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88 个结果
  • 简介:自1962年黄佐临在广州会议上提出“戏剧”以来.至今已有45年了。在这45年内.“戏剧”两次被重提.一次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西戏剧再次进行了强烈的碰撞与深刻的交流.戏剧理论也因此产生了一种历史性变异。这种历史性变异滥觞于1981年至1986年前后的那场意义大于成果的“戏剧”论争。这是由“戏剧危机”激发.黄佐临的“戏剧”引发.西方现代派戏剧触发的具有颠覆性意味的理论清理和观念反思。

  • 标签: 戏剧观 西方现代派 戏剧理论 80年代 70年代 戏剧危机
  • 作者: 张志明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10-02-12
  • 出处:《戏剧之家》 2010年第2期
  • 机构:舞蹈就其本性而言,长于抒情而拙于叙事。舞蹈属于动态的表现艺术,或者说属于表情艺术。它担负的使命不是摹拟(再现事物的外部特征),而是比拟(表现性格的内在实质);不是讲述连贯、曲折的故事,而是通过某些“闪光点”塑造出鲜明的形象、抒发情感、烘托环境。舞蹈同样要反映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题材,但不能机械地照搬“真人真事”,而必须找到一个符合舞蹈艺术特性的“折射”角度。舞蹈不能直接表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思想境界,但可以通过像《春蚕》这样一个歌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精神的寓喻舞蹈,来对人们进行形象生动的思想教育。同样,舞蹈无法(也不必要)编排说明月亮的自然属性(大小、形状、表面温度等等)的舞蹈,但完全可以编出表现月光下人的感受——不同人在不同环境里从一轮明月得到的喜悦、惆怅、思乡或在悲怆凄凉的心情的舞蹈节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清儒的戏曲大多集中在对戏曲地位和功能的认识上,并且受所处时代学术思潮的影响.清初理学家对待戏曲的态度基本以反对或轻视为主.清中叶汉学家的经学本位主义立场决定了对戏曲的态度,或是将戏曲视为经学的附庸,认为戏曲有功经学,或是将戏曲视为小道.清末的学者大多能认识到戏曲启发民智和启迪人心的作用,努力提高戏曲的社会地位,并推进戏曲的研究.大多数清儒对戏曲的态度较为矛盾,一方面他们爱好剧,为戏曲剧本题写序跋,肯定其艺术价值;另一方面,却从内心轻视戏曲.这种矛盾态度与戏曲本身的内容取向和审美取向有关.

  • 标签: 清儒 戏曲观 理学 经学本位 西学
  • 简介:洗星海和他的《黄河大合唱》因纪念抗战和反法两斯战争胜利70周年而成为走红的题材。2015年10月,总政歌剧团原创歌剧《天下黄河》、中国歌剧舞剧院原创歌剧《星海》相继推出。听说广东还有一台同题材作品,介于歌剧、音乐剧和歌曲剧之间,我没看到。这是我非常感兴趣的一个题材。1999年,《黄河大合唱》创作及首演60周年之际,我随一个电视摄制组在北京、延安、南京等地,参与了一系列纪念演出,采访了张光年(光未然,作词)、

  • 标签: 天下黄河 《黄河大合唱》 中国歌剧舞剧院 总政歌剧团 张光年
  • 简介:王勇可以说是中心的年轻一代中最杰出的男演员之一了,在刚刚结束了中俄合作的大型剧目《良辰美景》演出,同时获得了今年话剧十周年系列活动由观众们评选的“最具潜质新人奖”称号之后,他又全身心投入到了大型原创音乐剧《狂雪》的紧张排练中去。他在该剧中饰演的是头号反面角色日军军官大野,戏份不少,有演有唱有歌有舞,这可让王勇感到了不轻的压力。看到丈夫这么认真投入地研究角色、练习声乐,王勇的新婚妻子既心疼又担心,因为她已经怀孕四个多月了。为了不让丈夫分心,她直接把休养地移到了中心,就在一旁看着王勇在排练厅忙忙碌碌,算是无声地支持老公的事业了。这下可把王勇感动坏了,同时又怕动了胎气,想把老婆劝回去却又怕违逆了人家的一番心意,心底好生犹豫。但是同事看在眼里可是只有说不尽的羡慕和敬佩。王博开玩笑地赞叹道,还是嫂子有抓起,这才几个月大啊,就到排练场上来进行胎教了?以后准和他爸爸一样是个好演员!婆送回家去了,他说,我这回演的可是日本鬼子,我可不想他受到熏陶长大了去演反派,这胎教啊还是改天再说吧……

  • 标签: 排练 原创音乐剧 中俄合作 王勇 男演员 中心
  • 简介:已经不记得第一次进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是什么时候,看的是什么戏了。给我印象最深的第一次,倒是一部引进的多媒体剧,英国站长之家剧团(STATIONHOUSEOPERA)的《天花与热狗》。那是2001年。

  • 标签: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笔记 HOUSE 2001年 多媒体剧 剧团
  • 简介:台湾国光新编剧《孟小冬》,2010年3月首演于台北中山堂,冠以“京剧歌唱剧”之名;2011年10月,复打出“魏海敏翻新孟小冬”的招牌,于台北城市舞台上演;11月份赴京沪巡演。继《金锁记》之后,编剧王安祈的华瞻辞采与主演魏海敏的高超演技再度联袂,令人叹赏。

  • 标签: 2010年 《金锁记》 编剧 台北 辞采 王安
  • 简介:音乐自然.简单地说.就是建立在自然基础上的音乐观念.它集中体现在对于自然与音乐的关系的思考。实质上,它是先民们开始尝试对音乐做出统一的合乎理性的说明。它伴随着我国先民自然的改变而有不同的改变.但又保持着一种相对固定的思想内涵。

  • 标签: 音乐观念 自然观 思想内涵 先民
  • 简介: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公报公布后,上海戏剧工作者响应党的号召,紛紛下农村演出,为农业服务,鼓舞了农民的生产热情,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精神生括,这是令人兴奋的事情。与此同时,那些生活在农村,长期活跃在农业战线上的县属剧团,更坚定了面向农村,为农民服务的信心,工作的干劲更大了。他們不辞辛苦,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以飽滿的政治热情,全心全意为工农兵服务,貢献自己的力量。前些时候,我們报导了嘉定县錫剧团在这方面的先进事迹,最近我們又欣喜地看到南汇县沪剧团

  • 标签: 农业服务 生产热情 戏剧工作者 文化生活 农业生产 战线上
  • 简介:龙应台的随笔集《女子和小人》中有一个贯穿其中的人物——美丽。其中,《小姐什么》、《美丽的权利》、《不像个女子》、《我不是卫生纸》等篇的主题都是围绕着男人和女人在社会和生活和权利。龙应台的创作以散文为主,无论是随笔、杂文,还是政治文,她都写得辞锋犀利,思维缜密,文字灵转。更可贵的是.作为一个女作家,她的作品情感挚烈,悍然无畏.见解独到。

  • 标签: 龙应台 社会 性别观 简论 作品情感 随笔集
  • 简介:江苏名城有好多,在苏州城2500岁生日的时候,余秋雨写下著名的散文《白发苏州》,道尽了那座东方威尼斯的迤逦风情,美丽与哀愁:而扬州城2500岁的时候,罗周写了这部《不破之城》,二十四桥明月夜,口昌尽扬州城的英雄血、明月心,李政成则演尽了史可法的风流与壮怀。

  • 标签: 史可法 扬剧 苏州城 余秋雨 威尼斯 李政成
  • 简介:不久前中国加入的《全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中有一条在怀有极权理念的人难以忍受的规定:“人人有权持有主张,不受干涉。”如果愿意批评金庸、琼瑶,甚至批评鲁迅,那都是一种合法合理的王张。对这样的批评进行反批评,同样是合法合理的主张。但是,如果非要以行政手段取消什么,树立什么,甚至实行专政,那就不是一个民主政体该做的事。从布鲁诺到遇罗克、林

  • 标签: 主张人权观 文化主张
  • 简介:李保田的电影创作与表演刘诗兵李保田的电影创作是在自己不断地实践中以较强的感悟力与修养把握了影视表演的深──性格化与生活化的完美结合的美学原则。仅是“表演要生活化,不要做戏痕迹”,不能创造出艺术美,它只抓住了性格这个人物创造的主要环节──人物的魂,没...

  • 标签: 电影创作 电影表演 人物性格 表演创作 塑造性 教学观
  • 简介:叶昌炽《藏书纪事诗》云:“宣绫包角藏经笺,不抵当时装订钱。忆否旷亭朱榻畔,牙签风过一铿然。”④《藏书纪事诗》所言,即祁承爜之澹生堂。祁承爜是明末浙中藏书大家,他对于书籍保存与目录学上的贡献,前人所述甚详。而郑振铎为其所著《澹生堂藏书约》撰写的得书记中说:“盖承爜不仅富于藏书,亦善于择书、读书也”②,指其人除了善藏书,亦善于读书。他的读书在他的《澹生堂藏书约》《庚申整书小记》《澹生堂藏书目》等许多著作中皆有体现。本文旨在探讨祁承爜之读书,及他这种读书对明末学风的批判。

  • 标签: 澹生堂 祁承爜 读书观 明末批判
  • 简介:本文结合古典文献,对“台”这一中华文明早期供帝王观看演出的建筑形式做了介绍和分析。作者认为,“台”在春秋时代之后日渐兴盛,实际上已经成为宫廷娱乐演出的主要场所,而到了隋唐之后,不再以“台”来命名宫苑,“台”在其中的标志性作用也日渐衰落。

  • 标签: 早期帝王 宫廷演出
  • 简介:在莎士比亚的戏剧舞台上,我们不难发现有三个实在加虚幻的层面,即天堂、尘世和地狱。这三个空间的层面组合在一起,再加上时间上的前生、现世和来世,便构成一个人类活动的大世界。在莎士比亚的这个大世界中,我们可以轻易发现自然界、国家政体、家庭以及个人之间的类比或对应。

  • 标签: 莎士比亚 社会秩序观 戏剧舞台 人类活动 国家政体 自然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