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学习词典出现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之后发展迅猛。当下英语学习词典已趋于成熟,汉语学习词典则成绩与问题并存。文章在回顾英、汉学习词典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尝试总结英语学习词典的特点,并以此为据对汉语学习词典的编纂现状和发展趋势做出评价和预测,希望促进汉语学习词典编纂实践的不断完善和理论研究的系统深入。

  • 标签: 英语学习词典 汉语学习词典 特点 现状 展望
  • 简介:《现代汉语》(第5版)收录了为数不少的古语词,并在释义上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在古词语的收录和释义语言方面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古词语收录应该遵守的两个原则以及古词语释义语言应该注意的四条原则。

  • 标签: 《现代汉语词典》 古词语 收词 释语
  • 简介:摘要:自从《现代汉语》(第 6六版)后,间隔四年的时间进行第 7七版的修订,而在此间隔期间,由于我国在政治、科技、文化和经济等方面存在显著变化,汉语作为我国人民社会交际的主要工具,也需要随之发展进行适应性的变化,因此这也推动了《现代汉语》(第 7七版)新词语的增录,下面,本文就针对《现代汉语》(第 7七版)增录新词语进行分析,来对其词典变化进行深入地了解。

  • 标签:
  • 简介:文章以《现代汉语》的相关词语为基础语料,探讨汉语中并列式合义复合词语的文化心理意识。文章通过对"动词""名词""形容词"和"成语"等四大类词语的分析,得出汉语中并列式合义复合词语的构词体现了"尊卑""先行后果"推动下的"时间顺延""对举"等文化心理意识。

  • 标签: 现代汉语 并列式 复合词语 文化心理
  • 简介:建立并逐步完善汉语的声义系统,通过声训联系一组或一批同源词,从而获得共同的概念.

  • 标签: 同源词 共同概念
  • 简介:书证是词典的组成部分,是词典的血肉。尽管辞书编纂中是先立词目,然后解释词义,最后才引用书证,但实际操作中都是先搜集整理书证,再定出词目,然后释义。所以书证的搜集是否丰富,整理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词典的质量。《汉语词典》是一部大型的历史性语文词典,本着"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的方针编纂的,全面阐述了所收词语的历史演变情况,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该词典词条浩繁,书证数量巨大,有200多万条,所以疏漏在所难免,尤其是在书证渊源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笔者下面就针对《汉语词典》所引较晚的一些书证进行讨论,摘录一些早于词典所引的书证,以备编者和读者参考。一、[一再]②一次又一次;屡次。《汉书·西域传下·乌孙国》:"公主至其国,自治宫室居,岁时一再与昆莫会。"(1—26)案:《史记·淮南王传》已有"一再",原文为:"太子学用剑,自以为人莫及,闻郎中雷被巧,乃召与戏。被一再辞让,误中太子。"

  • 标签: 汉语大词典 书证 历史演变 语文词典 型世言 实际操作
  • 简介:文章对《现代汉语》(第6版)双音节形名兼类词释义进行了考察,归纳了形名兼类词的基本释义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探索形名兼类词在量上、结构关系上、自指和转指方面的特征,指出《现代汉语》(第6版)对形名兼类词判定的标准更严格科学,释义也更准确全面,但也存在一些释义不够全面、处理规则没能贯彻到底之类的不足之处.

  • 标签: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形名兼类词 释义
  • 简介:有一天,小主人和他的伙伴们出去玩耍了,此时,成语词中将要发生一件有趣的事情了!

  • 标签: 小学 语文教学 成语 词语
  • 简介:中文摘要 : 词典是语言学习者获取知识的有效工具和源泉,被誉为“最好的常伴左右的无声的老师”。但实际上,很多语言学习者对词典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并不一定了解,多数高中学生不愿意查词典,不会查词典,对词典信息的利用不够充分,查询速度慢,查询效率低下等,但是这些问题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来解决的。许多研究者认为词典使用策略培训应该是外语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 标签: 英语词典 词典策略 技能培训
  • 简介:汉语疑问范畴是一个很值得挖掘的课题。王海棻先生的《古汉语疑问范畴词典》将有关的词语和语法结构集中展示出来,为汉语疑问范畴的研究贡献了一份重要的学术资料。这部词典集中体现了作者多年来在疑问词语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反映了作者在这一学术领域的特殊贡献。

  • 标签: 义类 询问内容 语法功能 抉择询问
  • 简介:<正>在上海市委的关怀下,在我院党委的领导和《汉语词典》编纂处的大力支持下,我院《汉语词典》编写组业已成立。《汉语词典》是我国最大的、完全新编的、属于提高性质的大型语文词典,是我国文教建设中的一项重点科研项目。其规模将超过《辞海》(1979年新版合订本)三至四倍。初步估计,这部词典的词目总数约为三十万条以上,总字数约为五千万字。计划在三年内完成初稿,争取在一九八五年正式出版。这部词典的编纂工作由国家出版局、教育部直接领导,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安徽、福建五省一市协作进行,罗竹风任主编。编纂《汉语词典》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国四个现代化的建设,需要迅速发展科学文化教育事业,极大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同时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发展,许多友好国家亟需我们提供完备的汉语

  • 标签: 汉语大词典 国际文化交流 语文词典 辞海 新编 新版
  • 简介:书证滞后的现象相当严重,本文就平时所记尽可能补出有关词条的最早书证.既可供修订时匡补,亦为文史工作者提供一些材料.另外,有的词条下有义项而无书证,也按上述原则补出.

  • 标签: 汉语大词典 溯源 书证
  • 简介:"兀秃"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与书证不对应,作为连绵词,在文献中有"乌涂"、"温暾"、"温吞"等不同的表现形式,通过考证它们的语音及语义关系,发现它们实质是一组同源异形词。"温暾"为本源词;"兀秃"应解释为"(未烧开的液体)不冷不热,(人性格上)不爽利,不干脆"。

  • 标签: 《汉语大词典》 兀秃 连绵词 同源异形
  • 简介:汉语词典》对于有些词语存在解释错误或解释不当的问题,本文从《大词典》中选取了"以夷制夷、仰、伏侍、匮饿、估客、估倒"等几个词语进行剖析,找出其释义不当之处,同时提出了自己的修正意见,以期《汉语词典》修订时补充、修正之。

  • 标签: 《汉语大词典》 词语误释 校正
  • 简介:语文词典该运用怎样的方法来对模糊词语释义?这是一个无可回避却至今无人回答的问题。本文以《现代汉语》中所收的模糊词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词典中模糊词语的释义进行考察,从而归纳出'模糊词语的模糊释义法'。所谓模糊词语的模糊释义法,是指主要运用模糊语言来解释模糊词语的方法,具体来说,主要有模糊种差定义法、模糊限制法、模糊描写法、比喻释义法、定量释义法、序列比较释义法、对比释义法、否定释义法和模糊词语明晰化等九种。本文的创新点主要在于首次创造性地提出了'模糊词语的模糊释义法',并将其运用于语文词典的编纂实践,具有理论的创新性与实践的管用性。这对于语文词典的编纂与修订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模糊 词语 现代汉语词典 释义法
  • 简介:文章以语言事实为依据,列出了长期以来以“词典”的名称收“语”的几种名不符实的混乱情况,系统分析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指出了以“词典”代“语典”的弊端,论述了“语典”“词典”名称二分的科学性和必然性.

  • 标签: 语词分立 语典和词典 名称分立
  • 简介:汪维懋《汉语重言词词典》是着者研究汉语重言词的新成果。本文揭示该书发掘新词、丰富书证和重视溯源、分析义项等三方面的特色,肯定其填补汉语重言词研究和词典编纂空白的意义;同时也提出修改意见。

  • 标签: 汉语重言词词典 特色 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