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从经济学视角,气候变化是一个外部性问题、公共物品问题,还是一个发展权益问题?本文分析考察了气候变化的经济学属性与定位问题,并从发展权益的角度,分析了在全球气候背景下,中国面临的挑战、机遇及政策选择.分析表明,气候变化问题具有经济学的复合属性,各种分析均具有经济学基础.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仍未完成,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仍需较大的排放空间,我们需要从发展权益的角度,根据我国低碳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需要,不断加大减排力度,适应气候变化,保障全球气候安全,促进我国的人文发展.

  • 标签: 气候变化 理论基础 发展权益 政策选择
  • 简介:气候变化越来越受到公众关注的时候,人们不应该忽略这个在气候变化中受到重大影响的弱势群体——妇女,尤其是不发达地区的妇女。气候变化导致自然灾害愈发频繁和严重,食物和水资源短缺,气候难民增多,对健康构成更多威胁。而女性的生理特点和分工特点,以及已有的男女不平等现实,致使女性在其间承受比男性更多更严峻的考验。因此,有必要在当今气候变化的背景下,高度重视妇女问题。我们需要以妇女为中心来研究气候变化,提出应对策略,致力于阻止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适应气候变化对我们的影响,促进社会的平等、健康发展。

  • 标签: 气候变化 男女平等 缓解措施 适应措施
  • 简介:2016年3月公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其中的"绿色"发展理念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引领作用。我国积极倡导发展"低碳经济",即将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同时明确提出要在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因此可以预见以碳排放权交易为主要特点的气候债券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就目前发行存量来看,铁路行业位列气候债券发行的首位,但因我国对气候债券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 标签: 铁路建设 气候异常 债券发行 碳排放交易 排放权交易 铁路行业
  • 简介:'我希望找到一个这样的地方,人们依旧在耕田种地,他们的生活节奏与农田时令合拍。在我的内心,隐隐约约有一种想法,想过那种隐居式的作家生活——从城市生活中悄悄地躲开,把手中的工作暂时放下来。……我靠着《中国地图》,沿长城的垛口标志在那些小路上穿梭着。那个地方因为石灰石悬崖上的一道裂缝而得名。当地人把它变成了神龛——里边摆着两尊佛像、一个装满香灰的香炉、一

  • 标签:
  • 简介:2015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国资委的精心指导下,江苏省盐业集团党委新领导班子以省委巡视报告和省国资委监事会业务监督检查报告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大力实施“33181”工程,深入推进市场化经营机制、干部人事制度和薪酬分配改革“三项改革”,全面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内控体系和干部队伍“三项建设”,坚定不移建立一套严格的监督执纪问责机制,狠抓

  • 标签:
  • 简介:在当代,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及其导致的各种灾难越来越严重。实践证明,绿色资本主义无力彻底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绿色左翼运动与反全球化运动以及世界各地的反对资本主义体系的运动结合起来,开展气候正义行动,促进了生态社会主义思潮和运动的发展,但并没有在整体上改变资本主义体系。中国积极参与遏制气候变化的国际行动,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得到国际社会的称赞。

  • 标签: 绿色左翼 生态社会主义 气候正义行动 气候变化
  • 简介:11月6日至17日,联合国气候变化第23次缔约方会议在德国波恩举行,主要就《巴黎协定》实施细则展开进一步商讨,为2018年完成《巴黎协定》实施细则谈判奠定基础。按照中国代表团安排,国管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举办了以"能效提升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贡献"为主题的边会,助力气候谈判。11月7日,"中国角"首场边会上,国管局副局长陈建明以"公共机构引领社会绿色低碳发展"为主题发表致辞.

  • 标签: 全球气候变化 中国代表团 公共机构 波恩 国家发展改革委 故事
  • 简介:镇雄县气候站,共有两个观测员,他们在为生产、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指导下,使科学知识与当地农民群众日积月累的实际经验相结合,经过艰苦的试验研究,冲破气候站不能作单站补充预报的陈规,担负了测定和预报当地天气的工作,预报准确率达到90%以上,使广大群众预知了天气的变化,对生产起了有利的作用.这是

  • 标签: 创造单站 单站补充 气候站
  • 简介:杨志、张洪国在《广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6期撰文认为,气候变化成为世界最热门话题有深刻而复杂的原因。从地球成因、活物质与死物质互动视角看,空气是创造和维持生命的第一个要素,因此,气候变化是关乎人类生存环境的头等大事。但人类活动作为活物质既是生物圈的重要构成要素也是反作用于水圈、大气圈的重要因素。因此,环境问题本身就是人类发展问题。气候变暖作为环境问题,

  • 标签: 气候变化 循环经济 绿色经济 低碳经济 《广东社会科学》 人类生存环境
  • 简介:气候变化议题作为国际环境法的热点问题,经历了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的发展过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立了其在国际法上的涵义和地位,即“全人类共同关注事项”。公约后的履约谈判伴随着重重困境,发展中国家所主张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一直受到理应承担减排义务的发达国家的抨击和阻挠。在国际环境法视角下,“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人均排放权”主张不仅需要继续加强,而且公平责任原则、污染者负担原则和风险预防原则也应该持续并深入的应用到气候变化谈判中,以更好地应对发达国家提出的挑战。

  • 标签: 气候变化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京都议定书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人均排放权
  • 简介:<正>鄂发改气候[2010]1323号第一条为规范我省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对外合作有序开展,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对外合作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发改气候[2010]328号)精神,制定本实施细则。第二条本实施细则中的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对外合作,是指我省国家机关与外国政府、国际组

  • 标签: 气候变化 对外合作 实施细则 对外交流 国家发展改革委 暂行办法
  • 简介:该文认为,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之下,改变经济发展模式,改革创新体系是辽宁沿海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该文以分析创新与制度的关系为基点,在分析辽宁沿海区域创新体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其不足之处,并以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创新体系对个体化制度和社会化制度的新需求为指导,对辽宁沿海区域创新体系的制度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 标签: 辽宁沿海区域 创新 制度 知识产权 社会化制度
  • 简介:2012年11月22-24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在新加坡举办了“提高政府推动有效应用商业可持续性计划(BCP)进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研讨会。会上,中国代表团提出将BCP的宣传普及纳入我国防灾减灾宣传活动的政策建议。为提高政府推动有效应用BCP进行防灾减灾的能力,本刊特别开辟“商业可持续性计划与防灾减灾”专栏,连续3期对“商业可持续性计划”宣传推广项目成果进行报道,以飨读者。

  • 标签: 可持续性 热带气旋 澳大利亚 管理机制 减灾能力建设 防灾减灾
  • 简介:气候变化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旅游业不可能独善其身,必须考虑如何在发展中应对及缓解气候变化问题。气候变化对旅游业产生了积极与消极影响,同时旅游业对气候变化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结合旅游业的特点与中国未来面-临的巨大减排压力,低碳旅游是气候变化情景下中国旅游业负责任的选择。

  • 标签: 低碳旅游 气候变化 旅游业
  • 简介:青年中国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福利升级.为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提升自己的机会并认识更多的青年精英,中华青年精英基金会特为历届参加青年中国行的同学提供参与第22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中国青年代表团的机会.第22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又称马拉喀什气候变化大会,以下简称'COP22')将于2016年11月7日~11月18日在非洲北部的摩洛哥王国的马拉喀什举办。气

  • 标签: 气候变化 暑期社会实践 非洲北部 代表团成员 缔约方 公民素质
  • 简介:女性主义经济学是一个新兴的经济学分支,它在全球化和照护劳动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分析。同时,女性主义经济学在发展哲学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强调"以自由和归属看待发展",从而把理性和情感、自由和归属置于同等的位置上,弥补了"以自由看待发展"理念的不足。女性主义经济学还在不断地拓展新的研究领域,它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这一见解对解决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有着重要的启发。

  • 标签: 女性主义经济学 全球化 照护劳动 自由 归属 气候变化
  • 简介:今年5月12日是第六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城镇化与减灾”。作为“防灾减灾日”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五届“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千5月8日在北京举行..论坛旨在深入研究联合国《2015年后减灾框架》,探讨全面深化改革与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建设,研究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灾害风险管理与适应措施。讨论防灾减灾救灾产业发展.加快科技成果在防灾减灾领域的转化应用,为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事业的科学发展建言献策。

  • 标签: 综合防灾减灾 可持续发展 灾害风险 气候变化 全球减灾 论坛