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法国20年代(1917--1928)艺术运动的前期和后期有明显不同。前期理论探索和艺术实践主要集中于对光的认识,把光在观察事物和展示事物过程中的首要作用看做艺术的精髓,这与19世纪末绘画中印象主义的美学观很接近;1925年之后,对电影艺术的理论探索和艺术实践则倾向于抽象化,所以将1925年以前的法国电影艺术运动称为“印象派”,而将1925年以后的法国学派成为先锋派。不过,印象派电影一般被视为先锋派电影的前奏,甚至有人干脆把它归入先锋派。

  • 标签: 先锋派电影 印象派 超现实主义
  • 简介:众所周知,近十年来,网络诗歌形成了一个新的诗歌生长点。乍看起来,网络诗歌与传统的纸媒诗歌最明显的不同,只是书写和传播工具的不同。但是,表面的不同毕竟还只是表象,它有待于我们继续探询其内质的蹊跷变化。读过希利斯·米勒《全球化时代文学研究还会继续存在吗?》一文,其中有一段话对我颇有触动:

  • 标签: 先锋流行诗 写作误区 网络诗歌 全球化时代 传播工具 文学研究
  • 简介:少功是我从事文学创作以来的一个偶像。我跟少功平时交往比较多。应方方之邀,我们曾经在华中科技大学有过两周的“秋讲”经历。我们两个人早饭、中饭、午饭都在一块,有比较充裕的时间来交谈。我们也一起去演讲,参加学生的座谈。

  • 标签: 先锋作家 华中科技大学 文学创作
  • 简介:本文认为,先锋小说“人”的主题结构是建立在人性、性欲、死亡的命题之上,它们是这一主题建构的核心与基本线索

  • 标签: 人性 性欲 死亡
  • 简介:刘玉山(人民文学出版社)发表和出版以后,引起了强烈反响.有的评论家认为,"它将在文学史和读者心上留下持久的回声."小说构思新颖,以讲述和引文完成叙述,描述了一个人在历史动荡中的命运.李敬泽认为,李洱是实力派作家的代表人物,对六十年代出生的作家而言,才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长篇小说.这次研讨会在上海召开,就是想知道上海的创作界、批评界和读者对的评价.

  • 标签: 《花腔》 小说 李洱 人物形象 艺术风格 题材
  • 简介:1985年,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和徐星的《无主题变奏》先后发表,这两部中篇小说被视为是“现代主义”在中国发展的代表作,两位作者也被称为“现代派”。这两部作品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在中国1980年代文坛热闹了一番。昔日先锋今何在?笔者进行了采访。

  • 标签: 先锋文学 刘索拉 徐星 《你别无选择》 《无主题变奏》 中篇小说
  • 简介:在朦胧诗后二十年的历史时段里,从第三代诗歌、海子诗歌到九十年代的个人化写作,再到“七О后”诗人群以及女性主义诗歌,先锋诗歌构成了一个连续性的艺术系列。它对诗坛一次次的变构冲击,不但形成了自己独立的艺术精神、特质和传统,引渡出一批才华功力兼俱的诗人和形质双佳的优卓文本,以及对诗歌生长提供的诸多可能性,支撑起了新诗艺术史上最富有创造活力的历史时期,

  • 标签: 先锋诗歌 整体观 女性主义诗歌 历史时期 第三代诗歌 个人化写作
  • 简介:郭艳:上个世纪80年代先锋文学对于后来中国当代文学写作的影响非常巨大,怎么评价都不为过。从先锋文学开始,中国文学写作真正开始凸显作家的主体性。在中国古典和现代传统中,作家有个体性和个人风格,但是很难突破中西方传统诗学范畴,80年代先锋小说解构了政治及文学主流意识形态对创作的束缚,与此同时

  • 标签: 先锋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诗学范畴 文学写作 主体性 小说写作
  • 简介:鄙人翘首远望当今文坛的某一角,尘烟滚滚,人马嘶啸,但见翻飞的旌旗上写满了类似番号的大字:后现代,新生代,诸如此类,再加上一些“私人化写作”,甚觉“前卫”。但展读绝大部分作品,如读“奇文”。诗歌看不懂,小说一团雾。让阅读的人怀疑自己的脑子里进了水。不少作品真正地是写给作者自己看了。而文学原来也并不神秘。我们的先人赤着臂膀,在一床清清的河水旁挥洒着力气,劳动的成果被人无端地掠走,心里好生憋闷。活儿还得干,饭还得吃,歌也得唱:“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多好的诗歌啊,那条无名的小河就成了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在这条河上,也就有了“诗经号”巨帆。

  • 标签: 文坛先锋派
  • 简介:如果说“晚生代”或“新生代”,是对“先锋文学”后继者的命名,那么这一创作群体大多没有摆脱先锋作家的阴影,他们所做的突围只不过是有限的、局部的改写,这使他们难以摆脱“影响的焦虑”,面对前一辈作家在形式、叙述、技巧上圆熟的控制,以及从“宏大叙事”向“个人叙事”的转变,他们大部分亦步亦趋,无法找到自己的特色。

  • 标签: 先锋作家 “新生代” 影响的焦虑 先锋文学 创作群体 个人叙事
  • 简介:以1984年马原《拉萨河女神》的发表为起点,先锋文学在稍后的六、七年里成为当代文坛上最引人注目的风景,它以对文学自主性的自觉追求和对具"永恒意味"的生存命题的探求,表现出具有叛逆性的精英姿态。《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找"的释义是"为

  • 标签: 先锋小说 生存困境 主题 历史记忆 真实性 生存状态
  • 简介:《拥抱麦克白》是2015年第四届杭州国际戏剧节主竞赛单元中演出效果相对较好的一部先锋话剧。作为孟京辉工作室最年轻的成员,该剧主创团队"二丁一笑"有着自由奔放的思想和率性不羁的表演特质,也许正因为其非科班出身的经历,恰恰成就了他们跳离束缚的创作欲望。此次三人将莎士比亚的名著《麦克白》进行了颠覆式的改编,并近乎疯狂地在舞台上挥洒激情,畅快地讲述着他们理解中的"欲望"。

  • 标签: 麦克白 创作欲望 深邃思想 演出效果 自由奔放 跳离
  • 简介:背景“今天,当我们在谈论先锋文学的时候,它完全变成了理论家、批评家眼里的一些概念,毫无生命感,我无法用语言来复原那个年代的文学,它的生机、蓬勃和热情。”隔着微信语音的距离,我依然能够感受到马原声音底层的热情,就像墨点慢慢浸透纸背……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残雪、格非、刘索拉、徐星、马原、余华、苏童、孙甘露等作家,在中国文坛掀起了一股以创新为号召的“先锋文学”浪潮,引起了巨大反响。三十年前,先锋文学如何发生?三十年后,如果重新评价那场文学浪潮,对于今天的年轻人,先锋文学到底意味着什么?

  • 标签: 先锋文学 八十年代 中国文坛 重新评价 三十年 理论家
  • 简介:自“先锋文学”进入当代文学史以后,1987年(或1986年)便被公认为先锋元年。此后每隔十年,文学界便会有组织地开展一系列大型纪念活动。2017年作为“纪念先锋文学”的第三十个年头,以回顾、总结、反思为名目的文章自然必不可少。然而,如果我们将今年的文章与2007年前后的纪念文章稍加比对就会发现,大多数文章尽管时间相隔十年,但多数观点趋于雷同,论述逻辑也大同小异,一言蔽之,“先锋文学”作为当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成也“形式”,败也“形式”。这一论断的逻辑起点,可以追溯到洪子诚先生的那本《中国当代文学史》,该书在“80年代中后期的小说(二)”一章中指出,所谓的“先锋小说”创作现象,就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一批年轻小说家在小说形式上所做的实验。“在‘先锋小说’中,个人主体的寻求和历史意识的确立已趋于淡薄,他们重视的是‘文体的自觉’,即小说的‘虚构性’和‘叙述’在小说方法上的意义。评论者通常认为,这一对中国当代文学来说具有‘革命’意义的小说‘实验’,它的观念和方法,与法国‘新小说’(阿兰·罗布-格里耶的‘零度叙述’)、拉美的加西亚·马尔克斯、博尔赫斯的创作有关。同时,被用来解说‘先锋小说’文体实验的,还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所谓‘反小说’”[1]。我们从中可以概括出三个核心观点:一是“先锋小说”是中国大陆在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一股写作潮流;二是形式革命、叙述历险、语言实验等文体和文本意义上的自觉性,是“先锋小说”引人注目的共通点;三是“先锋小说”与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学创作观念密切关联。这三个核心观点在此后30年时间中,经过众多文学评论从业者的数度转译和赋形后,逐渐形成了更符合当前意识形态规范和文学经典化需求的面目,即一�

  • 标签: 《中国当代文学史》 先锋文学 背面 80年代后期 西方现代主义 先锋小说
  • 简介:先锋文学追求自由与解放的精神在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文化的转换中呈现出由政治反抗向文化、美学无政府主义以及世俗无政府主义的转化。朦胧诗在政治质疑与文化反抗间徘徊。先锋小说的虚无主义、陌生化反抗推动了后现代主义的兴起与泛滥。第三代诗、王朔现象等呈现出世俗化、多元化、审美化的文化无政府主义内在精神。

  • 标签: 先锋文学 文化无政府主义 世俗无政府主义 后现代主义
  • 简介:回眸20世纪90年代的广西诗坛,有—位诗人曾颇为活跃并负有不小诗名,出版有《紫色尘缘》《面对枪口》等诗集,“推崇先锋诗歌精神,提出打破旧格局,向传统诗风作建设性冲击;他倡导诗歌意志的存在方式不需用理性粉饰,诗人应勇于背叛人为的牵制从而趋向艺术的自然境界”,是典型的“先锋诗人”,然而由于个人生活、命运等各种原因,他曾一度淡出诗坛。然而,在他历经岁月蹉跎、生活浮沉之后,他又重新出现在诗歌领地,返回他一直心系的诗歌场域,并出版了《卸下伪装》《荣斌先锋诗选》等诗集。

  • 标签: 诗歌精神 先锋诗人 20世纪90年代 个人生活 存在方式 自然境界
  • 简介:郭沫若先生与自己的诞生地最有名的小学校——沙湾小学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沙湾小学创办于1917年,迄今已有95年的办学历史,创办人、首任校长就是郭沫若先生的胞弟郭开运(翊昌)先生①。1930年,沙湾小学改名为乐山县观峨乡小学校。

  • 标签: 小学校 郭沫若 沙湾 少年 渊源关系 办学历史
  • 简介:1980年代,当中国刚刚出现"先锋"文学的时候,"先锋"意味着什么呢?是与众不同,是领时代的风骚,是刻意的超前,一个字:炫!久而久之,当最初的"新奇"消失以后,人们也就麻木了起来,因为,时尚总是变幻不定的,没有人能够一直"炫"下去,这个时候,就是"先锋"的没落,就是"先锋"淹没于凡俗之中。

  • 标签: 中国 当代文学 散文 《先锋:不仅仅是炫目》
  • 简介:对中国当代先锋文学的研究,虽不乏人,但将其置于现代性语境中进行研究,尚不多见。长期以来,先锋文学是当代文学发展中一个广受关注且不能回避的话题,但以往研究多注重其形式革新的一面,不够深入和全面。本文在充分整合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先锋文学创作实际情况,对之进行了整体性、系统性、历时性的梳理,揭示出了先锋文学“本体理性自觉”的特征。

  • 标签: 先锋文学 流变 文化 缘起 概念 现代性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