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对外感发热中的寒热往来与高热两种发热类型的病因、病机与治疗进行辨析。寒热往来可见于伤寒、温热病和湿热病。在伤寒病中,其病变部位在足少阳胆,其病因是外感寒邪,病机是由于正虚寒邪侵袭少阳,导致枢机不利,治疗以和解少阳为法;在温热病中,归属于“高热”中讨论;在湿热病中,其病机是外感湿热,邪气郁阻于手、足少阳,导致三焦壅滞,胆气不疏,气机出入失常,治以分消走泄、清透少阳为法。高热可见于伤寒病与温热病。其病机是正邪相争激烈,功能亢奋。证候类型分为里热蒸腾和里热郁闭两种。里热蒸腾见高热大汗,治法为辛寒清气、泄热保津;里热郁闭见高热而无汗,治法为苦寒泄热、宣郁透邪。

  • 标签: 外感发热 寒热往来 半表半里 高热 里热蒸腾 里热郁闭
  • 简介:本文就外感发热中的汗出热减,继而复热;日晡潮热;真寒假热3种发热类型进行辨析。汗出热减,继而复热见于湿热病的中焦湿热证候,病机为湿热裹结,治法为清利湿热,利尿通阳;日晡潮热为阳明热盛,耗气伤津所致,见于阳明热结之证,病机为热盛伤津,燥屎热结,治法为攻下热结,通腑泄热;真寒假热表现为高热与四肢厥冷并见,其病机和治法与"高热"相同。

  • 标签: 汗出热减 继而复热 日晡潮热 真寒假热
  • 简介:外感咳嗽一年四季皆可发生,虽属常见病,但经常见因治不得法而经久不愈者。刘源教授认为治疗外感咳嗽以宣肺为第一要义,麻黄是宣肺治咳的第一要药。他借鉴前人经验,自拟"治咳八味汤",多年来以此方加减治疗外感咳嗽疗效显著,治疗哮病发作期亦有良好疗效。

  • 标签: 外感咳嗽 宣肺 治咳八味汤 哮病发作期
  • 简介:癃闭,是以小便量少、排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其中小便不畅,点滴而出,尿量短少,病势缓者称为"癃";小便闭塞不通,点滴皆无,病势急者称为"闭",二者统称癃闭[1]349。1癃闭虚证的病机导师认为,在临床实践中,癃闭患者以虚证居多。究其病机,主要责之于肺、脾、肾三脏。肺为水之上源,脾主运化水湿,肾主蒸腾气化。

  • 标签: 癃闭 补中益气汤 三拗汤 前列腺病变
  • 简介:目的:了解河南中医学院仲学术传承实验班学生批判思维能力现状,为中医传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完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中文版批判性思维态度倾向性调查表(CTDI—CV)对仲学术传承班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仲学术传承班学生总体CTDI—CV得分为(267.31±24.69)分,属中等水平,量表7个因子中有4个得分大于40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分析能力、思想开放、认知成熟度和寻找真相。高年级学生在批判思维能力(CTDI—CV)总分、寻找真相、分析能力、求知欲方面高于低年级学生(P〈0.05),但系统化能力、自信心得分均较低。结论:仲学术传承实验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总体呈中等水平,应重视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 标签: 高等中医院校 传承教育模式 批判思维 调查研究
  • 简介:文章以李东垣针对阴火所行之甘温除热法为启引,探得甘寒祛热、苦寒泻热、解郁除热等除热方法亦是李东垣临证对于热证的主要治疗方法。故以此类比参照仲方论对于热证的论治分析所得,两家论述所体现的治法思路如出一辙,如此后世所奉仲为万法之宗、方书之祖,确为名不过实。

  • 标签: 李东垣 除热法 伤寒论 析源
  • 简介:华主任医师是著名的中医内科专家,行医50余载,临床中运用治未病理论,用”冬病夏治”方法,创咳喘粉外敷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取得了良好疗效。

  • 标签: 治未病 中医外治 咳喘粉 慢性支气管炎 叶景华
  • 简介: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用薤白有四方,后世对于书中薤白功用之论在金前后出现分水岭,本文通过考证仲时期对薤白的普遍认识与仲在《伤寒论》中薤白用法、用量及配伍的变化,论仲用薤白之本意。

  • 标签: 薤白 温补 伤寒论
  • 简介:本文对第三届国际经方班暨第十三期全国经方临床运用高级研修班的专家授课内容进行了整理,系统总结了研修班专家们所传授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

  • 标签: 仲景学说 经方 针灸 经方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