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外国法的查明一直是制约我国涉外民商事审判的瓶颈,对无法查明的滥用则是这一瓶颈的直接表现。《适用法》及其司法解释试图明确查明责任无法查明的认定,但仅从“查”的层面进行限制仍无法防止法院滥用,故需在实践操作层面整理现有的无法查明认定理由,厘清查明责任明确前提下外国法无法查明的认定标准。《适用法解释(一)》确立的“合理标准”给认定外国法无法查明留有较大的自由裁量空间,实践中需通过判决书说理、拓展查明途径等方式防范法院滥用。

  • 标签: 外国法查明 无法查明 查明责任 证据规则
  • 简介: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首次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同年9月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大数据成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新途径。大数据应用能够揭示传统技术方式难以展现的关联关系,推动政府数据开放共享,

  • 标签: 信息化建设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政府工作报告 现状 公证 政府治理能力
  • 简介:儒家学说的民本主义不仅为古代中国灾民的人权保障提供了思想基础,也指导着灾民人权保障实践。统治者通过制定实施灾前预防、灾情报勘、灾中紧急救助、灾后重建以及救灾官员奖惩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灾民的权利。从古代社会的救灾举措来看,古代灾民人权保障呈现出以下特征:以生命权适当生活水准权为保障中心、人治型保障模式、以反射性利益为特征的保障模式以及权利保障的不平等。

  • 标签: 古代社会 灾民 人权保障 民本主义
  • 简介:經常關注中國政治的人們不會陌生,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是外界觀察中國的一個重要窗口。在此期間,數千名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提出的議案提案各類建議也都備受關注。法律人(文中指稱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中的法學學者律師),是每年兩會上最為活躍的群體,他們以其獨特的視角建言國家大政方針,議案提案一般具有强烈的身份色彩,涵盖的内容除了立法修法之外,还包括各类具体的司法完善建议、当下社会热点问题的法律思考等等。

  • 标签: 國政 DEPUTY amendment JUDICIAL LEGAL COURT
  • 简介:根据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交管、禁毒、治安等多警种联手,严厉打击并注重从源头上消除“毒驾”隐患,已依法注销14万本吸毒成瘾未戒除人员驾驶证,依法拒绝受理2000余名吸毒人员申请驾驶证。同时,公安部正积极配合立法机关开展立法调研,推进“毒驾”入刑,进一步加强法律震慑,推动形成长效治理机制。(3月28日《检察日报》)

  • 标签: “路线图” 时间表 《检察日报》 吸毒人员 立法机关 公安交管
  • 简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的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之一,是"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建立政府法制机构人员为主体、吸收专家和律师参加的法律顾问队伍,保证法律顾问在制定重大行政决策、推进依法行政中发挥积极作用。""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普遍设立公职律师,企业可设立公司律师,参与决策论证,提供法律意见,促进依法办事,防范法律风险。明确公职律师、

  • 标签: 法律顾问制度 公职律师 制度建设 政府法制机构 行政决策 三中全会
  • 简介:宪法解释权的归属是宪法实施的基础性问题,美国普通法院解释宪法的模式在树立司法至上权威的同时也面临着理论界对它的解构,由此产生的部门主义反对司法机关排他的释宪权,认为立法分支行政分支也具有释宪的权力,各个权力分支在宪法为其划定的权限范围内独立地行使宪法解释权,并根据功能最优的分析方法确定各个机关释宪权的优先等级。通过对部门主义理论的梳理,呈现一种新的宪法解释制度设想,提出部门主义所体现的功能主义方法论是对宪法解释视角的理论重构。

  • 标签: 部门主义 司法至上 宪法解释 功能主义
  • 简介:国家治理的根本任务与目的在于尊重、保障人权.宗教自由是人权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宪法不仅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而且规定国家尊重并保障人权.尊重保障宗教自由,发挥宗教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中的积极作用,对于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宗教在实现国家社会和谐稳定中的积极作用,提高国家治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人权 宗教自由 国家治理
  • 简介:"互联网+"代表着未来全新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社会治理方式,正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而通过互联网法律的结合,传统案例研究编写工作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技术契机。传统案例研究迎来契机案例是由法院的生效裁判累积而成的司法资源,对于完善立法、发展理论指导司法具有重要价值。我国法院历来重视通过案例总结审判经验、指导审判工作。

  • 标签: 案例研究 社会治理方式 我国法院 审判经验 审判工作 发展理论
  • 简介: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49条的规定,来源国、文化上的发源国及考古历史上的来源国,在为人类利益保护文物的前提下,可以对"区域"内考古历史文物行使优先权。公约签订之时,水下考古方兴未艾,水下文物的保护尚未受到缔约国的重视,所以本条对于优先权的主体、内容以及优先权与相关权利的关系的规定比较模糊。随着近年来水下考古活动增多,为避免可能出现的争议,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区域"内考古历史文物优先权的相关问题。"优先权"的主体是来源国,指的是对考古历史文物的发源地行使主权,且与文物存在文化、历史考古上的联系的国家;优先权包含取得处置的权利,其理论上可以与教科文组织国际海底管理局实施的保护制度并行;另外,来源国在行使优先权的时候,无需考虑《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303条第3款中"可辨明物主"的权利打捞者取得报酬的权利,可按照其国内法处理国家优先权私人权利的关系。

  • 标签: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49条 优先权 来源国 水下文化遗产 考古和历史文物
  • 简介:"政社互动"的全称是:"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良性互动",是指各级政府部门与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等社会主体之间,通过"衔接互动"理顺社会治理职能、调整社会治理结构、改进社会治理方式、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江苏太仓市从2008年起,开始理论实践的探索。首先从农村抓起,在实践层面厘清法律界限,把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不该伸的手缩回来,基层群众应该管的事情也就是法定职责履行起来。2010年,

  • 标签: 司法行政工作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政府行政管理 社会治理结构 政府职能转变 社会治理方式
  • 简介:公路职工承担着公路建设养护的繁重任务,他们的思想素质、道德水平和工作状况直接影响着公路事业的发展。本文从分析当前公路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势入手,就如何加强公路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及职工队伍建设进行探讨。

  • 标签: 公路职工 思想政治工作 新形势
  • 简介:高校建立学术委员会旨在彰显学术本质,加强学术治理,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但是行政逻辑驱动下的高校学术委员会表现出严重的行政化趋势,偏离了学术逻辑。这一现象的背后既有潜在行政逻辑的诱导,更说明我国高校学术委员会自身缺乏学术规律自洽性。当前我国处于全面依法治国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常态背景下,只有基于高校组织内部学术逻辑,加强法制保障,以法治捍卫学术本性,实现依法治校与教授治学协同创新,才能使高校学术委员会发挥实质性作用,回归大学学术规律的内在诉求。

  • 标签: 学术委员会 行政驱动 学术自治
  • 简介:监狱的功能不旨在让犯罪人接受惩治并将其同社会隔离开来,而在于感化矫正监狱中的囚犯并使得其能够重返社会。国家在监狱法规思想中应坚持正确对待监狱的刑罚矫正功能,完善监狱内部运行程序工作机制,给予囚犯基本的人权保障待遇。在监狱发展方向上一方面让囚犯屈服于法律的权威,防止囚犯之间相互影响,提高监狱监视监督机制,一方面要提高监狱官员其他相关工作人员水准素养,保障囚犯正常生活水平并完善囚犯救济感化制度,幕成囚犯勤勉上进的自新意识。

  • 标签: 监狱学 小河滋次郎 感化 矫正 囚犯待遇
  • 简介:在著作权剽窃侵权案件中,法院一般会详细讨论实质相似性要件,而对接触要件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处理互联网发表情形时也是这一态度。接触要件有其独立的程序意义实质意义,不应沦为实质相似性要件的附庸。在程序上,接触要件平衡了原告被告之间的举证责任;在实质方面,接触要件阻止了新颖性取代独创性在著作权制度中的地位,而恰恰是后者,保障了创作活动的可持续性。在大众化创作的互联网时代,接触要件的证明应该维持必要高度,以免使得著作权制度窒息后续创作。

  • 标签: 接触 剽窃 新颖性 独创性 创作
  • 简介:在今年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向全国人民作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庄严承诺,吹响了向执行难全面宣战的号角。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当其冲应当解决的,是厘清执行不能执行难的界限、划清法院执行职责与当事人自负风险的界限。

  • 标签: 执行机制 执行案件 执行难问题 财产 全国人大 法院院长
  • 简介:推动法院判决的全球性流通为当今的主流趋势.司法实践中外国法院判决因其部分内容不符合被请求国的法律规定而频频遭遇无法得到承认执行的困境.基于诉讼经济确保法院判决跨国流通的动因,可分割制度被引入国际区域性条约中.该制度允许当事人只申请承认执行部分法院判决或被请求国法院依其国内法对外国法院判决进行分割并执行部分判决内容.可分割制度为中国突破承认执行外国法院判决的实践困境提供了新出路.中国需要借鉴国际条约其他国家的司法实践,并入可分割制度并完善相关法律规定.

  • 标签: 外国法院判决 可分割制度 承认和执行
  • 简介:对公共事件的报道,媒体扮演了信息生产者、信息加工者信息传递者的角色,通过发挥议程设置和议程引爆功能对立法议程产生压力性影响。由于立法决策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受限、立法议程设置阶段公众参与渠道不畅,立法决策者借助媒体获知公众立法需求,并在其压力影响下做出突击性回应决策。这使得立法决策可能面对一系列不利后果:信息失真、信息不对称现象加重、信息结构失衡进而导致信息使用策略的失败。我国立法决策者应当正视媒体信息公众舆论在互联网时代给立法决策带来的新约束,转变立法规划立法计划制度的现有功能定位,公开立法议程创建环节的相关信息,增强对代表提案立法项目建议的科学论证,以保证公众参与在立法资源分配源头环节发挥实质性影响。

  • 标签: 媒体信息 立法决策 公众参与
  • 简介:4月14日至15日,全国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预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前,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曹建明对加强查办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提出要求。最高检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邱学强出席会议并讲话。曹建明要求,各级检察机关要牢记参与反腐败斗争的政治责任法律职责,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依法反腐、用法防腐,更好地履行查办预防职务犯罪职责,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斗争作出更大贡献。

  • 标签: 曹建明 party 機關 日至 DISCIPLINES CAMPA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