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7 个结果
  • 简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一项重要的环境法律制度,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程民主和科学,保障决策的行之有效.我国的对公众参与的主体、对象、范围、方式所做的规定还不能令人满意.借鉴西方国家和港台地区立法的先进经验,我们应当通过使法律具有可操作性、协调好国家干预和公众参与、赋予公众提起环境诉讼的权利、加强公众宣传、保证信息透明等方式对其加以完善.

  • 标签: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公众参与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法》 环境诉讼 环境保护
  • 简介:文章解读了《论语》中以自我和谐、生态和谐、人际和谐三个方面作为重点内容的和谐思想。同时,《论语》里“仁”的人性本质和《圣经》里“爱”的人性本质,实质上都蕴涵和强调了人际之间关系的和谐。《论语》和谐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而且对于中国现阶段和谐社会的构建也颇具启发意义。

  • 标签: 自我和谐 生态和谐 人际和谐
  • 简介:移植先进国家的法律是落后国家改善和发展自己法律的一条便捷之路。但是,移植的方法若要在异国土壤产生实际效果却并不容易,要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将影响移植法的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并着重对外部因素:即政治、经济、文化因素作了分析,并从法理和实践两个方面入手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践论证。

  • 标签: 法律移植 实际效果 内部因素 外部因素
  • 简介:环境影响评价是当今世界各国为预防和减轻拟从事的开发行为对环境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而实施的一项环境法律制度。在该制度中,公众参与贯穿于环境影响评价的全过程,是行政决策民主化的重要体现。本文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历史发展出发,通过对美国、日本、中国以及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环境影响评价立法有关公众参与规定的比较,就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介入时机、如何参与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有关公众参与条款的实施提出了立法意见和建议。

  • 标签: 环境法律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法》 公众参与
  • 简介:在“中国稀土出口限制措施案”中,被诉的出口关税和出口配额措施明显违反了WTO义务,中国只有援引例外条款以证明措施的正当性。在此之前的“中国原材料出口限制措施案”中,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否认了中国出口关税措施援引GATT第20条一般例外的权利,但其裁决理由是有问题的,在本案中我们应据理力争,以改变上诉机构在此问题上的态度。当然,即便出口关税和出口配额一样可以援引GATT第20条(b)款和(g)款,在满足援引的条件上却有一定的难度。中国援引GATT第21条安全例外有一定的法理依据,但在实践中困难重重。因此,中国败诉的可能性较大。如果该案败诉,对中国的稀土产业将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但也会对稀土等重要资源的养护和环境保护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 标签: 中国稀土出口限制措施案 中国原材料出口限制措施案 GATT 一般例外 安全例外
  • 简介:出口退税是国家对出口货物已征收的国内税部分或全部退还给出口企业的一种措施。实施出口退税政策对增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积极作用。出口退税与海关管理密切相关。出口退税政策虽然主要由税务机关实施,但货物必须要在海关监管下实际出口后,

  • 标签: 出口退税政策 出口申报 案件 不实 持续健康发展 出口货物
  • 简介:本文揭示出了新兴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需求以及可持续发展制度在巴基斯坦的演进。笔者试图分析1973年《巴基斯坦宪法》第十八修正案颁布前后巴基斯坦的环境影响评价系统以及在国家和省级关于环评的法律。根据法律规定,任何需要进行环境评价的项目如果不对其可能造成的潜在的公共利益的影响进行分析,将会被认为是不合法的项目。本文的研究方法包括对相关书籍、法规、研究论文、国际条约、相关司法判例及相关网络资源的深入研究。笔者重点分析了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可持续发展制度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在最后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 标签: 环境影响评价 可持续发展 公众参与 巴基斯坦环境保护法
  • 简介:对“投资”定义是国际投资仲裁实现管辖的基础,但其欠缺国际条约或国际习惯明确且一致的定义,因此仲裁庭在管辖中必须对此进行解释。自Fedax案与Salini案以来,仲裁庭运用多种方法解释投资,体现了投资定义扩张化趋势。投资定义扩张一方面反映了促进投资自由与保护私人财产的客观要求,但另一方面也产生负面影响,如对东道国外资管制造成冲击,便利外国投资者滥用投资仲裁乃至影响国际投资法治基础。中国作为接纳外资的传统大国与新兴投资大国,其对内经济管辖与对外投资利益等权益也会因“投资”扩张锋芒而受损。有鉴于此,有必要对国际仲裁实践中日益扩张的投资定义实现合理限制,从而实现东道国与投资者的共赢并维护中国在国际投资仲裁中的利益。

  • 标签: 国际投资仲裁 适格投资 定义扩张
  • 简介:在货物买卖中,货物的风险是指买卖合同订立后非由于双方当事人的故意或过失而发生的意外毁损灭失的情况。而风险的转移即货物的风险何时由卖方转移至买方直接涉及到买卖双方风险责任的承担,即若风险尚未转移,卖方仍有义务履行合同,标的物灭损时买方无支付货款的义务;反之,买方非但不能就灭损货物要求卖方重新交货或赔偿损失,还要履行付款义务。由是可见风险转移与买卖双方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至于货物风险何时转移主要存在两种理论与实践:一是与所有权挂钩,一是以货物交付时间为准。但正如国际著名货物买毒法专家施

  • 标签: 货物买卖 卖方 订立 货物交付 履行合同 故意
  • 简介:传统的无效果无报酬原则已被各国普遍采用并成为国际海上救助法的基本原则.而1989年国际救助公约确立的无效果无报酬例外原则却引起了海运界和贸易界的极大关注,并对许多国家的海商法产生影响.本文试图就海上救助公约的重大发展、海上救助公约对中英海上救助法、共同海损制度等的重要影响分别予以分析论述,以便我们充分理解和正确适用国际救助公约和我国海上救助法.

  • 标签: 海上救助公约 无效果无报酬原则 国际海上救助法 救助标的 补偿标准
  • 简介:取保候审作为一种重要的非羁押性刑事强制措施,是刑事诉讼程序中与无罪推定原则、人权保障理念关系最为密切的"制度设计"之一。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细化了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行为约束以及增加了保证金的确定和缴存机制,使取保候审制度在司法实践中更具可操作性。就司法实践反馈的相关情况看,取保候审的适用率在局部地区有着显著抬升,在调研的大部分地区则并无明显变化,审前羁押率居高不下的现象只是稍有改观。

  • 标签: 非羁押 取保候审 影响性因素
  • 简介:宪法的价值能够影响到国有资产监管的原则、目标以及具体的法律和制度。国有资产监管要遵循法治原则,依法而为、有法必依,并防范人治思维。有限政府和权力制约原则是控制政府过度千预、促进企业自主经营的重要保障,也是降低代理成本的重要依赖。民主是国有资产监管的合法性来源之一,也是监管的重要方法。国有财产和私有财产在宪法上的地位未必是平等的,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也应当是平等的市场主体,并接受市场竞争。

  • 标签: 宪法价值 法治 有限政府 民主 平等
  • 简介: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数字化交流模式越来越普遍,而诉讼领域也出现越来越多的电子证据。在美国,既有的传闻证据规则将大量有效的电子证据排除出外,导致案件裁断者失去了许多全面了解案情真实的机会。"电子传闻证据例外"(eHearsayException)的提出旨在解决这一问题,将有价值的可靠的电子传闻证据从带有偏见或内容模糊的电子证据中过滤出来,赋予其可采性。"电子传闻证据例外"以"最近获知例外"(StatementofRecentPerceptionException)为基础,将适用的对象限定为描述最近事项的、非基于诉讼目的的、非匿名的陈述。这一例外的创设能够有效促进三类传闻陈述(出庭证人的传闻陈述、不能出庭的被害人的传闻陈述、不能出庭的证人的传闻陈述)进入案件裁断者的考量视野。

  • 标签: 社交网站 数字化交流模式 最近获知例外 电子传闻证据例外
  • 简介: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对于中国古代法律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古代法律中的“十恶”重罪制度.以及关于死刑执行日期的限制,均受到佛教教义的直接影响。另外,佛教地狱、业镜、福报等观念,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中国古代司法及司法官。中国古代法律,从制度设计到司法实践,深深打上了佛教观念的烙印。从这里,我们深切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包容性,感受到文化交融与制度进步的双重变奏。

  • 标签: 佛教观念 中国古代法律 十恶 业镜 福报
  • 简介:公安院校的教师具有教师和警察的双重身份,不仅要具备教师的条件,同时更要具备警察意识。加强警察意识的培养,对提升公安院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警察意识包括政治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法律意识、文化意识等。培养警察意识既是政治建校、做好警务化管理的需要,也是提升公安院校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根本途径。

  • 标签: 公安院校 队伍建设 警察意识 教师素质
  • 简介:1949年之前的制宪权概念和理论主要继受于西方,虽没有体系化,但制宪权已经成为中国宪法学的基本概念,并经过了本土化的改造。1954年宪法,在制宪模式、制宪程序、内容以及规范表述等方面均受到外国宪法的影响,体现了一定的开放性。同时,1954年宪法在参考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充分结合中国国情,力求在本土与国外经验之间保持合理的平衡。

  • 标签: 制宪权 1954年宪法 外国宪法 本土性
  • 简介:科技的飞速发展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人们对劳动价值论也产生了某些疑问或误解。本文简要分析了科技进步对商品价值决定和价值创造两方面的重要影响,深化了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 标签: 科技进步 商品价值量 影响因素 劳动生产率
  • 简介: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中国的法律文化一度成为日本学习的范本。最早可追溯到公元3世纪前期,当时被称为“邪马台国"的日本,已有强制性法律规范。《三国志·魏志》有邪马台国“其法,轻者没其子,重者没其门户”的记载,据推测,这可能源于中国《汉律》和《魏律》的“夷三族”。到日本推古天皇时期(6世纪末7世纪初),执政的圣德太子深慕中国之灿烂文化,遂有“遣唐使”之举,隋炀帝亦遣使到日,于是中日交通因之盛大。不仅中国之经书、史籍、诸子、美术及佛教等乘时东渡,即中国法律亦于此时传入日本。〔1〕这一时期颁布的《冠位时而阶法》和《宪法十七条》均是取儒法二教之旨,其中酌隋朝法律制成的。从“大化改新”到平安朝代(7-12世纪),日本主要模仿中国来建设日本的法律制度,天智天皇时制定的《近江令》,天武天皇时的《养老律令》基本上都是模仿唐律而成的,以至于日本法史学家泷川政此郎说这一时期属于“支那继受法”时代。(2〕日本自大化革新之后,基本上是按照中国封建法典的模式发展来的,无论就其形式或内容看,都深深打上了中国封建法律和伦理道德的烙印,因而成为中华法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 标签: 日本法 法律变革 明治时期 中国法律 《宪法十七条》 《养老律令》
  • 简介: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合理开发海洋与有效保护海洋环境成为各国特别是沿海各国的重要战略选择。韩国是三面环海的国家,在海洋环境保护特别是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方面,有很多我国引以借鉴的制度模式和经验。最近,海洋环评制度与陆地环评制度分开实施的一些探讨和制度实践,相信对我国海洋环评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肯定会提供有益的启示与经验。

  • 标签: 海域利用协议 海域利用影响评价 海洋环境管理法 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