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分析血培养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血培养仪阳性报警后,立即采集血培养阳性标本进行革兰染色,同时按常规方法进行分离培养,挑取纯培养菌落进行菌种鉴定,使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32株细菌中,主要的分离菌为大肠埃希菌(ECO);其次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金黄色葡萄球菌(SAU)、肺炎克雷伯菌(KPN)、肠球菌属、鲍曼不动杆菌(ABA)、铜绿假单胞菌(PAE);SAU和CNS对氨苄西林、青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在71.4%~85.7%之间,CNS对红霉素的耐药率高达100%。ECO对哌拉西林、头孢噻亏、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均为77.8%。结论细菌的耐药性和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有密切关系,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病死率,采取一切措施降低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 标签: 血培养 细菌分布1 耐药率 败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中HBV基因分布情况。方法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298份HBV感染者血清进行基因分型。结果297份标本中,285份(95.6%)检出基因型,14份标本未检出基因型285份HBV基因分布为;B基因型63例(22.0%),C基因型126例(44.0%)B+C混合基因型27例(10.0%),非B非C基因型69例(24.0%)。结论武威地区HBV感染者中,基因分布依次为C、B、非B非C、B+C基因型。以C、B、B+C基因型为主,但也有其他基因型存在。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分型 PCR-RFLP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温州地区献血者MN及P血型系统表型和基因频率分布。方法微量板法检测672名献血者红细胞上MN、P血型抗原,根据红细胞凝集与否判定被检者MN及P血型表型。结果MN表型332例,占49.40%,M表型195例,占29.02%,N表型145例,占21.58%,基因频率M为0.5372,N为0.4628;P1型235例,占34.97%,P2型437例,占65.03%,基因频率P1为0.1936,P2为0.8064。结论本地区MN血型的表型分布规律为MN﹥M﹥N,P血型中P2型分布频率明显高于P1型。MN、P血型表型的观察值与期望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值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

  • 标签: 献血人群 MN血型 P血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内细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情况。方法选取了2010年5月到2012年6月我院重症病房收治的病患共80例,对其感染的阳性标本进行采集,其中包括血液、尿液以及痰液等,然后通过微生物鉴定来进行鉴定分析,同时采用纸片扩散(K—B)法对细菌来进行常规性的药敏检测,并判定相关的结果。结果通过对采集标本的检测和分析,结果发现患者感染的主要病菌为G一菌。对该病菌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发现主要包括鲍曼不动杆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结论在重症医学科的临床研究中,发现对于一些原发性的疾病治疗需要进行有效的病理分析及感染病菌的情况研究,对感染细菌的种类及分布进行确定,从而实施有效的预防及控制,以免出现继发性的感染。

  • 标签: 重症医学科 细菌分布 药物敏感性 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尖锐湿疣的临床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复发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尖锐湿疣疾病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收入、婚否等。结果尖锐湿疣临床分布特征中,年龄分布在20岁到40岁之间,地区分布以本地为主,职业分布以服务行业、营销行业、个体户为主,婚姻分布以已婚为主,感染方式以非婚性感染、间接感染为主;复发影响因素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传染来源、包皮等。结论通过加强全国性知识教育,关注感染来源等方式,才能有效控制尖锐湿疣疾病。

  • 标签: 尖锐湿疣 临床分布特征 复发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客观分析小儿慢性咳嗽的临床病因分布状况,并总结影响因素。方法此次从2016年1月—2016年12月间进入我院治疗的慢性咳嗽患儿中,抽选140例进行研究,在分析其病因分布特征的基础上,以多因素分析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评定。结果140例患儿中,113例(80.71%)患儿年龄≤7岁,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65例(46.43%)为咳嗽变异性哮喘所致疾病,发病率高于其他诱因,(P<0.05)。结论多种因素都可能使慢性咳嗽患儿发病,当其年龄发生变化后,病因也会明显改变,且主要表现于咳嗽变异性哮喘,同时曾因呼吸道疾病而住院、与花草以及动物皮毛接触、家族性的哮喘史则是患儿发病的高危因素。

  • 标签: 多因素分析法 小儿慢性咳嗽 疾病诱因 影响因素 单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细菌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指导。方法对我院ICU2010年1月~2012年12月所分离出的病原菌菌株及其耐药性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分离出感染菌株418株,其中革兰阴性(G-)菌350株(83.7%),以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假单胞菌为主,主要见于呼吸道感染,革兰阳性(G+)菌68株(16.3%),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对G-的耐药率较低,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对G+高度敏感。结论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耐药率较高,往往多重耐药,临床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循抗菌药物使用原则,合理用药,并采取有效的监测和预防措施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和细菌的耐药率。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细菌 分布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住院患者革兰氏阳性球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特征,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各临床科室送检的细菌培养标本分离的462株革兰氏阳性球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结果462株革兰氏阳性病原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38.5%、表皮葡萄球菌占24.2%、溶血葡萄球菌占14.7%、屎肠球菌占11.9%、粪肠球菌占6.9%、链球菌属占3.7%。标本类型以痰液为主,占57.8%、其次为血液、尿液、分泌物、穿刺液。临床科室中以神经外科和呼吸内科为主,分别占36.1%和33.8%。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敏感,而对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四环素、克林霉素等抗菌药物耐药。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的耐药率为90%-100%。溶血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率100%。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对喹诺酮类、红霉素、庆大霉素、利福平、左氧氟沙星等抗菌药耐药率达69.5%-100%。结论临床科室医师应加强微生物培养标本送检和耐药性监测,以达到合理使用抗生素。

  • 标签: 革兰氏阳性球菌 细菌分布 耐药性分析
  • 简介:摘要抗感染药物是骨科临床常用药,随着近年来耐药趋势的日益严重,通过合理用药控制临床耐药的研究也不断深入。本文将对近年来骨科临床的主要病原菌分布进行分析,并对给药方案进行分析。

  • 标签: 骨科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提供指导。方法收集确诊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药敏率、科室分布、标本分布特点。结果14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患者,(MRSA)76株(53.5%)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66株(46.5%);MRSA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未发现对耐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耐药菌株。结论MRSA表现为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应按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对烧伤科、神经外科严格无菌换药,换药后污物立刻装入专用污物袋。有专人运输、灭菌。

  • 标签: MRSA MSSA 药敏率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某医院门诊病人就诊时间的分布资料进行分析,提高门诊医疗服务的质量。方法应用统计分析方法。结果管理好门诊各项工作,方便病人就诊,缩短就诊时间。结论对提高医院门诊资源管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 标签: 门诊病人 就诊时间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相关分布特征,制定相应防范措施,预防和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回顾性调查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发生职业暴露的73名医务人员并进行率的分析。结果73名医务人员暴露中,其中护士占65.75%、实习护士占2.73%、助产士占2.73%、临床医师占23.28%、麻醉师占4.10%、检验师占1.37%。结论职业暴露高危人群为护士,高危科室为外科系统,高危暴露源为乙肝;建立职业暴露报告制度,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标准预防意识,可有效防止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医务人员 职业暴露 高危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科住院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进行调查与分析,为临床用药指导提供细菌学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到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儿科住院的6251例临床确诊为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对入选病例采集标本包括痰液、血液、尿液、大便、伤口分泌物、脑脊液等并进行病原学检测,分析6251例儿科住院患者的感染病原菌分布现状。结果1.病原学检测阳性的病例共1023例(检出阳性率16.3%),1023例儿科住院患者的感染病原菌分布主要为,革兰阳性菌占37.30%,革兰阴性菌占37.30%,真菌占11.72%。结论革兰氏阴性菌是儿科住院患者的主要感染病原菌,需加强注意。

  • 标签: 儿科 住院 感染病原菌 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病人感染的细菌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方法对我科送检的874份标本细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74份标本中革兰阳性球菌占13.2%,革兰阴性杆菌占72.4%,真菌126株,占14.4%。革兰阳性球菌除对万古霉素无耐药外,对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的耐药率高。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菌素、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的耐药率高,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结论ICU病人感染率高,耐药情况严重。为控制感染及耐药性播散,应尽早对病人做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提供准确的信息给临床医生,以便严格合理使用抗生素。

  • 标签: ICU 感染 耐药性 细菌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年龄分布分布情况,为临床诊治及制定防治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4年1月至l2月就诊的患者9521例,利用PCR技术对生殖道分泌物沙眼衣原体标志物进行检测,根据年龄分为6组,并针对各组阳性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本研究CT-DNA总异常检出1031人,异常检出率10.8%,小于等于20岁年龄组异常检出率最高,其次为21~25岁年龄组,各年龄组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感染发病率高,发病人群年轻化,20岁及以下人群发病率最高,应当受到临床及保健医生重视,并且加大宣传教育及相关知识的普及。

  • 标签: 生殖道感染 沙眼衣原体 年龄分布 分泌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使用尿培养念珠菌完成后的菌种的分布情况以及菌种对于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对于在我院从1567份尿标本中进行分理出的100株的念珠菌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对于所有的念珠菌进行相应的菌种鉴定以及药敏试验,对于菌种鉴定的结果以及药敏试验的结果进行记录以及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发现,在本次研究中的所有念珠菌种白色念珠菌45株,占45%,热带念珠菌34株,占34%,光滑念珠菌16株,占16%,近平滑念珠菌4株,占4%,葡萄牙念珠菌1株,占1%。同时通过药敏试验的结果能够发现,在本次研究中的100株念珠菌对于两性霉素B以及5-氟胞嘧啶的敏感性极高,敏感率为97%和99%。而对于伊曲康唑、伏立康唑以及氟康唑的敏感性为62%,75%和74%。结论分立完成后,最为常见的三种念珠菌的菌种为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以及光滑念珠菌,同时这一类的念珠菌对于两性霉素B以及5-氟胞嘧啶会呈现出一种极为敏感的情况。

  • 标签: 尿培养念珠菌 菌种分布 药物敏感 分析
  • 简介:摘要肺结核属于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结核病的发生由于具有聚集性,有高发区和低发区之别,对于其中的决定性因素的分析,对于肺结核疾病的重点防控区域的识别、预测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 标签: 肺结核 发病空间 聚集分布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永州职业技术学院三个校区5个学生和教工食堂2009~2010年蟑螂的种样构成、密度和季节消长,为开展蟑螂防治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粘捕法调查,将捕获蟑螂带回实验室进行分类鉴定。结果2年共调查捕获蟑螂成虫和若虫1503只,经鉴定隶属2科2属3种,有德国小镰、关洲人镰、黑胸人镰,以德国小镰为优势种,占捕获蟑螂总数的93.02%;蟑螂总密度为0.56只/张,总的侵害率为26.56%;以学生食堂蟑螂密度和侵害率为最高,分别占0.68只/张和36.03%;季节消长有明显的季节性,以7~9月为活动高峰。结论基本掌握了学校食堂蟑螂的种样构成、密度及季节消长规律。

  • 标签: 蟑螂 种群构成 密度 季节消长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尿液细菌培养,来监测分析尿路感染患者常见的致病菌分布状况,并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住院及门诊的泌尿系统感染患者320例的临床资料,对其尿液标本进行分离培养获得阳性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尿标本中共分离细菌340株,其中220株革兰氏阴性菌(64.70%),105株革兰氏阳性菌(30.88%),15株真菌(4.41%)。结论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总数中以革兰氏菌阴性菌为主。泌尿系统感染治疗应根据病原菌对药物的敏感性选择,必须遵守抗菌药物应用原则,合理应用抗生素,控制和预防耐药菌株的产生。

  • 标签: 泌尿系统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