+0.4μg/ml舒芬太尼,分别给予两组产妇以每小时8ml的速度进行硬膜外腔注入药。观察不同时间点两组产妇的鼓膜体温和产妇VAS评分,以及产妇产间的发热率。结果两组产妇均在接受硬膜外镇痛后4h、5h,分娩时和分娩后1h的鼓膜体温明显升高,且A组高于B组(P<0.05);两组产妇的VAS评分在镇痛后4h、5h,分娩时和分娩后1h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产妇的产间发热率,A组产妇的产间发热率低于B组产妇。结论规律间断硬膜给予0.15%罗哌卡因复合0.4μg/ml舒芬太尼或0.08%罗哌卡因复合0.4μg/ml舒芬太尼均可以为产妇提供满意的分娩镇痛效果,但低浓度的罗哌卡因更能在有效地控制分娩期间体温的大幅度升高,高浓度罗哌卡因可减少产间发热率的发生,因而临床上需要根据产妇的个体差异,进行产妇的自控镇痛,最终选取有效的剂量。

  • 标签: 罗哌卡因 硬膜外给药 分娩镇痛 产间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