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7月龄婴儿体内铁水平和粗大运动评分的相关性。方法该项前瞻性研究应用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AIMS)对252例3~7月龄婴儿进行评估,并测定其中250例婴儿的铁蛋白水平。该研究分析222例婴儿的AIMS评分和铁蛋白水平以及61例婴儿的AIMS评分与网织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含量(ret-Hb)的相关性,并应用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进行数据分析。结果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z评分低于第10百分位数作为结局指标,铁蛋白的最佳截断值为51 μg/L(敏感度86%,特异度81%),ret-Hb最佳截断值为28 pg(敏感度86%,特异度85%),ROC值分别为0.886和0.89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铁蛋白<51 μg/L是预测AIMS z评分低于第10百分位数的高危因素。14例ret-Hb <28 pg的婴儿有6例(43%)AIMS评分低于第10百分位,而47例ret-Hb ≥28 pg中仅有1例(2.1%)。结论网织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含量(ret-Hb)<28 pg及铁蛋白<51 μg/L与3~7月龄婴儿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不佳相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0~3月龄B族链球菌( GBS)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药敏情况。方法抽取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诊疗中心收治的20例0~3月龄GBS败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GBS组),根据患儿起病年龄分为早发型(EOD,0~6 d)和晚发型(LOD,7~90 d),回顾性分析其一般临床资料、首发症状、血液指标、住院时间、药敏等情况,并与同期同病区55例0~3月龄大肠埃希菌败血症(大肠埃希菌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例0~3月龄GBS败血症患儿,首发症状以发热为主,其次为呻吟、拒乳;LOD发生率高于EOD。GBS组白细胞数计数<5×109 、血清C-反应蛋白(CRP)50~100 mg/L、血清降钙素原(PCT)>100 ng/ml及>10 ng/ml的患儿占比均大于大肠埃希菌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GBS组并发化脓性脑膜炎(PM)及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RPM),住院天数>21 d、>40 d及>50 d的患儿占比均大于大肠埃希菌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GBS组PM患儿腰椎穿刺次数≥5次的患儿占比大于大肠埃希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例患儿GBS菌种对青霉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美罗培南、头孢吡肟、头孢噻肟、氯霉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耐药率均为0,对左氧氟沙星、四环素、克林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45%、75%、85%、85%。结论0~3月龄GBS败血症患儿感染症状重,常合并RPM,且并发症多,住院时间长。GBS菌株对克林霉素和红霉素耐药严重。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非常重要,同时应做好GBS产前筛查防治工作。

  • 标签: B族链球菌 婴儿 感染 临床特征 药敏
  • 简介:摘要近年来,人工晶状体(IOL)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婴幼儿白内障摘除术后无晶状体眼的屈光矫正,但婴幼儿特别是1岁以下婴儿期行IOL植入术仍存在争议。最近国际权威研究对此进行了大样本、多中心、对照性临床观察,中、远期结果显示婴幼儿期白内障摘除联合一期IOL植入可达到与无晶状体眼接触镜矫正同等或者更好的视力预后。对于7月龄以上婴幼儿,IOL一期植入手术较为安全,并发症和再次手术率低。相较于角膜接触镜配戴的不便利、难配合、感染风险、高昂费用和增加二期植入手术,在选择好适应证和掌握手术技术的情况下,7月龄以上婴幼儿白内障IOL一期植入值得探索。(中华眼科杂志,2021,57:487-491)

  • 标签: 白内障 无晶状体 晶体,人工 晶体植入,眼内 婴儿
  • 简介:摘要本文分别从品种选择、种子处理、适时播种和合理密植,以及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方面,介绍了水稻种植的栽培管理技术,为水稻种植提供参考。

  • 标签: 水稻 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 简介:摘要林果业伴随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成为当前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而果树的栽培管理技术也是更受到林业以及农业人员的普遍关注和重视,我国目前在果树资源的开发以及种植技术的研究上已经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促进我国果树栽培技术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为了切实推进果树栽培种植,需要兼顾果树的种植技术与栽培环境,牢牢掌握果树的种植技术要点。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果树种植与管理技术,以期有助于果农经济效益的提高。

  • 标签: 果树栽培 管理 种植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0~6月龄婴儿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血清中N末端B型脑钠肽原(NT-proBN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KD患儿72例,根据临床表现及体征分为典型组(32例)和不典型组(40例),并选取同期因发热住院治疗非KD患儿为对照组(30例)。典型组患儿男20例,女12例,月龄(2.7±0.2)个月;不典型组患儿男23例,女17例,月龄(2.9±0.1)个月;对照组患儿男17例,女13例,月龄(2.9±0.3)个月。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NT-proBNP水平,应用免疫荧光定量法检测血清中PCT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IL-6水平。KD患儿使用静注人丙种球蛋白后比较NT-proBNP、IL-6、PCT的变化。采用χ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对照组患儿血清NT-proBNP水平537.25(392.39,724.95)pg/ml低于典型组1 340.00(924.50,3 050.00)pg/ml和不典型组927.90(585.50,1 499.50)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典型组和不典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血清IL-6水平24.90(14.75,33.13)pg/ml低于典型组98.07(83.56,151.15)pg/ml和不典型组72.28(55.35,114.30)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典型组和不典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PCT水平0.96(0.55,2.13)μg/L与不典型组0.24(0.14,0.50)μg/L、典型组0.40(0.29,0.74)μ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KD患儿NT-proBNP、IL-6水平较治疗前NT-proBNP、IL-6下降[365.10(205.73,736.35)pg/ml比1 168.50(773.95,1 972.25)pg/ml,15.55(5.83,46.32)pg/ml比91.70(69.24,136.67)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患儿PC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2(0.07,0.25)μg/L比0.33(0.17,0.58)μg/L](P>0.05)。结论NT-proBNP、IL-6、PCT疾病前期联合检测可作为辅助诊断0~6月龄小婴儿KD的重要参考指标。

  • 标签: N末端脑钠肽前体 白细胞介素-6 降钙素原 川崎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个月龄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供肝在婴幼儿肝移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行肝移植的35例婴幼儿资料。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范围为4~31个月;胆道闭锁33例,Caroli病1例,Alagille综合征1例。35例患儿的供肝由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COTRS)分配后获得,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范围为0.5~60.0个月,体重范围为3~18 kg。根据供体年龄将患儿分为两组,其中<2个月龄组(LT组)12例,≥2个月龄组(OT组)23例。收集所有患儿的住院资料、供者资料和随访信息。比较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Kaplan-meier法分析两组患儿的生存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患儿和供者的资料,发现患儿的身高、体重,术后即刻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供者的身高、体重及供肝质量、移植物受体体重比(graft to recipient weight ratio,GRWR)在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T组中,肝动脉栓塞3例,门静脉狭窄1例,胆道并发症1例,术后肺感染3例,无急性排斥反应和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1例。OT组中,肝动脉栓塞21.7%(5/23),门静脉狭窄26.1%(6/23),胆道并发症13.0%(3/23),术后肺感染34.8%(8/23),急性排斥反应17.4%(4/23),EBV感染34.8%(8/23),CMV感染39.1%(9/23)。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LT组患儿1、3、5年累积生存率均为91.7%,OT组患儿1、3、5年累积生存率均为91.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P>0.05)。结论<2个月龄DCD供肝可用于婴幼儿肝移植,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受者可获得满意远期生存。

  • 标签: 肝移植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供肝 婴幼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early essential newborn care,EENC)技术对3月龄内婴儿母乳喂养及健康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四川省经济、医疗水平和文化习俗较接近的绵阳市和德阳市8所妇幼保健院进行前瞻性非随机分组对照试验研究,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包括1所市级妇幼保健院和3所县(区)级妇幼保健院。干预组开展EENC技术,对照组开展常规操作。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分娩的新生儿及其母亲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分娩后、婴儿满1、3月龄时收集婴儿健康指标数据,包括喂养方式、脐带脱落时间、肺炎、败血症、腹泻等,比较两组婴儿健康结局。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干预组91.1%(278/305)的新生儿在停止皮肤接触前完成了首次母乳喂养,对照组为33.3%(36/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出院前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74.5%(228/306)比55.0%(177/322)],1月龄内转诊/因病住院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0%(19/272)比13.3%(37/278)],脐带脱落时间早于对照组[(8.3±2.9)d比(10.5±3.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脐带感染、肺炎、腹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月龄时干预组腹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肺炎和转诊/因病住院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发生败血症的病例。结论EENC可提高新生儿出院前纯母乳喂养率,降低1月龄婴儿转诊/因病住院发生率,缩短脐带脱落时间,且未造成更多的脐带感染。

  • 标签: 新生儿保健 母乳喂养 婴儿健康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极早产儿及中期早产儿校正18~24月龄神经发育结局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胎龄<34周、在校正18~24月龄完成贝利婴儿发育量表Ⅱ测试的早产儿进行前瞻性研究,统计神经发育损害(neurodevelopmental impairment,NDI)的发生率,并根据贝利婴儿发育量表Ⅱ得分,将智力发育指数(mental developmental index,MDI)和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sychomotor developmental index,PDI)分为≥85分、70~84分和<70分3组,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胎龄<34周早产儿202例,男131例(64.9%)。共有91例(45.0%)发生NDI,其中轻度77例(38.1%),重度14例(6.9%)。单因素分析显示,MDI<70分组重度窒息发生率、多胎、早产儿视网膜病≥3期、气管插管史比例较高(P<0.05),校正40周和3、6、12月龄头围>-2SD比例较低(P<0.05);PDI<70分组宫内窘迫、母亲妊娠期高血压和多胎比例、呼吸窘迫综合征3~4级、生发基质-脑室内出血3~4级发生率、气管插管史和有创通气比例较高(P<0.05),校正6、12月龄头围>-2SD比例较低(P<0.05)。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妊娠期高血压、气管插管史和有创通气是低PDI评分的危险因素(OR=9.176、4.547和3.227,P均<0.05),校正6月龄的头围>-2SD是低MDI和PDI评分的共同保护因素(OR=0.063和0.041,P<0.001)。结论胎龄<34周早产儿发生重度NDI的比例较高,避免非必要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加强妊娠期高血压管理可能对早产儿神经发育结局有益。

  • 标签: 婴儿,早产 神经发育 贝利婴儿发育量表Ⅱ 预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更有效的标准以识别首次尿路感染的儿童是否存在泌尿系统显著异常。方法纳入2013年至2019年日本一家医院首次尿路感染的2~24月龄儿童,进行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99Tcm-二巯基丁二酸和超声检查。临床上泌尿系统显著异常定义为:高分度膀胱输尿管反流、梗阻性及异常尿路病变、需手术干预、肾脏发育不良和肾脏瘢痕形成。采用分类回归树方法探究相关因素,据此开发新的标准,并应用新标准回顾性分析原始数据,计算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167例患儿纳入本研究,其中39例存在泌尿系统显著异常。分类回归树分析表明相关因素为:非大肠杆菌性感染、血清肌酐水平和超声结果异常。当非大肠杆菌感染或血清肌酐水平(≥0.21 mg/dl)作为金标准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2、0.68。结论非大肠杆菌感染、高于正常值或高血清肌酐水平作为标准可有效预测首次尿路感染儿童是否合并泌尿系统显著异常。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HIV阳性母亲接受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PMTCT)后对18月龄儿童体格发育的影响,为改进PMTCT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广西艾滋病疫情位居前3位的钦州市灵山县、柳州市鹿寨县、南宁市横县作为研究现场,按照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病例组研究对象为实施了PMTCT的每年新报告HIV阳性母亲及其所生HIV阴性儿童,来源于全国PMTCT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2010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HIV阳性母亲历史卡片以及其所生HIV阴性儿童,共554例;对照组研究对象为2017年健康母亲及其所生的健康儿童,共1 109例。收集PMTCT相关资料及其18月龄儿童的身高、体重和头围等体格发育资料。儿童体格发育不良的定义为身高、体重和头围的3项主要指标中至少1项指标低于正常值范围。结果病例组的HIV阳性母亲及其所生儿童分别为667例和554例,其PMTCT率分别为91.15%(608/667)和96.57%(535/554),儿童的HIV阳性率、死亡率和HIV母婴传播率分别为1.44%(8/554)、3.07%(17/554)和1.91%(8/418);18月龄儿童健康体检结果显示,体格发育不良者占30.51%(169/554);对照组儿童1 109例,体格发育不良者占9.83%(109/1 109),病例组与对照组的体格发育不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IV阳性母亲及其所生儿童的PMTCT率均超过90.00%,但是18月龄儿童的体格发育不良者超过30.00%。PMTCT政策对HIV阳性母亲所生儿童的体格发育不良的可能影响,需做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艾滋病病毒/艾滋病 预防母婴传播 抗病毒治疗 体格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矫正月龄6~24个月早产儿母乳喂养状况的调查研究,探讨其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及影响因素,以期能为延长早产儿母乳喂养的持续时间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的374例矫正月龄6~24个月早产儿及其母亲为研究对象。使用Kaplan-Meier模型绘制早产儿母乳喂养持续时间的生存曲线,使用Cox回归分析其母乳喂养持续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374例矫正月龄6~24个月早产儿中,已断乳者316例(84.5%,316/374),尚未断乳者58例(15.5%,58/374)。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其母乳喂养(含混合喂养)中位时间为5.00个月。6、12、24个月的母乳喂养率分别为41.3%、23.0%和1.6%。Cox回归分析显示,矫正月龄6~24个月早产儿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影响因素包括出院时喂养方式、是否独自照看早产儿、家人对母乳喂养的态度、首次泌乳时间和产假时长(P<0.05)。结论矫正月龄6~24个月早产儿母乳喂养持续时间较短,仍需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医护人员应重视对产妇及其家属母乳喂养重要性的教育,帮助产后泌乳开奶,鼓励院内开始母乳喂养,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培训母乳喂养相关技巧和问题应对方式,以保障持续母乳喂养的实现。

  • 标签: 婴儿,早产 母乳喂养 持续时间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马铃薯作为不少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为了使品种退化减产的问题得以有效解决,马铃薯脱毒种薯高产技术受到重视,技术人员不断对其加强研究和实践,通过在不少地区的示范种植,也取得了显著的生产效果,本文就此进行了分析、总结和探讨。

  • 标签: 马铃薯 脱毒种薯 高产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农业发展也有了全新的面貌,对于葡萄种植户以及农民来说,发展大棚葡萄与蔬菜立体种植栽培技术能够增加其产量,提升广大农民群众以及种植户的经济收入,是实现农民脱贫的有效途径。葡萄的生长适应能力较强,且社会以及市场的需求量较大,相比其他水果,其种植栽培以及管理方面较为简单,经济效益较好。近些年来,葡萄的市场价格越来越高具有投资小、成本低、收益大的特点。本文主要研究大棚葡萄与蔬菜立体种植栽培技术。通过对其品种的选择进行讲述,对葡萄行间套种蔬菜的方法进行分析,进而研究出了大棚葡萄田间管理的相关技术,希望能够对葡萄种植的农户提供些技术方面的帮助以及参考。

  • 标签: 大棚葡萄 蔬菜 立体种植栽培技术
  • 简介:﹝摘要﹞辣椒-稻是当阳市蔬菜产区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水田高效种植模式,克服了菜地面积不足,小麦(油菜)种植效益低的问题。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式经济效益显著,与传统水稻-油菜(小麦)模式相比,每h㎡可多增收6.6万元。通过集成栽培技术,为蔬菜产区种植结构调整提供技术指导。

  • 标签: ﹝﹞辣椒-稻模式 效益 栽培技术
  • 简介:摘要广西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被称为“甘蔗之乡”,盛产甘蔗、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甘蔗成熟后,多被用来生产蔗糖、乙醇等。然而,甘蔗种植过程复杂,常受病虫害问题侵袭,对种植人员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深入分析甘蔗高产栽培技术,并针对性分析病虫害防治问题,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与参考。

  • 标签: 甘蔗 高产栽培 病虫害防治
  • 作者: 陈伟丹 陈欣欣 郑少忆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20年第04期
  • 机构:南方医科大学 南方医院 心血管外科,广州 510515;广州医科大学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心脏中心 510623 ,广州医科大学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心脏中心 510623 ,南方医科大学 南方医院 心血管外科,广州 510515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首次手术年龄大于5个月的脏器异位综合征合并功能性单心室和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2008年9月至2018年12月,在我中心接受第1次手术的脏器异位综合征合并功能性单心室和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共34例,其中手术年龄大于5个月共29例,手术中位年龄440天(159~3718天),体质量4.9~19.2 kg,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为心上型29例;合并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22例,三尖瓣闭锁1例,二尖瓣闭锁1例;中度以上房室瓣反流6例,肺静脉狭窄5例。结果住院死亡4例(13.9%,4/29),死亡原因均为肺动脉高压和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生存25例患儿平均随访(61.8 ± 35.1)个月(11~130个月),3例患儿分别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蛋白丢失性胃肠病和肺静脉梗阻。1年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为79.3%和75.7%。13例完成二期改良Fontan手术,完成率44.8%(13/29)。术前合并肺静脉狭窄的患儿病死率为60%(3/5),多因素分析提示肺静脉狭窄是死亡危险因素。结论脏器异位综合征合并功能性单心室和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延迟外科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结果,Fontan术完成率也比较高,但合并肺静脉狭窄时手术治疗仍具有较高病死率,肺静脉狭窄是手术治疗的危险因素。早期干预可能取得更好的结果,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仍然是外科治疗的首要原则。

  • 标签: 脏器异位 右心房异构 肺静脉异位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to-twin transfusion syndrome,TTTS)胎儿镜激光凝固胎盘吻合血管(fetoscopic laser occlusion of chorioangiopagous vessels,FLOC)术后活产儿脑损伤的影响因素及在纠正12月龄时的神经系统发育。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 年5月至2021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 FLOC 术的TTTS患者的136例胎儿作为FLOC组,并对存活儿进行随访。在纠正12月龄时应用Griffith精神发育评估量表-中文版(the Griffiths mental Development Scales-Chinese,GDS-C)从运动、个人-社会、听力语言、手眼协调、表现等5个领域进行评估。同时选取期待治疗和羊水减量术TTTS患者的88例胎儿作为非FLOC组。比较2组间围产儿死亡率及脑损伤发生率等,以及FLOC组中采用Solomon术与选择性激光术者脑损伤发生率。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FLOC术后新生儿脑损伤影响因素及纠正12月龄时GDS-C量表总商评分的影响因素。采用χ2检验、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FLOC组围产儿死亡率低于非FLOC组[14.7%(20/136)与26.1%(23/88),χ2=4.50,P=0.034];2组新生儿脑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7%(23/123)与21.8%(17/78),χ2=0.29,P=0.592],但FLOC组重度脑损伤发生率低于非FLOC组[6.5%(8/123)与15.4%(12/78),χ2=4.20,P=0.040]。(2)FLOC组中,供血儿与受血儿、Solomon术与选择性激光手术的脑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6.4%(10/61)与21.0%(13/62)、20.0%(9/45)与17.9%(14/78),χ2值分别为0.42和0.08,P值均>0.05]。(3)多因素分析显示,新生儿窒息(OR=7.04,95%CI:1.45~34.20,P=0.016)和术前TTTS分期(OR=2.05,95%CI:1.10~3.82,P=0.023)是发生新生儿脑损伤的危险因素。(4)纠正12月龄时随访成功52例,至少一项领域出现迟缓的发生率为34.6%(18/52)。发育迟缓主要表现在运动和语言领域,分别为26.9%(14/52)和11.5%(6/52);受血儿和供血儿各领域Z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GDS-C 量表总商评分的影响因素中,行Solomon术式、手术孕周大、低出生体重与总商低有关(95%CI分别为-11.71~-0.23、-1.99~-0.47、0.00~0.01,P值均<0.05)。结论FLOC术后TTTS活产儿脑损伤的发生与术前分期及产时新生儿窒息有关;纠正12月龄存活儿神经系统的发育与出生体重及手术孕周有关,轻度发育迟缓发生率较高。

  • 标签: 双胎输血综合征 胎儿镜检查 激光凝固术 动静脉吻合 胎盘 神经心理学测验 神经发育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