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生物学视角为多元化主体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改革与发展研究作出合理回答。采用文献资料、类比以及逻辑推理等方法,主要研究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与公共体育服务主体之间的关系。结论认为:用生物学视角可以看清不同层级和属性的多元主体,其与细胞具有同样的效果,多中心联合主体的职能也符合分权和集中原则。

  • 标签: 生物学 多中心联合主体 公共体育服务
  • 简介:通过文献资料法和三维录像解析法,对跨栏步的角动量进行研究分析。与GeoffreyDyson的假说进行对比,发现GeoffreyDyson的假说并不完全合理,并根据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

  • 标签: 跨栏步 角动量 转动
  • 简介:为揭示不同高度脚背正面射门的生物力学机制。招募12名受试者对地面球、1/2膝关节高、膝关节高3种位置进行脚背正面射门和空踢各10次。利用2台JVC9800摄像机、国产JP6060多维测力平台进行运动学及动力学同步测量。结果显示:地面球、1/2膝关节及全膝关节3种高度射门,球速、足速经多因素方差分析均有显著差异,其中地面球球速最快、1/2膝关节高度次之、膝关节高最小;实验组受试者摆动腿大腿前摆与后摆、小腿后摆等各运动学指标在不同高度位置射门间无显著性差异,而小腿前摆运动学数据在不同高度射门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支撑腿与球垂直距离跟各高度射门的球速、摆动腿足速度、触球即刻膝角、小腿前摆角速度、小腿前摆幅度、小腿前摆时间呈显著相关,而3种高度位置的射门球速与支撑腿着地所受地面反作用力不存在线性关系。结果说明:脚背正面射门击球点高度越低球速越快,故脚背正面射门想要获取更快球速就应该在球高度处于较低位置时将球踢出;通过控制支撑腿与球垂直距离可以控制脚背正面射门的球速、球路、动作时间;支撑腿受到的地面反作用力与踢出球的球速无关,故支撑腿在踢球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固定支撑、维持平衡,从而使摆动腿发力更加充分。

  • 标签: 运动生物力学 脚背正面射门 不同高度 射门 球速 支撑腿
  • 简介:对近年来有关肌细胞收缩及疲劳的细胞生物学机制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相应的应对措施.指出肌细胞疲劳可能与肌细胞能量物质的耗竭、代谢产物的堆积、肌细胞损伤有关.并认为肌细胞的损伤是由于机械损伤、细胞内钙离子过载、线粒体钙超载、自由基脂质过氧化所致.建议从营养学的角度对运动员加强磷酸原、糖、碱性盐、抗氧化剂的补充,以防治肌细胞疲劳,提高运动成绩.

  • 标签: 肌肉疲劳 肌肉损伤 肌肉收缩 线粒体 自由基损伤
  • 简介:本文采用高速摄影机,现场拍摄了我国优秀曲棍球运动员的4种传球(轻击、重击、推球、挑球)技术动作.通过定量分析,得出了曲棍球4种主要传球技术的运动学规律,并对运动员的击传球技术提出改进意见.

  • 标签: 棍—球的作用时间和空间 出球速度
  • 简介:运用多种方法,对单手肩上投篮动作的稳定性进行生物力学分析,通过分析表明为了提高单手肩上投篮的准确性,应加强体育教学的规范性,使投篮技术动作正确、合理、协调、稳定.

  • 标签: 单手肩上投篮 稳定性 生物力学分析
  • 简介:林文瞍,广州体育学院运动生物化学教授、科研处处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上海体育学院博士生导师,运动生物化学广东省重点教学实验室主任,国家级精品课程运动生物化学负责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带头人,中国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全国运动生理生化专业委员会常委,全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林教授长年负责广东省游泳、羽毛球、田径等优秀运动队的科研保障及攻关工作。2009年荣获“北京奥运科研服务一等奖”。从2014年起,本刊设立“运动生化监控”专栏,邀请林教授及其团队成员就运动员身体机能、运动负荷评定等的最新研究成果展开论述,以飨广大读者。

  • 标签: 运动生物化学 体育教练员 国家级精品课程 专业委员会 运动人体科学 广州体育学院
  • 简介:研究设计了3个可以使足呈5°、10°和15°背屈角度的蹲跳练习,探讨足不同背屈对纵跳高度的影响,结果显示足不同背屈都能提高跳起高度,5°时最高,平均增加了15.8cm,10°和15°时有所减少,分别增加12.2cm和10cm,充分显示出肌肉预拉长对发挥肌肉力量的作用,同时也表明肌肉的不同工作状态对肌肉收缩力的影响不同。

  • 标签: 足不同背屈 角度 纵跳高度
  • 简介:太极拳有“进、退、顾、盼、定”五种基本步法,其中“进步”是太极拳常用的一种基本步法。文章通过肌电测试仪和红外线远射测试系统对太极拳下肢“进步”动作进行测试,分析太极拳虚实转换基本特点及机体的平衡、协调能力。研究表明:太极拳进步动作的完成是下肢各肌肉协调用力的结果,左右两侧肌肉在激活时间上存在着互应与吻合,在积分肌电值和持续时间上有所差别;太极拳的“沉”、“蓄”特点与“实”对应,动作上关节的“伸”、“张”与“虚”相合;太极拳步法上虚实转换体现在关节运动伸张有序,各肌肉运动收缩与舒张协调。

  • 标签: 太极拳 进步 虚实转换 生物力学
  • 简介:目的:立足于运动训练对运动员免疫功能的影响,就运动对ICOS分子表达的诱导作用及其生物学功能做一探索性研究。方法:随机抽取17~23岁运动员共35名为实验对象,建立人体运动免疫研究实验模型;运用密度梯度细胞分离法,获得运动员运动前、期间、运动后不同时段的外周血PBMC;运用细胞体外培养技术、MTT法和流式细胞术、RT-PCR技术,体外检测各时段T细胞活化增殖程度、T细胞亚群变化及T细胞表面ICOS及T细胞ICOSmRNA表达水平;将ICOS特异性配体GL-50与上调表达ICOS分子的T细胞体外共育,5天后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IL-10水平,同时检测运动员运动前后血清IL-10、LI-2、IFN-γ水平。结果:运动可激发T细胞活化增殖,导致T细胞亚群变化;运动可诱导活化T细胞上调表达ICOS和ICOSmRNA;ICOS/GL50共刺激信号可刺激T细胞合成分泌IL-10;持续4用运动训练后,运动员血浆IL-10水平显著提高,IL-2、IFN-γ水平明显下降。结论:长期运动应激可诱导活化T细胞上调表达ICOS分子;ICOS分子具有加强T细胞合成分泌IL-10、诱导Th2细胞增殖分化的重要功能;ICOS/GL50共刺激信号诱导IL-10分泌、Th1/Th2失衡,是运动后机体对感染性疾病易感性增高的“运动性免疫抑制”现象的重要免疫学基础。

  • 标签: 运动训练 T细胞 ICOS分子 TH1/TH2失衡 运动免疫调节
  • 简介:对河北省高水平武术套路训练专业队员所做旋风脚动作进行实验研究,利用生物力学实验及统计学方法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了人体在完成旋风脚的过程中助跑、起跳、腾空旋转、落地各个阶段之间的相互联系及每个阶段的运动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为武术教学和训练提供理论指导。

  • 标签: 武术 旋风脚 运动生物力学
  • 简介:介绍了运动生物力学方法学研究的现状,列举了常用的测试仪器、研究方法和近年来出现的新方法、新仪器;对运动生物力学方法学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 标签: 运动生物力学 方法学 研究方法 仪器
  • 简介:从运动心理学文献中了解到,运动员适当地关注和有效地管理焦虑情绪的能力是在比赛中取得优秀成绩的两大关键技能。生物/神经反馈是一种以加强培养这两项技能为目标的训练工具。该训练旨在培养运动员对身体的生理活动和大脑的神经活动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调节的能力。注意力训练(神经反馈)有助于培养运动员的警觉和精力集中能力,

  • 标签: 运动员训练 神经活动 培养 比赛心理 干预训练 反馈
  • 简介:摩登舞技巧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控制身体重心的不断转换,整个形体在惯性中移动,形成移动惯性流量。形体移动惯性流量的形成,关键在于身体躯干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由肌肉收缩牵引骨骼来带动腿脚移动实现重心移动到位。在此过程中,身体躯干主导着重心转移,腰胯稳固形成移动的枢纽,脚底联动实现重心的平衡转移。

  • 标签: 运动生物力学 标准舞 重心移动 训练
  • 简介:以12名江苏女子排球队二线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速摄像对12名队员的3次大力跳发球和3次跳飘发球技术分别进行拍摄,利用运动分析软件对录像进行解析,探讨江苏省女子排球运动员大力跳发球与跳飘发球间的运动生物力学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大力跳发球的球速、起跳后COM水平位移、起跳高度、击球高度、COM速度等数值均要高于跳飘发球。另外,运动员在进行大力跳发球时上肢的线性速度显示较高值,从而对挥臂的最后鞭打动作提供有利的初速度。结果说明大力跳发球虽然具有一定的失误风险,但是具有较强的攻击性,给接发球方带来很大的压力。

  • 标签: 运动生物力学 大力跳发球 跳飘发球 女排队员 江苏
  • 简介:对31名(13男,18女)普通大学生完成急停起跳、侧切和垂直落地前冲动作下肢运动学和动力学指标进行测试与分析,以了解不同前交叉韧带危险动作和性别对下肢力学指标的影响。应用红外光点运动测试系统和测力台对受试者完成动作过程中膝关节三维角度和地面三维反作用力进行测量。研究结果表明,3个动作着地阶段的力学指标有显著不同,证明3种运动形式在前交叉韧带损伤机制上存在差异。与急停起跳和垂直落地前冲动作相比,完成侧切动作将受到较高的水平方向地面反作用力,产生较小的膝关节屈角和较大的膝关节外展角。3个动作着地阶段中的力学差异不受性别影响。

  • 标签: 运动生物力学 易伤动作 前交叉韧带
  • 简介:篮球一直以往作为世界三大球类运动之一受到广泛关注,其激烈的身体对抗和长时间的跑动、跳跃等运动特点也导致篮球运动损伤率居高不下。作为篮球运动中必不可少的核心运动装备—篮球鞋,在发挥运动员运动表现和预防运动损伤方面的作用不可小觑。通过对国内外关于篮球鞋对篮球运动生物力学影响的研究进行综述,发现大量研究集中在篮球鞋的底部结构对运动损伤的生物力学作用,且以大底、中底的硬度、屈曲刚度等较为多见;研究普遍认为地面反作用力、侧切变向动作等是造成运动员踝关节损伤的主要原因。未来建议应细化足的结构,更为具体深入的分析其对踝关节损伤等的意义,增加篮球鞋后跟杯结构的相关研究。

  • 标签: 篮球鞋 损伤 踝关节 生物力学 运动装备
  • 简介:出手用力时的下肢发力是投篮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投篮力量的主要来源之一.下肢适宜的发力是投篮时上肢协调、自然完成动作的保证,有利于手对球的控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投篮命中率.本文将从生物力学角度,对投篮时下肢发力遵循的基本原理、发力动作的基本形式及其对投篮力量、出手速度、出手角度的影响进行论述.

  • 标签: 投篮 下肢发力 缓冲 蹬伸 反作用力
  • 简介:白藜芦醇作为一种天然多酚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包括对心脏的保护作用,调节糖脂代谢作用,抗炎性作用和抗氧化作用等。最近研究发现白藜芦醇与运动能力关系较为密切,有可能成为一种潜在的专项运动营养补剂。在综述白藜芦醇生物学功能和其与运动关系的基础上,展望白藜芦醇在运动医学领域的研究前景。

  • 标签: 白藜芦醇 抗氧化 SIRT1 糖脂代谢 运动能力
  • 简介: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归纳法,对近十年国内外太极拳对老年人平衡能力影响的生物力学分析内容进行综述。研究发现,老年人长期坚持练习太极拳可增强下肢力量,显著减小足底压力中心在额状轴的摆动幅度,有效增加老年人在静态过程中和日常活动中身体重心的稳定性,提高了身体平衡能力,从而减小了老年人在日常活动中跌倒的风险。根据文献资料整理分析得出:太极拳的练习对老年人身体平衡能力的影响周期不一致,最短为4周,最长为6个月,研究者采用的评价指标不一样,其作用时间也相殊,时间越长,平衡能力的提高效果越明显。

  • 标签: 太极拳 老年人 平衡能力 生物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