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2 个结果
  • 简介:一般说起来,在北京语音里,老的口语里的多音节的的词尾多是轻声;一般较新的术语,词尾多数不是轻声。还有一点,就是由于语言的发展,受外来的影响,也有许多原来是轻声现在变为不是轻声的。举例来说,一般轻声的例子,如名词词尾的“子、头、们”,量词词尾“个”,形容词尾“的”,副词词尾“地”,动词后面的“着、上、下、来、去、起、过、往、开”,语助词“了、呢、吗、么、吧、

  • 标签: 北京语音 名词词尾 多音节 制义 德声 里洞
  • 简介:本文着重辨析了竹枝研究史上一直聚讼纷纭的几个基本问题:起源时间与地域、功用以及不时夹有“竹枝”、“女儿”之语的现象,认为关于起源时间的“两晋说”、“齐梁说”和关于起源地域的“楚说”皆不足为凭,竹枝最晚至隋代就已经在巴渝产生,赛神乃是竹枝原始、本质的功用,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古代民间竹枝演唱活动的主要内容。

  • 标签: 竹枝词 文学评论 古代文学 赛神
  • 简介:“走”的常用义是“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挪动”“离开”等,近二十年来,其意义逐渐虚化出“呈现某种趋势或状态”这个新兴的意义来,人们目前对它注意得还不够。请看下面的例子:

  • 标签: “走族词” 常用义 语素 构词能力
  • 简介:异形的规范□长召其张志毅一、异形现象及其整理目的异形,也叫“异体词”,它是许多语言书面语中共有的现象。英语称之为heterograph,俄语称之为дублетноеслово,因为古今、地域、汉字诸因素的作用,汉语比起英俄等语言,异形特别多。...

  • 标签: 异形词 《现代汉语词典》 标准形 多义词 异形词规范 异读
  • 简介:与日本辛岛静志教授讨论了《道行般若经》中的三个词语:自然,本指自性、本性、真性,但这些本无,所以就引申为无自性、无本性、无性以至于无有;恍忽,虚幻不实;佛种,生佛果之种子。

  • 标签: 自然 恍忽 佛种
  • 简介:<正>目前较通用的现代汉语教材,在汉语词类的划分上,一般都分为两大类、若干小类。虽然在实词、虚词的划分标准及各类的归属上,意见不尽相同,但将所谓量词列入实词类却是较为一致的。其实汉语的量词并不具有实词的本质特点,将其列入实词类是不妥的。要说明这个问题,有必要先谈谈什么是汉语实词的本质特点。汉语实词的主要特点,可根据现行的一些汉语书对实词作的解释,或对实词的特点所作的说明来看,这里摘录几条:①能够单独用来回答问题,有比较实在的意义的叫做实词。(《汉语知识》人民教育出版社编)②从功能看,实词能够充任主语、宾语或谓语(《语法讲义》朱德熙)③……以上几类,意义都比较实在,都能作句子成分,还可以概括成一个更大的类别,叫实词(《新编现代汉语》张静主编)④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是实词。(《现代汉语》胡裕树主编)⑤汉语里,大部分词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这种叫实词(《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根据上述观点,可以说,实词的特点主要有两个:一是有较实在的意义,一是能充当句子成

  • 标签: 句子成分 量词 《现代汉语》 虚词 词类 数的概念
  • 简介:诗歌作品"在+NP+方位"结构中的方位可以突破常规语法规则删略,NP的中心名词可以是人体部位、季节时间、空间实体、虚构空间、非居实体等非处所。方位删略对常规语法规则的突破,具有渐进性特点。与此同时,与体貌范畴相排斥、NP高区别度、结构焦点化和话题化三条规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诗歌作品"在+NP+方位"结构方位删略的自由度。这种非常规删略是"语言特区"平台上语言运用的"复古"现象,其使用目的是把三维空间关系降级为二维平面关系,凸显NP使之意象化,以契合诗歌作品经验呈示的特征。

  • 标签: 诗歌 方位词 删略 “语言特区”
  • 简介:在我国诗歌发展历史上,有些本为民歌俚调的山野歌谣,却受到众多文人大家的青睐,一跃成为诗坛的新秀,诗人们争相仿作,使这类诗歌的创作绵延一千多年,对后代诗坛产生重大而广泛的影响。三峡竹枝(即巴渝竹枝),就是这类民歌民谣中的典型代表。

  • 标签: 诗坛 竹枝词 广泛 诗歌发展 诗人 仿作
  • 简介:在重新审视以往同源判定方法的基础上,文章论证了的词源意义相同和古音相同或相近是判定同源标准的观点,认为字形的联系是判定同源的辅助手段.

  • 标签: 同源词判定 词源意义 字形
  • 简介:汾阳方言的语气宋秀令汾阳方言中的语气特别丰富。有单独表示语气的,有两个语气连在一起表示各种不同语气的,还有三个四个语气连用在一起的。本文着重讨论单用语气和两个语气连用。壹单用语气一、啦[1a ̄(324)](-)用在陈述句末尾,表示肯定、...

  • 标签: 语气词连用 汾阳方言 疑问句 陈述句 动作完成 特指问句
  • 简介:文章对《尔雅》复合的分布及构成特点、训释特点、理据特点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解析该书编纂者对复合的研究方法及认识程度,探究复合理据的深层规律。

  • 标签: 《尔雅》 复合词 分布 训释 理据
  • 简介:“掩涕”一小议郑贤章《楚辞·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中的“掩涕”,《辞海》、《辞源》、《汉语大词典》及台湾《大辞典》都把它释为“掩面而哭泣”。文意上看似乎通顺,然把“掩涕”之“掩”释为“掩面”,这“面”是从何而来?实有增字为训之嫌。洪兴祖补注云:“...

  • 标签: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汉语大词典》 《说文》 《广雅》 《尔雅》 古今字
  • 简介:佛经中“存在”有“活着”、“想念”义。“异分”指性质不同的事物。“片”.很小的事情。“出息”有“放债”、“出租”的意思。“无方”含相反二义:没有办法.办法很多。“差”可有分派的意思。“事缘”或“缘事”俗说事情。

  • 标签: 意思 佛经 事物 办法
  • 简介:<正>北方话里有一种ABC式三字组形容。这类形容在元以来的作品中不时见到。如:(1)软兀刺方馋睡着。(《梧桐雨·第四折》)(2)颠不剌的见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王实甫《西厢记》)(3)年年老太太那里必是个老规矩,要办“消寒会”,齐打呼坐下,喝酒说笑。(《红楼梦》九十二回)“软兀刺”“颠不刺”“齐打伙”等都是ABC式形容。这类形容在当代文艺作品中更为常见。如:(1)冻了冰,滑刺溜的……(杨朔《三千里江山》22页)(2)怎么晚上刘拴儿胡拉巴儿地跑到你家。(管桦《将军河》303页)

  • 标签: 单音节形容词 后缀 单音形容词 梧桐雨 红楼梦 王实甫
  • 简介:天津话中有一些分音。这些分音不仅数量上比较大,而且结构上也有其特点:有些分音两个音节都无意义(特殊连绵),有些分音则两个音节都有意义,第一个音节具有词汇意义,第二个音节具有语法意义(派生词:词根+词缀)。

  • 标签: 天津方言 晋语 分音词 派生词
  • 简介:在现代汉语的方位里边,“里”是使用频繁、活动能力强的一个,朱德熙先生(1982)曾指出:“只要意思上讲得通,我们可以任意在名词后头加上‘里’和‘上’。”(页44)《现代汉语八百》对方位“里”的解释是“在一定界限以内”。在“名+里”的格式下一共列举了“...

  • 标签: “里” 方位词 《现代汉语八百词》 名词化形容词 《文苑英华》 维空间
  • 简介:“星”是斯瓦迪士(M.swadesh)《百词表》中的核心,是语言中一个很重要的基本。文章运用历史语言学理论和成果对汉语及其亲属语言的“星”进行全面研究,对“星”的语音、词义演变进行了全面梳理。

  • 标签: 历史比较 音义
  • 简介:文章着重对动宾离合内部结构的特点、语素义与词义及语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指出其若干特征,同时根据这些特征及外国留学生经常出现的偏误,重点探讨了其语用问题.

  • 标签: 离合词 宾语 语用 语素义 外国留学生 对外汉语教学
  • 简介:<正>1.引言1.1《列子》为道家著作,唐玄宗时曾奉为道家经典、相传为战国时列御寇所撰。但从唐代起,人们即开始怀疑它的真实性了,甚至连列御寇其人的存在与否,在有的人看来也成了问题,故而考辨其真伪的文章不绝于史。经过历代文人学者的反复考辨,以下的结论似乎已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即:战国时列

  • 标签: 反义词 《列子》 综论 对举 反义词的分类 主观认知
  • 简介:刊》2005年第10期“古调新弹”专栏,有王平《临江仙》一首:“叹息人生太短暂,偏多别苦离愁。低头默默泪凝眸。良展兼美景,转瞬即言休。

  • 标签: 变格 文字 《临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