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旨在探讨卒中后第1月与卒中后第3月抑郁与HRQOL间的相互关联性及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持续纳入90名卒中住院患者中。67名患者符合标准,对卒中后1、3月时进行评估。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估抑郁状况,36条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估HRQOL。采用线性回归来计算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及随访1、3月影响HRQOL的潜在变量。结果卒中后第1月时抑郁与随访3月时HRQOL存在相关性;但卒中第1月时的抑郁和同时期HRQOL无明显相关。卒中后第3月时抑郁与同时期的HROQL显著相关;但卒中第3月抑郁与卒中后第1月时的HRQOL无明显相关,且不受潜在变量影响。结论卒中后第3月时的抑郁症状与同时期的HRQOL最相关;卒中1月时的抑郁症状可预测3月后的HRQOL。

  • 标签: 卒中 抑郁 生命质量 前瞻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PACE的管理理念及模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管理,探讨该模式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3例在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诊疗方法,干预组采用PACE的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6个月及干预1年时观察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患者生存质量情况。结果两组患者HbA1c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干预6个月及1年月后WHOQOL-BREF总分、生理维度、心理维度、环境维度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社会维度干预6个月组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1年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ACE管理模式可降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HbA1c指标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WHOQOL-BREF 2型糖尿病 老年人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实习阶段男女护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校三所附属医院实习男女护生各50例,应用SAS(焦虑自评量表)以及SLSI(学生生活应激问卷),调查不同实习阶段男女护生的心理问题;结果在各个实习阶段男女护生的焦虑问题以及应激情况均较为严重,不同阶段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生各个实习阶段焦虑以及应激程度均比较明显,需要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从而降低他们的焦虑以及应激水平。

  • 标签: 实习 护生 心理问题 焦虑自评量表 学生生活应激问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烧伤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42例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的烧伤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42例烧伤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心理状态和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护理前的焦虑评分(SAS)和抑郁评分(SDS)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以及社会关系等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烧伤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同时,还能够满足患者所提出的护理需求。

  • 标签: 综合护理 常规护理 烧伤患者 综合生存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情绪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将其中出现不同程度抑郁症状的脑卒中患者4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均接受常规神经内科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治疗基础上介入心理干预治疗4周。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进行SDS及生存质量(QOL)测评。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QOL指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QOL指数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心理治疗能使PSD患者生存质量有明最改善,可提高康复治疗的总体疗效。

  • 标签: 心理治疗 脑卒中 抑郁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延续护理措施对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的干预。方法本文选取6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划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延续护理措施,对比两组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结果护理组护理后的生理功能、生活职能、躯体疾病、社会功能、一般健康状况、活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状况各项指标评分大小和对照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相关指标评分大小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实施延续护理措施后,可以进一步完善护理工作开展,减少患者发病次数,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

  • 标签: 延续护理措施 糖尿病 生存质量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对宫颈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88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4例,直接行手术治疗,观察组44例,术前行新辅助化疗处理,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各指标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方式对宫颈癌患者实施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新辅助化疗 宫颈癌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进行临终护理干预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2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每组均为46例,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加强临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结果干预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干预组角色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以及总体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临终护理干预的显著满意,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其生存质量,值得推行。

  • 标签: 临终护理干预 晚期恶性肿瘤 生存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形式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9月本院的90例脑卒中康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组)45例和观察组(多形式健康教育组)45例,然后将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与健康教育后4周与12周时的生存质量采进行评估与比较。结果观察组健康教育4周与12周时的生存质量评分均分别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健康教育后的评估项目间均有显著性差异且较多患者因改善较为缓慢而表现出对预后的信心不足,甚至出现抵触康复锻炼及其他治疗的情况,且此种不良情况的发生率较高1-2,结论多形式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较大,为患者康复锻炼效果的改善奠定了基础。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疗对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就诊的5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行介入治疗,对不同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展开比较。结果采用不同方式治疗后两组患者在生存质量方面均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术后生存质量。

  • 标签: 老年 冠心病 介入治疗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脑卒中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之后生活与生存质量的影响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间在我院入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80例,将他们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是90例。对照组采取的是一般的常规干预,实验组则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并且对这两个小组的患者干预之后的生存质量与护理满意程度进行对比。结果①护理之后实验组SF-36各维度评分都显著比对照组高。②护理之后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95%)显著高于对照组80%,(P<0.05)。结论采取有效的社区护理,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护理满意程度,值得我们在临床上推广与采用。

  • 标签: 社区护理干预 脑卒中 生活质量 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中心式护理对脑瘫患儿家长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抽取脑瘫患儿100例以及患儿家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通过回顾分析法,随机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方法护理,研究组给予家庭中心式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家长掌握康复方法的程度、护理满意率、PALCI评分等。结果研究组家长对护理的满意率为98.54%,明显比对照组的80.54%高,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其中研究组患儿家长掌握康复方法的程度明显比对照组高,而患儿的PALCI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脑瘫患儿护理中采用家庭中心式护理干预,疗效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家庭中心式护理 脑瘫患儿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精神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HAMD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较更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抑郁情况,同时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精神病患者 生存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提高妇科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9月在我院进行妇科肿瘤化疗患者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整体功能评分分别为(52.7±5.5)分、(56.2±7.3)分、(67.3±7.2)分、(65.5±5.4)分、(51.3±4.8)分、(52.6±6.4)分;对照组分别为(42.5±5.2)分、(46.1±5.8)分、(56.7±5.9)分、(54.9±4.8)分、(43.5±4.2)分、(42.1±5.6)分;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妇科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妇科肿瘤 化疗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出院时的生存质量,为开展出院后家庭跟进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由广州市某三甲医院治疗出院、符合研究标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2例,使用一般资料表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orldhealthorganizationqualityoflife-BREF,WHOQOL-BREF)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生存质量进行调查。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健康状况主观感觉方面得分分别为(3.32±0.69)和(2.71±1.14);在生存质量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领域得分转化为百分制分别为(53.11±13.38)、(48.83±13.81)、(52.87±15.14)和(48.28±15.35),所有领域得分均低于国内人群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院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出院时生存质量低于国内一般人群,康复期即要注重对患者肢体功能训练以提高生理领域生存质量,同时要加强心理社会支持、家庭环境改造和社区康复资源建设,从整体上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STBI)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强计划对心理亚健康患者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在本院诊断为心理亚健康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制定基础自强计划,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优化之后制定的自强计划。对比通过自强计划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自我责怪、灾难化等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组,且两组实验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理亚健康患者制定自强计划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提高心理亚健康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自强计划 心理亚健康 生存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延续护理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2884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护理+个体化延续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1442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护理前两组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血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效果更显著(P<0.05)。观察组PF、GH、VT、SF、RE和M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RE和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延续护理可以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高血压 个体化延续护理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肝硬化患者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110例来我院治疗的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优质护理干预。进行组间疗效及生存质量评分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相比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且QOL-C30各子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经由对肝硬化患者的优质护理,可明显提高其治疗效果,改善生存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引起重视。

  • 标签: 肝硬化 优质护理 治疗效果 生存质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应用延续护理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随机数字法的分组方法将本院2015年2月—2017年6月在院治疗的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112例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6例患者采用延续护理,对照组56例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生存质量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存质量可通过延续护理显著提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 延续护理 生存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随着血液透析技术不断改进及条件不断完善,慢性肾衰病人长期存活率和生活质量亦不断提高,本文分析并总结提高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生存率的几点体会。方法在我院进行规律性血透5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人2年随访及动态观察研究。结论发现透析病人改善全身营养状况、饮食治疗与透析充分性、预防处理并发症同等重要,可作为血透病人长期存活的首要条件。

  • 标签: 慢性肾功能衰竭 血液透析 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