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样本采集方法和抗生素两个不同影响条件下对痰液样本细菌学检验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来我院接受呼吸道病变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200例患者按照奇数月和偶数月来我院接受治疗划分为甲乙两组,每组各100例患者,然后按照随机分化表将甲乙两组随机再各分成两个小组,每组50例患者。其中甲组主要是采集方法的不同,乙组是受抗生素的影响。甲组实验组50例患者用修正版样本采集方法,甲组对照组50例患者接受常规样本采集方法获取痰液;乙组100例患者全部用常规方法取样,乙组对照组50例患者应用抗生素后取样,乙组实验组50例患者则不经处理直接取样,对比甲组、乙组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检查合格率和阳性检出率。结果甲组的两组试验对比,实验组的检查合格率和阳性检出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乙组的两组试验比较,实验组痰液样本的检查合格率和阳性检出率都优于对照组,但是检查合格率,P>0.05。结论适当的对采集样本的方法进行改进可以大大提高痰液样本的检查合格率和阳性检出率;对患者应用抗生素后采样则可以降低阳性检出率,应在患者用药前进行取样。

  • 标签: 样本采集方法 抗生素 痰样本 细菌学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细节管理控制在临床血液检验标本采集中对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150例行血液检验患者,收治时间2020年08月-2021年08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75例,行常规管理,观察组75例,行细节管理控制,比较两组管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血液标本不合格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在临床血液检验标本采集中应用细节管理控制,能够显著提升检验结果准确性,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细节管理控制 血液检验 标本采集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规范化标本采集方法对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3月用于我科常规检验的50例标本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4月-2019年3月于我科规范化标本采集的50例标本作为实验组。对两组血、尿标本的微生物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的血、尿标本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临床微生物标本,规范化采集 检验结果准确率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糖尿病足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提高对糖尿病足患者的疾病控制效果,本文探析短视频为主的融媒体护理教育对糖尿病足患者缓解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缓解期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不用护理措施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自我管理行为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参照组,而复发率明显降低,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应用短视频为主的融媒体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糖尿病足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和护理满意度评分,还能有效降低糖尿病足复发率。

  • 标签: 糖尿病足缓解期 短视频为主的融媒体 教育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提高护理人员动脉血气分析采集流程正确执行率的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间上责任班的护理人员中,随机抽选3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组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例数均为15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实验组采用PDCA循环方式。结果:在血气分析采集流程正确执行情况方面,实验组正确率92.80%,对照组正确率26.00%,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在动脉血气分析采集流程中,应用PDCA循环,其效果显著,能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正确执行率,提升检测结果的精准性,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PDCA循环 动脉血气分析 采集流程 执行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视频教学中的“翻转课堂”在中医内科学消化专业教学查房中应用。方法在临床带教老师组织下,以学生为主的师生互动、以临床住院案例为基础的实践教学,解决课堂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等方面的问题。结果采取以微视频为基础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查房模式,为即将转变为临床医生搭建了桥梁,通过以典型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查房模式,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而且学习了临床基本操作技能。结论采取以微视频为基础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查房模式,不仅大大地提高了临床教学效果,而且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紧密地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为即将踏上临床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标签: 微视频教学 翻转课堂 中医消化内科 教学查房
  • 简介:【摘要】传统的手术学教学方法为课堂教学。外科医师学习切开、止血、缝合、打结等最基础的操作时,均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我们提出将短视频充分应用于手术学教学,建立基于新技术及新器械的短视频教学数据库,形成一套完整的手术学短视频教学体系,并且随着新技术与新器械的不断涌现而增添数据库内容。

  • 标签: 手术学教学 短视频教学数据库 创新性思维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微信平台视频教育对农村首诊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 对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间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70例农村首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干预方案不同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干预,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微信平台视频教育,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及自我效能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血糖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血糖水平相较于干预前均下降,但试验组血糖水平较对照组更低(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C-DMSES评分均上升,但试验组分数较对照组更高(P

  • 标签: 微信平台 视频教育 2型糖尿病患 自我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病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咽拭子采集舒适护理中应用品管圈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7月至2021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患者中随机选取200例,均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应用品管圈行舒适护理,护理结束后,调查两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统计咽拭子采集成功率,统计学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3.00%)相比较,观察组(98.00%)更高(P<0.05);观察组咽拭子采集成功率(100.00%)较对照组(91.00%)更高,(P<0.05)。结论:对老年病人实施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咽拭子采集的过程中,对其实施舒适护理并应用品管圈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咽拭子采集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品管圈 老年病人 核酸检测 咽拭子 舒适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鼻咽拭子采集培训体系构建与实施效果 。 方法 通过观察前期培训考核的问题所在、分析与跟进构建新型冠状病毒鼻咽拭子采集培训体系, 并基于柯式模型构建评价方案,包括反应层(护士满意度)、学习层(预约练习的积极性)、行为层(护理操作考核重点环节的掌握)、结果层(对核酸采集标本质量的评价)。 2021年12月—2022年3月对本院200名核酸采集进行培训,并根据评价方案进行效果评价。 结果 反应层:学员培训后总体满意度为91%;学习层:预约练习参与率为100%。 行为层:鼻咽拭子护理操作考核重点环节的合格率100%。 结果层:核酸采集标本质量的评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现象学 培训体系 规范化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视频化宣教健康教育法在全麻下肩关节松解术后肩关节功能锻炼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间收治的60例肩周炎患者为实验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进行功能锻炼宣教,对照组患者采用制作好的标准功能锻炼操视频进行健康宣教,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功能锻炼健康宣教后效果评价指标、患者疼痛VAS评分、患者关节活动度MELLE评分、患者治疗效果评价MacNab评分等四项指标。【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首次功能锻炼健康宣教后效果评价指标、患者疼痛VAS评分、患者关节活动度MELLE评分、患者治疗效果评价MacNab评分等四项指标明显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视频化宣教 健康教育 肩关节松解术 功能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比较直型留置针与Y型留置针在I期临床试验血样采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我院完成的I期临床试验资料中,随机抽取使用直型留置针和使用Y型留置针的各100例受试者试验数据,分为A组(使用直型留置针)和B组(使用Y型留置针)进行统计分析,回顾性探讨两组受试者的留置针应用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统计数据,A组受试者的留置针堵管率及血样溶血率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I期临床试验中使用直型留置针有利于保持留置针管腔通畅,减小留置针堵管率和血样溶血率,比Y型留置针更适用于血样采集操作。

  • 标签: 直型留置针 堵管率 溶血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