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7 个结果
  • 简介:<正>语言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修辞作为语言运用的一门艺术,也不例外。尽管比喻、比拟、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世界各民族都通用,但另外一些则不然,比如对偶便是中国人的“专利”。对偶富有汉民族文化的特色,这种格式如果不说是汉语所独有的,我们也得承认它在汉语里发展最为充分。汉人的生活离不了对偶句构成的对子。逢年过节、新人结婚、新建筑物落成、新店开业、乔迁之喜、要张挂对联;死了人要做挽联;佛堂、道观无不贴上对联、楹联,有时一道门的左左右右贴了两三副对联;文章、格言警句、赠语勉辞、谚语也常常使用对子,诗词歌赋更是对子的故乡和渊薮。中国古代类书,多设“对偶”一类,搜集有关对子的趣闻典故。那么对偶是怎样浸润于汉文化的温厚土壤,从而成长为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的呢?下面拟就汉人哲学思想、审美心态、风俗习惯和语言特色几方面来谈谈。对偶要求对应词、句的意义相反或相关,不能相同。传统蒙学教材《笠翁对韵》云:“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某一范畴内截然相反的两端——如天与地、难与易、或由某种差异形成的各种不同角度的对立——如雨同风、赤日同苍穹,构成了上下两句意义的有机联系。这种相对立而统一的原则,正是汉民族宇宙观和方法论外化为文的表现。

  • 标签: 对偶 汉文化 汉语 对联 两仪 太极
  • 简介:“裘”的文化定位考察方向东《晏子春秋·内篇谏上》第二十:“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人见,立有间,公日:‘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

  • 标签: 文化定位 《晏子春秋》 反裘负刍 中华书局 吕氏春秋 南京师范大学
  • 简介: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体系,光辉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都是由汉字记录的。一般地说,中华传统文化都可以说是汉字文化。但这种说法太广泛,不能突出汉字的特点。因此,这里要谈的汉字文化不是指汉字所记录的中华传统文化,而是汉字本身所记载所反映的各种文化

  • 标签: 汉字文化 文化内涵 中华传统文化 符号体系 汉语
  • 简介:汉语作为中华文化传播载体的重要性,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已经达成共识,而对于中国文化资源的整合及其在汉语国际推广方面的创造性转化仍需进一步研究。文章从对全球语境下的中华"和合文化"的精神阐释入手,探讨其在汉语国际推广当中的可行性——即如何使其具备有益性、可知性和趣味性,并进而探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运用"和合"策略,对外汉语教师如何以平等对话的文化心态解决汉语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 标签: 和合文化 汉语国际推广 对外汉语教学
  • 简介:近几年,拍摄古典题材影视剧成为一种时髦。从秦始皇帝到康熙、乾隆,宫闱秘闻、民间传说、笔记、野史等均被演绎为一部部电视剧。文学作品不同于历史,我们自不必依史实加以评鉴。然而古典题材影视剧反映的是一种历史文化,不应该违背历史文化的一些基本的东西如语言、服饰、民俗等的真实。遗憾的是,现今的电视剧往往一味追求收视率,恣意编撰,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向,本文以颇有点好看的电视连续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以下简称《铁》剧)为例加以剖析。《铁》剧纪昀、和坤、乾隆、杜小月、莫愁等人物形象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美中不足的是,主人公“纪晓岚”的称呼跟作品反映的时代文化背景差异甚大,令人听上去感觉很别扭。

  • 标签: 古典题材影视剧 《铁齿铜牙纪晓岚》 人物形象 文化背景 影视语言 称谓语
  • 简介:训诂与文化习俗四证李长庚训诂问题,不仅仅是语言文字问题,还涉及包括典章制度在内的各种文化习俗,如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迷信禁忌、祭祀、生产劳动形式等等。充分了解古代的文化习俗,并作为一种意识贯彻到训诂工作中去,也正是我们通读古籍和解决一些老问题的重要途...

  • 标签: 文化习俗 “相” 训诂 《列子释文》 宗庙祭祀 《太平御览》
  • 简介:在中华文化发展历程中,“玉”始终作为崇拜物而占有重要的位置。本文以“玉”的道德象征意义为着眼点,从汉语构词、成语语义搭配、取名用字习俗这几个方面论述了汉语玉文化对汉语词汇的影响。

  • 标签: 汉语 词汇 玉文化 道德象征意义 人名 教学
  • 简介:德里达《论文字学》中多次谈到东方语言,主要是汉语,与西方语言的差异。这差异在他看来,主要是汉语超越了时间、空间和历史的限制,所以也超越了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局限。这当然是指汉语中的文字,即汉字,可以不必亦步亦趋去同声音纠缠。对此他转引莱布尼兹的话说,方块字简直就像聋子的发明。所以汉语中不存在语音中心主义,它没有为逻各斯中心主义所沾污:"在其本原和非‘相对的’意义上说,逻各斯中心主义是一种种族中心主义的形而上学。

  • 标签: 逻各斯中心主义 德里达 汉字文化 文字学 莱布尼兹 中国文字
  • 简介:<正>雅学的产生是一种文化现象。同时,它又是以文化为成因和服务对象,因而雅学与文化(尤其是精神文化)具有血肉相连的密切关系,弄清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不仅可以从文化视角摸清雅学的成因、动因及轨迹,对雅学进行科学总结和建构,而且还可以借助雅学宝藏来探寻某些文化秘密,为文化史的建构提供宝贵的材料,本文仅选择几个不的角度,就雅学与文化的关系提出几点粗略的看法,以期引起方家的关注。

  • 标签: 雅学 《尔雅》 石药尔雅 文化论 经学 训释
  • 简介: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们消费观念的不断改变,旅游己逐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观赏自然山水,品评名胜古迹,体验民风民俗,感怀历史兴衰等旅游活动已成为许多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并因此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写作作为人们反映生活、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高级思维活动,与包括旅游文化在内的各种文化形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标签: 旅游文化 写作 开发 日常生活 消费观念 自然山水
  • 简介:<正>中国的文化语言学,从呼唤呐喊的第一阶段、经过理论草创的第二阶段,现在已开始进入第三阶段——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的阶段。史有为先生的专著《异文化的使者——外来词》(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年4月,以下简称《外》)便是文化语言学的一项新收获,是第三阶段已经来到的又一个很好的标志。

  • 标签: 汉语外来词 文化语言学 新收获 异文化 研究成果 第三阶段
  • 简介:根据相关的研究报道表明,到目前为止汉字不仅是世界上最古老且保存最完整的文字,还是从古至今一直在不断使用的文字,而汉字之所以能有这样强大的生命力与生命周期,是因为它紧紧与中国汉民族乃至其他使用汉字的民族联系在一起。而在全世界各种各样的语言中,以文字为主的语言却不到所有语言总和的零头。借此本文主要在参照了历代文献典籍的基础上对汉字文化研究的基本理论进行分析,以便达到彰显汉文化的目的。

  • 标签: 汉字文化 基本理论 分析
  • 简介:电视是最为普及的大众传播媒介之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大众文化的传播,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电视这一传播工具,电视传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电视作为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需要担负其所肩负的文化责任与使命。电视视媒体人需要加强文化修养和文化责任自律,构建电视媒体的文化价值体系。

  • 标签: 电视 文化责任 历史文化
  • 简介:作为中国古代的"北大门",雁门关处于内地与塞外、中原与漠北、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分界线上,在政治军事、商旅贸易和民族融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此,不仅受到历代帝王的高度重视,也引起了无数文人的极大关注。随着时代的变迁,今日的雁门关不再是要路而成为旅游景观,但其丰富的历史蕴含和独特的自然风貌依然诉说着她曾经的辉煌,而进一步梳理和挖掘相关的文学与文化内容同样会增加人们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 标签: 北大门 雁门关 农耕文化 游牧文化
  • 简介:<正>在军旅中,在非正式场合,军人尤其是青年军人在谈话、聊天时常常把一些军事术语用于非军事概念,其中多数有关日常生活,比如称广告征婚为“圆周搜索”,称确定恋爱对象为“截获目标”,这种语言现象我们称之为“军语生活化”。一、军语生活化的主要范围。军语生活化是军人在军旅这种特定的社会语境中,运用比喻、引申等方法形成的一种语言现象,它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 标签: 军语 生活化 军人 文化心态 意指 航空兵
  • 简介:读了最近几期《汉字文化》,心情难以平静。电视片《神奇的汉字》虽然无缘相见,但是《汉字文化》编辑部和北京国际汉字研究会关于汉字和“识繁写简”的基本观点,都是完全赞成的,而且由衷感谢他们为推动汉字的科学研究所做的卓有成效的努力。

  • 标签: 文化特征 袁晓园 西方人士 儒学文化 共同属性 易学性
  • 简介:当下,文学从宏大叙事转向日常叙事,从民族国家话语转向个人话语,是文学走出作为政治工具的羁绊,关注世俗人生的一个进步,但同时也出现了走向琐碎与庸常的病症,没有了诗性的追求,没有了深层的关怀,文学成了当下生活的“就是这样,只能这样,就这样吧”的灰色咏叹调。读了这样的作品,顶多是一声叹息,不再有沉思、震撼、感动、愤怒。但也有一些作品,能咀嚼出不少东西,令人回味。

  • 标签: 《桃之天天》 文化批判 宏大叙事 个人话语 国家话语 政治工具
  • 简介:《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生于徽州,该地域的文学元素植入其记忆和心灵之中从而又自然地,渗透在其创作中,《儒林外史》与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的徽州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研读《儒林外史〉管窥徽州文化,可以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徽州文化在文学中的表现,也可以让我们看到徽州文化对吴敬梓创作的影响。

  • 标签: 《儒林外史》 吴敬梓 徽州文化
  • 简介:了解汉语词汇中体现出来的文化差异有利于把握汉语词汇所蕴含的民族文化,文章主要从称谓语、颜色词、动物词、植物词、数词等方面对中外文化差异进行具体分析。

  • 标签: 汉语词汇 文化差异
  • 简介:敖包祭祀是蒙古族的原始信仰之一,也是游牧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蒙古族的这种传统文化保留至今,自然有它独特的文化价值。本文追溯了敖包祭祀的集中起源学说,并提出一种新的起源推测,并归纳总结了敖包祭祀文化的现代意义。

  • 标签: 敖包祭祀 文化价值 蒙古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