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9 个结果
  • 简介:据不完全统计,洛阳历代出土墓志约6000余。每墓志就是一篇古代人物传记,所以人们把它称之为“石史“。加强古代墓志研究对史实钩沉,历史人物研究,接续古今族系,开展与海外宗亲组织的联谊都是大有益处的。

  • 标签: 洛阳市 墓志 志主 唐朝 王怀文父子墓志 志文
  • 简介:<正>在我国古代货币中,孔圆钱(亦称孔制钱)使用的时间最长。一般说从秦始皇统一货币(公元前221~215年)到清朝末年(1911年),历时两千一百多年。实际上,它的铸行时间,要更长一些。因为,在秦行“半两”钱之前,我国在战国晚期已经出现了孔圆钱,如“一刀”,“明刀”,“明四”钱等,而到民国初年,我国的某些地区还在铸行孔圆钱。如:成都曾铸折二型“民国通宝”背“十文”钱;云南曾铸“民国通宝”背“东川”平钱;福州曾铸“福建

  • 标签: 秦始皇 公元前 云南 文字 母钱 北宋
  • 简介:正定现藏有三朱熹书“容膝”刻石,一存隆兴寺,两藏于民间。隆兴寺藏的一刻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为原始刻石,但漫漶严重。第二系摹刻前石而重立于明崇祯十年(1637年),文字保存较完整,可弥补第一刻石文字之缺。第三仅见拓片,应为三“容膝”刻石中时代最晚者。

  • 标签: 正定 明代 “容膝”刻石 范志完
  • 简介:因爱好书法,获得金溪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吴定安先生所赠宋、明墓志铭拓本两,为该县所收墓志中的上品。今征得同意,标为整理如后,以飨同好。

  • 标签: 墓志铭 宋明 考释 文物管理所 金溪县
  • 简介:本文从共存关系、疏文内容以及与道书文献进行比对三个方面,推定南方地区吴晋墓葬出土部分木(衣物疏)乃道教性质的遗存,有的疏主本身就是道教信众。道教埋葬使用器物清单源于汉代民间葬俗,吴晋时期道教葬仪和世俗丧仪都在使用这一特殊明器,流行地域仅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东晋中叶前后衣物疏从南方地区传入新疆,后被佛教徒所借用,出现佛、道杂糅的现象。

  • 标签: 南方地区 吴晋 墓葬 木方 道教
  • 简介:<正>湖北宜城楚皇城遗址,先后出土了几铜印,较有史料价值的有三,《考古》一九八○年二期已作了报道。这三印章,其中“汉夷邑君”印,王人聪先生作了论述本文拟就“中左偏将军”及“晋蛮夷率善邑长”印,谈一点我们粗浅的看法,刍尧之见,愿就政于同好识者。“中左偏将军”印,铜质,方形,边长2.5厘米,瓦钮,白文篆书。此印未及著录,尚属初见。“偏将军”一称为武职,西汉无此官号。《汉书·王莽传下》:地皇元年,王莽托古“于是置前后左右中大司马之位,赐诸州牧号为大将军,郡卒正、

  • 标签: 将军 史料价值 少数民族 后汉书 王莽 宜城
  • 简介:<正>遂平县文化馆最近征集到石砚一件。是和兴公社赵庄大队季桥村社员张法亭从村西泥塘中挖出来的,砚身长28厘米,宽18厘米,厚5厘米。该砚除边角有几处碰伤和右侧刻字磨损以外,保存基本完好。此砚是用黑色夹有四层鸭蛋青色的石料琢成。上面雕刻有清代名家书、画,现介绍如下:一、砚身正面:

  • 标签: 文化馆 乾隆 浮雕 印文 篆书 文字
  • 简介:《中国历代货币大系·先秦卷》中收录平肩足布一种.编号为第1886,此足布面文当释读为负夏。但对负夏地望的认识却岐义颇多。北魏时郦道元将其与鲁地的负瑕混为一谈,清人赵一清又将其与帝丘相提并论。这都是不妥当的。本文认为负夏又称瑕丘,其地望在今濮阳县老城南9公里的五星乡固堆村西首。

  • 标签: 地望 考辨 郦道元 濮阳县 北魏
  • 简介:季姬尊铭文中“季姬”被赏赐的二十六家“佃臣”为宗族聚落。其中,名为“丁”的“师夫”作为族长领导生产,剩余二十五家为庶民家族。铭文中显示随聚落被赏赐的牲畜数量很大,反映了此聚落从事的是耕作与畜牧相结合的农区畜牧业。

  • 标签: 季姬方尊 铭文 宗族 畜牧业
  • 简介:近几年,河北省滦平县在文物普查中发现金代官印三颗,保存皆完整,对于研究当时的职官制度和军事情况具有重要价值。现分别介绍如下:1.神字号行军万户所印于金沟屯镇曹窝铺村石头沟门北拐坡出土。铜质方形,每边长6.5,厚1.9厘米;矩形钮,高3,宽3,厚1.7厘米。印正面阳文汉字篆书,二行九字,印文“神字号行军万户所印。”

  • 标签: 行军万户所印 文物普查 河北省滦平县 印文 金代 行九
  • 简介:<正>内蒙古博物馆征集一官印,此印1979年出土于呼市托克托县西城圐囵。印为铜质,近似正方形,边长为8.7、8.8厘米。钮为短矩形,高2.8厘米。印厚1厘米,重870克。印文为“保德州招讨使司之印”九个阳刻九叠篆字。印背面无年款,只在右上方阴刻一楷书“上”字,印角有些磨

  • 标签: 托克托县 金代 官印 内蒙古 出土 博物馆
  • 简介:吕师孟是南宋晚期著名的“吕氏军事集团”的成员之一。身为被文天祥点名斥责过的南宋降臣,吕氏家族入元后的处境颇为尴尬,传世文献中的资料甚允1959年出土于苏州的吕师孟墓志铭,完整记裁了墓主的生平、宦迹及姻亲状况及其入元以后的发展轨迹,可补传世文献之不足。墓志铭显示,吕师孟为吕文福而非吕文德之子。入元以后,吕师孟除了与南方故交继续交往外,还与北方的大官僚和士人建立起新的关系。吕氏在文天祥的文集和墓志铭中的形象迥异,盖由文献性质和作者立场所决定。同时,该墓志铭记载了南宋驸马杨镇的家庭信息,亦不见于传世文献。墓志作者为宋元之际的著名诗人回。该文不见于回的传世文集,《全元文》也未曾收录,是—篇珍贵的佚文,也是研究回交游状况的重要资料。

  • 标签: 吕师孟 吕氏军事集团 方回 文天祥 杨镇
  • 简介:2013年的夏天,我曾看到一件(胡)应姬鼎的照片、拓本,其铭文记述胡国妇女应姬在周昭王伐楚时见王的事迹,颇有研究价值,于是写了一篇小文《胡应姬鼎试释》,己在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的《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第六辑发表。最近我想到,这两年新出现的胡国青铜器,

  • 标签: 方鼎 古文字研究 周昭王 出土文献 于汉 小文
  • 简介:介绍了辽代锦袜的基本概况,包括锦面和衬里的形制、尺寸、纹饰、组织结构.根据锦袜的破损状况,保护师采用传统的方式,对其进行了清理、平整、针线修复法的复原工作.

  • 标签: 辽代 锦袜 保护 修复
  • 简介:<正>1986年元月7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四开乡社员吉布拉格和尔古吉且二位同志,在地名为“赫丁”的一个陡坡上离地表约10厘米处掘得十七铜印。出土时十七枚印重叠在一起,保存较好。这批印章的形制均为鼻形钮印,印面为正方形,印通高1.8厘米,印文面长宽均为2.6厘米,厚度及重量不一。“军司马印”厚0.8厘米,重61克;“军假候印”厚0.795厘米,重59.5克;“军假司马”印厚0.7厘米,重51克;印面

  • 标签: 四开 出土 昭觉 彝族自治州 凉山 后汉书
  • 简介:<正>1983年至1984年,在成都市池街四川省总工会基建工地上,发掘清理出一批重要文物,据初步研究认为,这里很可能是一处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春秋时期之间的古文化遗址。在遗址早期地层的上面,发现一个青石雕刻的人像,高约0.5米,双腿弯曲作跪状,双手交叉于身后,作捆缚状。同时还发现有大量的陶器、骨器,石器、人骨、兽骨、卜骨等。四川大学历史系徐中舒教授认为:这个石人,是新石器晚期到殷商时期的文物,这些尖底陶杯也是同时代的。四川省文管会沈仲常先生在《略谈成都的文物考古》中认为:新繁水观音文化墓藏

  • 标签: 四川省 新石器时代晚期 古文化遗址 相关问题 石雕刻 春秋时期
  • 简介:2007年年初的一天,我们在报国寺的钱币市场上发现了一枚“武平”类足布,当时甚感惊异,因此种类足布以往从未发现过,我们三人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新品种。经询问摊主后得知,此枚布币乃是去年六月在距报国寺市场不远处原义利食品厂施工工地出土的为数众多布币中的一枚,并且是刚从二、三十枚锈结在一起的一块布币疙瘩中新剥离出来的。

  • 标签: 钱币市场 施工工地 报国寺 新品种 布币 食品厂
  • 简介:平泉县博物馆藏两金代官印1975年5月,在河北省平泉县南五十家子乡会州城村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会州城遗址,出土了两金代官印,保存皆完整。经河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均定为国家二级文物,现藏于平泉县博物馆。1、惠州之印,黄铜质,正方形,边长8.7、厚...

  • 标签: 平泉县 博物馆 金代 神山 惠州 学校历史
  • 简介:南阳市出土两明武略将军墓志包明军,王伟InAprilandDecemberof1989,twotombsofMingDynastywereexcavatedincooperationwithcapitalconstructionbyNanyangM...

  • 标签: 南阳市 墓志 武略 第二胶片厂 方明 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