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应用持续被动活动仪联合综合康复治疗促进术后功能康复的价值。方法:将9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组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开展常规闭合性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综合康复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持续被动活动仪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功能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Harris评分、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应用持续被动活动仪联合综合康复治疗,有效促进了髋关节功能康复,提高了生活能力,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持续被动活动仪 综合康复治疗 股骨转子间骨折 功能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针对腹膜炎相关性重症脓毒症开展治疗的过程中,使用持续性血液净化方法为血电解质和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产生的影响。 方法 此次研究选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5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确诊腹膜炎相关性重症脓毒症,在分组的过程中,采取掷硬币的方法,参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额外运用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等指标。  结果 研究组PT等凝血功能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  结论 在针对腹膜炎相关性重症脓毒症开展治疗的过程中,使用持续性血液净化方法,可以提高患者凝血功能。

  • 标签: 持续性血液净化 腹膜炎相关性重症脓毒症 血电解质 凝血酶原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针对腹膜炎相关性重症脓毒症开展治疗的过程中,使用持续性血液净化方法为血电解质和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产生的影响。 方法 此次研究选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5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确诊腹膜炎相关性重症脓毒症,在分组的过程中,采取掷硬币的方法,参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额外运用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等指标。  结果 研究组PT等凝血功能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  结论 在针对腹膜炎相关性重症脓毒症开展治疗的过程中,使用持续性血液净化方法,可以提高患者凝血功能。

  • 标签: 持续性血液净化 腹膜炎相关性重症脓毒症 血电解质 凝血酶原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微信公众平台优化门诊流程对患者就医时间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抽出300例门诊患者为对象,就诊时间在2020年1月-2020年11月,进行随机分组,150例试验组就诊时运用微信公众平台优化门诊流程,150例参照组患者就诊时采用传统门诊流程,统计两组就医时间。结果 试验组门诊患者参照组有着更短的就医时间,差异显著(P

  • 标签: 微信公众平台 优化门诊流程 就医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人脾破裂损伤时间推断的法医病理学特征探讨。方法将我院2019-2021年的136例外伤性脾破裂手术切除为标本,根据破裂损伤时间将其分成了 、 。常规染色后观察破裂边缘和出血区的组织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后,观察破裂和出血区边缘SMA阳性细胞的表达规律。结果脾脏损伤后6h内有纤维素渗出,7~12h内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13~24h内少量SMA阳性细胞分散,25~48h很多SMA阳性细胞网状呈现,49~72h出现的大量SMA阳性细胞。每组SMA阳性细胞量含统计学差异(P<0.05)。73h~7d、8~14d肉芽组织产生;超过14d形成瘢痕。结论通常,通过出血区边缘组织变化状况判断脾破裂损伤时间,脾破裂损伤的时间可通过SMA阳性细胞的数量和分布、纤维素渗出、中性粒细胞浸润、肉芽组织和瘢痕形判断,脾破裂损伤时间不能通过含铁血黄素沉积精准判断。

  • 标签: 人脾破裂损伤 时间推断 法医诊断 病理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急性肠梗阻患者进行手术所使用时间的长短对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急性肠梗阻患者68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的手术时间来划分,其中手术时间为入院后48h以内者34例为实验组,手术时间为入院48h以后者34例为对比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的治疗效果及相关指标。结果在对两组的手术总有效率、术后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方面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均好于对比组(P<0.05);对比两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因为两组急性肠梗阻患者手术时间的不同,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影响极小,观察发现入院后48h以内的患者在接受手术后疗效更佳,同时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也得到了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手术时间 急性肠梗阻 预后效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层级链式护理在小儿肺炎中的护理效果。方法:收治我院100例患者作为研究核心,以抽签法为主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均为50例,各自实施常规护理以及层级链式护理,对比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住院时间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与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层级链式护理 小儿肺炎 护理满意度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缩宫素联合人工破膜对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20年6月~2021年12月间收治的64例未临产产妇采取人工破膜和缩宫素联合治疗的孕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产妇单纯使用缩宫素促宫颈成熟治疗,观察组产妇采用人工破膜后1h应用缩宫素静点,比较两组产程、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及总产程显著少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剖宫产率分别为9.09%和29.03%,观察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缩宫素联合人工破膜可显著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缩宫素  人工破膜  产程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孕期维生素A.E水平与妊娠期胆汁淤积症相关性。方法  共计抽取48例妊娠期胆汁淤积症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时间为2018年10月-2019年9月。选取同期行常规产前检查的50名健康孕妇作为对比组。对两组患者血清中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E水平进行检测,观察孕期维生素A、E水平与妊娠期胆汁淤积症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者血清中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E含量比较,研究组维生素A含量低于对比组(P

  • 标签:   妊娠期胆汁淤积症 维生素A 维生素E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研究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在支气管肺炎患儿治疗过程中,对其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本次80例研究者,均来自2019年9月~2020年9月间,本院治疗的支气管肺炎患儿;将所有的研究者以字母划分方式、细化为相同人数的两组,A组(行常规的治疗方法)与B组(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与并发症发生概率。结果:在采取不同治疗后,B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另B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概率相较A组患儿低,P

  • 标签: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 支气管肺炎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1.5T磁共振成像对踝关节运动损伤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取60例于2018年1月-2019年8月在医院中进行骨折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1.5T磁共振成像对踝关节损伤及骨挫伤的诊断:在60例患者中,给予所有患者踝关节镜检验方法,有14例患者存在骨折,对14例骨折患者进行1.5T磁共振诊断,诊断结果显示有14例患者有骨折,诊断准确率为100%。1.5T磁共振成像中可见,患者的骨髓中出现水肿及挫伤,信号显示骨髓内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压脂序列的信号主要表现为高信号。踝关节韧带损伤磁共振诊断:在60例患者中,经切开术及踝关节镜检查方法显示,诊断出踝关节韧带损伤者有38例,外侧副韧带损伤者有32例,其中,有11例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损伤,8例单纯跟腓韧带损伤,13例单纯距腓前韧带损伤。在对38例诊断出踝关节韧带损伤的患者进行1.5T磁共振诊断时,有31例患者被诊断为踝关节韧带损伤,诊断准确率为81.58%。1.5T磁共振成像中可见,患者的韧带出现完全及部分连续性中断,韧带出现增粗及皱缩状态,信号状态异常。结论在踝关节运动损伤疾病诊断中1.5T磁共振成像诊断方法展现出了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为疾病治疗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了依据。

  • 标签: 1.5T磁共振成像 踝关节 运动损伤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心电图ST-T改变对于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收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基于2019年2月-2020年2月截取94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心电图扫描结果划分为ST-T动态改变组(44例)及ST-T无动态改变组(50例),分析ST-T改变对心电图检查结果的影响。结果:ST-T动态改变组冠心病阳性率为72.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00%(P

  • 标签: 高血压 心电图ST-T 冠心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延长初发酵培养时间对大肠菌群监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 2018年 12月 ~2019年 7月采集的 90分样品进行大肠菌群总数检测。结果 通过延长初发酵培养时间至 36~48h,大肠菌群检出率有明显提升,各类大肠菌群检出率提高显著。结论 延长初发酵培养时间可提升各类大肠菌群检出率。

  • 标签: 初发酵培养时间 大肠菌群 检测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血液标本放置时间与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于2019年11月-2021年10月开展研究,将70例于本院进行血液生化检验患者纳入研究,检验的指标分别为血糖、甘油三酯及碱性磷酸酶、钾离子。以随机抽签分组,各35例,对照组采集标本后放置4h后检验,观察组采集标本后放置4h内检验。分析血液标本放置时间与生化检验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生化检验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血液标本 放置时间 临床生化检验结果 相关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血液标本放置时间与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于2019年11月-2021年10月开展研究,将70例于本院进行血液生化检验患者纳入研究,检验的指标分别为血糖、甘油三酯及碱性磷酸酶、钾离子。以随机抽签分组,各35例,对照组采集标本后放置4h后检验,观察组采集标本后放置4h内检验。分析血液标本放置时间与生化检验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生化检验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血液标本 放置时间 临床生化检验结果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凝血酶原时间与血小板检验诊断肝硬化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预计选取60人作为研究对象,实验对象的筛选范围为我院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之间接收的肝硬化患者以及同时期健康体检者。从肝硬化患者群体以及健康者群体中各自选出30例实验对象,将30例患者纳入实验组,之后并按照该组患者有无出血症状,再细分为出血组以及未出血组。3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安排出血组以及未出血组的研究对象接受临床检查,均确诊患有肝硬化。从血小板参数以及凝血酶原时间等角度对三组进行对比探析。结果:首先分析凝血酶原时间的组间对比情况,时间指标水平由长到短分别为出血组、未出血组、对照组,三组数值差距均显著(P<0.05)。观察三组的血小板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水平,参数值由大到小依次为出血组、未出血组、对照组,而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水平由低到高分别为出血组、未出血组、对照组(P<0.05)。结论:肝硬化治疗中,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检验的测定结果具有较为显著的参考效果,更能反应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功能损害、出血等情况,并可用作肝硬化疾病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 标签: 肝硬化诊断 凝血酶原时间 血小板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标本放置时间对血糖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空腹抽取患者静脉血,将80份血液样本中选取出最佳的5个血液标本,在5h内探究血液标本不同放置时间的血糖变化情况。结果:①放置1h与放置2h后检测的血糖检测结果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而放置3h、4h、5h的血糖检测结果与放置1h的血糖检测结果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

  • 标签: 血标本 放置时间 血糖临床检验结果 影响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卧床时间对腰椎穿刺术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10例腰穿病人分为不平卧组(38例)、平卧6小时组(35例)、平卧超过6小时组(37例),统计各组术后头痛、脑脊液漏、神经功能障碍、压力性损伤、下肢静脉血栓、肺部感染、消化功能不全的发生率。结果:3组病例并发症总的发生率如下:头痛12.7%、脑脊液漏6.3%、下肢静脉血栓6.3%、压力性损伤发生相关5.4%、神经功能障碍7.2%、肺部感染5.4%、消化功能不全10%。其中不平卧组的头痛、脑脊液漏、下肢静脉血栓、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均高于平卧超过6小时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平卧超6小时组的头痛、脑脊液漏、下肢静脉血栓、压力性损伤发生率高于平卧6小时组。而各组之间神经功能障碍、肺部感染、消化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并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腰穿后存在一定概率发生并发症,并且卧床时间长短与术后头痛、脑脊液漏、下肢静脉血栓、压力性损伤相关,术后平卧6小时的头痛、脑脊液漏、下肢静脉血栓、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最低。而不同卧床时间对神经功能障碍、肺部感染、消化功能不全的发生无影响。故临床工作中应全面评估病情,适当减少卧床时间、改变卧床姿势或增加卧床时的活动,降低腰穿术后发生并发症得风险。

  • 标签: 腰穿 并发症 平卧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