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9 个结果
  • 简介:曾听一位严重烧伤患者的母亲这样说道:“尊敬的大夫,我由衷地感谢您用高超的医术把我儿子从烧伤的死亡线上挽救回来。但我将诅咒你们一辈子,因为我儿子的严重瘢痕和畸形使他生不如死,为此我们母子将煎熬终生!”这段话是对我们医务工作者的赞美还是指责,是我们无力创造健康幸福还是在无意中制造痛苦?此时此刻,深感科学的肤浅与无奈。

  • 标签: 创面修复 组织工程 严重烧伤患者 遗憾 梦想 医务工作者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广泛应用在医学教育中,能够有效的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并逐渐成为一种教学手段。基于此,本文将从临床实验、中医实验、护理实验、解剖实验四个方面分析虚拟现实技术教学手段在医学教育中的可行性,旨在充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医学教育提供参考。

  • 标签: 虚拟现实技术 医学教育 护理技能 解剖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研究翻转教学方法和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妇产科临床教学中实际效果。方法:选择妇产科实习学生60名,将所有学生按照随机数表方式,分为对照组(30名,常规教学方式)和观察组(30例,翻转课堂结合虚拟现实技术教学方式)。对比分析两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采取翻转课堂结合虚拟现实技术教学方式后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采取常规教学方式后考试成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产科临床教学中采取翻转教学方法和虚拟现实技术教学方法能够提高考试成绩,教学质量较高,因此值得推广采纳。

  • 标签: 翻转课堂 虚拟现实技术 妇产科 临床教学 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药学服务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100例处方中含有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的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用药指导,观察组加入临床药学服务。比较两组各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学服务的开展,能够确保患者合理用药,提高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可推广使用。

  • 标签: 头孢菌素类药物 临床药学服务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在我国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而卫生人力资源管理也不例外,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卫生人力资源管理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为信息化建设能够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人为因素的出错率,另一方面信息化建设对相关工作人员的能力也有着更高要求,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来说有着较高挑战。笔者本篇文章主要探讨在卫生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的途径和现实意义,以供参考。

  • 标签: 卫生人力资源管理 信息化建设 途径和意义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教学已经开始广泛地利用人工智能混合现实技术等先进的手段。神经外科作为外科手术中较为特殊的、风险难度较高的外科手术,对其从业者的培训教学方式以及手术规划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混合现实技术可以全方位的辅助手术,并且通过新的可视化教学方式达到辅助培养神经外科临床学员的目的。

  • 标签: 混合现实技术 神经外科手术 教学与培训
  • 简介:背景:随着中国老龄化的日益严重,膝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越来越多,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lasty,TKA)是目前治疗中重度膝OA的有效方法。目的:探析TKA术后早期阶段式康复训练中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对其膝关节恢复、心理状态的改善效果及意义。方法:前瞻性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行单侧TKA的12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根据术后康复训练模式不同将其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术后早期行阶段式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分阶段康复训练间歇期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指导下的康复锻炼,对比两组患者初次主动屈曲达45°和90°的时间及NR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和功能改善情况、康复积极性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患者初次主动屈曲达45°、90°的时间和NRS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4d的ROM、HSS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试验组术后14d的ROM、HS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康复需求、配合、依从性和遇挫折后良好情绪、家属及护理人员鼓励作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SF-12量表中生理总评分、心理总得分较术前均明显提高(P〈0.05),出院时试验组两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阶段式康复训练中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可减轻TKA患者早期疼痛,提高康复速度,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可作为术后有效的辅助康复手段,应用前景广阔。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康复
  • 简介:【摘要】 目的: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浸式体验及3D打印模型的直观性可大大提高互动效果,为临床教学提供了新的带教手段。本研究拟将VR技术与3D打印模型用于脊柱外科解剖教学中,探讨教学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6月在脊柱外科实习的本科生66名,按照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3人,分为VR实验组和传统对照组。VR实验组在理论学习阶段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3D模型、VR设备及操作软件辅助教学,手术示教阶段采用3D模型模拟演练;传统对照组采用常规多媒体教学配合骨骼模型的模式。课后进行理论知识考核、实践能力检测及满意度调查,评估教学效果。结果:VR实验组平均理论成绩为84.3±2.6分,显著高于传统对照组的75.2±3.4分,(p<0.01);实践能力方面,VR实验组各项得分:阅读能力、解剖辨识能力、诊断定位能力及疾病处置能力显著高于传统对照组的各项得分,(p<0.01);VR实验组教学满意度显著高于传统对照组,(p<0.05)。结论:VR技术与3D模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相比传统教学模式更有优势,能够进一步提升脊柱外科临床教学质量,推动脊柱外科临床教学的发展。

  • 标签: 虚拟现实技术 3D打印 脊柱外科 临床教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在年轻乳腺癌患者初次确诊期间家庭复原力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2023年1月至12月在本市某三甲医院确诊的乳腺癌患者共100例,通过随机数字形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为实验组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干预方案。结果:干预之后实验组的家庭复原力评分、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种创新的干预手段,在提升年轻乳腺癌患者初次确诊期间家庭复原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 标签: 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 年轻乳腺癌患者 家庭复原力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近年来 ,我国经济迅速增长 ,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然而经济快速增长的现象使人们对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儿童的护理服务 ,儿童护理逐渐由执行医嘱变成了从儿童的角度出发,找到适合儿童的护理方法的模式。此种模式产生给儿童护理人员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怎样才能更好开展护理工作 ,成了儿童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重大难题。因此 ,本文通过人文主义精神的作用分析了其在儿童护理中的应用和表现。

  • 标签:
  • 简介:【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发展,对社会健康、科学、积极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医德的德性与伦理特征,可以让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内化,用医学领域的道德准绳来解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切实增强医学从业者与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生命责任意识、敬业意识与诚信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道德、道义的基础上,对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进行的总结,从内在原理层次上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医学伦理学有着深厚的关联。本文将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医学伦理学关系进行详细分析,并且从医学伦理的核心原则进行分析,探索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医学伦理学教育中融入的建议。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医学伦理学 教育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虚拟现实技术在手术室护理教学方面的作用效果。方法:此次实验期间,共计需要选出300例研究对象,其均为在校护理学本科生,实验进行时间为2022年9月至2023年1月之间,围绕这些实验对象开展手术室护理学教学工作。依照教学需求,将300位本科学生分为3个小组,每组各分有100位学生。在为对照组的学生进行教学期间,选用传统教学法,实验1组的学生在虚拟现实教学实验室中应用传统教学法进行学习,实验2组的学生在虚拟现实实验室选用情景模拟法进行学习。基于理论知识掌握水平、实践技能掌握水平等维度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根据三组的理论、实践知识技能掌握水平对比情况来看,组与组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性,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在为护理学专业的学生开展手术室护理教学工作时,在虚拟现实技术的支持下应用情景模拟法,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应用价值突出,具有显著的推广性。

  • 标签: 虚拟现实技术 情景模拟教学法 手术室 护理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人道主义关怀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应用经验。方法:比较分析手术室护理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以及人道主义关怀护理的应用效果。结果:在手术室护理中人道主义关怀相对于常规护理在不同方面的护理服务满意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方面均有明显优势( 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室护理中强化人道主义关怀,能够从多个角度提高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人道主义关怀 手术室护理 应用经验
  • 简介:目的在构建虚拟现实解剖模型基础上,探讨远外侧入路经枕髁和经颈静脉突两种不同方向的微创手术路径对相关解剖结构显露的影响。方法对15例尸头标本行头颅CT和MR扫描,影像数据输入VitreaFx3.0虚拟现实系统构建颈静脉孔区3D解剖模型。在模型的颅后窝中选取颈静脉结节前缘为标志点,分别做经枕髁和经颈静脉突两个方向的、直径1cm的圆柱体模拟远外侧入路微创手术路径,观察路径中的解剖结构、测量其体积,并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种方向的模拟手术路径中均可清晰显示所包含的颅底骨质、神经和血管等解剖结构,均不包含脑干、小脑、椎动脉和小脑后下动脉。经枕髁方向路径包含部分迷走神经、副神经,经颈静脉突方向手术路径包含部分颈内静脉和颈静脉球。经枕髁和经颈静脉突两种方向手术路径体积[(3236.20±228.01)mm3vs(3306.00±248.23)mm3]及路径中舌下神经的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经枕髁方向路径中包含的骨性结构和小脑前下动脉的体积大于经颈静脉突方向路径,而包含的静脉的体积小于经颈静脉突方向路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324、56.526、140.580,P值均〈0.01)。结论远外侧入路两种方向的模拟手术路径均有效显露舌下神经。经枕髁方向有助于显露小脑前下动脉;经颈静脉突方向有助于避开后组颅神经,但存在损伤颅内静脉的风险。

  • 标签: 神经外科手术 颅窝 神经导航 模型 解剖学 微创性
  • 简介:目的在虚拟现实系统中探讨合理缩小乙状窦前入路显露颈静脉结节的手术路径操作范围。方法采集15例成人尸头标本CT和MRI影像数据构建岩骨和后颅窝的虚拟现实解剖模型。在颅盖中选取乳突尖部为乙状窦前入路的开颅标志点,在颅底中选择颈静脉结节前缘为目标显露区的标志点,以开颅和显露标志点连线为轴线作出直径为2em的圆柱状模拟乙状窦前入路手术路径,再缩小圆柱直径至1cm进行微创化设计;观察和测量微创化前后手术路径中解剖结构显露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微创化前路径中包含乙状窦前缘、颈静脉球下端、颈内静脉和岩下窦,经过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包含部分颈内动脉的体积为(41.57±2.38)mm3和小脑前下动脉的体积为(60.64±2.13)mm3。微创化后手术路径经过部分颈静脉球、颈内静脉和岩下窦,经过副神经。微创化后手术路径体积以及路径中所包含骨性结构、颅神经、静脉结构体积分别为(2168.00±12.90)mm3、(26.43±1.71)mm3和(780.32±18.74)mm3,均小于微创化前的(7083.40±156.24)mm3、(130.24±1.88)mm3和(2411.00±162.86)m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4.349、217.286、54.402,P值均〈0.01)。结论模拟手术路径中,操作方向和范围确定,可实现量化比较。乙状窦前入路显露颈静脉结节的微创化手术路径有助于减少术中对骨性结构的磨除和神经血管的损伤。

  • 标签: 乙状窦前入路 虚拟现实 三维解剖 颈静脉结节 颅底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现实模拟式康复护理应用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对患者躯体症状及社会功能等产生的影响。方法 对2019年1月到2021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40例。对照组以常规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以对照组护理为基础通过现实模拟式康复护理进行干预,比较效果。结果 ①观察组治疗后的躯体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护理之后的社会支持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现实模拟康复护理应用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可以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躯体症状和社会支持水平,值得推荐。

  • 标签: 现实模拟 康复护理 慢性精神分裂症 躯体症状 社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