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13年度中国马克主义文艺理论是指中国学者在该年度内研究马克主义文艺理论的相关成果,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对经典马克主义文艺理论的研究;第二,对中国化马克主义文艺理论的研究;第三,对西方马克主义文艺理论的研究,包括译介。以下分别论述。

  • 标签: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中国学者 中国化 译介
  • 简介:<正>马克主义文学批评即使在西方也是一门显学。本世纪20年代由德国法兰克福学派肇端于前,后有几代新左派人士推波助澜于后,马克主义的文学批评理论在西方得到了別开生面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在学术性的文学评论中具有重大影响”,“几乎少有堪与匹敌者”,而又与以苏联为代表的那种泥守马列教义、强调党性原则的模式大异其趣的重要流派,被西方的非马克主义者称之为

  • 标签: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法兰克福学派 文学批评理论 对话者 党性原则 非马克思主义
  • 简介:著名文学评论家、鲁迅研究专家、马克主义文艺理论家陈涌于2015年10月4日在北京病逝,享年96岁。2015年10月21日,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文艺理论与批评》杂志社、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文艺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联合举办了"马克主义理论家的风范——陈涌先生追思会",会议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所长祝东力主持,在京文艺理论界的老、中、青三代专家学者涂武生、李正忠、徐可、丁振海、李平安、吴元迈、徐非光、陈漱渝、董学文、曾镇南、白烨、解志熙、刘润为、郑恩波、陆华、熊元义、郝庆军、田莉、李云雷、鲁太光、何吉贤、王磊、宗西磊、姜凤、李世涛、刘永明、崔柯、孙佳山、关莉丽、丁爱霞、刘玉红等30多人以及陈涌同志的女儿杨小菲出席了会议。

  • 标签: 鲁迅研究专家 文艺理论 中国艺术研究院 《文艺报》 社会主义文艺 文学评论家
  • 简介:崔柯(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我们这期论坛讨论的主题是"如何理解‘美学和历史’的批评——马克主义经典作家的文艺批评标准与方法"。前两次讨论中我们多次涉及到的一个问题是马克主义文艺理论的实践性。我们知道,从马克、恩格斯到列宁、毛泽东,他们的理论和实践结合得是非常紧密的。在马恩的文学批评文本中,我们可以看到异常精彩的对文艺现象的穿透。

  • 标签: 文艺批评标准 文学批评 马恩 中国艺术研究院 文艺现象 批评实践
  • 简介:  伦敦,有一座举世闻名的博物馆--大英博物馆.虽然它与我们远隔千山万水,但很多中国人对它并不陌生.上小学时我们就被告知,由于马克成年累月在大英博物馆的圆形阅览室里阅读、写作,竟然在坚硬的水泥地上磨出了两个清晰的脚印.……

  • 标签: 马克思脚印
  • 简介:俄国形式主义与西方马克主义在形式问题方面具有复杂的关系。二者都把艺术自律性作为思想建构的理论基础;在艺术本质方面都试图消解传统形式与内容的二元对立,而把艺术本质归结于形式;在艺术功能方面都看到了形式在感性生成中的重要性;但由于价值立场的区别,二者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却具有根本的差异,体现着不同的理论向度。可以说俄国形式主义美学是一种文艺美学,指向文学自身,发起的是文艺内部的形式革命;而西方马克主义美学则是一种政治美学,指向的是现实实践领域,从而赋予形式一种社会革命的使命。

  • 标签: 形式 艺术自律 艺术本质 艺术功能
  • 简介:首先我代表《文艺理论与批评》编辑部向我刊第一任主编陈涌老师逝世致以最沉痛的哀悼。陈涌老师是当代著名的马克主义文艺理论家,著名的鲁迅研究专家,对党的文艺事业做出过卓越的贡献。陈涌老师的逝世是社会主义文艺事业、马克主义文艺理论界的重大损失,更是我们《文艺理论与批评》杂志无可弥补的重大损失。

  • 标签: 文艺理论 文艺阵地 鲁迅研究专家 文艺观 文艺事业 革命文艺
  • 简介:春风劲吹啊!绽放出姹紫嫣红,神州大地一派春光无限。全民勤学啊!深刻悟领新思想,进入新时代的国人异常勤勉。又逢五月时.春风化雨润物,充满希冀的播种季节。捧读真理卷,思绪涌动万千,追溯科学理论的源泉。

  • 标签: 青年马克思 科学理论 真理 思绪
  • 简介:摘要或许,马克对共产主义的描述已经够多了,但是,在现代,还有多少人能真正认识马克的共产主义社会理想的真实面目,是很值得担忧的。在马克理论现时代的困境中,厘清马克共产主义社会理想产生的理论基础,明确共产主义理想的可行及在什么层面多大程度的可能性,在当前中国是个紧迫而重要的理论工作要求。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共产主义 危机
  • 简介:<正>周扬同志在一九八○年四月二日的《人民日报》上发表题为《继承和发扬左翼文化运动的革命传统》的文章,指出左翼文化运动从来十分重视马克主义文艺理论的工作,这是我们一个优良的传统。纪念“左联”,就要继承和发扬这个传统,要为建立具有我们自己民族特点的马克主义

  • 标签: 左翼文化运动 民族特点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左联 革命传统 周扬
  • 简介:“小女人散文”价值刘萌有人称90年代的文学是都市的文学,90年代的都市是女人的都市,90年代的女人是顶天立地的“小女人”,虽不乏戏言,却也一语中的。追溯近半个世纪来中国文学中的“女史”:90年代娜拉出走,寻求社会地位的独立(如苏青、张爱玲这批人);...

  • 标签: “小女人散文” 意识形态 小品文 都市女性 “女性写作” 张爱玲
  • 简介:理论是行动的指南。“精神文明重在建设,应当高度重视理论建设”——这是党的十四大提出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向全党提出的明确要求,它同样适于文艺理论界。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文科也要理论研究,用马克主义观点研究经济,历史,政法、哲学文艺等等。”陈学璞作为文艺研究工作者,多年来他正是着重了马克主义的研究,同时以理论的高度,针对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实践,对它的发展历史、现状以及经验和教训,作出富有规律性的科学性的理论概括。他的这些科研成果不仅集中在他的马克主义文艺理论与实践的论著《玫瑰园的漫步》一书,也反映在他在各次文艺创作与研讨会的发言之中。可以说,在陈学璞的文艺研究中,是把

  • 标签: 文艺理论 文艺研究 文艺创作 文学实践 理论导向 理论概括
  • 简介:<正>全国首次“西方马克主义文艺理论和美学理论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12月3日至8日在成都召开.这次学术讨论会是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四川大学中文系、四川教育学院、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单位发起并主持召开的.来自北京、上海、江苏、湖北、河南、广西以及四川的学术界、教育界、新闻出版单位的学者专家四十余人,参加了这次学术讨论会.国

  • 标签: 西马文论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美学理论 卢卡契 学术讨论会 新马克思主义
  • 简介:“农村题材小说”作为乡土叙事的一种重要文学形态,参与了百年中国的文化建构。但1940—1970年代的“农村题材小说”(荷花淀派除外,下文简称“农村题材小说”)作为一个特指的文学样式,演化为与政治性、意识形态性等同的概念,从昔日备受重视,到当下主流文学史叙述不认可其乡土文学谱系的身份,也是事实。在乡土文学危机不断被学人提及的当下语境,我们回顾这一时期的文学,重提它们曾经被遮蔽的价值,

  • 标签: 农村题材小说 70年代 价值论 文学形态 乡土叙事 意识形态性
  • 简介:一季摩菲耶夫的《文学原理》和毕达可夫的《文艺学引论》,是建国初期对我国文艺学建设影响最大的两本著作。季摩菲耶夫的《文学原理》1934年出版,1948年莫斯科教育一教学书籍出版局再版。在苏联从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这套书一直在出版,是影响很大的正统教材。这部著作在中国也早有中译本,是新中国文艺理论建设的开拓者。季摩菲耶夫的教材是前苏联最早的具有大学教材性质的文艺理论著作,是被高等教育部批准用作大学语言文学系及师范学院语言文学系的教科书,具有权威性,由著名翻译家查良铮译成中文,1953年12月由上海平明出版社出版。作为当时苏联屈指可数的文学理论家之一,季摩菲耶夫在前苏联文论界享有崇高声誉与地位,也由于同样的原因,使得他的《文学原理》一书成为当时中国文论界的理论权威。

  • 标签: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文学原理》 《文艺学引论》 教材性质 前苏联 中国文艺理论
  • 简介:一、老生常谈又何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已经发表了整整半个世纪了。《讲话》提出了文艺理论的一条基本原则,即: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对于这条原则,文艺界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谁要是再把它作为一个学术问题进行探讨,就难免被讥笑为老生常谈,这确实足以令人赧然的。老生常谈者,肤浅、平庸、无聊之谓也。然而,笔者扪心自问:在“毛泽东热”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神州大地之时,在影响深远的《讲

  • 标签: 毛泽东文艺思想 《讲话》 逻辑演进 《青春之歌》 《创业史》 《暴风骤雨》
  • 简介:从多元文化对话、批判西方文化霸权、审美机制的现代转向三个方面论述马克的世界文化观对审美现代性的当代启示。从中亦可引发对文化与审美的关系、对全球化境遇中精神文化发展的错综复杂趋势的思索。

  • 标签: 马克思 世界文化观 审美现代性 精神文化
  • 简介:<正>马克曾提出过人的异化问题。对此,西方某些人,抬高马克早期著作,贬低马克成熟时期著作,制造所谓“青年马克”和“老年马克”的对立;苏联、东欧某些人,则用马克成熟时期著作否定早期著作,认为异化说是马克不成熟的表现,成熟后已抛弃了异化等概念,似乎真正的马克主义是不应该讲什么异化、人性、人道主义等问题的。目前我国一些人也持有类似后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人性异化 两个马克思 青年马克思 人道主义 成熟时期
  • 简介:美感经验是现代美学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至康德,关于美感经验形成了一种极具影响力的观念,即美感经验是一种无利害的愉快经验。康德美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调和了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所坚持的两种极端,但从根本上看,康德仍然没有走出理性主义的窠臼,为了弥补理性主义本身的不足,康德承认了客体是可以脱离先验的一种存在,并且吸收了经验主义的某些因素,使得客体成为独立于人的并且能为人所经验的存在物。

  • 标签: 美感经验 康德 历史性 马克思 理性主义 经验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